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绿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黄绿叶突变体,遗传分析,基因定位
黄绿叶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慧[1](2019)在《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s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50%以上人口以其为主粮。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稻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光合作用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利用叶色突变体研究光合作用的遗传控制机理是进行水稻高光效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在籼稻蜀恢527的自然突变中筛选到了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暂命名为ygl10-2(t),对该突变体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分析、基因精细定位以及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表型观察及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ygl10-2(t)在苗期第3、4叶时,新叶表现为明显的黄绿色,老叶表现为淡黄绿色,自第5叶起叶色慢慢转为正常,至成熟期时突变体植株的叶色已接近野生型水平。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除主穗长、有效穗数无明显变化外,剑叶长、剑叶宽、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株高、饱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均较野生型发生了明显的降低,说明ygl10-2(t)突变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2.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0-2(t)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水稻的各个生长期都显着低于野生型,苗期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含量较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了 44.8%和43.5%;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了 36%和27.5%,表明突变体ygl10-2(t)句的光合色素合成受阻。3.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0-2(t)的叶绿体发育异常,叶绿体数目减少,仅在较少细胞内含有完整的叶绿体,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基粒片层减少且排列稀疏,说明突变体ygl10-2(t)基因功能的缺失抑制了叶绿体的正常发育。4.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突变体ygl0-2(t)的qP、NPQ、YII以及ETR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了 12.1%、21%、28.4%和28.7%,表明ygl10-2(t)的突变影响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降低了光合效率。5.遗传分析与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0-2(t)的黄绿叶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YGL10-2(t)基因位于第10号染色体短臂约104Kb的区段里,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叶色的基因。6.候选基因的筛选分析表明,定位区间104Kb区段内存在11个基因,测序分析后发现,LOC-Os10g10170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段存在8bp的缺失;该基因编码一个重复的叁角五肽蛋白PPR,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加工有关。因此,初步将LOC_Os10g10170定为YGL10-2(t)的候选基因。7.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YGL10-2(t)在植株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穗中的表达量最低;突变体叶中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秦丹丹,李梅芳,许甫超,徐晴,葛双桃[2](2019)在《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的农艺性状及其调控基因初步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色突变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突变株系是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等过程的理想材料。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是本课题组在鄂大麦934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的,该突变体的叶色在整个生育期都较野生型浅,而且苗期呈现黄绿色,后期表现为浅绿色。与野生型相比,ygl株高和千粒重分别表现为极显着和显着降低,其它重要产量性状,如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等无显着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ygl苗期叶片中基粒类囊体严重线性化,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以正常叶色大麦品种Harrington和黄绿叶色突变体ygl为亲本构建了F_2分离群体,对F_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进行分析发现,该性状由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HvYGL(yellowgreenleaf)。利用上述F_2群体,通过基于SSR的BSA法,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大麦3H染色体上12.7 cM的区间内,其中 Bmag0209、 EBmac0871和 Bmag603叁个标记与黄绿叶色性状共分离。(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慧,杨宜豪,陈铭蔚,王诗语,余艳欢[3](2019)在《水稻一新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籼稻品种蜀恢527群体中筛选到1个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农艺性状调查显示,与野生型相比,ygl10-2(t)的株高、剑叶长、结实率显着下降。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较野生型均下降,其中苗期叶绿素a的下降幅度最大。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突变体中叶绿体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基粒片层数减少且排列稀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ygl10-2(t)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定位结果表明ygl10-2(t)位于第10号染色体短臂约108kb的区段里,是1个新的控制水稻叶色的基因。(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魏玲霞,王颖,郭蓉,杜丹,毛英杰[4](2019)在《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5的鉴定和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籼稻品系杂交后代中发现1个黄绿叶突变体,命名为ygl15。为揭示突变体ygl15叶色变异机制,对其进行了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5从苗期开始表现为黄绿叶,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野生型显着下降,并最终导致其农艺性状受到影响,表现为株高、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和单株实粒数显着下降,穗长、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变化不显着,千粒重略有提高;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突变体ygl15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和光合系统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但血红素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或不变。