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标测论文-刘继英,吕建利,姜佳男

电标测论文-刘继英,吕建利,姜佳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标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射频消融,儿童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电标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继英,吕建利,姜佳男[1](2019)在《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45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细心操作、严密观察,术后严格交接,可减少患儿的哭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5例患儿中成功消融40例,有效2例,复发2例(第二次消融成功),麻醉后室早消失未做1例。术中发生肺不张1例,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手术前后无哭闹。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安全有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术后严格交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继英,崔连群,周嘉,姜佳男[2](2018)在《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儿童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儿童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室性早搏31例,在局部麻下穿刺右侧股静脉并置入标测电极及消融导管,在CARTO指导下实时重建心腔叁维解剖图形,通过激动标测或者起搏标测观察激动顺序颜色的变化,标测出异常激动点,行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31例患儿中,麻醉后未行手术治疗室性早搏即消失1例,射频消融成功27例,有效2例,复发1例,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0.32%。复发1例经第2次射频消融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儿童室性早搏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29期)

何淼,杜文娟[3](2018)在《经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治疗复杂型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临床上有效治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常规需要借助X射线透视的二维标测相比叁维标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标测手段,因其独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已被应用于非常规人群以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随着对叁维标测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和熟练掌握,其在导管消融术治疗复杂型心律失常的优势逐渐显露,主要通过经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在治疗复杂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方向上做出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李誉[4](2018)在《房颤中MFBs与心外膜电标测低电压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房颤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s)与心外膜电标测低电压区关系,以期验证及探讨MFBs是否参与房颤的发生或维持。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收集在院手术患者心耳标本(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科伦审[2017]2017-69-3号),选因瓣膜病伴房颤需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射频消融患者为实验组,选取二尖瓣病变伴巨大左房(>55mm)需行二尖瓣置换+左房折迭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左心耳组织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密度。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以实验犬(杂种犬)为对象,通过植入无线植入式起搏器建立犬左心耳快速起搏房颤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犬及非房颤犬的左心耳组织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密度,分析其关系;第叁部分于实验动物处死前,利用CARTO电生理标测系统,标测出房颤犬自身低电位与非低电位区域组织并标记取材后,研究房颤中心外膜电标测低电压区与MFBs分布的关系,以期探讨房颤发生的机制。结果:房颤患者左心耳α-SMA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P<0.05),房颤犬左心耳α-SMA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犬(P<0.05),且于房颤犬自身对照实验中,心外膜标测低电压区α-SMA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密度高于非低电压区域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MFBs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并且低电压区域MFBs含量更高,强烈提示房颤的发生可能与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随着心肌损伤(包括肌张力、应激、炎性因子及缺氧等)及修复,MFBs出现生理性/反应性表达,当达到一定临界状态后,MFBs激活-凋亡失衡,进而持续表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单一的结构重构转变为以结构重构为基础的复杂电生理重构,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本实验结果倾向于“局灶学说”,相关结论需进一步进行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以期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朱喜亮,武忠[5](2017)在《心脏电标测技术在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脏电标测(cardiac mapping)技术是研究房颤电生理机制的重要方法,能够定位心律失常的异常起源部位,完整地记录心房各部位电信号的激动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房颤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对心脏电标测技术在房颤电生理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王彦磊,杨翠微,余建国[6](2015)在《心电标测系统中激动时刻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标测系统中除极波的激动时刻判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目前针对单极和双极信号的激动时刻提取方法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总结和实现了现有的几种激动时刻提取算法,提出一种符合单双极信号生理意义的检验激动时刻提取准确性的判断标准,比较了5种算法分别应用于单极和双极信号时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实际的动物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统计结果表明,单极信号的激动时刻提取应采用考虑到心电信号电生理意义的负向最大斜率法和空间梯度法;而双极信号的激动时刻提取更适合从信号波形形态学出发,可采用最大峰值法、负向最大斜率法和局部重心法3种方法。(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吉佳[7](2014)在《叁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叁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叁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叁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理想,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4年20期)

