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期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煤灰,抑制,碱硅反应,长期有效性
长期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伟,周麒雯,杨轶,李鹏翔[1](2018)在《粉煤灰抑制碱硅反应长期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作为抑制活性骨料ASR的工程措施已在大量工程中得以应用,但由于ASR的复杂性,以及施工人员对粉煤灰抑制ASR的机理了解得不够清楚全面,因此,粉煤灰抑制活性骨料ASR的长期有效性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水电工程实际,开展的粉煤灰抑制活性骨料ASR的长龄期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龄期的延长,掺一定量粉煤灰混凝土中出现了ASR膨胀变形,粉煤灰对活性骨料ASR膨胀的抑制率有所降低。在外部碱充分的条件下,粉煤灰并未完全抑制活性骨料的ASR膨胀变形。(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金程炎,肖东娟[2](2018)在《用户参与:保持游戏化系统的长期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游戏化相关的研究指出游戏化不适用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此外,也有一些研究尝试证明游戏化在长期行为改变中的作用。通过对有意义游戏化、元认知以及自我调节学习等理论的分析探索,尝试找出影响游戏化长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分析,文章得出保持游戏化系统长期有效性的关键在于使用户参与到游戏化系统的构建、应用于完善中,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促成用户参与,包括:自愿参与与目标制定、规则与策略、反馈、反思。(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5期)
陈显英,符茂雄[3](2018)在《从循证医学角度看致体重降低降糖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具有降低体重的降糖药包括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能长期有效降糖、减重,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效果明显,具有轻度减重作用,可降低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及新发高血压风险。GLP-1RA降糖疗效持久,减重效果最佳,还能改善血压、血脂、β细胞功能,有一定心血管保护作用。上述3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反应,低血糖风险小。SGLT-2抑制剂不仅有良好的降糖及减重效应,还有降压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对肾脏有保护,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生殖泌尿道感染。(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8年03期)
陈果,徐勇[4](2018)在《导致体重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磺脲类、格列奈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长期使用均可使患者体重不同程度增加。磺脲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长,经济且疗效确切,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较,格列奈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从而控制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总体安全性较好。TZDs被认为是经典的胰岛素增敏剂,降糖效果肯定,且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TZDs长期使用会增加骨折的发生,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膀胱癌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8年03期)
赵公双[5](2018)在《冠心病患者置入新型生物涂层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I-LOVE-IT2研究4年临床随访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新型生物涂层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biodegradable polymer–coated cobalt-chromium sirolimus-eluting stent,BP-SES)和永久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urable polymer sirolimus-eluting stent,DP-SE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BP-SES置入术后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方案,相对于12个月DAPT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分析I-LOVE-IT 2研究的4年临床随访结果。I-LOVE-IT 2研究为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设计并牵头,全国32家中心参研的一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入选2737例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BP-SES组(1829例)和DP-SES组(908例)。此后,置入BP-SES患者再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术后应用6个月DAPT组(909例)和术后应用12个月DAPT组(920例)。