遗传分析表明,ygl15的突变表型受1对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以突变体ygl15和中花11杂交的F_2群体为定位群体,经过初步定位和精细定位,将ygl15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M08124~M08175之间,物理距离约79 kb。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ygl15突变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素贞,杨文竹,陈茹梅[5](2018)在《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并且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基因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从而使叶片表现出各种叶色变化或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叶色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发掘和鉴定叶色突变基因,开展与叶绿素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同时还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中进行利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亚玲,李小寒,宫方林,梁佳佳,李金华[6](2019)在《一个新的番茄黄绿叶突变体表型鉴定与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黄绿叶突变体不但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的遗传分化与发育等一系列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研究上。本研究以前期化学诱变得到的一个番茄黄绿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与光合作用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突变体从第1片真叶开始变黄,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相对野生型极显着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畸形。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分析其遗传方式。发现其F2群体正常叶与黄绿叶的分离比为3∶1,表明黄绿叶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隐性性状。本研究为后期的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明铭,蒋彩虹,罗朝鹏,杨军,张剑锋[7](2018)在《烟草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G117为父本、RG13为母本,杂交获得F1群体。系谱法常规选择过程中,在F3株系内发现黄绿自然隐性突变株。该突变体的叶色在旺长期前呈现正常绿色,进入旺长期后,叶色逐渐发黄,叶脉呈乳白色,与正常烟株差别明显。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从来源于一个连续自交单株的分离群体中分别选取10份隐性纯合烟株和10份显性烟株,利用430K烟草高密度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快速确定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标记。进而利用该分离群体验证相关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烟草第5号染色体M7和M18之间,并与M7标记共分离。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烟草其他重要性状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军化[8](2018)在《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5的鉴定和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叶色突变是一类常见、易识别且表型出现较早的突变。近年来,针对水稻叶色突变已广泛开展研究,尤其在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叶绿体的发育和遗传控制机理等方面。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5(yellow green leaf 15)是利用化学诱变剂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诱变籼稻保持系西农1B种子而获得。本研究以野生型西农1B为对照,探究了突变体ygl15的表型特征、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征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叶绿体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相关叶色基因的定量表达;利用突变体ygl15和中花11杂交后代中F_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并对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分析和测序。主要结果如下:1.表型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突变体ygl15在两叶期开始出现黄绿色表型,且该表型一直持续到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方面,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极显着降低,穗长显着降低,但有效穗数与野生型相比相差不大,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2.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分别测定了苗期和抽穗期野生型及突变体ygl15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gl15苗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极显着降低;抽穗期倒一叶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极显着降低,但叶绿素b含量差异不显着;倒二叶的各项光合色素含量均极显着降低;倒叁叶除叶绿素b含量显着降低外,其它光合色素含量也极显着降低。3.光合参数分析抽穗期对野生型和突变体ygl15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4个光合特性指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ygl15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和蒸腾速率均有所增加,但只有蒸腾速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而净光合速率则较野生型降低,但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可能因为气孔导度增加,蒸腾速率加快,更容易摄入空气中的CO_2,从而增加了胞间CO_2浓度。4.冷冻切片观察分蘖期选取长势相近的野生型和突变体ygl15叶片为材料制作冷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ygl15的叶绿体在紫外光下产生的红色荧光弱于野生型,说明突变体发生了叶绿素降解。5.遗传分析中花11与突变体ygl15杂交得到的F_1表型与野生型相同,F_1自交得到的F_2代群体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其中总单株数为2202,出现黄绿叶表型的单株数为518,经过卡方检验符合孟德尔分离比3:1(c~2=1.20<c~2_((0.05,1))=3.84),说明该突变体ygl15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6.生理及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抽穗期分别测定了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各项生理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5的·OH含量倒一、倒二叶比野生型极显着降低,而倒叁叶的差异不显着;O_2~-的含量倒一、倒二和倒叁叶均极显着高于野生型;H_2O_2的含量较野生型倒一、倒二和倒叁叶高,且倒二叶达到了显着差异水平,而倒一、倒叁叶差异不显着;突变体ygl15的倒一、倒二和倒叁叶T-SOD酶活性均极显着低于野生型;POD酶活性均低于野生型,且倒一、倒叁叶差异极显着,而倒二叶差异不显着;CAT酶活性也均低于野生型,且倒叁叶差异显着,而倒一、倒二叶差异不显着。7.