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孔子仁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子,仁,教育
孔子仁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翀[1](2019)在《仁,一以贯之——论孔子“仁”的理念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是享誉世界的思想家、教育家。"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处处体现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孔子以培养"仁以为己任"的君子为目标,以"爱人"的方式对学生施教,并以身作则,和学生一同恪守"君子不违仁"的准则。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启发当代的教育者努力挖掘孔子教育思想中人性、师德等方面的优秀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燕[2](2019)在《高职护生文化类课程专题教学应展现的广度和张力——以孔子“仁”的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与审美》课程是高职护生通识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仁"的思想为例,笔者通过精讲文本、案例分析、拓展实践的形式从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加强对仁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王梦倩[3](2019)在《孔子仁学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仁学思想为其提供了思想根基。本文从仁学思想的"仁爱""孝悌""忠恕""仁政""克己复礼"等思想出发,阐发其内在价值,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借鉴仁学思想传播的经验,用一种新的途径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7期)
李晓娜[4](2019)在《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大众群体的身心亦跟随经济的发展脚步"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当代社会文化背景难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安顿,于是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再度被国家及社会群体所关注。相应地,传统文化的思想学理及其内含的实践意义也被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介绍"仁"学思想的内涵入手,主要阐述"仁"学的现代意义;以及孔子"仁"学思想具体的当代实践。旨在探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如何使上层建筑这一文化根基更好地促进及协调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的"仁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郑丹丹[5](2019)在《孔子“仁学”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内容相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孔子"仁学"教育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将其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为思政教育注入更多内涵,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活力。本文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则是基于孔子"仁学"教育思想角度,首先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了释义,接着提出了孔子"仁学"教育思想下有效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路径。(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9年03期)
李军靠,杨薪[6](2019)在《孔子仁德思想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仁、德"的君子、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人的品德形成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自我反省的作用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孔子"仁、德"思想观是儒家思想精髓所在,对当下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要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价值,发挥学生自我反省的德育功能,坚持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15期)
郑济洲[7](2019)在《立己与立人:孔子“仁学”思想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兼具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仁学"有"内发性"和"推扩性"两个属性,两属性辅证了"仁学"是德与行的合一。通过"政、身冲突中的‘颜回不仕’"所体现的明哲保身和"国、家冲突中的‘帝舜窃父’"所体现的亲亲相隐,可以明确立己之学是孔子仁学的重要起点。君子理想是孔门的共有理想,君子之道可以用"内圣外王"涵括,孔子仁学的立人之学表现在君子政治实践的为民情怀上。(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常汉,刘新玲[8](2019)在《孔子“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仁""礼"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法制规范及社会和谐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时代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有着深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引领、价值体系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美好人格构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子"仁""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滋养与借鉴、传承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个人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义利观、落脚国家精神的筑建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1期)
金瑛[9](2018)在《孔子“仁礼”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孔子的仁和礼这两个核心思想,从中获取人文价值及其智慧,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快和优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发展,对于塑造大学生独特的风范、培养大学生的自律和自省能力上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8年24期)
项波[10](2018)在《论古代孔子仁学思想及当代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对我国数千年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立足于方法论,探讨孔子的"仁"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借鉴意义。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仁"已成为衡量人际关系价值的基本原则。在当今社会,个人意识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和主流思想,而集体意识日趋模糊,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人本身的行为,并反思现有的文化氛围,并且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中发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孔子仁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与审美》课程是高职护生通识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仁"的思想为例,笔者通过精讲文本、案例分析、拓展实践的形式从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加强对仁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子仁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翀.仁,一以贯之——论孔子“仁”的理念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J].保定学院学报.2019
[2].王燕.高职护生文化类课程专题教学应展现的广度和张力——以孔子“仁”的思想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3].王梦倩.孔子仁学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分析[J].农家参谋.2019
[4].李晓娜.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北方文学.2019
[5].郑丹丹.孔子“仁学”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山西档案.2019
[6].李军靠,杨薪.孔子仁德思想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研究[J].成才之路.2019
[7].郑济洲.立己与立人:孔子“仁学”思想新探[J].天中学刊.2019
[8].常汉,刘新玲.孔子“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9
[9].金瑛.孔子“仁礼”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意义[J].高考.2018
[10].项波.论古代孔子仁学思想及当代现实意义[J].黑河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