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关注点论文-肖锋,唐俊勇

分离关注点论文-肖锋,唐俊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关注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注点分离,计算思维,计算机网络

分离关注点论文文献综述

肖锋,唐俊勇[1](2016)在《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培养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计算思维中的关注点分离思维引入到课程教学过程,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与学习的思维方式。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从功能划分和逐步细化两个方面讲述在课程中的教学培养实践,融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17期)

黄沛杰,徐东风[2](2015)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关注点分离思维的培养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计算思维中的关注点分离思维,并从功能划分和逐步细化两个方面讨论其实现方式。进而结合计算机硬件教学里中央处理器(CPU)的教学实践,探讨关注点分离思维的培养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关注点思维有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5年04期)

朱勇[3](2014)在《关注点分离在ASP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设具有交互能力的Web站点。但ASP技术缺乏职责分离的思想,使得ASP页面中混杂着网页显示代码和业务处理代码,导致网页美工和代码设计人员的工作无法彻底分离,这样就难以适应大型项目开发和将来的需求变化。文中讨论了如何基于ASP自身的技术实现页面视图与数据处理的彻底分离。(本文来源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鲍陈,汪千松[4](2011)在《基于AOP的实时系统关注点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AOP的实时系统关注点分离方法。该方法分析并识别实时系统中的关注点,将非功能性关注从系统核心功能关注中分离出来,提出基于方面连接件的组装模型,该模型将AOP引入到软件连接件中,从而实现了功能关注与非功能关注绑定或组合过程的透明性,同时使用State模式解决了实时系统软件开发中的状态管理问题。通过一个实时系统实例分析与实现,介绍了该方法在应用中的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1年09期)

郭俊恩,任波[5](2010)在《AOP改进访问者模式—分离横切关注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传统OO方法实现访问者模式的原理,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用AOP编程思想对访问者模式进行了改进设计,同时进一步分析了AOP改进访问者模式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24期)

王敏,司亚利,张志鑫[6](2010)在《一个基于关注点分离的实时与交互协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开放分布式实时系统中自治实体的交互行为和实时约束行为动态变化的问题,利用关注点分离思想,设计了一个具有实时与交互适应性的事件驱动协同模型。将传统自治实体分离成叁种相对独立的实体:时控协同器、交互协同器和纯的计算实体。最后,利用Java消息服务和EJB技术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构架,并通过一个车辆导航系统的实例说明这个构架如何取得交互和实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0年08期)

王海鹏[7](2009)在《架构就是关注点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要设计良好的架构,必须做到关注点分离,这样可以产生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这是美丽架构的终极原则。什么是架构?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对架构的定义。我比较喜欢的定义是:"架构是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观察者的视角不同,架(本文来源于《程序员》期刊2009年08期)

阮荣春[8](2009)在《基于关注点分离的软构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应用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的软构件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软构件复用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动态可变的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和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缺乏动态扩展性这些问题,研究了基于关注点分离的自适应软构件技术。重点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构件领域关注点分离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构件领域的关注点分离思想。首先对关注点分离的软构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构件领域关注点分离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二是软构件自适应技术研究。首先将多维关注点分离的思想引入到构件领域,提出了软构件多维关注点分离的建模思想,然后提出了基于多维关注点分离,并分别对具有适应性需求的关注点进行元对象协议建模的反射构件模型,通过反射机制来描述这些关注点的结构信息、行为特征,实现这些关注点的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使得开发的应用构件具有适应动态环境和需求变化的能力,提高其复用的程度。叁是构件软件系统的需求阶段关注点分离的研究。在定义构件方面组件和精确方面组件两类关注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件关注点分离需求工程模型。关注点的早期分离为构造可扩展的动态自适应的构件软件系统提供了保证。四是提出了基于动态横切技术构件软件开发框架。在构件关注点分离需求工程的基础上,在实现阶段引入动态横切关注点分离技术,将动态特性这一事件视为软件的横切方面,将软件的适应性行为通过动态横切技术的方面来封装,在软件运行时可以动态地织入和移除,从而达到影响系统行为的目的。五是提出了一种基于关注点分离的构件软件运行时动态自适应模型。使得通过动态横切技术织入系统的功能模块也具有随着系统的变更和需求变化做出自我调整的能力。最后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基于数字化校园背景的构件软件系统的开发当中,并以教师职称评审系统的开发为例进行了描述,验证了其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何明昕[9](2009)在《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点分离可追溯到柏拉图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考。作为基本的系统化计算思维原则,关注点分离体现在问题求解、算法设计、软件设计、软件架构描述、软件开发过程等诸多方面。简要归纳了软件和计算的本质特点;重点分析关注点分离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软件工程中的主要作用和体现形式;介绍了近期有关关注点高级分离的研究,包括关注点的多维分离和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最后阐述了关注点分离原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策略相结合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张琳琳,应时,倪友聪,文静,李宇翔[10](2009)在《一种软件体系结构关注点多维分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设计出的体系结构中始终存在着一些横切现象,使得体系结构变得复杂、难以理解、难以演化和难以重用。基于关注点分离和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体系结构中的关注点,提出一种体系结构层关注点多维分离模型。该模型通过形象地表示关注点之间的关系,识别那些在体系结构中可能产生横切的关注点,有效解决传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关注点横切问题,为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和重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分离关注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计算思维中的关注点分离思维,并从功能划分和逐步细化两个方面讨论其实现方式。进而结合计算机硬件教学里中央处理器(CPU)的教学实践,探讨关注点分离思维的培养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关注点思维有良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关注点论文参考文献

[1].肖锋,唐俊勇.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培养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黄沛杰,徐东风.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关注点分离思维的培养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

[3].朱勇.关注点分离在ASP中的应用与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4].鲍陈,汪千松.基于AOP的实时系统关注点分离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

[5].郭俊恩,任波.AOP改进访问者模式—分离横切关注点[J].微计算机信息.2010

[6].王敏,司亚利,张志鑫.一个基于关注点分离的实时与交互协同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

[7].王海鹏.架构就是关注点分离[J].程序员.2009

[8].阮荣春.基于关注点分离的软构件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9].何明昕.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J].计算机科学.2009

[10].张琳琳,应时,倪友聪,文静,李宇翔.一种软件体系结构关注点多维分离模型[J].计算机科学.2009

标签:;  ;  ;  

分离关注点论文-肖锋,唐俊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