吴灵敏[8](2014)在《心房颤动维持机制的电标测和频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频谱分析定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键基质[研究背景]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效果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阐明其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以指导消融策略的改进。本研究采用同步频谱分析方法研究房颤时左心房激动的特征,探讨持续性房颤得以维持的关键基质,为完善房颤消融术式提供思路。[研究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6例于我院进行首次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入选。提取患者消融前及术中非接触标测系统记录的房颤时左房内2048个点的同步激动数据。将带有左心房模型和电位信息的激动数据导入Matlab系统中进行左心房频谱分析,定位房颤发作时左心房的高频激动和转子分布区域,并对比房颤消融有效部位与高频激动区域的关系。[研究结果]在66例患者的左心房内共发现284处高频激动区,高频激动区域的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59例(89.4%)患者于左心房顶部可见高频激动,36例(75.0%)在左上肺静脉-左心耳间嵴部可见高频激动,而房间隔的高频激动出现于53例(80.3%)患者。169处(80.1%)消融有效靶点位于高频激动区域内。34例(51.5%)患者的左心房内可发现转子样激动存在,但大多数转子样激动呈一过性出现,并且其折返形式受到导管消融的影响。[结论]左心房顶部、左上肺静脉-左心耳间嵴部、房间隔和左心房侧壁是持续性房颤最常见的高频激动部位,这些部位覆盖了线性消融大部分的有效消融位点。约半数患者的左心房内可标测到转子样激动存在,但大多呈一过性出现且其折返形式可受到消融的影响,其在房颤维持机制中的价值需要继续研究。第二部分:非接触标测指导下对心房颤动行环肺静脉大环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再次标测和消融[研究背景]采用非接触标测技术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大环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PVI)术后复发的机制并指导消融。[研究方法]32例既往因房颤接受CARTO指导下CPVI术后复发的房颤/左心房房扑患者,于我院接受应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观察房颤/左心房房扑的机制并指导再次消融。术前自发房颤/左心房房扑者直接标测,术前为窦性心律者采用左心房快速刺激诱发出持续至少1分钟以上的房颤/左心房房扑进行标测。如在肺静脉口周观察到残存的激动传导缝隙,则在该处补点消融,必要时增加左心房顶部和/或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以房颤/左心房房扑被终止且不能再被诱发为终点。[研究结果]在32例患者中共标测到48种房性心律失常,其中房颤14例、左心房房扑31例、叁尖瓣环-下腔静脉间峡部依赖型房扑3例。14例房颤患者中,10例房颤激动传导不经过肺静脉口而通过左心房顶部传导,4例经过左上肺静脉-左心耳间嵴部。31例左心房房扑均为大折返机制,关键传导缝隙分布于左上肺静脉-左心耳间嵴部(n=20),左心房顶部(n=7)及左下肺静脉-二尖瓣环峡部(n=4)。既往CPVI术前为持续性房颤的10例患者术后复发房颤/左心房房扑的关键传导部位更多分布于左心房顶部(7/10,70%);首次消融为阵发性房颤者则多分布于左上肺静脉-左心耳间嵴部(13/22,59.1%)、左心房顶部(6/22,27,3%)。28例即刻消融成功,4例改善,无并发症。随访26±13(6~70)个月,27/32例(84.4%)患者无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下无复发。[结论]阵发性房颤CPVI术后复发多因左上肺静脉-左心耳间嵴部残存传导缝隙所致,针对残存缝隙消融而无需肺静脉电隔离即可获得成功,持续性房颤患者则大多与左心房顶部未消融有关,提示左心房顶部是持续性房颤的重要维持基质。第叁部分:不伴肺静脉隔离的纯线性消融策略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研究背景]导管消融已逐渐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疗法,但持续性房颤的最佳消融策略尚未确定。本研究旨在观察不伴肺静脉隔离的纯线性消融策略对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疗效。[研究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20例在我院接受首次房颤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入选,随机分为4-mm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组(59例)和普通8-mm消融导管组(61例)。采用步进式纯线性消融术式,所有患者均未行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随访远期成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术中共75例(62.5%)患者通过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另45例患者无法通过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最终接受了直流电复律。中位随访5.1年,48(40.0%)例患者在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下维持窦性心律。术中通过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者的远期成功率高于需电复律者(9.3v s.24.4%;p=0.007))。4-mm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组与普通8-mm消融导管组远期成功率的无统计学差异(39.0%vs.41.0%;p=0.823)。[结论]不伴肺静脉隔离的纯线性消融策略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是有效的,术中通过消融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是远期成功的预测因素。普通8-mm消融导管与4-mm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持续性房颤线性消融中同样有效。(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4-05-01)

