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伽玛辐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诱发伽玛辐射场,原始谱特征,有效原子序数,CE1-GRS
伽玛辐射论文文献综述
赵剑锟[1](2017)在《月表诱发伽玛辐射场特征与有效原子序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表面诱发伽玛辐射场特征不仅是研究月球外围辐射环境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月球表面物质成分的重要手段。以月球表面诱发伽玛辐射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研究为基础,对月球浅表层介质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形成诱发伽玛射线的全谱(0~10MeV)特征和物理机理进行了论述;通过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宇宙射线诱发月球表面介质发射伽玛射线的物理模型,获取诱发伽玛辐射场的原始谱特征信息;根据正电子湮灭辐射产生的物理机理,研究通过正电子湮灭辐射通量特征与月球表面介质有效原子序数的正演数理模型和反演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月球表面岩石全元素(质量含量大于0.01%)诱发伽玛射线特征峰的通量比、不同种类岩石的质量吸收系数和CE1-GRS的相对探测效率等关键参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CE1-GRS能谱数据,进行了月球表面介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填图,并从地质角度探讨了全月有效原子序数的分布特征。论文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以月球采样中典型的高铝玄武岩、克里普岩、斜长岩、纯橄岩、低钛玄武岩、高钛玄武岩的物质组成为基础,构建了蒙特卡罗数值模拟宇宙射线诱发月表伽玛辐射场的物理模型,获取了不同密度条件下(0.5g/cm~3~4.0g/cm~3),6种岩石产生的诱发伽玛辐射场原始谱特征;连续的诱发伽玛辐射原始谱成分包括:1)高能宇宙射线与月表介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诱发伽玛射线特征序列,如:~(16)O(n,nγ;2.71MeV、3.85MeV、6.13Me V、6.92MeV、7.12MeV),~(24)Mg(n,nγ;1.37MeV),~(27)Al(n,nγ;1.01Me V、2.21MeV、3.00MeV),~(28)Si(n,nγ;1.78MeV、2.84MeV、6.88MeV),~(28)Si(n,γ;3.54MeV、4.93MeV、6.88MeV),~(40)Ca(n,nαγ;1.61MeV),~(40)Ca(n,nγ;3.74MeV、3.90MeV),~(48)Ti(n,γ;1.38MeV、6.42Me V、6.76MeV),~(56)Fe(n,nγ;0.847MeV),~(56)Fe(n,γ;6.02MeV、7.28MeV、7.65MeV)等;2)诱发伽玛射线与月表介质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之间的“竞争与妥协”形成了向较低能方向聚集的连续伽玛射线谱。特征序列迭加在连续的伽玛射线谱上,在0.511 MeV处明显可见一个通量较高的伽玛射线特征峰,峰谷比可达15甚至更高,该特征峰是高能伽玛射线与月表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电子对效应之后,正电子发生湮灭时产生能量为0.511MeV的伽玛射线的特征峰。(2)以较高能伽玛射线与月表介质发生形成电子对效应和正电子湮灭现象的物理机理为基础,构建了月表介质有效原子序数的正演模型。该数理方程中,月表介质有效原子序数与正电子湮灭伽玛辐射通量呈正比,与发生电子对效应的较高能伽玛射线通量、月表介质的质量吸收系数以及诱发伽玛射线能量的对数值这叁者的乘积呈反比。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获取了月球6种典型岩石的诱发伽玛辐射通量数据,根据正演模型计算的结果与6种典型岩石的有效原子序数呈正比,相关系数为0.98。(3)通过模拟月表伽玛射线原始谱和CE1-GRS实测伽玛能谱的特征分析,采用SNIP(Statistics-sensitive Non-linear Iterative Peak-clipping)、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irPLS(Adaptive iteratively reweighted Penalized Least Squares)和AIMA(Automated Iterative Moving Averaging)对CE1-GRS实测伽玛能谱数据进行了本底扣除与特征峰提取。结果表明:对于0~3MeV范围内绕月伽玛能谱的连续本底扣除效果AirPLS方法更优;对3MeV以上的本底扣除采用FFT方法效果更好。联合采用两种方案进行特征峰提取,对全谱12个诱发伽玛射线特征峰(区)计算结果误差进行统计,特征峰净峰面积相对误差小于10%的结果占59%,相对误差在10%~20%的结果占33%,相对误差在20%~30%的结果占8%。(4)根据本文提出的月表介质有效原子序数的数理模型和CE1-GRS仪器谱上正电子湮灭辐射和较高能伽玛射线特征峰提取结果,获得了全月范围内的月表介质有效原子序数数据。根据CE-1绕月两极飞行方式,以及75°N~80°N范围内月表介质有效原子序数值离散度较小(相对标准偏差仅为2.91%)的特点,提出了“物质稳定圈基准值校正”的调平方法,对全月有效原子序数分布图进行调平处理,有效地消除CE1-GRS不同飞行轨次引起的“数据条带状分布”影响。通过Apollo 11、Apollo 12、Apollo 11~17、Lunar 16、Lunar 20以及Lunar 24在内的8次登陆实测月表介质有效原子质量数据与有效原子序数分布图中提取的对应坐标下有效原子序数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的验证表明,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拟合结果相关系数为0.72,比例系数为a=1.875。(5)月表介质有效原子序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分布在月海地区,特别在月球西半球赤道两侧(0~40°W,30°S~15°N)区域和中纬度(50°W~70°W,50°N~65°N)的狭长地带。