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起义论文-代小

回民起义论文-代小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民起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朝,包头,西北回民起义,重兵防守

回民起义论文文献综述

代小[1](2018)在《浅析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战争中重兵防守包头之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头北依阴山,南临黄河,东通京津,扼控西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回民起义爆发后清朝对其异乎寻常地关注和积极地防守,主要缘于包头是西北回民起义必争之地、清军情报中转处、军需物资的采运和集散地、西征官兵临时休息地、潜在的回民起义后援地等因素。(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杨德亮[2](2017)在《谣言与失序:清同治回民起义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因谣言引起的冲突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清同治回民起义,跟清代中国人口膨胀、资源竞争有关,反映了清末整个社会的失序,凸显了官府在社会危机应对中的不足。谣言之所以在此次社会冲突事件中起激变作用,是因为对异族的歧见和不信任情绪为此提供了土壤。是故,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有效的涉民族因素舆论应对和社会危机管控机制,营造一种包容差异、容纳多样的社会观念紧迫而又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龚方[3](2017)在《联合与分化: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地域情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北回民起义的历史上,回和汉内部都有分化,并非铁板一块。在回民内部,因地域不同,分为了"陕回"和"甘回",陕回与甘回之内因教派和地域不同,亦有细分。虽然"陕回"和"甘回"有地域之别,但并未影响他们在战争中联合,也未在联合中消弭他们间的分歧,这一分歧最终导致西北回民起义军被清军各个击破,走向失败。(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马芳[4](2017)在《左宗棠陕甘回民起义安抚措施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在西北执政期间,继平定西北回民起义后对整个西北社会的安置和发展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推广和民族融合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图从抚慰、化危、治吏、利民四个角度,探讨其在平定西北回民起义后的各项安抚政策对我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影响,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历史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强东红[5](2016)在《身体性经验的政治维度及学科意义——以民歌《高大人领兵》对“同治回民起义”的表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西方理论呈现出一种政治转向的学术背景下,丰富当代中国美学的政治维度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加强政治考量时,美学理论应该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感受和身体性经验。从西部民歌《高大人领兵》对"同治回民起义"的表征来看,广大民众的有血有肉的身体可以成为美学理论建设的现实物质基础和美学批评的普遍标准与尺度。(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马光华,杨娟,党晓红,严红[6](2016)在《对回民起义文献中“华洲的秦家滩今改为侯坊乡”所进行的调研、考证、更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编撰中的"软伤"尤其"硬伤"是需要认真论证、修改并防止的。几部有关陕西回民起义的文献中,均出现了"华州即今华县的秦家滩今改为侯方乡"的错误论点——陕西历史上曾爆发过长达16年的"回民起义",其事发点之一为陕西省华州(含现渭南华阴、华县两地,近期又被复用)之"秦家滩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当地人,检索文献(地图及书籍、县志等),得出结论:"秦家滩村"依然存在,并非更名,"侯方乡"早已存在,并非更名之地,而"乜家滩"确实被烧为平地,不存在了。(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樊莹[7](2015)在《田野的“历史”与历史的“田野”——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重读马长寿的陕西回民起义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份研究回民起义历史的"特殊的"文本,马长寿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有助于我们探讨场域、惯习与文本实践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历史的现场"还是"现实的田野"中,重新解读马长寿的《记录》一书,不仅可以分析小群体历史记忆被叙述和建构的过程,另一方面无疑也是我们反思中国历史人类学发展的一面鉴镜。(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李政[8](2015)在《论同治时期陕西回民起义后的回民人口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回民起义前后陕西回民人口的变化,得出同治陕西回民起义深刻影响了当代陕西回民人口的分布。研究表明,大量的回民被安插到平凉、化平川、会宁、秦安、清水等地,其对整个西北地区的民族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使陕西省回族人口数量极微,在整个西北居于末位。(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胡珍[9](2015)在《论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对陕北人口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关中回民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自卫抗清起义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后期的太平军与捻军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陕西以及西北地区的封建统治。历时七年的斗争,使陕西二百多年间逐渐积累起来的回民人口丧失殆尽,摧毁了回族在这一地区继续发展的基础,改变了关中地区的人口结构,同时也给陕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张云[10](2015)在《同治陕甘回民起义与民国西海固回民起义“善后”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八六二年至一八七叁年,在陕西、甘肃两省,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清运动—陕甘回民起义。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饱受清政府压迫和歧视的回民群众奋起反抗,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战后陕西的回民群众也只有居住在西安的两万多人存留。在所谓的“善后”政策上,清政府采取了禁止回民复归故土,强行迁徙的政策,从而达到“秦不留回”的意图,使战后仅剩的数万回民从原本较为富庶的关中平原,被左宗棠强行安插到甘肃平凉、会宁、静宁、泾源、定西和宁夏西海固等地,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极差,都为贫瘠的山区。这种带有民族歧视性质的反动安置策略极大地阻碍了回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至于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回族群众的脱贫与温饱问题。地处六盘山区的西海固地区(原属甘肃省,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是中国西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哲赫忍耶派教众的聚居区。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残暴统治和严重剥削,当地回民群众被迫反抗,从一九叁九年到一九四一年叁年时间内爆发了叁次西海固回民起义,这叁次起义对国民党统治阶级给予沉重的打击。国民党政府每次镇压后都用更加残酷的统治进行“善后”,反而激起回民群众更加激烈地反抗,这也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瓦解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第一部分为引言,从选题思路和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对本课题的理论做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叁章,对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及西海固回民起义的过程和统治阶级的善后工作进行阐述;第叁部分为第四章,对两次起义的善后工作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两次回民起义都是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爆发的。陕甘回民起义的善后不仅仅造成了清代西北回民人口分布情况根本性地变动,而且影响到近现代西北穆斯林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对于日后西北回民社会的宗教势力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导致西海固回民生存与分布格局的变化。而叁次西海固回民起义深受清代回民起义善后的影响,力争民族富强与自由平等。国民党成功镇压了叁次起义,但每次善后工作都激起了回民更激烈地反抗。直到第叁次起义后,在回族上层势力如郭南浦等人的帮助下,勉强安抚回民情绪。同时国民党的善后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比两次回民起义的善后工作,以及善后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二者进行比较,对于当下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4-01)

回民起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古以来,因谣言引起的冲突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清同治回民起义,跟清代中国人口膨胀、资源竞争有关,反映了清末整个社会的失序,凸显了官府在社会危机应对中的不足。谣言之所以在此次社会冲突事件中起激变作用,是因为对异族的歧见和不信任情绪为此提供了土壤。是故,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有效的涉民族因素舆论应对和社会危机管控机制,营造一种包容差异、容纳多样的社会观念紧迫而又任重道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民起义论文参考文献

[1].代小.浅析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战争中重兵防守包头之原因[J].阴山学刊.2018

[2].杨德亮.谣言与失序:清同治回民起义省思[J].青海民族研究.2017

[3].龚方.联合与分化: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地域情感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马芳.左宗棠陕甘回民起义安抚措施探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5].强东红.身体性经验的政治维度及学科意义——以民歌《高大人领兵》对“同治回民起义”的表征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马光华,杨娟,党晓红,严红.对回民起义文献中“华洲的秦家滩今改为侯坊乡”所进行的调研、考证、更正[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7].樊莹.田野的“历史”与历史的“田野”——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重读马长寿的陕西回民起义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李政.论同治时期陕西回民起义后的回民人口变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胡珍.论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对陕北人口结构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10].张云.同治陕甘回民起义与民国西海固回民起义“善后”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

标签:;  ;  ;  ;  

回民起义论文-代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