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望命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悲情玫瑰》,威廉·,福克纳,女性主义,抗争
无望命运论文文献综述
薛文静[1](2014)在《无望的挣扎——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福克纳的《A Rose for Emily》中爱米丽的悲剧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悲情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后,一位女性南方贵族后裔——Emily的悲惨一生。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Emily的叁次抗争,从而揭露当时美国社会南方没落贵族女性的悲惨处境及其悲惨命运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4年07期)
陈歆[2](2012)在《两类ST公司“摘帽”无望 难逃被“警示”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交易所披露的相关条款,新恢复上市和生产经营存在严重问题的ST公司,如果难于满足法定的“摘帽”条件,依然需要“戴帽”示人。其中,新恢复上市相对容易甄别;而后一类,对主营是否运转正常的判断,一大前提自然是有无主营。 近期一批ST公司的“摘帽”让(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2-08-23)
秦晓梅,秦延梅[3](2011)在《无望命运中的欢乐旋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蓝的眼睛》是美国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是20世纪美国非洲裔黑人作家中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小说以生动丰富的语言通过一个黑人小女孩内心的恐惧与孤独的描述,展现了她对一双蓝眼睛从渴望到幻想以至(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1年08期)
丁亚丽[4](2010)在《悲惨的命运 无望的结局——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之悲剧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着名短篇小说,它所关照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人,尤其是没落贵族的生存状态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向读者昭示的是南方人在经历这一非常历史时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而复杂的心态。小说的主人公艾米莉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而正是这种至尊无上的地位和其它众多原因导致她悲惨的结局。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家庭以及自身这叁个方面来探讨艾米莉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吕建飞[5](2009)在《无以言说与摆脱的无望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华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受到广大评论家和读者的喜欢,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与他坚持表达内心的真实、勇于改变的创作实践分不开的。因此,将余华前后期作品做一个连贯的研究对于理解余华及其作品是极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命运”这一主题出发,以弗洛伊德主义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支撑,连接起余华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一方面从对其后期作品中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和生存意识的分析和比较来说明余华在九十年代时思想不断深入,让人物富含了力量,面对命运不再只能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从人物人生的最终状态来说明余华前后期作品中显示出来的命运本质都是无望的,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全文除了引言之外,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真实的反面世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暴力、死亡的展示和人性的拷问,论述暴力背后展示出理性的脆弱、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罪恶,其中以弗洛伊德主义分析暴力是人类的潜意识,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但总是为人所忽视;二、本能欲望下人的生存命运。失去理性的人以欲望的方式生存着,最终只能走向无法避开的死亡命运。第二部分:转型,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转型:内外发展的必然,简述了余华九十年代的转型是时代和余华自身需求两方面所使然,其中重点分析了余华创作思想的改变;二、转型的成功:人的回归。人的回归是余华转型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而人的回归主要表现在人物感情方面的回归,论文从亲情、手足之情、爱情、友情这四个点来进行了论述。第叁部分:从生存到生活,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福贵:在偶然的苦难中温情地受难,论述福贵对苦难的忍耐力来自于亲情,但是他对苦难和命运采取妥协的方式,缺乏积极的精神,人性中的抗争面退化。以弗洛伊德主义为依据,认为福贵是一个人格精神过于简单的人。二、许叁观:苦难中血的挣扎,论述了许叁观以鲜血对抗着生存的苦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最终还是失去了力量,走向了对命运的认同和妥协。但是,他更加主动追求生活,而且其精神人格更加全面。叁、李光头:欲望与权利中的自我迷失与放纵。首先肯定李光头勇于奋斗、努力改变环境的精神。他更加努力地生活,要求有尊严地生存,在这一点上人物再次获得了深化,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精神理论对其进行关照,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本我为中心的人物,被欲望主宰了生活,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失败。其次,以阿德勒的理论为依据,结合文本来说明李光头童年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挫折使其具有自卑感,从而导致他不惜一切手段实现超越。最后,以之前的论述为基础,为余华及《兄弟》稍作辩解,认为作品并没有如批判者说的那么不堪,余华并没有走向媚俗,只是坚持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四:殊途同归的命运,论述命运的无望只是因为不同人的生存形式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福贵、许叁观和李光头叁个人虽然最后都活着,有的人还可以应对生命中的苦难,但最后都走向了孤独,走向了心灵的枯寂,这是另一种无望的命运。(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09-11-25)
霍巧莲[6](2007)在《文化碰撞中的“无望”拯救——解读《国魅》中肖振中等人的命运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国魅》融文化反思和历史叙说于一体,以传奇式的通俗性情节去表达严肃的历史、文化主题,揭示出抗战爆发前夕部分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最具风骨的东西,并在文化碰撞的"无望"的拯救中,凸现他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抗争精神。(本文来源于《英才高职论坛》期刊2007年01期)
詹那达[7](2000)在《无望的挣扎——希腊悲剧“命运”意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希膜悲剧不仅演绎了古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中的故事 ,还进一步阐发了希腊宗教神话中的“命运”意象。希腊悲剧的悲剧性正体现在命运的不可逆转与人自由意志的绝望抗争却最终促成命运的实现。(本文来源于《闽江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宋红芳[8](1997)在《孤独的抗争 无望的追求——对曹禺悲剧创作中知识女性命运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创作的具有自觉意识的知识女性形象,如蘩漪、陈白露、愫芳,都成为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艺术典型,具有一种特殊的、历久不衰的审美魅力,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试图从考察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历史事实及其对女性人格的禁锢与扼杀入手,通过对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界限的传统女性和知识女性命运的(本文来源于《长白论丛》期刊1997年04期)
刘国枝[9](1995)在《布兰奇的命运:生的欲望与无望──从《欲望号街车》中的象征手法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兰奇的命运:生的欲望与无望──从《欲望号街车》中的象征手法谈起刘国枝科瓦斯基夫妇住在新奥尔良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里。丈夫斯坦利体格健壮,是个性情粗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人。除了工作之外,他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打牌,玩保龄球,喝酒和做爱。妻子丝黛拉出身...(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1995年02期)
无望命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交易所披露的相关条款,新恢复上市和生产经营存在严重问题的ST公司,如果难于满足法定的“摘帽”条件,依然需要“戴帽”示人。其中,新恢复上市相对容易甄别;而后一类,对主营是否运转正常的判断,一大前提自然是有无主营。 近期一批ST公司的“摘帽”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望命运论文参考文献
[1].薛文静.无望的挣扎——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福克纳的《ARoseforEmily》中爱米丽的悲剧命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陈歆.两类ST公司“摘帽”无望难逃被“警示”命运[N].上海证券报.2012
[3].秦晓梅,秦延梅.无望命运中的欢乐旋律[J].飞天.2011
[4].丁亚丽.悲惨的命运无望的结局——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之悲剧成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吕建飞.无以言说与摆脱的无望命运[D].宁波大学.2009
[6].霍巧莲.文化碰撞中的“无望”拯救——解读《国魅》中肖振中等人的命运突围[J].英才高职论坛.2007
[7].詹那达.无望的挣扎——希腊悲剧“命运”意象浅析[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
[8].宋红芳.孤独的抗争无望的追求——对曹禺悲剧创作中知识女性命运的思考[J].长白论丛.1997
[9].刘国枝.布兰奇的命运:生的欲望与无望──从《欲望号街车》中的象征手法谈起[J].外国文学评论.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