其中,在汽海(Mare Vaporum)和岛海(Mare Insularum)边缘的暑湾(10.9N,8.8W)地区,有效原子序数高达13.2;中等有效原子序数则主要分布在风暴洋西侧与冷海相连的椭圆环状带内、南极艾肯地层以及海玄武岩地层向高地斜长岩地层过渡的边缘地带;除此之外,月球表面覆盖的大部分介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均较低。月海玄武岩地层(the Mare Basalt Terrane,MBT)、高地斜长岩地层(the Feldspathic High-lands Terrane,FHT)和南极艾肯地层(the South PoleAitken Terrane,SPAT)内介质的有效原子序数高低差异明显。月表有效原子序数特征直接反映月壳的地质层序特征,与月表典型地质构造形成年代具有直接相关性,相对古老的月表高地地质构造的有效原子序数较低,而形成年代较近的月海玄盆地构造内的有效原子序数较高;南极艾肯盆地内的有效原子序数虽零星可见12.2左右的中等值,但绝大部分在11.8及以下,远低于风暴洋(12.0~12.5)的有效原子序数值,推断南极艾肯盆地的形成年代应早于风暴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周芙蓉,杨寿南,黄星宇,王建军[2](2015)在《覆土对渣堆氡析出率与伽玛辐射的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坪稀土矿的开发,对矿区及周围地区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试验以牦牛坪的一个渣堆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易取的亚砂土进行覆盖试验,研究不同覆盖厚度与氡析出率和γ辐射剂量率之间的关系,推荐最佳覆盖厚度。结果表明:覆土能降低渣堆的氡析出率和γ辐射剂量率,且厚度越大,氡析出率的降低系数越大。经综合分析,最终推荐最佳覆盖厚度为50 cm。(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何燕泉[3](2015)在《伽玛辐射降解环己丁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砂污水(OSPW)和炼油厂污水中,环烷酸是最常见的有毒成分之一。环烷酸对水生环境中的动植物具有较高的毒性,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并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以羟基自由基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已成为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热点。γ辐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中单一有机污染物和废水的降解研究。由于环烷酸组成复杂,常采用单一组分环烷酸作为替代物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本研究选择环己丁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伽玛辐射降解环己丁酸的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辐射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γ辐射对环己丁酸水溶液进行辐射处理,以化学需氧量(CODCr)、环己丁酸去除率作为表征手段,研究了环己丁酸初始浓度、初始p H值、吸收剂量对环己丁酸的伽玛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环己丁酸初始浓度越高,CODCr去除率越低;酸性条件更利于溶液中CODCr的去除;环己丁酸的去除率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环己丁酸浓度随吸收剂量变化的曲线经拟合后呈线性关系(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表明环己丁酸辐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2)采用γ辐射与H2O2联合处理环己丁酸,在一定p H值和吸收剂量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初始H2O2浓度对伽玛辐射降解环己丁酸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对γ射线辐射降解环己丁酸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当p H=2.16、吸收剂量为9.75 k Gy以及H2O2初始浓度为1 mmol?L–1时,其对40 mg?L–1环己丁酸的辐射降解的促进效果较好。(3)采用γ辐射对环己丁酸进行辐射降解的方法,研究了环己丁酸的伽玛辐射降解的机理。通过加入自由基清除剂(硝酸钠、亚硝酸钠和叔丁醇)对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出环己丁酸的辐射降解机理主要以羟基自由基氧化为主,羟基自由基在辐射降解过程中比氢自由基、水合电子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测试,得到了主要的六种降解产物,其质荷比m/z分别为92、106、98、112、140、和142,并推导了环己丁酸伽玛辐射降解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刘华平[4](2015)在《伽玛辐射降解土霉素的降解机理与路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它的滥用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伽玛辐照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本文研究了其对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的辐照降解。探索了伽玛辐照降解土霉素的影响因素,辐照降解后的产物检测,伽玛辐照降解机理和土霉素的辐照降解路径。伽玛辐照降解机理和路径的明确,能为探索更高效的降解土霉素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伽玛辐照能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土霉素。在p H=7、辐照剂量为4k Gy条件下,10mg/L土霉素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5.6%。辐照降解率与溶液的初始浓度(C0)、溶液p H,伽玛辐照剂量(Dose)有关。溶液初始浓度越高,辐照降解效率越低;溶液的降解效率随溶液p H值升高而逐渐降低;伽玛辐照剂量越大,土霉素的降解效率则越高。