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泾阳茯砖,陈化时间,品质,α-淀粉酶
陈化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郭爽爽,唐磊,黄荣浩,肖罗丹,肖斌[1](2018)在《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及抑制α-淀粉酶与脂肪酶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和抑制α-淀粉酶、脂肪酶效应的影响,选取自然贮存1~5a的同系列茯砖茶为材料,分别进行内含成分测定、感官审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茯砖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的含量随之减少,茶多糖、茶褐素的含量随之增加,经过4a陈化的茯砖茶感官品质最佳。茯砖茶浸提液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而减弱,对脂肪酶的抑制能力则随之增强。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与抑制α淀粉酶活性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7、0.980),茶褐素、茶多糖的含量与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呈极显着和显着正相关(r=0.998、0.939)。(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铭钦[2](2009)在《烤烟陈化的生理生化机制与叶面优势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增香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河南烤烟为试材,采用化学和生化技术与手段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中的几种酶的酶活性变化规律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进行了鉴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陈化阶段烟叶表面优势菌株的DNA拷贝数进行了定量检测,同时利用复合诱变剂对烟叶表面优势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研究;通过对不同培养基组成、生长温度和环境pH值等因子研究了高效增香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利用菌酶混配造型技术研制的微生物发酵增香剂研究了烤烟发酵的增香效应和增香机制,揭示了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增香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陈化期间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烤烟烟叶中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和烟碱、色素类物质和总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缓慢下降态势,但是,烟草品种不同,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同时,在不同陈化阶段,烟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蛋白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在烟叶陈化初期,4种酶的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陈化6个月或者9个月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后酶活性逐渐降低。不同品种之间,陈化烟叶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表明陈化过程中酶活性变化与烟草基因型关系不大。2、对陈化烤烟烟叶表面微生物区系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烤烟叶面优势微生物菌种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陈化还是人工发酵,烤烟叶面都存在着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没有酵母菌,其中细菌的数量最多,是发酵过程中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霉菌所占比例较小,放线菌数量更少。细菌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霉菌中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优势菌群,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而且,在发酵过程中叶面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处于下降趋势,其生物活性也随之降低。首次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陈化阶段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陈化时期,相同品种烟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表面部分细菌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部分细菌微生物呈减少态势,从总量来看,细菌微生物数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其数量是逐渐降低的,同一品种烟叶在不同陈化时期拥有较多共有的优势条带;不同品种间条带的差异程度较大,但不同品种烟叶表面也存在较多的共有优势菌群,经过测序分析,在不同陈化时期不同品种烟叶表面上共有的优势菌种分别为Bacteriovorax sp. EPC3、Bacillus megaterium、Uncultured Sphingomonas sp、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yard-trimming-compost bacterium clone S-12。同时采用平板分离方法对烟叶表面的可培养菌种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烟叶表面存在的都是芽孢杆菌,他们分别是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3、首次对烤烟叶面优势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与遗传增效研究。结果显示,以从烟叶表面筛选得到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BCK为出发菌株,经理化因子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即在淀粉培养基和蛋白培养基平板上挑取H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株直径之比)都比较大的菌株,然后对这些菌株进行摇瓶复筛,测发酵液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选育得到酶活性较高的高效增香菌株B8。研究表明,其产生的α-淀粉酶活性是对照(BCK)的1.905倍,蛋白酶活性是BCK的2.227倍。并且该菌株能稳定遗传,经五代传代培养后,其产生的α-淀粉酶活性是出发菌株的1.908倍;蛋白酶活性是出发菌株的1.926倍。4、率先对陈化烤烟叶面优势高效增香菌株的DNA拷贝数进行了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巨大芽孢杆菌的DNA拷贝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陈化6个月时的每克烟叶表面所含有的巨大芽孢杆菌的DNA拷贝数最多;4种酶的活性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陈化6个月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化学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巨大芽孢杆菌的DNA拷贝数的变化影响烟叶中酶活性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表明巨大芽孢杆菌是烟叶自然陈化的内在动力。