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网络结构论文-翁士洪

政策网络结构论文-翁士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网络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政策扩散,民办医院,医疗改革,社会网络分析

政策网络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翁士洪[1](2019)在《民办医院网络结构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扩散——一项社会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重点探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扩散过程中,民办医院是否及如何改变公共政策的执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以福建莆田系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及其董事成员的节点和联系边,用UCINET软件生成网络拓扑图,进行定性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公共政策的扩散、变异受行动者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所形成的全新民办医院网络结构会重塑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选择,从而改变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向与性质;其网络中的关键核心节点,具有较高的政策扩散能力;网络的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于结构洞突然变化之际。文章的实证研究,深化了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并拓展了公共治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朱海伦[2](2019)在《智慧城市政策量化与网络结构研究:基于隶属联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理念,近年来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静止层面分析城市内部的信息化应用与发展,对于智慧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关注度不够。信息化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之间各类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频繁,仅从个体城市内部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理解智慧城市的涵义是不够的,需要从流动视角深入研究智慧城市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与结构特征。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量化分析,依托国家相关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果,把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最新趋势,剖析相关领域政府注意力配置分布;结合智慧城市集群化发展趋势,从动态视角基于隶属关系模型构建我国智慧城市网络,分析我国智慧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提升智慧城市绩效水平的具体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从中央到省市不同级别政府均出台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相关政策,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政策体系。国家层面上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类型多样,发布主体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但政府注意力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信息技术发展两大领域。政策内容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主体,此外,近年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等智慧城市集群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着,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以我国智慧城市企业主体隶属联系模型构建智慧城市网络,发现我国智慧城市网络总体呈现出显着的发展不均衡态势,东中西部差异显着;智慧城市整体网络通达性较高,在个体网层面,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智慧城市在整体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影响着整体智慧城市网络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此外,智慧城市的行政要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人才以及信息化水平对其网络特征有显着的正向影响。(3)智慧城市的网络位置与结构属性对其绩效水平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在智慧城市网路中,吸引更多的外部创新资源流入,主动与其他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城市智慧发展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之间双向合作越多,则彼此的建设发展水平越高;特别对于中小型智慧城市而言,其所处的网络位置与发展绩效密切相关,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意味着能够与更多相互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智慧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创新效率,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体委[3](2019)在《资源、权力与政策网络结构:权力视角下的理论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政策网络已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范式,但对政策网络结构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结构主义视角,通过倡议联盟框架(ACF)和资源依赖理论(RDT)的引入,强调政策信仰和资源依赖对政策网络结构的解释作用;随着政策问题复杂和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上述两种解释路径已不适应政策网络结构的解释需要。因此,本文基于行动主义理论视角,通过权力因素的引入将政策网络结构界定为权力关系的结构化形式。通过对资源和权力之间关系,以及物质制度资源和社会结构资源、制度权力和结构权力、垂直整合能力和水平整合能力的划分进行分析,进而对政策网络结构的产生、维持和变迁进行解释,以期对政策网络结构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朱丽,葛爽,张庆红[4](2019)在《复杂网络结构下科技政策的创新驱动——基于网络权力和创新扩散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科技政策驱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科技政策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现有科技政策失灵的尴尬现状,复杂网络理论的引入为此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复杂网络系统中网络权力和创新扩散的视角切入,通过对拥有网络权力企业的精准操控和定向培养,以及网络创新扩散方式的有效干预和引导,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科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此进行复杂网络结构下科技政策创新驱动初探,并提出初步概念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赵德余,沈磊[5](2018)在《政策网络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机制: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网络分析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合,可以较好地回应"为什么不同的网络结构隐含了不同的效率特征"这样一类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学术问题。其关键的答案在于,不同的网络结构隐含了良性循环反馈机制,或者说系统动力学因果机制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网络行为及其绩效差异。绿一健康自管小组与上海市长宁区爱卫办、居委会、家庭医生、社区文娱团队之间存在的互惠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循环反馈机制加以解释。本文的个案研究为政策网络分析探寻了一条新的解释其政策绩效的微观行为基础的途径,即探究网络结构中的系统动力学机制。(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8年05期)

谭翀,严强[6](2016)在《政策网络结构视域下的政策营销——基于台北、深圳政策营销案例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营销作为一种政策动员模式,其运用的效果与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密切相关。政策网络的结构关系特征可以通过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其一为政策倡导联盟各自的"竞争"能力;其二是政策网络的开放程度。案例研究发现,当政策主体间竞争实力相对均衡,政策网络开放度高,政策营销成功的可能性就大;而当政策动员方客观上无法垄断政策资源,但政策网络却仍旧相对封闭,政策营销就会失灵。(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李怀,时晓虹[7](2014)在《制度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兼论中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及改革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与效应的研究在我国当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在探索制度及其效应是如何生成的这一划时代课题时,不仅给出了"制度网络结构"的创新性概念,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网络结构效应"假说。由制度构成并通过制度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即制度网络结构,这一形态将制度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节点制度和连接制度。本文还从制度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揭示出节点制度在纵向和横向空间里所具有的密切联系和协作关系,并首次提出制度网络结构效应,即制度网络结构具有独特的互动、倍增和衍生等功能,从而为制度变迁及创新指出方向。我国依托产业结构而生成的产业政策也具有网络结构形态,并具有整体扩张性、关联协作性及动态阶段性的结构特征。从网络结构的角度看,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改革既需要创新和完善具体的政策,又需要创新和完善相关联的各项政策,实现政策系统的综合性改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适时的推动整体政策结构的变迁,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产业组织评论》期刊2014年01期)

