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终端误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终端,标准信息录入,在线录入,误差控制
终端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王昕,周育忠,石嘉豪,李俊超,王宏[1](2019)在《移动终端标准信息在线录入误差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控制系统在控制移动终端标准信息在线录入误差时,控制范围小;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控制系统,分别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硬件主要设计了采集器、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结构,采集器内部芯片选用ADS7809采集芯片,提高采集精度,处理器选用最新上市的Intel酷睿处理器,加快运营速率,存储器选用型号为DDR31866存储器,加大存储容量,显示器选用AOCQ27P1U显示器,提高系统分辨率;软件流程分为移动终端标准信息采集、标准信息录入、误差检测、误差控制、控制结果显示五步;为检测设计的控制系统效果,与传统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比传统控制系统控制范围更大,控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5期)
程竟爽,林益明,何善宝,王海红,国爱燕[2](2019)在《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标定中的误差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在轨标定中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影响标定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链路测量的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导航星座中同一航天器同时建立多条链路的特点,获取不同方向的LCT指向误差测量数据。通过同时估计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与LCT自身指向误差参数,实现了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与LCT自身指向误差的分离。仿真结果表明: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对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有显着影响,利用本方法进行误差分离后,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最大偏差由分离前的64. 9μrad下降到误差分离(6条链路)后的21. 1μrad,有效降低了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对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的影响。该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链路条数和链路拓扑构型。(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越[3](2018)在《“海上北斗”让中国船自己掌控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到2020年,我国“北斗叁号”全球组网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军民科技融合、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北斗产业也在加速落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北斗系统的名字来源于北斗星,因为这个名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期刊2018-05-18)
程竟爽,林益明,何善宝,王海红[4](2018)在《一种改进的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在轨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改进的激光星间链路终端(LCT)指向误差在轨标定方法,对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模型和观测数据获取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现有的终端指向误差参数模型误差因素考虑不足的问题,引入相应的误差项描述误差因素影响。针对链路观测法中存在的激励信号受限,不能充分激励误差参数的问题,以捕获过程中指向机构主动摆动时的入射光信号作为激励信号,以系统误差参数的可观测度最大为目标优化设计激励信号。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本方法标定的误差参数经修正后,激光星间链路终端的最大指向误差(方位向)由改进前的867.8μrad下降到改进后的112.1μrad;最大指向误差(俯仰向)由改进前的62.1μrad下降到改进后的51.5μrad,有效地提高了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精度。(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玲,张世龙,庄惠丹[5](2017)在《基于移动终端叁维定位及误差度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基站定位与信号传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信号传播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导致无线移动定位技术非常困难。而通信基站的目标区域是GPS等卫星定位系统无法定位的场景,因此如何通过无线通信基站定位移动终端的位置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求解分析基站定位相关问题的创新性和可实现性强的算法,都将有可能被快速部署到现代商业通信网络中,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7年09期)
靳薇,俞畅,周伟[6](2017)在《减小导航终端测试误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导航系统中,终端测试是检验终端设备是否合格的必备手段,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而使得测试结果数据中掺杂了测量误差的测量值,而这些测量值对于测试结果的分析没有任何价值,甚至可能造成测试结果评价的不准确,如何尽可能的减少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使测试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是终端用户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导航终端接收机测试结果做一些关键必要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奇异值剔除、圆概率误差、均方根误差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经实验验证理论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9用户终端技术》期刊2017-05-23)