5、对烤烟叶面优势增香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增质菌株在温度为40℃时,其菌体生长量最大;在pH值为8.0时,其增殖量最大,在偏酸碱性的条件下则不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增质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对增质菌生长最佳的金属离子为Mg2+。6、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增香菌种及其制剂的增香效应与增香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优势增香菌株和高生物活性物质配制而成的烟草发酵增香剂,可以加速烟叶的发酵进程,缩短烟叶发酵周期。而且,经发酵增香剂处理后的烟叶香吃味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增香剂的配方组成不同,其对烟叶发酵的作用效果也就不同,表现为Ⅳ>Ⅱ>Ⅲ>Ⅰ,其中Ⅰ号为单菌种,其它叁种为复合菌种。这一结果显示,由多个增香菌种组成的烟草发酵增香剂对烟叶发酵的作用大于由单菌种配制成的增香剂。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微生物发酵增香剂处理后的卷烟中大多数致香物质成分的含量增加,只有少部分致香成分含量降低。其中表现良好香型的物质含量增幅最大,如: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醇、茄酮、β-大马酮、巨豆叁烯酮的叁种异构体、茄酮、(1S,2E,4R,6E,8R,11S,12E)-8,11-氧撑-2,6,12-西柏叁烯-4-醇等。说明微生物发酵增香剂对提高卷烟致香成分含量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本试验通过在烟叶表面添加优势微生物及其制剂对发酵烟叶处理后进一步证实,增香菌株可以诱发一系列与香气物质变化有关的生化反应,并通过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与烟叶自身酶的协同作用,使香气成分含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改善烟叶香吃味品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赵铭钦,刘云,李芳芳,王豹祥,刘国顺[3](2009)在《陈化烤烟叶面优势菌的筛选鉴定与其增香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定位出陈化烤烟表面优势微生物,研究其增香效应。【方法】以NC89、中烟100、中烟101叁个烤烟品种烟叶为材料,提取烟叶表面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筛选定位出优势增质菌。采用恒温恒湿发酵条件研究优势增质菌对发酵烤烟烟叶中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1)根据PCR-DGGE图谱显示,3个烤烟品种在不同陈化时期有A、B、C、D、E五条共有的条带;通过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筛选定位出一株可培养的优势菌株,巨大芽孢杆菌。(2)经过添加优势增质菌处理后的发酵烟叶中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与其对照相比表现为增加趋势,从而验证了优势菌株的增香效应。【结论】由PCR-DGGE技术筛选定位出的陈化烟叶表面优势增质菌,对陈化烤烟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香效应,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陈红华[4](2007)在《不同陈化条件对河南烤烟理化特性及品质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河南郏县烤烟烟叶的最佳的陈化模式,本试验采用实验室智能恒温恒湿箱控制烟叶陈化的环境温湿度进行模拟自然陈化,同时做了烤烟自然陈化试验作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陈化条件下烟叶的理化特性和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河南郏县3个等级烟叶的最佳陈化条件,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温湿度处理烟叶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与陈化因素的相关分析整个陈化过程中各处理烟叶中淀粉、总氮含量呈现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烟碱、水溶性总糖、色素、总酚含量适度下降,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则表现为陈化前期下降而中后期又有所上升的趋势,而且不同的温湿度处理烟叶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和幅度有所不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陈化时间和温湿度与烟叶中的多数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分别达到了显着(r_(0.05))和极显着(r_(0.01))的差异水平。2.不同温湿度处理烟叶陈化过程中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温湿度处理烟叶陈化过程中大多数香气成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在陈化前中期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类西柏烷类、棕色化反应产物、新植二烯、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等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以中温中湿处理(20℃,RH65%)的有所上升外,其余处理在陈化过程中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3.不同温湿度处理烟叶陈化过程中内在质量的感官评吸随着陈化时间的延续,烤烟的内在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和燃烧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相对于CK,中温中湿处理的烟叶相对较好,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的质量不断得以改善,其适宜陈化时间和最佳陈化时间分别为15-21个月和18个月左右;其次是高温中湿处理的烟叶,一般在陈化的12-21个月质量较好,在15个月时陈化质量达到最好,对照约在陈化的18-24个月时感官质量达较大值,其最佳陈化时间为21月,其余的3个处理效果稍差,也分别在陈化的15-21个月左右质量达到较高值。4.烤烟烟叶陈化过程中物理性状的动态变化在陈化过程中,3个等级烟叶平衡含水率在陈化9个月小幅度上升而后至陈化结束一直下降的趋势;填充值在整个陈化过程中表现出波状起伏的变化趋势,一般均在陈化9个月时达到一个高峰点,在陈化18或者21个月时下降至一个低谷。5.烟叶陈化过程中常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与陈化因素的相关分析通过陈化,3个等级烟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水溶性总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淀粉、总氮含量下降幅度较小,烟碱含量适度下降。SPSS分析结果显示,总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与烟叶等级、陈化时间因素分别达到了显着和极显着的差异水平。简单相关系数表明,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总氮、烟碱与陈化时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总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包装材料与所测成分关系不明显;烟叶等级分别与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总氮、烟碱含量的变化相关系数分别为负的显着或极显着关系。对于烟叶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氮、烟碱之间的相关系数,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明显,分别为显着和极显着正相关。