伽玛辐照后的土霉素样品用LC-ESI-MS检测,发现存在多个降解产物。保留时间分别在19.35min、18.84min、21.45min、30.05min、23.06min和22.38min。质谱扫描发现母离子峰的质荷比(M/Z)为461、447、433、279、443和218。进一步根据质谱图像得到,M/Z461为土霉素本身;M/Z447为土霉素分子脱去一个甲基的质谱结果;M/Z433为土霉素分子脱去两个甲基的检测结果;M/Z279为M/Z433物质进一步脱去M(154)的结果;M/Z218为二元稠环结构,由土霉素分子的开环降解导致,其结构中含有酯基结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Gaussian 03优化土霉素分子及其可能降解产物构型。计算结果得到NPA电荷、原子键级、Wiberg键级和能量等性质。根据计算得到的物质性质推断,土霉素分子及降解产物易受伽玛辐照产生的自由基攻击。土霉素分子中四元稠环上的官能团易受攻击而发生降解。分子中多处碳环与碳环连接处的化学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详细分析了土霉素分子及降解产物在降解时的电子转移过程,根据质谱检测结果和量化计算数据发现分子内原子的结构重排过程。提出土霉素辐照降解的两条主要路径,一条为M/Z461→M/Z447→M/Z433到M/Z279;另一条为M/Z461→M/Z443(a)?M/Z443(b)到M/Z218。(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杨江河,聂建军,杨如曙[5](2014)在《活动星系核伽玛辐射流量的计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伽玛射线辐射的幂律谱规律,讨论了将观测的伽玛辐射积分光子流量转换成γ辐射总流量、E GeV处流量密度、平均流量密度、总光度、平均光度及E GeV处光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详细计算公式.用得到的公式计算了4个Fermi Blazars的γ辐射流量、光度等参量.如果在其他波段(如:射电、X射线)的辐射也是幂律的,则其流量和光度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计算.(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张春法,姜怀坤,吕振生[6](2013)在《济南—淄博—泰安地区地表伽玛辐射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济南—淄博—泰安地区地表γ辐射和土壤放射性核素测量,深入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53.94nGy/h,变化范围为7.00~216.00nGy/h;226 Ra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23.36Bq/kg,232 Th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34.70Bq/kg,40 K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539.36Bq/kg,均低于山东省平均值;研究区内土壤样品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分析结果总体水平不高。地质背景决定地面γ辐射剂量率值,同时环境因素对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研究区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33mSv,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3年06期)
季良,王仙,彭琳,聂石辉[7](2013)在《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3种剂量的N离子束注入(4×1016,6×1016和8×1016N+·cm-2)和3种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100,150和200 Gy)处理4份大豆干种子,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其M6代产量性状和品质进行研究,比较2种处理方法对大豆产量性状及品质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大豆3号4×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单株荚数显着增加,6×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产量极显着增加;合99-756 8×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着减少,6×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百粒重显着减少,1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00,150和200 Gy60Co-γ射线辐射使脂肪含量显著提高;新大豆8号4×1016和8×1016N+·cm-2离子束注入、100和2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单株粒重显著减少,4×1016和6×1016N+·cm-2离子束注入及2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增加;N离子束注入和60Co-γ辐射对石大豆2号产量、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因此,诱变育种目标应根据材料的敏感性、诱变方法和剂量综合确定。(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代杰瑞,鲁峰,庞绪贵,杨恩秀[8](2012)在《青岛市地表伽玛辐射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青岛市1 500 km2范围内大密度土壤放射性核素和地表γ辐射测量,系统深入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中核素232Th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偏高,而238U偏低。地表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91.87 nGy/h)略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研究发现,地表93.14%的γ辐射来自地面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的γ辐射,其中232Th和40K的贡献占81.21%,是主要的贡献者。地质背景决定地面γ辐射剂量率值,燕山期各类花岗岩是导致青岛市区—王哥庄一带γ辐射剂量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环境因素(路面材料、地貌景观)对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虽然研究区的γ辐射剂量率较高,但其年有效剂量(0.56 mSv)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 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2年04期)