王林[7](2017)在《远动终端单元中工频信号采样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维护系统的稳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需要使表征电力系统状态的各参数保持稳定。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监控,得到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好的数据。交流信号受电网波动(短路故障、投切机组)、谐波污染,频率改变,交流信号采样误差较大。基于常用的均方根算法在时域对工频信号采样误差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误差主导因素,并提出补偿方法,为RTU提高了测量精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陈才[8](2016)在《6R工业机器人终端时空误差耦合分析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机器人终端的位置精度是评价其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在多误差因素耦合作用下,使得机器人终端很难保持较高的位置精度。因此开展机器人终端的位置误差耦合分析,探讨各种误差源相互耦合作用下,对工业机器人终端位置精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影响规律针对性去优化机器人终端位置误差,对提高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具有指导作用。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375519)。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工业机器人终端耦合误差具有时间尺度上误差因素与空间尺度误差因素相互耦合特性。为了研究终端误差耦合特性,以HSR-JR612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时间尺度上误差与空间尺度误差的不同特性进行误差分离。针对空间尺度上具有随机性的误差,通过蒙特卡洛法进行了预估。对于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误差,主要分析了在终端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基于误差流理论与D-H法建立机器人终端误差的动态时空耦合模型。2、利用MATLAB软件对工业机器人作业过程中的动态时空误差耦合作用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机器人各种误差耦元对其终端位置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优化层次分析理论建立时空误差耦合耦元贡献度评价模型,定量地分析计算动态时空误差耦合之耦元的贡献度。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得到影响机器人终端时空误差的各个误差耦元的贡献度,为机器人终端误差优化与补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3、在对工业机器人终端误差耦合耦元贡献度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智能算法来优化对机器人影响较大的关节柔性误差,提高其精度性能。基于萤火虫算法提出时变萤火虫群优化算法(TVGSO),TVGSO根据萤火虫与领域内所有个体间的最小距离改变而时变步长,时变步长原理基于黄金比分割法,使算法的动态适应性增强。引入Boltzmann选择机制,实时动态调整移动方向与位置,降低求解中的选择压力。通过对4个测试函数仿真实验证明:TVGSO简单有效、稳定性好、求解精度高。利用时变萤火虫算法对机器人关节柔性变量造成的误差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终端位置精度和能耗均有所改善。4、以HSR-JR612工业机器人作为样机进行位置精度测量实验。利用Dynalog研究的CompuGauge机器人性能测试设备作为实验工具,测量出优化前后10组目标位置并计算出位置误差;通过对理论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试验所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验证误差耦合分析的正确性与优化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5)
王为,王翔,龚胜平[9](2016)在《一种基于CW方程的交会远程导引终端误差分析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采用轨道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和速度描述交会远程导引误差会产生误差放大的不合理现象,对远程导引误差的精确分析需寻求新的误差描述与分析方法。本文在算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W方程的远距离导引终端误差分析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误差模型分析远程导引的误差分布与传播。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W方程的远程导引误差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远程导引终端的误差状态和后续传播情况,适合在实际工程中用于描述远程导引终端精度指标。(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谢露,卢继平,何培东,李显忠,邹旭东[10](2015)在《兼容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自动化检定线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自动化检定线适用于单一计量设备的情况,本文以实现兼容检定单相电能表、叁相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为目标,并保证自动检定线检定结论的准确可靠。通过对比叁相电能表检定台体和人工检定台体的测量误差,分析接触电阻与丢帧对兼容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自动检定线测量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5年S1期)
终端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在轨标定中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影响标定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链路测量的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导航星座中同一航天器同时建立多条链路的特点,获取不同方向的LCT指向误差测量数据。通过同时估计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与LCT自身指向误差参数,实现了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与LCT自身指向误差的分离。仿真结果表明: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对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有显着影响,利用本方法进行误差分离后,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最大偏差由分离前的64. 9μrad下降到误差分离(6条链路)后的21. 1μrad,有效降低了航天器姿态测量误差对LCT指向误差标定结果的影响。该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链路条数和链路拓扑构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终端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昕,周育忠,石嘉豪,李俊超,王宏.移动终端标准信息在线录入误差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2].程竟爽,林益明,何善宝,王海红,国爱燕.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标定中的误差分离研究[J].宇航学报.2019
[3].王越.“海上北斗”让中国船自己掌控方向[N].哈尔滨日报.2018
[4].程竟爽,林益明,何善宝,王海红.一种改进的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指向误差在轨标定方法[J].宇航学报.2018
[5].王玲,张世龙,庄惠丹.基于移动终端叁维定位及误差度量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
[6].靳薇,俞畅,周伟.减小导航终端测试误差方法研究[C].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9用户终端技术.2017
[7].王林.远动终端单元中工频信号采样误差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2017
[8].陈才.6R工业机器人终端时空误差耦合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9].王为,王翔,龚胜平.一种基于CW方程的交会远程导引终端误差分析新方法[J].宇航学报.2016
[10].谢露,卢继平,何培东,李显忠,邹旭东.兼容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自动化检定线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