6.烟叶陈化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比值的动态变化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烟叶中的糖碱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总氮/烟碱、钾/氯比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各种化学成分比值基本趋于协调。7.烟叶陈化过程中内在质量的评吸判定评吸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的品质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上部和中部烟叶而言,陈化对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燃烧性等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下部烟叶品质提高效果不甚显着。其中上部烟叶适宜陈化时间为27个月之后,中部烟叶约陈化21个月,下部烟叶在陈化18个月左右即可以利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王豹祥[5](2006)在《陈化烤烟叶面优势菌种的筛选定位与增香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3个烤烟品种为试材,采用微生物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的酶活性和叶面细菌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陈化阶段烟叶表面的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对烟叶表面共有优势微生物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得到烟叶表面可培养优势微生物;通过向烤烟烟叶表面喷施酶制剂和优势细菌微生物来研究酶和微生物对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陈化时期烤烟烟叶中几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陈化阶段,烟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蛋白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在烟叶陈化初期,4种酶的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陈化6个月或者9个月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后酶活性逐渐降低。不同品种之间,陈化烟叶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表明陈化过程中酶活性变化与烟草基因型关系不大。 2.不同陈化时期烤烟烟叶表面优势细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表面优势细菌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不同陈化时期,相同品种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表面的部分细菌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多趋势,部分细菌微生物呈减少态势,从总量来看,细菌微生物数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同一品种烟叶在不同陈化时期拥有较多共有的优势条带;不同品种间条带的差异程度较大,但不同品种烟叶表面也存在较多共有优势菌群,经过测序分析,不同陈化时期不同品种烟叶表面上共有的优势菌种分别为Bacteriovoraxsp.EPC3、Bacillus megaterium、Uncultured Sphingomonas sp、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yard-trimming-compost bacterium clone S-12。同时采用平板分离方法对烟叶表面的可培养菌种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烟叶表面存在的优势菌种均为芽孢杆菌,他们分别是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 3.细菌菌株和酶制剂对烟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烟叶经过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转化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西柏烷降解产物、新植二烯的含量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也有较大的提高,表明对烟叶表面喷施酶和微生物对改善烟叶香气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05-01)
范征宇,宋亮,邓红卫,赵亚丁[6](2001)在《磷石膏生产建筑石膏的陈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石膏通常由二水石膏、半水石膏和可溶性无水石膏叁种变体组成 ,阐述磷石膏经陈化后的物相变化及物理性能的改变。(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01年02期)
陈红萍,李志坚[7](1999)在《关于8~#滤毒罐拓宽使用范围及其陈化效应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 前言 8~#滤毒罐是我厂1995年研制成功的产品,其主要防护对象为H_2S气体。该滤毒罐对H_2S的高效防护性能及长效寿命,已得到国家劳动保护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站的检测认证,并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但随着8~#滤毒罐的使用推广,其单一的防护H_2S的指标已不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因为不论是电厂,冶金工业,还是化学工业,其所产生的含硫气体或废气中的硫(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防护用品》期刊1999年03期)
陈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河南烤烟为试材,采用化学和生化技术与手段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中的几种酶的酶活性变化规律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进行了鉴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陈化阶段烟叶表面优势菌株的DNA拷贝数进行了定量检测,同时利用复合诱变剂对烟叶表面优势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研究;通过对不同培养基组成、生长温度和环境pH值等因子研究了高效增香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利用菌酶混配造型技术研制的微生物发酵增香剂研究了烤烟发酵的增香效应和增香机制,揭示了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增香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陈化期间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烤烟烟叶中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和烟碱、色素类物质和总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缓慢下降态势,但是,烟草品种不同,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同时,在不同陈化阶段,烟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蛋白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在烟叶陈化初期,4种酶的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陈化6个月或者9个月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后酶活性逐渐降低。