高峰[9](2012)在《伽玛辐射对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辐射源和核能的广泛应用,现代核技术几乎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个方面,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农业、医学、航天等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许多其他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核技术已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辐射源和核能的广泛利用在给人类带来莫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人类接触核射线的机会明显增加,特别是长期低剂量照射。因此,人类应该在最大限度利用核射线的同时,深入研究核辐射的生物效应,核辐射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理。本论文主要针对低剂量伽玛辐射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1)低剂量伽玛照射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伤研究;(2)低剂量伽玛照射改善动物因应激所致的记忆能力下降研究。理论研究主要依据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基本理论研究伽玛照射对大脑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伤的物理机理。实验研究采用137Cs作为照射源,照射剂量控制的原则是不损伤组织器官及不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照射方式为体外照射。学习和记忆观测使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新颖物体识别模型,用识别系数描述动物的记忆能力。实验动物采用体重为180-220g的SD雄性大鼠,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12只。实验结果:平均吸收剂量为8.14μG y的全身照射,实验组的平均识别系数为(-0.0408),对照组的平均识别系数为0.3945,相差0.4353;平均吸收剂量为8.12μ Gy的全身照射,实验组的平均识别系数为(-0.1031),对照组的平均识别系数为0.3605,相差0.4636,受照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低于未经照射的大鼠,结果表明低剂量γ射线可以损伤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平均吸收剂量为4.90μG y海马结构定位照射(有受激),两次实验中,实验组的平均识别系数为0.4416,对照组的平均识别系数为0.1849,相差0.2567,受照大鼠的记忆能力明显高于未经照射的大鼠,这说明该剂量的γ辐照能够改善因应激所致的记忆能力下降。为了从理论上解释γ照射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伤作用,本文利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理论建立了γ辐射场与脑神经细胞微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微管中量子态的相干特性,定性说明了这种损伤的物理机理,并与非电离辐射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伤机制是一种人们从未注意到的新的电离辐射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能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辐射场与脑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而且能为人们更为有效地利用辐射治疗脑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2-06-01)
宋小安[10](2012)在《成都平原地—空界面天然伽玛辐射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源周围由于射线种类、射程之差异而产生不同大小受射线影响的空间,称为辐射场。像各种物理场一样,γ辐射场是由众多运动着的光子组成,以粒子性运动为主要特征的电磁场。论文以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土壤分布和地质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天然放射性伽玛射线来源的分析,利用伽玛辐射场基本理论,研究了天然放射性系列的基本伽玛能谱特征和天然伽玛辐射场的测量原理,建立了地-空界面地质体伽玛辐射场数理模型;论文利用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钾的含量数据计算了相应的环境辐射效应评价参数,评价了研究区域内的地-空界面天然γ辐射场和辐射环境的基本特征。