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4年靶病变失败(target lesion failure,TLF),定义为心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target vessel myocardial infarction,TVMI)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linical indicate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CI-TLR)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TLF的各组成事件、4年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and cerebral events,N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全部MI、卒中及严重出血[BARC 3-5型出血]组成的复合终点)、NACCE的各组成事件、4年患者源性复合终点(patient-oriented composite endpoint,Po CE,定义为全因死亡、全部MI及任何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Po CE的各组成事件、确定/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ST)等。结果:1、BP-SES组和DP-SES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4年疗效比较的结果:(1)基线特征:除BP-SES组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比例较高外,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病变及手术特征匹配良好。(2)主要终点:术后4年,BP-SES组和DP-SES组在主要终点TLF的差值为0.4%(9.9%vs.9.5%,95%置信区间[CI]:-1.9%-2.8%,非劣效P值=0.0003),表明BP-SES在TLF上不劣于DP-SES。(3)次要终点:主要终点TLF的各项组成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性死亡(1.8%vs.1.5%,P=0.62)、TVMI(4.6%vs.5.3%,P=0.43)和CI-TLR(5.2%vs.4.7%,P=0.6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确定/极可能的ST的发生率均较低(0.9%vs.1.0%,P=0.88)。其他次要终点Po CE和NACCE的发生率亦相似(分别为20.1%vs.20.3%,P=0.93和26.4%vs.28.1%,P=0.34)。2、BP-SES置入患者术后6个月DAPT相较于12个月的DAPT的长期疗效比较结果:(1)基线特征:BP-SES置入术后6个月DAPT组和12个月DAPT组患者临床、病变及手术特征匹配良好。(2)主要终点:BP-SES置入术后6个月DAPT组和术后12个月DAPT组主要终点4年TLF的差值为-0.5%(10.1%vs.9.7%,95%CI:-3.2%-2.3%,非劣效P值=0.0099),表明BP-SES置入术后6个月DAPT的疗效不劣于12个月DAPT。(3)次要终点:主要终点TLF的各组成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性死亡(1.4% vs.2.2%,P=0.23)、TVMI(5.3%vs.3.9%,P=0.16)和CI-TLR(5.6%vs.4.8%,P=0.43),两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确定/极可能的ST的发生率均较低(1.3%vs.0.5%,P=0.09)。两组患者主要出血(BARC3-5型出血)和NACCE的发生率亦相似(分别为1.9%vs.1.2%,P=0.24和25.6%vs.27.1%,P=0.49)。结论: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置入BP-SES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不劣于DPSES。此外,BP-SES置入术后应用6个月DAPT的远期疗效与应用12个月DAPT的预后一致。(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郭金锐[6](2017)在《分支性室速的机制、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及复发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导管消融治疗分支性室速的长期有效性及复发的预测因素[研究背景]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FVT)是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最常见的类型。关于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有效性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FVT患者数据,探讨导管消融治疗FVT的长期有效性及复发的预测因素。[研究方法]连续入选我中心200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FVT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的患者。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在心动过速时标测到最早的浦肯野电位(P电位)处为靶点。如果FVT不能诱发或心动过速不持续而难以进行详细的激动顺序标测时则结合起搏标测结果确定靶点。术后规律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共入选234例FVT患者,平均年龄30±13岁,其中男性占82%。在183例(78.2%)患者中完成了详细的激动顺序标测,其余51例因心动不能诱发或不持续而难以进行详细的激动顺序标测,需要结合起搏标测结果确定靶点。231例(98.7%)达到了即刻消融成功。在术后平均随访58±42(1-135)月期间,有35例(15.2%)室速复发,其中绝大部(85.7%)的室速复发发生在术后1年内。不能进行详细的激动顺序标测是术后室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4.9,95%CI:2.3-10.7,P<0.001)。[结论]在平均随访5年期间,导管消融治疗FVT有效性达84.8%。绝大多数的室速复发发生在术后的1年内。未能进行详细的激动顺序标测是术后室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分支性室速的机制及消融后复发的原因分析[研究背景]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FVT)的机制是折返,但仍尚未完全明确。应用EnSite Array(EA)叁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进行标测FVT,能够地显示每一次心跳虚拟激动传导。本研究的目的通过EA探索FVT的机制,同时分析FVT消融失败的原因。[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21例(平均年龄33±15岁,男性17例)因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首次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患者,所有患者均在EA指导下完成标测及消融。同时入选57例(平均年龄28±12岁,男性45例)既往外院消融失败或复发的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标测及消融数据。