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胆管周围血管丛,灌注,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
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论文文献综述
肖敏,董家鸿,张爱群,王燕生,黄志强[1](2008)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活体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流态、灌注等状况,为进一步进行活体肝门部PVP生理病理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和资料。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墨水灌注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空白组经动脉注入吲哚菁绿行胆管组织染色,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流态、灌注等状况并测量血流速度;墨水灌注组前期处理方法同空白组,并继续向动脉内注入碳素墨水,在激光共聚焦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结果两组均显示大鼠肝门部PVP由3层组成。外层为动脉、静脉主支血管丛,动静脉交叉伴行,叁维呈树杈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稀疏,走行较直,分布均匀,脉络清爽;由外膜层向上皮层扫描胆管,扫描深度为0~60μm;动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速差异明显。中层为毛细血管前-动脉丛和毛细血管后-静脉丛,叁维呈网络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众多,走行曲折蜿蜒,分布均匀,脉络密集;扫描深度为40~80μm;毛细血管前后血管丛动静脉血管直径差异不明显,血流速度差异明显。内层为毛细血管丛,呈六边形环状,直径均匀一致。交叉点均为叁岔型;扫描深度为70~100μm。墨水灌注组显示血管形态丰满、交叉角度清晰;空白组显示血管流态、灌注状况真实、自然,血管内流动红细胞清晰可辨。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可清晰、准确且直观动态地显示出活体大鼠肝门部PVP组织构造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损伤性胆管狭窄、肝管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李文岗,李滨,黄志强,万涛,许东辉[2](2006)在《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变化的叁维构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游离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不做切断;实验组结扎肝动脉,并切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除门静脉以外的其它组织,阻断其它侧支血管对肝门部胆管的血液供应。术后应用计算机对大鼠肝门部组织切片进行PBP叁维可视化构建,并对PBP内层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对胆管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分叉部位PBP平面结构显示胆管扩张,胆管壁明显增厚,壁内微血管尖细,排列紊乱,内层微血管密度减低;PBP立体构像显示空间结构紊乱,不规则,微血管细小,管壁不均匀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门部PBP内层微血管总数明显减少(P<0.01),肝门部PBP内层微动脉数也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壁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结论失去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液供应时,PBP形态结构将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胆管壁组织也将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李文岗,黄志强,李滨,姜志国,陈永亮[3](2005)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解剖结构及其研究方法。方法用碳素墨汁灌注大鼠肝动脉,经透明化处理后,观察大鼠肝门部PVP的形态结构,并用MoticBuaa3Dvol软件针对PVP空间构象进行叁维重建。结果本研究所应用的墨汁灌注透明法能清楚地显示出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分布形式及PVP的平面结构,MoticBuaa3Dvol软件有效地重建出PVP的叁维立体构象,效果逼真。结论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学的研究中,墨汁灌注透明法是一简单易行的方法。MoticBuaa3Dvol软件在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完全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游离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不做切断;实验组结扎肝动脉,并切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除门静脉以外的其它组织,阻断其它侧支血管对肝门部胆管的血液供应。术后应用计算机对大鼠肝门部组织切片进行PBP叁维可视化构建,并对PBP内层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对胆管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分叉部位PBP平面结构显示胆管扩张,胆管壁明显增厚,壁内微血管尖细,排列紊乱,内层微血管密度减低;PBP立体构像显示空间结构紊乱,不规则,微血管细小,管壁不均匀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门部PBP内层微血管总数明显减少(P<0.01),肝门部PBP内层微动脉数也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壁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结论失去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液供应时,PBP形态结构将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胆管壁组织也将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董家鸿,张爱群,王燕生,黄志强.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形态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
[2].李文岗,李滨,黄志强,万涛,许东辉.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变化的叁维构像研究[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
[3].李文岗,黄志强,李滨,姜志国,陈永亮.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