论文的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内238U含量为0.94~6.87×10~(-6)g/g,平均值为2.559×10~(-6)g/g,均方差为0.596×10~(-6)g/g;238U含量基本都在4.645×10~(-6)g/g以下,只有极个别、很小的区域高于4.645×10~(-6)g/g;其中铀含量在区间3.155×10~(-6)g/g~4.645×10~(-6)g/g、2.410×10~(-6)g/g~3.155×10~(-6)g/g以及2.410×10~(-6)g/g以下的数据约各占了1/3;238U比活度值为11.61~84.84Bq/Kg,平均值为31.599Bq/Kg,均方差为7.357Bq/Kg;研究区域内的238U比活度基本都在66.65Bq/Kg以下,只有极个别、很小的区域高于75.83Bq/Kg;其中238U比活度在48.30Bq/Kg以下的区域约占4/5;238U比活度平均值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研究区域内232Th含量为4.57~31.10×10~(-6)g/g,平均值为14.008×10~(-6)g/g,均方差为3.819×10~(-6)g/g;232Th含量基本都在24.45×10~(-6)g/g以下;其中钍含量在区间14.48×10~(-6)g/g~24.45×10~(-6)g/g以及14.48×10~(-6)g/g以下的数据约各占了一半。232Th比活度值为18.56~126.27Bq/Kg,平均值为56.873Bq/Kg,均方差为15.504Bq/Kg。232Th比活度基本都在86.00Bq/Kg以下,只有极个别、很小的区域高于86.00Bq/Kg;其中232Th比活度在59.00Bq/Kg以上的区域约占2/5,小于45.5Bq/Kg的区域约占1/5;232Th比活度平均值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3、研究区域40K含量为0.96~4.07×10~(-2)g/g,平均值为2.108×10~(-2)g/g,均方差为0.448×10~(-2)g/g;40K含量基本都在2.904×10~(-2)g/g以下;除了极小一部分区域的数值在区间2.904×10~(-2)g/g~4.07×10~(-2)g/g以外,其余的区域钾含量在2.904×10~(-2)g/g以下。40K比活度值为300.48~1273.91Bq/Kg,平均值为659.845Bq/Kg,均方差为140.146Bq/Kg;40K比活度基本都在1031.00Bq/Kg以下,其中40K比活度在543.80Bq/Kg以下的区域约占1/5。40K比活度平均值略高于全国平均值。结合地质条件,成都平原的钾比活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可能是成都平原东部龙泉山构造断裂带和蒲江-新津隐伏断裂带山前沉积物的影响所致,也有可能是成都平原发达的地表水系使得成都平原具有面积广泛的K元素含量较高的河流流经流域第四纪冲洪积物中粘土层和腐质粘土层所致。4、研究区域地-空界面γ射线照射量率为11.87~39.84×10~(-4)C/(Kg·s),平均值为22.850×10~(-4)C/(Kg·s),均方差为3.870×10~(-4)C/(Kg·s);研究区域地-空界面γ射线照射量率基本都在20×10~(-4)C/(Kg·s)至35×10~(-4)C/(Kg·s)之间,呈正态分布。5、研究区域内,空气中伽玛吸收剂量率范围为41.10nGy/h~140.74nGy/h,均值为79.516nGy/h,均方差为13.792nGy/h,呈正态分布;研究区域内的空气中伽玛吸收剂量率均值79.516nGy/h基本与全国和全世界的空气中伽玛吸收剂量率均值保持一致;在研究区域内,只有极少数地区的空气中伽玛吸收剂量率数据高于116.0nGy/h,绝大多数区域的空气中伽玛吸收剂量率数据属于正常范围值。6、在研究区域内,内照射指数范围为0.06~0.42,均值为0.158,均方差为0.037;外照射指数范围为0.24~0.81,均值为0.461,均方差为0.079;在研究区域内,内、外照射指数均属于正常范围值。7、在研究区域范围内,室内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005~0.017mSv,均值为0.01mSv,均方差为0.0017mSv;室外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02~0.069mSv,均值为0.039mSv,均方差为0.0068mSv;研究区域内的年有效剂量属于正常范围值。总之,对地-空界面天然γ辐射场和辐射环境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该区地质情况,综合分析。论文可为地区生态环境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城市环境放射性测量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2-04-01)
伽玛辐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牦牛坪稀土矿的开发,对矿区及周围地区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试验以牦牛坪的一个渣堆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易取的亚砂土进行覆盖试验,研究不同覆盖厚度与氡析出率和γ辐射剂量率之间的关系,推荐最佳覆盖厚度。结果表明:覆土能降低渣堆的氡析出率和γ辐射剂量率,且厚度越大,氡析出率的降低系数越大。经综合分析,最终推荐最佳覆盖厚度为50 c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伽玛辐射论文参考文献
[1].赵剑锟.月表诱发伽玛辐射场特征与有效原子序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2].周芙蓉,杨寿南,黄星宇,王建军.覆土对渣堆氡析出率与伽玛辐射的影响试验[J].四川地质学报.2015
[3].何燕泉.伽玛辐射降解环己丁酸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4].刘华平.伽玛辐射降解土霉素的降解机理与路径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5].杨江河,聂建军,杨如曙.活动星系核伽玛辐射流量的计算(英文)[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张春法,姜怀坤,吕振生.济南—淄博—泰安地区地表伽玛辐射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3
[7].季良,王仙,彭琳,聂石辉.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3
[8].代杰瑞,鲁峰,庞绪贵,杨恩秀.青岛市地表伽玛辐射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J].世界地质.2012
[9].高峰.伽玛辐射对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2
[10].宋小安.成都平原地—空界面天然伽玛辐射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