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边节点论文-董昆鹏

框架边节点论文-董昆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框架边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框架边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董昆鹏[1](2019)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日益频繁,给建筑物使用安全与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与我们过度的改造自然与消耗资源有一定的关系,加之城市日益快速发展的节奏,建筑垃圾的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众多学者就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方面的课题不断地深入研究,再生混凝土被公认是目前能较好的解决建筑废弃混凝土、砖石等建筑垃圾的途径,但经研究发现:简单的将再生混凝土运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其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震性能都明显变差,也就是说再生混凝土在结构中不能作为最主要的承重部分。为了使再生混凝土能够应用在建筑物的承重构件中,专家学者做了各种尝试,例如:钢管混凝土结构或者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加入再生混凝土,使得再生混凝土作为辅助承重参与到整体结构的受力,既可以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也可以有效利用再生混凝土,将建筑垃圾资源合理充分利用。本文将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对未来的实际工程结构有指导意义。本文根据不同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核心区体积配箍率共设置了30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模拟软件对30个边节点试件进行仿真模拟有限元计算分析,主要从结构构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能能力等方面做数据对比分析,并从仿真模拟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对比中,科学分析得出结论。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加入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震性能,证明再生混凝土应用到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是可行的。并且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提高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承载能力与抗震性能,根据模拟与理论对比分析与设计规范要求,本文建议在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设计时,框架柱的轴压比宜选取0.4左右,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0.7%。(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锋[2](2019)在《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装配式结构是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建筑结构形式,节点作为各预制构件的连接枢纽,对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火灾下装配式节点的性能尚不清楚,本文对预制装配式框架边节点进行了抗火性能试验研究,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主要参数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⑴进行了叁根足尺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和一根现浇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试验,获得了试件截面温度场分布、梁柱时间-位移曲线、试件破坏形态以及节点耐火极限。对比了梁端荷载比、梁柱线刚度之比对预制装配式边节点耐火极限的影响。试验表明:(1)强柱弱梁设计准则下,火灾下节点破坏位置主要发生于靠近节点柱的梁端。(2)梁端位移曲线发展先缓后快,节点破坏具有突然性。(3)现浇边节点和装配式边节点相比整体性较好,同等情况下耐火极限更大。⑵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上述试验节点进行了模拟,对比了温度场和位移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⑶利用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对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了梁端荷载比、梁纵筋配筋率、梁柱线刚度比对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1)随梁端荷载比增大,装配整体式节点耐火极限减小。(2)当h>300mm时,节点耐火极限随着梁纵筋配筋率变大而变小。(3)当h≥400mm时,梁柱线刚度比越大,节点耐火极限越小。(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政[3](2019)在《火灾后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施工效率高,生态环保,现场施工强度低等优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得到政府部门大力推广。节点是现浇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是结构安全的保证,在高温下更是如此。目前,对预制装配式框架节点的高温后力学性能鲜有研究。本文以预制柱-迭合梁整体装配式边节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升降温全过程分析,研究了节点高温后力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了2根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边节点和1根现浇柱-梁框架边节点升-降温全过程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升温时间下的全过程试验中节点套筒截面,梁截面以及节点核心区的温度变化规律,梁柱变形规律,节点破坏形态以及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的变化规律。2.通过自定义场变量,确定材料在升降温阶段所采用的本构关系,在ABAQUS中导入用户子程序USDFLD,自动识别结构内部各点温度升降情况,实现了对节点降温段材料属性的合理调用。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别建立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边节点和现浇柱-梁框架边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节点进行全过程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3.利用有限元分析节点的温度场分布、梁端变形情况、破坏形式以及火灾后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主要研究了升温时间t、梁端荷载比n、梁端配筋率ρ对预制装配式节点降温阶段变形情况以及火灾后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沈天宇,吴竞,章玲达,余昶昊[4](2019)在《同条件下现浇和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同条件下现浇和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静载试验分析,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该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承载力略低于现浇边节点,但延性优于现浇节点。此外,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处应采取措施抵抗受力时产生的局部压应力,避免接触位置过早发生压碎现象。(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艳艳,李明炀,默玲,张玮天[5](2019)在《高韧性混凝土及X配筋增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在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整体应用高韧性混凝土、节点核心区应用X配筋以及在核心区并向梁中部延伸1倍有效梁高范围内应用高韧性混凝土3种增强措施,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研究3种方法增强的框架边节点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指标。研究结果表明:3种措施增强下,节点的抗震性能有所提高,节点的承载力与变形性能、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在节点核心区应用X配筋对于提高节点承载力、改善节点抗震性能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8期)

