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流变论文-薛威,李和平

叙事流变论文-薛威,李和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建成遗产,文化叙事,消费,异化

叙事流变论文文献综述

薛威,李和平[1](2019)在《建成遗产日常异化与理论叙事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城市建成遗产为研究对象,提出其存续过程中出现的复制的空间、拟像的市场以及置换的主体等现象,并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理论深入分析空间标准化、过度商业化、空间绅士化的内在机制与问题,提出消费文化影响建成遗产存续并造成建成遗产的日常生活异化,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的活动图式、实践主体、空间载体走向异化,建成遗产的叙事表现出典型的消费叙事特征。系统梳理国际城市建成遗产理论话语的"精英-功能-环境-文化"叙事流变,试图在存续现实与理论话语的张力结构阐释中揭示其内在逻辑,提出文化叙事是从遗产的日常异化到遗产活态存续的叙事重构过程,只有转向真正的文化叙事才能避免建成遗产消费叙事之下遗产价值的异化。(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霍胜侠[2](2019)在《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到最近的《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华语大片,华语电影中的非洲叙事既形成一定成规,也发生若干流变。在叙事母题方面,非洲叙事从"夺宝"转向"反夺宝",逐渐形成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中非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叙事空间方面,非洲叙事以奇观化的空间再现为特征,且经历了从侧重自然人文景观到聚焦社会政治图景的变化,可惜未能越出好莱坞既有的视觉奇观策略和非洲想象范式。夺宝叙事与奇观叙事之间的抵牾,反映了华语影片非洲想象的撕裂。而意欲解决此问题并讲出代表中国主体、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故事,路径之一是重新回溯历史的叙事资源,发掘其中另类而富于新意的叙事实践。(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吴楠[3](2019)在《主题拓展与叙事流变:论《白蛇:缘起》的艺术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追光动画作为国产动画制作公司的后起之秀,一直在努力寻求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点。影片《白蛇:缘起》延续了该公司的一贯风格,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传奇故事中撷取灵感,并恰当置入当代元素。与此前作品相比,本片在主题探讨、叙事策略,以及整体的艺术构思上,既有坚守亦有突破。借助新媒体技术,采用多手段交融互动的形式,对这个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异样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4期)

黄爽[4](2019)在《中国当代诗歌“叙事性”问题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倾向既源自古典诗歌隐含的叙事追求,又深受西方叙事传统的影响,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逐渐生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性"诗歌研究潮流。较之传统"单一抒情"的诗歌创作,新的"叙事性"诗歌创作实现了"物我对照"的平铺直叙,实现了诗人情感与"物象世界"的契合。这种借叙事以呈现诗歌的"非叙事性"特质的创作方式,打破了诗歌创作"唯抒情"的窠臼,推动了中国诗歌的线性发展。(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艳[5](2019)在《从那伽到中国龙:龙神神话叙事与图像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那伽是印度神话中人首蛇躯的半神灵体,居住在位于海底的沃焦石山,知晓许多神奇的法术。后来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一,护持佛法。从图像上来看,龙神以"龙蛇"形象最早出现在犍陀罗地区。随着佛教东渐,龙神神话的叙事与图像藉着宗教的中介,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呈现不同的风貌。龟兹地区"灌浴太子"的龙神或为二龙或为数龙;敦煌地区"灌浴太子"突出九龙形象;青藏地区以"龙舞"的方式祭祀和崇拜龙神。因此,龙神神话的流变不仅表明中国和南亚山水相连,其直接交流的历史异常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诠林[6](2019)在《新中国70年中国留学生文学叙事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留学生的文学叙事,随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阶段性的变化。经由中国留学苏联的学生传播而来的叙事文类和风格,曾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陆占据文坛主流,但其中的留学生因素却长期被忽视,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则成为影响广泛的由中国留学生而来的文学修辞。郭沫若、冰心等老一辈的归国留学生热情拥抱新中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归化新的社会体制和文学制度,他们回望旧中国,讴歌新中国,显现出了记忆与现实融混的特征。"留学生文学"诞生以来,内涵得到了扩充和发展,出身留学生而旅居海外的华裔汉学家的文学书写由"无根的一代"留学生形象起步而广受青睐。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留学热"的兴起,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成为留学生叙事的主要类型,新移民华文文学语境下的中国留学生文学叙事,艺术风格日趋多元化,所涉及的国别和题材愈益丰富多样,成功进入国外主流文坛的留学生叙事也日益增多。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留学生文学叙事,目光不只局限于留学生群体自身,而是拓宽到社会各方面,其思考更加深广。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度的提高、信息渠道的更加通畅、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更加发达、国际交通的更加便捷,跨媒体、跨国境、跨时空叙事成为留学生文学叙事的新特征。同时,21世纪的中国留学生文学往往在国外创作而流返国内传播,呈现出了"墙外开花墙内香"的跨界与归返。回顾70年来的中国留学生文学叙事,已成为中外交流的一个窗口和渠道,并带来了外国的叙事方法、叙事技巧,因由"屏隔"而产生美感,可借助吸取了阐释学和叙事学之长的"屏隔美学"详加析读。(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天语[7](2019)在《环保纪录片的影像叙事特征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环保纪录片在叙事风格上由慢转快,并从线性模式过渡到板块模式;叙事角度从以宏大视角为主逐步转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原本注重理性描摹演变到逐渐结合感性体验,并由简单的直面问题转变为开始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叙事视点从偏客观记录演变到以"高概念"为主的叙事原则,并逐渐从单一视点变化为多元视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06期)

