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郭玉兴,李庆祥,王逸飞,徐乐,王衣祥

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郭玉兴,李庆祥,王逸飞,徐乐,王衣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头颈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化疗耐药,阳性细胞

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文献综述

郭玉兴,李庆祥,王逸飞,徐乐,王衣祥[1](2019)在《CD10阳性细胞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化疗耐药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CD10阳性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评价CD10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判断头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明确CD10阳性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免疫磁珠分选WSU-HN6细胞,获得CD10高表达(CD10~(high))和低表达(CD10~(low))亚群细胞。CCK-8实验检测两类细胞顺铂耐受程度;qPCR检测化疗耐药、肿瘤干细胞和上(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卜琳琳,饶浪,于光涛,陈磊,邓伟伟[2](2019)在《肿瘤干细胞-血小板混合膜包裹磁性纳米颗粒增强头颈鳞状细胞癌光热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细胞膜为基础的纳米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在许多治疗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细胞膜上,来自不同细胞种类的膜的多功能融合膜材料仍然很少见。血小板膜从原来源细胞遗传而来,由于表面标记物含有大量的"勿食我"信号,显示出免疫逃逸能力,肿瘤干细胞(CSC)膜由于其特异性表面粘附分子,具有同源靶向能力。(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赵谦,任婉丽,李宏慧,戴皓,白艳霞[3](2019)在《基于数据库分析人EIF3C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C(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 subunit C,EIF3C)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阐明EIF3C基因的表达与HN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HNSCC和对照组织中EIF3C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HNSCC患者中EIF3C基因表达的高低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EIF3C基因的表达与HNSCC的病理分级以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EIF3C蛋白在正常和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TRING数据库分析EIF3C相互作用的蛋白以及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EIF3C的表达水平在HNSCC中显着增高(P<0.01),与HNSCC的病理分级相关(P=0.026 6),且分别与HNSCC的T分期(P=0.261 8)、N分期(P=0.358 8)和M分期(P=0.3413)不相关。EIF3C基因表达的高低与HNSCC的总生存率(P=0.24,HR=1.2)和无病生存率(P=0.66,HR=0.93)无显着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IF3C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呈中等水平表达,而在HNSCC组织中呈中、高等水平表达。EIF3C主要与其他EIFs蛋白相互作用,主要参与细胞的翻译起始调控。结论:HNSCC中EIF3C的表达显着增高且与临床病理分级相关,可为后续EIF3C的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黄环,张琴,肖何,王阁[4](2019)在《肿瘤微环境细胞亚群基因标签预测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EGFR单抗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复发和转移性头颈部鳞癌肿瘤微环境中细胞亚群特征表达基因构建抗EGFR单抗疗效预测模型。方法: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搜集有抗EGFR单抗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记录和治疗前肿瘤组织转录组微阵列芯片表达值数据集,并从文献获取肿瘤微环境细胞亚群特征表达基因。发现集中,在长PFS组和短PFS组间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计算各个细胞亚群敏感指数。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OSSA)算法筛选与长PFS显着相关的细胞亚群。线性权重法构建抗EGFR单抗敏感评分(anti-EGFR antibodies sensitive score,EASS),并在独立验证集中验证。结果:在GSE65021发现集中,9个细胞亚群中计算得到EASS中位值为30.73(范围:26.24~41.29),ROC曲线表明EASS可完全区别长PFS组人群与短PFS人群(AUC:1.000,95%CI:1.000~1.000,P<0.001)。在GSE102995验证集中,对分期(IV vs II~III)和PS评分校正后,EASS依然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647,95%CI:0.503~0.831,P=0.001)。EASS对PFS预测准确性的C指数为0.755(95%CI:0.719~0.791),显着高于分期C指数0.542(95%CI:0.336~0.748,P=0.032)。结论:EASS预测模型可很好地预测复发和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抗EGFR抗体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9年09期)

覃岳香,刘勇,汪俊程,姚山虎,黄东海[5](2019)在《CCL18-PITPNM3配体受体轴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CL18-PITPNM3 (CC chemokine ligand 18-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 3, CCL18-PITPNM3)配体受体轴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人重组蛋白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10B细胞,siRNA下调PITPNM3的表达,通过CCK-8 (cell counting kit-8)、平板克隆实验、流式周期检测生长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qRT-PCR、Western blot检测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h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10B细胞后,细胞划痕愈合率增加,穿过Transwell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明显增多,rhCCL18处理siRNA下调PITPNM3的Tu686、6-10B细胞,下调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亲本细胞处理组明显减弱;②rh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10B细胞,mRNA水平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表达升高;蛋白质水平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升高。下调两株细胞的PITPNM3表达后rhCCL18再次处理,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上调均未显示出亲本细胞的明显趋势;③rhCCL18处理和下调PITPNM3对Tu686、6-10B 6组细胞的生存率、增殖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CCL18-PITPNM3配体受体轴可促进头颈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EMT转化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巧,尹时华,廖行伟,翟思佳[6](2019)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和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进一步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HNSCC基因芯片数据集,通过GEO2R鉴定HNSCC与正常样本间的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应用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构建,最后通过UALCAN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筛选出143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93个。GO分析显着富集在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细胞粘附及蛋白水解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着富集在药物代谢、核因子-κB(m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等通路。PPI网络构建筛选出15个HNSCC相关核心基因,其中PLAU、SPP1、TIMP1被鉴定为临床相关基因。结论 SPP1是抗癌治疗的良好靶标,也是指导放射治疗的标志物。PLAU和TIMP1可能是HNSCC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PLAU和SPP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HNSCC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于天娇,李慧军,刘江涛,王启威[7](2019)在《淋巴结转移率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常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HNSCC患者通常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清除颈部转移灶。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是TNM分期,其中N代表的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是HNSCC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然而,近年来淋巴结转移率(LNR)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胃癌等疾病的分期中。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LNR能较现有N分期更好地评估HNSCC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6期)