分子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通过分子定位,将突变基因YGL15初步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端RM25654与r3两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38cM和0.57cM,物理距离约为56Kb,区间内有10个注释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候选基因:LOC_Os10g35370的编码区第一个内含子(总长138bp)的第121个碱基由A突变为T,由于该位点的突变,可能会使该基因转录后mRNA的剪接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其编码的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B蛋白序列发生改变,叶绿素合成中的原叶绿素酸酯光还原成叶绿素酸酯反应步骤受阻,最终导致突变体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出现黄绿叶表型。因此我们初步推测ygl15可能为候选目的基因。8.基因的表达分析分蘖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了野生型西农1B和突变体ygl15光合作用通路中的光系统相关基因(petA、petB、petD、psaA、psbA、Cab1R)、叶绿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HEMD、HEMA1、CHLD、HEME、CAO1)以及调控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PSY1和PSY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突变体ygl15中的表达量均极显着低于野生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1)
施军琼,王亚琴,张天泉,马玲,桑贤春[9](2018)在《水稻黄绿叶基因Yellow-Green Leaf 6(YGL6)的表达模式与蛋白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色突变既可作为形态标记用于杂交稻育种,又是研究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理想材料。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诱变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黄绿叶突变体,暂命名为ygl6(yellow-green leaf 6)。前期我们通过图位克隆筛选出候选基因Os12g23180,通过遗传互补实验证实了黄绿叶基因YGL6为Os12g23180,BLASTp分析表明YGL6基因编码NAD(P)-结合的Rossmann折迭超家族蛋白质,属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推断为异黄酮还原酶、糖脱水酶或mRNA结合蛋白。利用qRT-PCR进行表达模式的分析表明YGL6基因仅在绿色组织如心叶、成熟叶、叶鞘和绿色颖壳中表达,尤其以心叶的表达量最高,同时YGL6基因表达还受光照的诱导。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转水稻原生质体结果表明YGL6蛋白定位于叶绿体。本研究丰富了水稻突变体库,为YGL6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钱华飞,余波[10](2018)在《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通过叶色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解析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从早熟晚粳稻品系鉴定出的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ygl14(t)为试验材料,利用ygl14(t)/9311的F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候选基因预测、cDNA测序以及Real-time PCR。结果表明,ygl14(t)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黄绿叶;与野生型相比,ygl14(t)的色素含量显着下降,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结构较松散、片层数目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显着降低,抽穗显着延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表明,ygl14(t)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于第11条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D-6和W1之间,两者相距40.8 kb,有6个候选基因。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体信号识别颗粒cpSRP54基因Os11g0153600的第1个内含子与第2个外显子交界处的第2个碱基A变为T。cDNA测序证实,该基因第1个内含子未发生剪切,突变体ygl14(t)的编码区序列比野生型多了119 bp,造成第47位氨基酸开始错译。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rpoC2表达下调,HEME表达无变化外,其他基因全部表达上调。综上所述,YGL14(t)影响叶绿体发育,可能反馈调控色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的结果,这为进一步开展高光效的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黄绿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色突变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突变株系是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等过程的理想材料。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是本课题组在鄂大麦934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的,该突变体的叶色在整个生育期都较野生型浅,而且苗期呈现黄绿色,后期表现为浅绿色。与野生型相比,ygl株高和千粒重分别表现为极显着和显着降低,其它重要产量性状,如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等无显着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ygl苗期叶片中基粒类囊体严重线性化,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以正常叶色大麦品种Harrington和黄绿叶色突变体ygl为亲本构建了F_2分离群体,对F_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进行分析发现,该性状由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HvYGL(yellowgreenleaf)。利用上述F_2群体,通过基于SSR的BSA法,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大麦3H染色体上12.7 cM的区间内,其中 Bmag0209、 EBmac0871和 Bmag603叁个标记与黄绿叶色性状共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绿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慧.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扬州大学.2019
[2].秦丹丹,李梅芳,许甫超,徐晴,葛双桃.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的农艺性状及其调控基因初步定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3].张文慧,杨宜豪,陈铭蔚,王诗语,余艳欢.水稻一新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4].魏玲霞,王颖,郭蓉,杜丹,毛英杰.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5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核农学报.2019
[5].李素贞,杨文竹,陈茹梅.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8
[6].王亚玲,李小寒,宫方林,梁佳佳,李金华.一个新的番茄黄绿叶突变体表型鉴定与遗传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7].孙明铭,蒋彩虹,罗朝鹏,杨军,张剑锋.烟草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
[8].刘军化.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5的鉴定和候选基因分析[D].西南大学.2018
[9].施军琼,王亚琴,张天泉,马玲,桑贤春.水稻黄绿叶基因Yellow-GreenLeaf6(YGL6)的表达模式与蛋白定位[J].作物学报.2018
[10].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钱华飞,余波.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J].核农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