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市场化政策工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养老服务市场化政策,政策工具,内容分析,政策分析
市场化政策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水雪娟,那卡西·索娜[1](2017)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化政策研究:一种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工具作为国家实现政策目标的途径,是政策分析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Rothwell和Zegvelad的政策工具,将政策工具运用到养老服务业市场化的研究之中。以《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分析蓝本,通过构建政策分析框架、文本单元格编码分类、统计分析,对我国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过程中,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我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政策工具的运用做出了总结。(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梁云凤[2](2017)在《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推动专项建设基金常态化市场化制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下半年以来启动的专项建设基金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作为一项创新性探索,专项建设基金还有继续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总结专项建设基金实践的经验和不足,推动专项建设基金常态化、市场化、制度化,促进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十叁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6)》期刊2017-08-01)
陈勇,舒茜[3](2016)在《中国市场化与非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比较——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深了解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成效,从而更好地引导未来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本文用不同于以往学术界"价格型与数量型"的分类方法,结合金融改革的大环境,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以灵活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化和以信贷指导为代表的非市场化工具;根据中国2005M7~2015M2的相关数据,建立贷款基准利率、贷款总额与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的双变量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对两类货币工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做分析比较,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结果表明,基准利率等市场化货币工具虽然对经济有短期影响,但长期来看,"窗口指导"这类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手段仍然在中国经济调节中具有主要作用,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6年01期)
牛娟娟,周琰[4](2015)在《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3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就降息降准以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回答了提问(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5-10-24)
胡育蓉,范从来[5](2015)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利率双轨制和利率市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双轨制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时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构建一个DSGE模型,本文探讨了利率双轨制和利率市场化两种不同利率决定结构对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模型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利率双轨制时期,信贷额度计划和窗口指导的微调效果较好、效应持续性强,上调受抑制的存款利率可减弱通胀压力并促进经济增长,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会引起物价和产出等经济变量更大幅度的波动;利率完全市场化时期,运用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并不能带来双轨制时期的调控效果,理想的政策操作是调整遵循泰勒规则的基准利率。(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5年04期)
李开伟[6](2015)在《利率市场化下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上已前行10多年,2015年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透露2015年如有适合时机,将完全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面对即将到来的完全利率市场化时代,在完全利率市场化下,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是如何的呢?又是通过什么传导途径实现的呢?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差异吗?基于上述背景及疑问,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以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发展。并充分结合上述二者的研究成果,建立包含代表性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零售商部门、商业银行部门和中央银行等五大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其中,选择利率规则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其他经济部门以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为条件,在企业部门中纳入银行信贷、信贷抵押率等因素;在零售商部门中纳入价格粘性因素,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前瞻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Phillips)曲线;在商业银行部门中纳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建立包含存款、贷款、同业拆借资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根据所建立的DSGE模型进行稳态分析,考察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经济结构社会总消费占总产出比重和社会总投资占总产出比重,以及与宏观经济主要变量总产出、商业银行信贷余额总量、社会总投资和社会总消费的关系。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中的传导渠道,以及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及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机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利率渠道传导到信贷渠道再影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变量,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一致性。此外,基于2003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对所建立的DSGE模型的部分参数进行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的脉冲响应图像,考察一单位波动率的正向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冲击下,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变量的动态调整过程,以及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冲击对所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变量的效应有效性。其中,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冲击的响应比较显着,时效性长,符合稳态分析结论;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冲击带来的时效性短,符合完全市场利率化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最后,分析得出中国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为实现长期调控应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综合手段,为实现短期调控,可通过调整存贷基准利率来实现。(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高培亮[7](2015)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行政指导色彩的贷款规模控制和存贷款利率控制效用的缺失,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次数也会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而减少。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在数量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定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在价格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再贷款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等政策性利率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现状的梳理与其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库的建立方案,并提出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转型方向。(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侯歆烨[8](2015)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取决于经济、金融体制特征及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利率"双轨制"决定了我国过去货币政策中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在选择上偏向于数量型工具的特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下,我国应在进一步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基础上,加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加强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与创新,增强央行对基准利率的定价权和定价水平。(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5年05期)
秦晓,胡斌[9](2014)在《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一英里”——影响、应对与政策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一英里"的重要阶段,即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由市场来确定资金的价格。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是净息差因负债成本上升而收窄,从而挤压其盈利能力。本文预测净息差收窄的区间,并以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过渡期净利润增长为零作为约束条件,反算满足这一约束条件商业银行对净息差收窄的承受能力,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政府可以运用的政策工具。(本文来源于《清华金融评论》期刊2014年11期)
李荣丽,徐龙滨,章上峰[10](2014)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包含价格黏性和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从非政策冲击、政策冲击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以及社会福利损失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1)在熨平经济波动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优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优势。(2)面临消费偏好、投资、技术冲击时,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下,经济发展更加稳健;面临政策冲击时,产出、通胀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更敏感,即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率相对更高。(3)在福利损失方面,当存款利率水平低于6%—7%之间的某个具体值时,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福利损失更小,高于该值时,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福利损失更小。研究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根据经济波动幅度、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利率所在范围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10期)
市场化政策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下半年以来启动的专项建设基金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作为一项创新性探索,专项建设基金还有继续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总结专项建设基金实践的经验和不足,推动专项建设基金常态化、市场化、制度化,促进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十叁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场化政策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1].水雪娟,那卡西·索娜.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化政策研究:一种分析框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
[2].梁云凤.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推动专项建设基金常态化市场化制度化[C].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6).2017
[3].陈勇,舒茜.中国市场化与非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比较——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6
[4].牛娟娟,周琰.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N].金融时报.2015
[5].胡育蓉,范从来.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利率双轨制和利率市场化[J].经济评论.2015
[6].李开伟.利率市场化下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差异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
[7].高培亮.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5
[8].侯歆烨.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5
[9].秦晓,胡斌.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一英里”——影响、应对与政策工具[J].清华金融评论.2014
[10].李荣丽,徐龙滨,章上峰.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和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