[研究结果]EA激动顺序标测显示FVT为微折返机制,未见大折返表现,心动过速时最早激动位于左室间隔面中段区域,而后经左后分支及左前分支向整个左室扩布,其中左后分支远端心肌最早激动。在既往消融失败或复发的病例中,标测未见大折返表现,8.8%的患者中诊断错误是消融失败的原因。[结论]应用EA激动顺序标测提示FVT的机制是微折返,支持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寻找心动过速时最早的浦肯野电位作为有效的消融靶点的标测和消融策略,而未标测到心动过速时真正的最早浦肯野电位是FVT消融失败或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第叁部分左后分支室速导管消融术后的特殊复发类型:发生率、机制及最佳消融策略[研究背景]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LPF-VT)应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后复发病例中常有形态改变,如何标测和消融这种“新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分析大样本的LPF-VT导管消融资料,探讨这种“新发的”室速的发生率、机制及最佳的消融策略。[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我中心200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分支性室速首次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治疗的病例资料,探讨LPF-VT消融术后“新发的”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形态室速的发生率、机制及其最佳消融策略。[研究结果]在175例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分支性室速患者中,共有11例(平均年龄31 ± 10岁,均为男性)在消融LPF-VT术中或术后随访期间出现了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形态的室速,其中9例发生左后分支阻滞。“新发的”室速与原有的LPF-VT室速的周长无显着差异(403±48 ms vs.399±44 ms,P=0.06)。标测显示“新发的”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形态的室速最早心肌激动位于前间隔区域,但是最早的浦肯野电位仍在间隔中段偏后区域,心动过速时最早的P电位领先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起始处44±9 ms。在此处放电消融可成功消融“新发的”室速,在术后中位随访72个月期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左后分支阻滞可导致LPF-VT的折返环向心肌传导的出口发生改变,使其通过远离折返环的左前分支向左室心肌传导,而这种“新发的”室速的最佳消融靶点仍在左后分支分布区域。(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4-01)
牟丹[7](2017)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AC(achalasia,AC)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2)评估影响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和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3)了解POEM术的学习曲线,为即将开展该技术的内镜医师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12月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医师完成的POEM术治疗A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对AC患者进行Eckardt症状评分,评估POEM术的疗效。统计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判断POEM术的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术后2年发生胃食管反流和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利用曲线拟合回归分析方法了解基于手术时间的POEM术学习曲线。结果:自2011年4月至2016年12月共有142例(男/女:59/83;平均年龄,42岁)AC患者接受了POEM治疗。患者平均病程达5年,41例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进行过其他治疗。平均手术操作时间93.6min。平均肌切开长度食管部分为9.4cm,胃部分为2.3cm。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天,平均住院花费25079元。术后115例(80.9%)患者完成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2~68个月)。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大于3年的随访中相对应的临床成功率为99.1%(114/115),95.5%(107/112),92.4%(85/92),91.8%(79/86),88.6%(31/35),86.7%(13/15)。手术过程中有2例出现术中出血,其中1例手术失败。术后住院期间35%(50/142)的患者出现胸前区不适或疼痛;7%(10/142)的患者出现皮下气肿,12.7%(18/142)的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有41(35.7%)例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进行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2.5min,111.2min,82.3min,90.8min,88.3min;术后平均住院花费分别为33673.6元,28290.9元,23429元,23290.3元和24885元;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天,12天,10天,9天和10天。在影响术后2年手术失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手术时间(OR值,1.03;95%置信区间,1.01~1.05;P=0.01)和肌切开的程度(OR值,0.003;95%置信区间,0.80~1.19;P=0.01)与手术失败有关。在影响术后2年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性别,饮酒,手术切口的位置与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拟合回归方程得出POEM术学习曲线在23~27例时手术时间变化趋于平缓,将患者分为A组(n=25)和B组(n=38)。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BMI,病史,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及手术成功率等之间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上,B组比A组显着性减少。结论:POEM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AC,有效率达85%以上,且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除此之外,术后观察时间及住院天数逐步缩短,住院费用不断降低。手术时间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环形肌切开为手术失败的保护性因素。内镜医师基于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为25例,此后患者至少可以从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方面获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3-12)