卜琳琳,饶浪,于光涛,陈磊,邓伟伟[8](2019)在《肿瘤干细胞-血小板混合膜包裹磁性纳米颗粒增强头颈鳞状细胞癌光热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细胞膜为基础的纳米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在许多治疗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细胞膜上,来自不同细胞种类的膜的多功能融合膜材料仍然很少见。血小板膜从原来源细胞遗传而来,由于表面标记物含有大量的"勿食我"信号,显示出免疫逃逸能力,肿瘤干细胞(CSC)膜由于其特异性表面粘附分子,具有同源靶向能力。方法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增强光热治疗的血小板-肿瘤干细胞复合膜包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MN){[CSC-P]MN}。结果[CSC-P]MNs在免疫逃避、肿瘤主动靶向、磁共振成像、光热治疗等方面具有优越的性能。与单细胞包膜MNs相比,[CSC-P]MNs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和较强的靶向性。此外,[CSC-P]MNs表现出优越的光热能力,对头颈鳞癌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免疫功能强的且与人类头颈鳞癌肿瘤微环境相似的具有更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gfbr1/Pten条件性双敲除HNSCC小鼠模型中。结论总之,该仿生多膜包被纳米平台可在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增强抗肿瘤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9)

杨启超,武聪聪,曹凌云,肖尧,李豪[9](2019)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病人LAMTOR5表达升高提示不良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晚期内体/溶酶体接头与MAPK和mTOR激活剂5 (LAMTOR5)是一种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新型癌蛋白,但是它在头颈鳞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调查LAMTOR5在头颈鳞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我们对人体组织芯片(包含210例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2例正常口腔粘膜,69例口腔上皮异常增生和68例转移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通过Aperio定量软件进行染色强弱的量化,以此为基础探索LAMTOR5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此外,LAMTOR5的表达水平也在免疫健全的Pten敲除小鼠头颈鳞癌中进行了评估。结果我们发现LAMTOR5在人类和Pten敲除小鼠头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且它的表达水平和病人整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分级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LAMTOR5的表达水平和p-Akt~(S473)、p-S6~(S235/236)、免疫检查点(PD-L1、Galectin 9、VISTA和B7-H4)和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和CD163)相关。在Pten敲除的小鼠头颈鳞癌中,LAMTOR5表达也明显与VISTA和F4/80相关。结论我们认为LAMTOR5在头颈鳞癌表达升高是一个差的预后指标并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有关。(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9)

季叶枫,于洋,苗利民,杨建荣,袁华[10](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MEG3对头颈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对头颈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头颈部鳞癌细胞系HN6转染MEG3,分为MEG3阴性对照组(MEG3对照组)、MEG3慢病毒过表达转染组(MEG3过表达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EG3 mRNA表达;CCK-8、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耐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细胞中ZEB2、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HN6细胞系中,与MEG3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细胞中MEG3 mRNA表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转染组ZEB2、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MEG3表达升高后可抑制头颈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以细胞膜为基础的纳米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在许多治疗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细胞膜上,来自不同细胞种类的膜的多功能融合膜材料仍然很少见。血小板膜从原来源细胞遗传而来,由于表面标记物含有大量的"勿食我"信号,显示出免疫逃逸能力,肿瘤干细胞(CSC)膜由于其特异性表面粘附分子,具有同源靶向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参考文献

[1].郭玉兴,李庆祥,王逸飞,徐乐,王衣祥.CD10阳性细胞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化疗耐药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卜琳琳,饶浪,于光涛,陈磊,邓伟伟.肿瘤干细胞-血小板混合膜包裹磁性纳米颗粒增强头颈鳞状细胞癌光热治疗[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赵谦,任婉丽,李宏慧,戴皓,白艳霞.基于数据库分析人EIF3C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9

[4].黄环,张琴,肖何,王阁.肿瘤微环境细胞亚群基因标签预测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EGFR单抗疗效[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5].覃岳香,刘勇,汪俊程,姚山虎,黄东海.CCL18-PITPNM3配体受体轴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6].黄巧,尹时华,廖行伟,翟思佳.头颈鳞状细胞癌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和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7].于天娇,李慧军,刘江涛,王启威.淋巴结转移率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8].卜琳琳,饶浪,于光涛,陈磊,邓伟伟.肿瘤干细胞-血小板混合膜包裹磁性纳米颗粒增强头颈鳞状细胞癌光热治疗[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9].杨启超,武聪聪,曹凌云,肖尧,李豪.头颈鳞状细胞癌病人LAMTOR5表达升高提示不良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10].季叶枫,于洋,苗利民,杨建荣,袁华.长链非编码RNAMEG3对头颈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9

标签:;  ;  ;  ;  

头颈鳞状细胞癌论文-郭玉兴,李庆祥,王逸飞,徐乐,王衣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