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蓓西北大学
摘要:如今的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龄人口基数过大给社会养老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近几年,农村地区的互助幸福院的兴起发展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并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浅谈了现阶段互助幸福院在发展中存在的个别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老龄化互助养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然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及家庭结构的变化。随着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比重迅速增长,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重大挑战,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互助幸福院运用而生。“互助养老”即以村庄或社区为单位,将这个区域内的老年人以及无工作人口进行吸收登记,年轻的照顾年老的,健康的照顾生活有困难的,相互照顾相互慰藉,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养老难的问题。互助幸福院的成立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白天相聚交流,互助互娱的场所,也有效地缓解老龄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养老人口不足的压力。
一、目前农村互助幸福院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难以改变。
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以来也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赡养老人已成为子女责无旁贷的责任。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早已根深蒂固于国人的思维之中。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城市,致使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人数大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的困境。然而群众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尚浅,加之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村互助幸福院的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社会大众的养老观念急需改变。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法律缺失。
目前针对农村互助幸福院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状态。相关责任划分、后果承担并不明确,责任风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村集体推行互助院的积极性。
其次,各县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基本上来源于省、市项目资助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由于资金原因,部分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有关农村互助幸福院的部分政策也涉及到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的,没有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扶持政策效果不佳,也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3、服务水平偏低,缺乏精神支持。
目前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还处于粗放型扩张状态,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还顾不上多元化的安排。然而随着当下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老年人越来越难以跟上文化发展步伐,与社会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精神生活变得日益匮乏。具体表现为专门为老人提供的文娱活动平台严重不足,大部分的农村根本没有老年活动中心的概念,闲暇时间多用于打牌、打麻将,精神世界空虚,养老服务设施的欠缺使得老年人精神生活不能得到满足。
二、完善农村互助幸福院发展的策略建议:
1、大力宣扬互助养老,逐步改善大众的养老观念。
社会公众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支持和认同程度对其壮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扩大互助养老的社会影响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完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为互助幸福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大力开展敬老孝亲模范评选等活动,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社会养老的浓厚氛围。
2、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促进互助幸福院规划化。
制定有关农村互助养老的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村互助老人的基本权益。确保农村互助养老事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强化对此事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互助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到立法在前,有法可依,互助养老的责任划分清晰、明确、合理,社会大众才会逐渐接受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互助幸福院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才会有持久存在的群众基础。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完善养老服务业优惠政策。
3、积极拓宽服务来源,努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为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多元的服务。相关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这一群体,提供一定的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老人日间照料服务。同时也可以组织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和低保人员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志愿者公益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的为空巢、高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
其次互助幸福院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喜闻乐见并乐于参加的团队文娱活动,将各类孤独老人通过各类定期活动整合在一起,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与认识,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放松的场所,使他们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快乐。从精神满足层面上让老年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互帮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意义,进一步缩短成员彼此间的距离,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连巧.社区照顾理念与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的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2010.
[2].窦玉沛.建设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力推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J],社会福利,2012.
[3].李翔.社会潜入理论视角下城市居家养老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3).
[4].孙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5].徐晓雯,张新宽.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
[6].刘亚丽,周梦冉.农村“互助幸福院”可持续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7].荆蕴倩.浅谈县级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5.
作者信息:李晓蓓(1993.5--),女,24岁,汉族,籍贯陕西宝鸡,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1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