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时延论文-王政

端到端时延论文-王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端到端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电信,传输速率,中国移动,信息消费,电信集团,规模部署,试验网,全球移动通信,消费规模,中国联通

端到端时延论文文献综述

王政[1](2019)在《5G,智“绘”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5G商用元年开启、人工智能加速落地、智慧生活扑面而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零售、数字创意、在线教育、网上医疗等新的消费场景,信息消费正成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成(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7-09)

于峰,刘智武,陈长胜[2](2019)在《时间触发总线时间同步和端到端时延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TTP总线时间同步机制和基于中断方式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模式,以及节点间时间同步、端到端时延和抖动等参数,设计了同步精度和时延测试方法,构建测试原型系统和配置场景并开发测试用例。结果表明,各节点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总线配置场景所允许的同步精度上限5us,端到端时延263.30~267.43us。因时间槽设置为250us,可知主机应用层与总线控制器同步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端到端时延主要取决于时间槽所占时间。此测试方法和所用的原型系统可用于TTP总线通信系统设计和部署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2期)

逄振军,辛建国[3](2018)在《多维度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实时业务和VoLTE的逐渐普及,终端用户对网络时延越来越敏感,因此TD-LTE网络的设计、部署需要更加重视端到端时延的优化。本文通过对W-TCP功能开启、预调度、超忙扩容等方面的优化,达到了降低端到端时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东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王枭雄,任磊[4](2018)在《一种无线网络端到端时延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项目中对某无线网络双向通讯时端到端时延检测的需求,本文经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GPS接收机进行时钟同步,基于道系统实时进程项目的多站点组网下端到端无线网络通讯时延检测方法。根据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上位机、下位机方式的通讯检测系统。经多次测试采样,利用统计学理论给出了比较准确的时延检测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从时钟同步、操作系统选择、软件设计和结果分析方法等多方面充分考虑了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精确、实时、优良、合理的方法,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8年05期)

傅楚豪[5](2018)在《城市道路下认知车载网最小化端到端时延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的频谱资源是制约车载自组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使非授权用户动态接入到已授权的空闲频段,因此将认知无线电技术引入车载自组网能有效地缓解其通信资源匮乏的问题。然而,认知车载网中车辆通信受到车流密度、车辆快速移动以及主用户活动的影响,导致通信链路容易发生中断,从而产生时延。而低时延网络是车载自组网中应用程序良好工作前提。针对最小化城市道路环境认知车载网端到端时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城市单车道环境下车辆快速移动以及跨区域传输场景,研究并设计城市单车道下认知车载网最小化端到端时延算法。首先分析城市单车道环境认知车载网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时延。然后基于车辆快速移动以及中继所属区域,将整个端到端传输过程划分为叁种子情形。再针对每一种情形设计了基于贪婪转发的信道和中继联合选择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本文算法在时延指标上优于无信标频谱感知地理路由算法(Spectrum-Aware BEaconless Geographical Routing,SABE)和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认知车载网路由算法(Kalman Filter based Cognitive Radio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KFCR-VANET)。2)针对城市双向车道环境下车辆快速移动、车流密度稀疏情形以及跨区域传输场景,研究并设计城市双向车道环境认知车载网最小化端到端时延算法。首先研究城市双向车道环境认知车载网传输过程中所产生时延。然后基于道路车流密度稀疏情形以及车辆传输方向将端到端传输过程划分为四种子情形,再针对每一种情形设计基于贪婪转发的信道和中继联合选择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时延指标上优于SABE算法和KFCR-VANET算法。3)针对城市交叉路口环境车流密度稀疏情形以及信号灯约束场景,研究并设计城市交叉路口环境认知车载网最小化端到端时延路由算法。首先分别分析道路口红灯和绿灯情形下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时延。然后设计了基于主用户活动和车辆密度的联合度量用于选择最优道路口,并针对红灯和绿灯情形分别设计了基于贪婪转发的信道和中继联合选择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时延指标上优于基于道路口的链路感知路由算法和基于道路口选择的车载自组织网路由算法。(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汪东,钟熙微,陈泽恒[6](2017)在《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端到端时延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端到端时延计算问题,阐述了过程层网络报文传输时延组成部分和网络演算理论,分析了报文的排队处理过程,推导出准确而简化的信息端到端传输时延计算公式,明确了交换机处理数据帧的过程,提出了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端到端时延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智能变电站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端到端时延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通过OPNET搭建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极其接近,验证了所提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电力》期刊2017年06期)