郭靳时,董昆鹏[6](2019)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频率逐年提高,地震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失,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材料,再生混凝土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是从结构抗震方面具体了解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通过有ABAQUS有限元分析,研究讨论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构件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3期)

孙书伟[7](2018)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结合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又具备了钢梁力学性能好、施工简便的特点,同时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也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根据再生骨料的特点以及试验要求,配置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本文共设计制作了 3榀不同轴压比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试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边节点的破坏过程以及破坏特征,获取了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部分荷载-应变曲线。在此基础上,对组合框架边节点的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轴压比对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2)通过对边节点的破坏特征以及抗震性能指标分析发现,3榀组合框架边节点试件在节点核心区均发生典型的剪切破坏,3榀边节点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大致呈现梭形,位移延性系数除高轴压比试件外均大于3.0,表明边节点具有相对较好的抗震性能;轴压比对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明显,各试件滞回曲线饱满度随着轴压比增大而逐渐降低,刚度和强度退化加快,整体延性逐渐减小,但水平承载力逐渐增大。(3)在试验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组合框架边节点试件进行非线性分析,获取边节点的变形图、应力云图以及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同时和试验结果对比。在验证模型基础上,对边节点进行了拓展参数分析。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与非线性分析结果吻合相对较好,满足精度要求;再生混凝土强度可以提高边节点的承载力但延性会逐渐降低,型钢强度和配钢率不仅可以提高边节点的承载力,同时延性也会得到改善,配箍率和箍筋强度可以改善边节点的延性但对承载力提高较小。通过分析试验和模拟结果可知,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承载力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组合框架边节点实际工程应用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丁杰,邹昀,蔡鑫,李天祺,郑黎君[8](2018)在《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边节点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节点(DCSF节点)。在梁端腹板上设置连接钢板,通过高强摩擦螺栓将梁、柱拼接在一起,并在梁内布置预应力筋来提供节点的复位能力。在小震作用下,通过高强螺栓来提供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在中震作用下,通过螺栓杆在螺栓孔壁内的滑移来改善节点的耗能,以此避免梁、柱主体构件受到损伤。共设计完成了4个足尺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别考虑了连接钢板的不同接触表面、预应力筋的初张拉值以及高强螺栓预紧力对该类节点的初始刚度、损伤特征、滞回性能和自复位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螺栓在螺栓孔内的滑移为节点提供了良好的耗能能力;预应力筋能够减少结构的残余变形,提供节点的自复位能力;当层间位移角达2.4%时,主体构件未发现明显损伤,螺栓杆与孔壁发生挤压破坏,更换连接钢板后,节点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不变,DCSF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的连接无需现场施焊,施工方便、快捷,可在地震区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S1期)