李怀,时晓虹[8](2014)在《制度网络结构及特征研究——兼论中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及改革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结构是由各项具体制度通过一定秩序嵌入其中而共同组成的整体形式,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制度结构具备网络结构的构成要素,其中各项具有明确作用范围的具体制度是网络的节点制度,分散在节点制度之间并把节点制度衔接起来的方式和手段是网络的连接关系。网络结构形态的制度结构具有动态扩张和功能提升的两大特性。我国依托产业结构而生成的产业政策也具有网络结构形态,并具有整体扩张性、关联协作性及动态阶段性的结构特征。从网络结构的角度看我国产业政策改革需要既完善具体政策,又完善关联产业政策,实施组合政策的联合改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适时地推动整体政策结构变迁,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陈震聃[9](2013)在《政策网络结构与公共政策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公共政策在其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系列阻碍,从而产生公共政策效能非正常衰减现象。而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了西方对于政策网络理论的现有观点,构建了新的政策网络结构模型,即单一型政策网络结构模型、专业型政策网络结构模型、有限开放型政策网络结构模型和开放型政策网络结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从政策网络结构的角度对公共政策效能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调查所得的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本文得出我国公共政策网络与政策效能存在网络结构边界的开放程度与公共政策效能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公共政策网络纽带的强度与密度与公共政策效能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等五条规律。再通过规律与现状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公共政策网络结构存在公共政策网络结构边界的开放程度不高、公共政策网络纽带的强度与密度不强、各阶段政策网络结构有待调整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以政策网络结构边界开放机制、政策网络纽带强化机制、政策各阶段网络结构调整机制为核心的政策网络优化机制,来保障我国公共政策效能的正常发挥。(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3-12-01)

周盛[10](2012)在《政策网络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开放式决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网络结构与政策结果相关性"为核心议题的政策网络理论,对于转型期背景下我国重大政策执行阻滞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运用该理论对杭州市"开放式决策"制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开放式决策"通过重塑权力结构、整合决策资源、变更博弈规则、转变治理工具而显着地改变了政策网络的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绩效和政策执行力。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证明了政策网络理论在中国实践中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理论工具,也为优化地方政府决策体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政策网络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理念,近年来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静止层面分析城市内部的信息化应用与发展,对于智慧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关注度不够。信息化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之间各类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频繁,仅从个体城市内部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理解智慧城市的涵义是不够的,需要从流动视角深入研究智慧城市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与结构特征。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量化分析,依托国家相关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果,把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最新趋势,剖析相关领域政府注意力配置分布;结合智慧城市集群化发展趋势,从动态视角基于隶属关系模型构建我国智慧城市网络,分析我国智慧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提升智慧城市绩效水平的具体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从中央到省市不同级别政府均出台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相关政策,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政策体系。国家层面上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类型多样,发布主体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但政府注意力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信息技术发展两大领域。政策内容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主体,此外,近年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等智慧城市集群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着,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以我国智慧城市企业主体隶属联系模型构建智慧城市网络,发现我国智慧城市网络总体呈现出显着的发展不均衡态势,东中西部差异显着;智慧城市整体网络通达性较高,在个体网层面,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智慧城市在整体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影响着整体智慧城市网络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此外,智慧城市的行政要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人才以及信息化水平对其网络特征有显着的正向影响。(3)智慧城市的网络位置与结构属性对其绩效水平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在智慧城市网路中,吸引更多的外部创新资源流入,主动与其他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城市智慧发展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之间双向合作越多,则彼此的建设发展水平越高;特别对于中小型智慧城市而言,其所处的网络位置与发展绩效密切相关,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意味着能够与更多相互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智慧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创新效率,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网络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翁士洪.民办医院网络结构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扩散——一项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9

[2].朱海伦.智慧城市政策量化与网络结构研究:基于隶属联系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体委.资源、权力与政策网络结构:权力视角下的理论阐释[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

[4].朱丽,葛爽,张庆红.复杂网络结构下科技政策的创新驱动——基于网络权力和创新扩散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9

[5].赵德余,沈磊.政策网络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机制: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个案研究[J].学海.2018

[6].谭翀,严强.政策网络结构视域下的政策营销——基于台北、深圳政策营销案例的对比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6

[7].李怀,时晓虹.制度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兼论中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及改革启示[J].产业组织评论.2014

[8].李怀,时晓虹.制度网络结构及特征研究——兼论中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及改革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陈震聃.政策网络结构与公共政策效能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

[10].周盛.政策网络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开放式决策”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

标签:;  ;  ;  ;  

政策网络结构论文-翁士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