不同品种之间,陈化烟叶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表明陈化过程中酶活性变化与烟草基因型关系不大。2、对陈化烤烟烟叶表面微生物区系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烤烟叶面优势微生物菌种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陈化还是人工发酵,烤烟叶面都存在着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没有酵母菌,其中细菌的数量最多,是发酵过程中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霉菌所占比例较小,放线菌数量更少。细菌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霉菌中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优势菌群,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而且,在发酵过程中叶面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处于下降趋势,其生物活性也随之降低。首次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陈化阶段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陈化时期,相同品种烟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表面部分细菌微生物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部分细菌微生物呈减少态势,从总量来看,细菌微生物数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其数量是逐渐降低的,同一品种烟叶在不同陈化时期拥有较多共有的优势条带;不同品种间条带的差异程度较大,但不同品种烟叶表面也存在较多的共有优势菌群,经过测序分析,在不同陈化时期不同品种烟叶表面上共有的优势菌种分别为Bacteriovorax sp. EPC3、Bacillus megaterium、Uncultured Sphingomonas sp、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yard-trimming-compost bacterium clone S-12。同时采用平板分离方法对烟叶表面的可培养菌种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烟叶表面存在的都是芽孢杆菌,他们分别是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3、首次对烤烟叶面优势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与遗传增效研究。结果显示,以从烟叶表面筛选得到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BCK为出发菌株,经理化因子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即在淀粉培养基和蛋白培养基平板上挑取H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株直径之比)都比较大的菌株,然后对这些菌株进行摇瓶复筛,测发酵液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选育得到酶活性较高的高效增香菌株B8。研究表明,其产生的α-淀粉酶活性是对照(BCK)的1.905倍,蛋白酶活性是BCK的2.227倍。并且该菌株能稳定遗传,经五代传代培养后,其产生的α-淀粉酶活性是出发菌株的1.908倍;蛋白酶活性是出发菌株的1.926倍。4、率先对陈化烤烟叶面优势高效增香菌株的DNA拷贝数进行了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巨大芽孢杆菌的DNA拷贝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陈化6个月时的每克烟叶表面所含有的巨大芽孢杆菌的DNA拷贝数最多;4种酶的活性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陈化6个月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化学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巨大芽孢杆菌的DNA拷贝数的变化影响烟叶中酶活性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表明巨大芽孢杆菌是烟叶自然陈化的内在动力。5、对烤烟叶面优势增香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增质菌株在温度为40℃时,其菌体生长量最大;在pH值为8.0时,其增殖量最大,在偏酸碱性的条件下则不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增质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对增质菌生长最佳的金属离子为Mg2+。6、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增香菌种及其制剂的增香效应与增香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优势增香菌株和高生物活性物质配制而成的烟草发酵增香剂,可以加速烟叶的发酵进程,缩短烟叶发酵周期。而且,经发酵增香剂处理后的烟叶香吃味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增香剂的配方组成不同,其对烟叶发酵的作用效果也就不同,表现为Ⅳ>Ⅱ>Ⅲ>Ⅰ,其中Ⅰ号为单菌种,其它叁种为复合菌种。这一结果显示,由多个增香菌种组成的烟草发酵增香剂对烟叶发酵的作用大于由单菌种配制成的增香剂。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微生物发酵增香剂处理后的卷烟中大多数致香物质成分的含量增加,只有少部分致香成分含量降低。其中表现良好香型的物质含量增幅最大,如: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醇、茄酮、β-大马酮、巨豆叁烯酮的叁种异构体、茄酮、(1S,2E,4R,6E,8R,11S,12E)-8,11-氧撑-2,6,12-西柏叁烯-4-醇等。说明微生物发酵增香剂对提高卷烟致香成分含量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本试验通过在烟叶表面添加优势微生物及其制剂对发酵烟叶处理后进一步证实,增香菌株可以诱发一系列与香气物质变化有关的生化反应,并通过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与烟叶自身酶的协同作用,使香气成分含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改善烟叶香吃味品质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化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郭爽爽,唐磊,黄荣浩,肖罗丹,肖斌.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及抑制α-淀粉酶与脂肪酶效应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2].赵铭钦.烤烟陈化的生理生化机制与叶面优势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增香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2009
[3].赵铭钦,刘云,李芳芳,王豹祥,刘国顺.陈化烤烟叶面优势菌的筛选鉴定与其增香效应[J].微生物学报.2009
[4].陈红华.不同陈化条件对河南烤烟理化特性及品质效应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7
[5].王豹祥.陈化烤烟叶面优势菌种的筛选定位与增香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
[6].范征宇,宋亮,邓红卫,赵亚丁.磷石膏生产建筑石膏的陈化效应[J].低温建筑技术.2001
[7].陈红萍,李志坚.关于8~#滤毒罐拓宽使用范围及其陈化效应的探讨[J].中国劳动防护用品.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