陶钰,陈岩[8](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产主旋律电影叙事主题发展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已进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主旋律电影也在时代的进步中旧貌换新颜,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结合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背景,以中国主旋律电影为例,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主旋律电影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间的叙事主题发展流变,并运用理论知识对一些电影作品的叙事主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主旋律电影叙事主题对比分析,探讨其不同时期的叙事主题发展,对未来主旋律电影的拓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8期)

周清叶,程金城[9](2019)在《典型向意象的流变——新时期小说叙事的重要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新时期叙事文学创作,意象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流变趋势。其中小说创作中意象的集中出现和写意倾向的增强,是作家们有意识的追求,体现其各自的创作理念,也展现出叙事文学创作方面新的征兆与不可忽视的潜力。相应地,以现代原型批评理论和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其他相关研究方法,深度分析探讨小说叙事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及其置换变形现象,从理论批评的侧面显示出新时期叙事文学观念的变动,揭示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特征以及与建设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关系。在此,贾平凹反复提及的写意、意象、水墨画的叙事文学可为典范。将上述现象置于中国文学百年来的大变局中,则可看出从西方借鉴的典型范畴和观念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在新时期发生的向意象的流变所具有文学思潮史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谷金榜[10](2019)在《论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在叙事中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白狗秋千架》,相关研究者知道这是莫言受《雪国》影响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重视白狗意象在莫言小说动物意象的转折点处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白狗意象是莫言小说动物叙事的一个新起点,之后才有《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于动物意象的扩展,甚至以动物指代人类进入小说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莫言文学的魔幻主义。在动物意象的创作上,秋田犬的启示意义固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莫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是莫言的动物叙事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来源,是莫言文学动物叙事的特色。基于川端康成的影响,白狗和秋田犬的意象关联作为其切入口,展示了莫言文学中动物意象从神秘性到魔幻性再到批判性这一流变的具体过程,同时也为解读莫言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2期)

叙事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到最近的《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华语大片,华语电影中的非洲叙事既形成一定成规,也发生若干流变。在叙事母题方面,非洲叙事从"夺宝"转向"反夺宝",逐渐形成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中非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叙事空间方面,非洲叙事以奇观化的空间再现为特征,且经历了从侧重自然人文景观到聚焦社会政治图景的变化,可惜未能越出好莱坞既有的视觉奇观策略和非洲想象范式。夺宝叙事与奇观叙事之间的抵牾,反映了华语影片非洲想象的撕裂。而意欲解决此问题并讲出代表中国主体、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故事,路径之一是重新回溯历史的叙事资源,发掘其中另类而富于新意的叙事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流变论文参考文献

[1].薛威,李和平.建成遗产日常异化与理论叙事流变[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2].霍胜侠.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J].文化艺术研究.2019

[3].吴楠.主题拓展与叙事流变:论《白蛇:缘起》的艺术突破[J].电影新作.2019

[4].黄爽.中国当代诗歌“叙事性”问题流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赵艳.从那伽到中国龙:龙神神话叙事与图像的流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李诠林.新中国70年中国留学生文学叙事的流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7].李天语.环保纪录片的影像叙事特征流变[J].中国电视.2019

[8].陶钰,陈岩.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产主旋律电影叙事主题发展流变研究[J].戏剧之家.2019

[9].周清叶,程金城.典型向意象的流变——新时期小说叙事的重要转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谷金榜.论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在叙事中的流变[J].江汉学术.2019

标签:;  ;  ;  ;  

叙事流变论文-薛威,李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