马辉,孙书伟,刘云贺,薛建阳,田建勃[9](2018)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3榀不同轴压比下的边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边节点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分析该边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强度衰减、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重点研究轴压比对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框架边节点的破坏特征为节点核心区发生明显的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梭形状且较为饱满,位移延性系数在2. 61~3. 56之间,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分别介于1/43~1/29和0. 162~0. 218之间,这表明该边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另外,适当增加轴压比对提高边节点抗剪承载力有利,但节点延性及耗能能力降低,且刚度退化及强度衰减明显.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考虑刚度退化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四折线恢复力模型,研究结论可为该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伟[10](2017)在《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C100及以上)结构(简称SRUHSC)能充分发挥钢骨及超高强混凝土材料的各自优势,兼具良好的抗震延性及高承载力的双重优点,在地震区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由于超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及截面破坏特征,混凝土一旦开裂,裂缝面光滑,骨料咬合作用削弱明显,对抗剪机制产生影响。因此,从材料本构及抗剪机理的层面分析,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钢骨普通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有所区别的,相应的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也应是不同的。然而,国内外基于超高强混凝土(C100及以上)的钢骨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较少,相关规范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C100及以上)结构的抗震设计准则及构造措施也未作出规定。这一现状阻滞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及其应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延性的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深入研究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及抗剪机理,为后续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及设计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开展22组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试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包括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梁框架结构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以及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结构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系统研究了轴压比、配箍率及含钢率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破坏形态、破坏过程、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强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各影响参数的耦合作用、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过程及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此种类型的边节点,轴压比对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以0.38为分界点,为论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库伦破坏准则、莫尔圆理论推导出复合应力状态下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计算模型,从而求解出该分界点的数值。2、通过分析钢骨腹板应变分布,提出钢骨腹板有效宽度指标及其数学表达式,该指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轴向压应力对钢骨抗剪机制的影响及抗剪机制中钢骨腹板的弹塑性状态;根据延性设计原则,推导低周往复荷载下梁截面受压区高度取值;基于超高强混凝土本构模型、约束混凝土模型的研究,对简化软化拉-压杆模型的斜压杆倾角、斜压杆高度,以及抗压强度对主拉应变的软化系数进行计算及调整,通过进行节点核心区箍筋的应变分析,引入箍筋有效面积的概念,从而较准确地计算出箍筋抗剪承载力,最后,利用迭加法推导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得出不同抗剪机制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及占比。3、通过分析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结合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建议的叁折线模型考虑了轴压比、配箍率对节点组合体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节点的弹塑性分析。4、基于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的荷载-位移骨架曲线以及构件的抗剪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框架边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预制装配式结构是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建筑结构形式,节点作为各预制构件的连接枢纽,对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火灾下装配式节点的性能尚不清楚,本文对预制装配式框架边节点进行了抗火性能试验研究,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主要参数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⑴进行了叁根足尺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和一根现浇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试验,获得了试件截面温度场分布、梁柱时间-位移曲线、试件破坏形态以及节点耐火极限。对比了梁端荷载比、梁柱线刚度之比对预制装配式边节点耐火极限的影响。试验表明:(1)强柱弱梁设计准则下,火灾下节点破坏位置主要发生于靠近节点柱的梁端。(2)梁端位移曲线发展先缓后快,节点破坏具有突然性。(3)现浇边节点和装配式边节点相比整体性较好,同等情况下耐火极限更大。⑵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上述试验节点进行了模拟,对比了温度场和位移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⑶利用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对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了梁端荷载比、梁纵筋配筋率、梁柱线刚度比对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1)随梁端荷载比增大,装配整体式节点耐火极限减小。(2)当h>300mm时,节点耐火极限随着梁纵筋配筋率变大而变小。(3)当h≥400mm时,梁柱线刚度比越大,节点耐火极限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框架边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董昆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

[2].陈锋.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3].张政.火灾后预制柱-迭合梁装配整体式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4].沈天宇,吴竞,章玲达,余昶昊.同条件下现浇和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9

[5].李艳艳,李明炀,默玲,张玮天.高韧性混凝土及X配筋增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6].郭靳时,董昆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材.2019

[7].孙书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8].丁杰,邹昀,蔡鑫,李天祺,郑黎君.损伤可控型钢框架边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8

[9].马辉,孙书伟,刘云贺,薛建阳,田建勃.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10].刘伟.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框架边节点论文-董昆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