魏鹏,蒲万芬,孙琳,吴轶君,李斌[8](2015)在《强化空气泡沫体系的长期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漫长的驱油过程中,强化空气泡沫驱体系势必发生一些不利于驱油的变化。针对研制的强化空气泡沫体系(0.1%十二烷基硫酸钠ZD8+0.05%甜菜碱G5+0.2%疏水缔合聚合物WP8),在90℃下对强化泡沫体系(以下简称ZGP体系)和老化后的强化泡沫体系(以下简称ZGPA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性能对比研究,并进行了泡沫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ZGPA体系的析液半衰期为522 s,仅为ZGP体系的1/3。ZGP泡沫体系能够形成更完整、致密的多层次网络结构,泡沫壁整体性较好;而ZPGA体系泡沫中的骨架结构疏松、泡沫壁整体性较差、气泡大小均匀性差。两者均具有较好的耐油性,ZGPA体系的相对较差。在泡沫驱替实验中,ZGP体系泡沫的阻力系数增加较快,后续阻力系数是ZGPA体系的4数5倍。在水驱基础上,两者提高原油采收率分别为47.5%和25.7%。(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5年04期)
温晓玉,王中峰,Zhang,J[9](2015)在《戊型肝炎疫苗的长期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HEV是引起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而戊型肝炎疫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确定。来自厦门大学的Zhang J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在初始疗效研究中,纳入16~65岁的健康成人,随机分为疫苗组56 302例(接受戊型肝炎疫苗注射)和对照组56 302例(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分别在0、1、6个月对两组人员接种疫苗,注射后随访了19个月。在后续扩展研究中,所有参与者依然遵照双盲原则,进行了4.5年的疗效评估,以及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观察。结果显示,在4.5年的观察期间,共发现了60例戊型肝炎病例,其中7例来自疫苗组(每10 000人中出现0.3例戊型肝炎感染),53例来自对照组(每人中出现例戊型肝炎感染),该意向性治疗分析中,疫苗的有效性达到了[可信区间(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彭安娇,李静,文延斌,郑丹丹[10](2014)在《干扰素治疗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短期及长期有效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上约85%的多发性硬化患者首先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较多研究显示对于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发展成为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CDMS)的风险,其中对干扰素β应用的研究最为广泛。本文拟对干扰素治疗临床孤立综合征短期及长期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4-09-18)
长期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些游戏化相关的研究指出游戏化不适用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此外,也有一些研究尝试证明游戏化在长期行为改变中的作用。通过对有意义游戏化、元认知以及自我调节学习等理论的分析探索,尝试找出影响游戏化长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分析,文章得出保持游戏化系统长期有效性的关键在于使用户参与到游戏化系统的构建、应用于完善中,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促成用户参与,包括:自愿参与与目标制定、规则与策略、反馈、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期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伟,周麒雯,杨轶,李鹏翔.粉煤灰抑制碱硅反应长期有效性研究[J].水电站设计.2018
[2].金程炎,肖东娟.用户参与:保持游戏化系统的长期有效性[J].大众文艺.2018
[3].陈显英,符茂雄.从循证医学角度看致体重降低降糖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J].药品评价.2018
[4].陈果,徐勇.导致体重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J].药品评价.2018
[5].赵公双.冠心病患者置入新型生物涂层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I-LOVE-IT2研究4年临床随访结果[D].大连医科大学.2018
[6].郭金锐.分支性室速的机制、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及复发影响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7].牟丹.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7
[8].魏鹏,蒲万芬,孙琳,吴轶君,李斌.强化空气泡沫体系的长期有效性[J].油田化学.2015
[9].温晓玉,王中峰,Zhang,J.戊型肝炎疫苗的长期有效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
[10].彭安娇,李静,文延斌,郑丹丹.干扰素治疗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短期及长期有效性的meta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