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园论画论文-张宁

颐园论画论文-张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颐园论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年,颐园论画,古典画论,儒家思想

颐园论画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1](2013)在《松年《颐园论画》所蕴含的儒家审美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流寓济南的蒙古族画家松年为课徒而着《颐园论画》,此着在继承传统画论的同时颇多创建与心得,尤其对水法、传统人物画以及绘画个性的形成等多持有独特的见解,是对传统绘画理论与技法实践的推进与发展,而其间所蕴含的儒家传统思想也颇为显着。但因其所处时代所限,其绘画理论及文艺倾向难免存在局限与偏见,且所处时代恰逢中西文化的大碰撞期,鼎革易代的历史潮流使这部着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毕力格[2](2013)在《松年《颐园论画》绘画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年(1837-1906)晚清书画家。其绘画理论专着《颐园论画》在绘画美学思想和绘画创作方面为学习绘画艺术的人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特殊的意义。清初画坛主要是以“四王”和“四僧”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是复古与创新的碰撞。随着清朝的日益衰败,以怡情养性的士大夫画和宫廷画开始衰落,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级的审美趣味,在题材和风格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松年在《颐园论画》中的绘画美学思想可以为人们提供较为明确的方向指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序论,在这部分叙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这叁方面的内容。经过寻找所了解到有关研究松年及其《颐园论画》的资料很少,松年的绘画美学思想继承与创新的内容都在他的画论之中,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第二部分是松年及其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研究松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晚清时期的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松年思想的影响。第叁部分是对松年《颐园论画》中绘画美学范畴的研究,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这部分之中共分为意境论、笔墨论和师古论这叁个方面展开阐释,意境论中主要介绍意境、情景、心运美学含义和在画论中的体现,笔墨论立足点是用笔用墨用水之法,师古论中是别创一格、心领神会、取优学之。通过比较研究对其绘画美学思想进一步的总结。第四部分是余论和意义,余论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是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和鉴画与西洋画法,意义是总结松年《颐园论画》绘画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松年《颐园论画》绘画美学思想对于艺术创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他的一些观点至今受用。画论中松年的一些观点是较为正确的,且完整的,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荆建设[3](2011)在《清代蒙古族画家松年《颐园论画》绘画思想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朝代,是各民族美术繁荣发展的时代,亦是中国美术史发展趋向多元化、多民族融合,绘画流派繁荣发展的时期。《颐园论画》与《石涛画语录》这两部画论都有自己的面貌,而且都有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松年所论述的都是在绘画甘苦实践中总结所得,而且以论述皴法、论述用水最为精到。松年的书画美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文艺上所追求的"中和"审美理想的影响,因为"中和"这一思想的重要特色就是画面协调统一。《周易》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绘画思想。(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1年11期)

宝音阿日本[4](2009)在《松年和他的《颐园论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章对清朝末期的蒙古族画家、文艺理论家松年的作品《颐园论画》进行了研究,探索蕴含于其中的艺术思想以及理论根源。论文由导论,总结部分和第一章第二章组成。导论中叙述了蒙古族汉语文艺理论发展概况以及松年和他的《颐园论画》,介绍了关于本作品的研究情况、选题原因、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一章阐述了松年的身世和他的《颐园论画》的创作时代背景,探索本作品的理论根源进而得出《颐园论画》是继承和发展了汉族古代文艺理论史上的“书画同源”思想的结论。并论述了《颐园论画》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得出蒙古族文论家松年、法式善、博颜图、尹湛纳西等人都受到“书画同源”思想的深刻影响。第二章探索出了《颐园论画》里的艺术思想,说明主要体现在“先注重品德,再刻苦学习”、“学习古人之长”、“书画鉴赏收藏”等叁个方面,最后得出了宋年的《颐园论画》丰富和发展了汉族古代文艺理论,同时也丰富了蒙古族文艺理论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6-07)

颐园论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年(1837-1906)晚清书画家。其绘画理论专着《颐园论画》在绘画美学思想和绘画创作方面为学习绘画艺术的人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特殊的意义。清初画坛主要是以“四王”和“四僧”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是复古与创新的碰撞。随着清朝的日益衰败,以怡情养性的士大夫画和宫廷画开始衰落,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级的审美趣味,在题材和风格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松年在《颐园论画》中的绘画美学思想可以为人们提供较为明确的方向指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序论,在这部分叙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这叁方面的内容。经过寻找所了解到有关研究松年及其《颐园论画》的资料很少,松年的绘画美学思想继承与创新的内容都在他的画论之中,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第二部分是松年及其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研究松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晚清时期的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松年思想的影响。第叁部分是对松年《颐园论画》中绘画美学范畴的研究,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这部分之中共分为意境论、笔墨论和师古论这叁个方面展开阐释,意境论中主要介绍意境、情景、心运美学含义和在画论中的体现,笔墨论立足点是用笔用墨用水之法,师古论中是别创一格、心领神会、取优学之。通过比较研究对其绘画美学思想进一步的总结。第四部分是余论和意义,余论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是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和鉴画与西洋画法,意义是总结松年《颐园论画》绘画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松年《颐园论画》绘画美学思想对于艺术创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他的一些观点至今受用。画论中松年的一些观点是较为正确的,且完整的,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颐园论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宁.松年《颐园论画》所蕴含的儒家审美思想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2013

[2].毕力格.松年《颐园论画》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荆建设.清代蒙古族画家松年《颐园论画》绘画思想研究与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1

[4].宝音阿日本.松年和他的《颐园论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

标签:;  ;  ;  ;  

颐园论画论文-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