曹春燕[7](2017)在《移动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实时性业务,如网络游戏、VoIP和视频点播等业务,对未来网络提出了更高的时延要求。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最具潜力的延伸方向,其时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端到端的时延分析模型可以为新业务的部署提供理论指导。统计网络演算理论用于多节点时延建模,克服了传统网络性能分析法难以对多节点时延分析的困境,并解决了确定网络演算论中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但利用统计网络演算理论解决多节点时延的分析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如难以构建适用于多种到达流量过程的统计型流量包络、统计型网络服务曲线的推导困难、得到的网络性能边界扩展性差等问题。针对统计网络演算中多节点的网络性能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建立移动互联网的端到端时延模型的目标,本文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提出了改进型的统计型流量包络及统计服务曲线,用于构建解析性强的网络性能分析框架,并推导出此框架下的性能界限,为建立移动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模型提供理论分析基础。2.对移动互联网的有线网和无线接入网分别考虑,其中有线网部分利用统计网络演算理论中的多节点分析框架,通过设定合适的到达和服务过程求解时延边界的表达式。对无线接入网部分的时延,采用两状态的马尔可夫信道模型描述其无线信道并求解其信道容量,结合矩母函数形式的统计网络演算理论求解时延边界。利用串联前馈网络中的输入输出特性将两部分时延界结合,即构成整个端到端时延分析模型。3.采用数值示例的方法,对比本文所提方法求解的时延边界和利用逐点求和法得出的时延界结果,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得到更精确的时延边界,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实际的网络服务性能统计分析,并为网络中分析新业务的部署是否能够满足其服务质量要求提供理论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05)

黄晓鹏,黄传河,农黄武,杨丹凤,杨金羚[8](2016)在《SDN中的端到端时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规模SDN的不断发展,用来管理和衡量网络性能的指标也越来越重要。端到端时延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针对该指标已经提出了很多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但是各有优缺点。因此,提出一种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特殊方法计算出第一个数据包的时延,再通过快速方法计算相邻数据包端到端时延之差,得到所有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时钟不同步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计算出端到端时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王金涛,金曦,曾鹏,李栋[9](2015)在《面向工业监控应用的广域异构无线网络端到端时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Wireless HART,WIA-PA和Zig Bee等协议的无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中.但由于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在一定时期内会存在多种网络技术并存的情况.时延分析是一种在网络设计阶段检测网络实时性的有效手段,而目前没有针对工业广域异构网络进行端到端时延分析的研究.因此,本文以面向工业检测和控制应用的广域异构回程网为依托,对基于IEEE 802.11构建的长距离WIFI,Wireless HART,Zig Bee和WIA-PA网络共存环境下的广域异构网络的端到端时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802.11长距离WIFI回程网节点数目大于25,网关节点数据聚合周期小于30 ms时,包含Zig Bee子网的广域异构网络时延悲观率在2.3以内,包含其他子网的广域异构网络时延悲观率在1.5以内,根据已有的研究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涂建臣,徐伟强[10](2015)在《无线传感网络的端到端时延感知跨层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网络近年来获得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际应用当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时延约束是网络Qo S评价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在传统的无线传感网络吞吐量优化问题模型基础上,考虑网络端到端时延约束条件,并引入网络编码概念。最终采用李雅普诺夫优化算法将吞吐量优化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子问题并进行分布式求解。该算法在保障网络稳定性和端到端时延约束的同时,得到一个接近最优的原始问题优化解。(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5年04期)

端到端时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TTP总线时间同步机制和基于中断方式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模式,以及节点间时间同步、端到端时延和抖动等参数,设计了同步精度和时延测试方法,构建测试原型系统和配置场景并开发测试用例。结果表明,各节点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总线配置场景所允许的同步精度上限5us,端到端时延263.30~267.43us。因时间槽设置为250us,可知主机应用层与总线控制器同步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端到端时延主要取决于时间槽所占时间。此测试方法和所用的原型系统可用于TTP总线通信系统设计和部署的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到端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政.5G,智“绘”生活[N].人民日报.2019

[2].于峰,刘智武,陈长胜.时间触发总线时间同步和端到端时延测试方法[J].信息通信.2019

[3].逄振军,辛建国.多维度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J].山东通信技术.2018

[4].王枭雄,任磊.一种无线网络端到端时延检测方法[J].现代导航.2018

[5].傅楚豪.城市道路下认知车载网最小化端到端时延路由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6].汪东,钟熙微,陈泽恒.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端到端时延计算方法研究[J].黑龙江电力.2017

[7].曹春燕.移动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模型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8].黄晓鹏,黄传河,农黄武,杨丹凤,杨金羚.SDN中的端到端时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

[9].王金涛,金曦,曾鹏,李栋.面向工业监控应用的广域异构无线网络端到端时延分析[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

[10].涂建臣,徐伟强.无线传感网络的端到端时延感知跨层优化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标签:;  ;  ;  ;  ;  ;  ;  ;  ;  ;  

端到端时延论文-王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