郝应禄,梁梅,陈鸿云,杨明,李燕萍[9](2013)在《叁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室性心律失常病例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叁维电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胺碘酮及普罗帕酮等药物治疗,治疗后1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和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方面研究组(5%)低于对照组(15%).结论叁维电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黄雯[10](2012)在《心房颤动维持机制的电标测和频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心房颤动(房颤)的诊断基于其能触发并且维持,在一些文章中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诱发常被用作检验房颤射频消融效果的指标。但对于正常人是否也能诱发房颤则知之甚少。本研究第一部分的目的是探讨无房颤病史者发作房颤的可能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前瞻性连续入选86名临床无房颤发作病史者,这些患者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来我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在电生理检查和成功消融SVT后采用两种心房快速刺激方法进行AF的诱发性评价。首先,于冠状静脉窦口(Coronary Sinus Ostium, CSO)采用叁种不同频率心房起搏,每次起搏5S,重复3次。接着,采用同一电极通道对同一例病人进行连续递增刺激,由250ms开始以10ms的步长连续递增直至心房1:1失夺获或诱发AF,这种方法同样重复3次。[研究结果]:采用第一种心房刺激方案共诱发出3例AF(3.5%),而第二种方案共有22例患者诱发出AF(25.6%),其中16例为可维持AF(18.6%)。第二种方案的AF诱发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另外,在第二种方案中,1:1心房失夺获时的周长<180ms者更易诱发出AF(21/63vs1/23;P=0.006)。[结论]:在心房快速递增刺激下26%的无房颤发作病史者可发作房颤,18.6%的患者AF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该研究结果提示房颤病史的存在并非在于房颤能否触发,更重要的在于其维持机制。[研究背景]: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PeAF)的导管消融治疗仍是目前电生理界的一大难题,其维持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同步频谱分析研究PeAF时左房的激动分布特点,以确定PeAF得以维持的关键基质。[研究方法]:连续入选于我院行非接触标测指导下初次射频消融的PeAF患者。提取患者消融前非接触标测系统记录的房颤时左房内2048个点的同步激动数据。将带有左房模型和电位信息的激动数据导入Matlab系统中进行左房频谱分析以确定PeAF发作时左房的高频激动区域。记录射频消融过程中房颤的电生理变化及消融有效靶点的位置,比较房颤消融有效的位点与高频激动部位的关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入选48例采用非接触式标测进行初次射频消融的PeAF患者(男40例,平均年龄53.35±10.24岁),房颤平均持续时间17.79±24.32个月。术前超声示左房前后径为42.33±5.78mm,31例患者左房增大,其中12例为双房增大。对消融前8034.65±996.85ms房颤时的左房激动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显示:左房最高激动频率分布在6.10-11.80Hz之间。48例患者中共发现203处高频激动区(4.23±1.15处/例):91.67%(44例)的患者左房顶部表现为高频激动,75.00%的患者(36例)于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的嵴部可见高频激动,左房间隔高频激动见于33例(68.75%)的患者。肺静脉及后壁高频激动较少。递进式线性消融过程中出现共计145处有效反应(140处在左房,5处在右房),其中77.14%消融有效靶点位于高频激动区(95%置信区间:34.22%-82.80%):消融有效靶点与高频激动区域的吻合率在左房顶部为97.30%、嵴部为93.10%、左房间隔面为75.00%。术中19例(39.58%)患者经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另有22例患者给予药物静推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8.90±6.43个月,37例(77.08%)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9例(18.75%)患者因顽固性左房房扑二次消融成功。[结论]:PeAF的左房高频激动区主要位于顶部、嵴部和房间隔面。递进式线性消融77.14%的有效靶点位于高频激动区。同步激动数据的频谱分析有助于确定PeAF的关键基质,可用于指导临床消融策略的制定。根据本研究结果,左房线性消融尤其是顶部消融在PeAF的治疗中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2-05-01)

电标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儿童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室性早搏31例,在局部麻下穿刺右侧股静脉并置入标测电极及消融导管,在CARTO指导下实时重建心腔叁维解剖图形,通过激动标测或者起搏标测观察激动顺序颜色的变化,标测出异常激动点,行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31例患儿中,麻醉后未行手术治疗室性早搏即消失1例,射频消融成功27例,有效2例,复发1例,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0.32%。复发1例经第2次射频消融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儿童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标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继英,吕建利,姜佳男.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消融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2].刘继英,崔连群,周嘉,姜佳男.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引导下儿童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8

[3].何淼,杜文娟.经CARTO叁维电标测系统治疗复杂型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

[4].李誉.房颤中MFBs与心外膜电标测低电压区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5].朱喜亮,武忠.心脏电标测技术在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

[6].王彦磊,杨翠微,余建国.心电标测系统中激动时刻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5

[7].王吉佳.叁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

[8].吴灵敏.心房颤动维持机制的电标测和频谱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9].郝应禄,梁梅,陈鸿云,杨明,李燕萍.叁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

[10].黄雯.心房颤动维持机制的电标测和频谱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标签:;  ;  ;  ;  

电标测论文-刘继英,吕建利,姜佳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