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曾子成,刘颖

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曾子成,刘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普特,政治现代化,政治,不发达国家

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曾子成,刘颖[1](2015)在《推力、模式、困境与目标:阿普特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科学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论来看,政治现代化被视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子系统,是经典现代化理论和依附发展流派研究的重要领域。事实上,人们对政治现代化的广泛关注发端于19世纪末,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瞩目成就,高度的社会工业化发(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5年08期)

卢澍[2](2014)在《从传统到现代:浅析人际关系模式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传统因素中的人际关系模式为切入点,论证民主政治的必然性。中国曾经是一个乡村社会,所以乡村社会形态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和邻里关系按照"差序格局"形成了一种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以感情为维系的传统人际关系模式,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管理方式与政治现代化相背离。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解构了传统人际关系模式,形成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是一种现代人际关系模式,能够促进政治现代化发展。(本文来源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宋吉玲[3](2012)在《略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王少波[4](2012)在《政治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政治参与模式寻绎》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了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程度。针对转型期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利益诉求,科学合理的政治参与模式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明春[5](2011)在《几种政党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党政治现代化,是政党政治国家共同的政治价值诉求,由于各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级、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各有不同,因而,各国政党政治现代化的具体模式也就不尽相同。下面就几种典型的政党政治现代化模式作以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1年10期)

马超[6](2011)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及其模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治现代化既是"政治"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政治,既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个性,而"政治"现代化与"现代化"政治、政治现代化共性与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有机统一则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它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模式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徐小倩[7](2009)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现代化模式可以理解为各国传统政治通过体制转型来更适应特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一部分(该国、该地区)现代人的生活的一种政治体制形式变迁的道路或途径。具体可以说是对一个民族国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国内环境中,扬弃政治传统,建立、发展和完善民主化、一体化的政治体系,使人民获得高度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所经历的系统性政治变革的方式与途径。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内部条件。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也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向全球推广其政治现代化模式。然而,成功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往往依据一定历史、社会、文化条件而产生,往往在一定社会历史演变和现实运动的交融中逐步生长起来,这样才有可能顺利实现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转型。不同的国情,选择政治现代化模式也就不同。对中国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选择什么样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既能符合政治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又能保持中国特色,维持社会稳定,加快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是学界面临的一个极具紧迫性的课题。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包括前言和正文两大部分。前言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创新之处、方法以及本领域的研究现状。正文的第一部分作为开篇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相关概念——政治现代化、模式、政治现代化模式及分类作了分析和界定,并对全球化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作了分析,这些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历程,分为艰辛探索、重新恢复和重视、基本确立、不断完善四个发展阶段,从而得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模式;第叁部分以历史传统、客观现实条件、主体力量的变化为立足点,从目标、原则、核心、动力、协调、方式几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模式理论框架和体系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四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建立适应本国国情和全球化发展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经验: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全球性与本土性交融互动的道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既要以开放、求实的态度吸纳全球政治文明资源中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挖掘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刘水芹[8](2008)在《新加坡政治现代化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政治发展成绩斐然,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就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以求能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8年26期)

刘惠,胡建[9](2008)在《从革命型模式到改革型模式——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政治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领导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为中国选择的是革命型现代化模式,邓小平选择的则是改革型现代化模式。实践证明,改革型现代化模式更适合建国后中国的政治现实。在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坚持这一模式,也应不断发挥它对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陈振川[10](2006)在《中西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以及同一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因而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模式。就西方国家所处的现代化层次来讲,无论是价值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还是民主政治模式中都包含了不少“现代性”的因素,我们理应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进行批判地吸收,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本国国情去寻找真正属于我们的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本文来源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传统因素中的人际关系模式为切入点,论证民主政治的必然性。中国曾经是一个乡村社会,所以乡村社会形态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和邻里关系按照"差序格局"形成了一种以己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以感情为维系的传统人际关系模式,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管理方式与政治现代化相背离。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解构了传统人际关系模式,形成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是一种现代人际关系模式,能够促进政治现代化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曾子成,刘颖.推力、模式、困境与目标:阿普特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解构[J].学习月刊.2015

[2].卢澍.从传统到现代:浅析人际关系模式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

[3].宋吉玲.略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模式[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

[4].王少波.政治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政治参与模式寻绎[J].德州学院学报.2012

[5].王明春.几种政党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

[6].马超.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及其模式特征[J].湖北社会科学.2011

[7].徐小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9

[8].刘水芹.新加坡政治现代化模式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8

[9].刘惠,胡建.从革命型模式到改革型模式——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政治现代化模式的超越[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

[10].陈振川.中西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

标签:;  ;  ;  ;  

政治现代化模式论文-曾子成,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