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毛状根论文-贾姗姗,王燕燕,于放

转基因毛状根论文-贾姗姗,王燕燕,于放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毛状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春花,毛状根诱导,发根农杆菌,超声辅助

转基因毛状根论文文献综述

贾姗姗,王燕燕,于放[1](2018)在《超声辅助提高长春花毛状根诱导效率及转基因毛状根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菌种、不同诱导部位、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的诱导方法对长春花进行毛状根诱导基础上,尝试改变侵染用试剂以及超声辅助的新方法,通过比较毛状根诱导效率以及毛状根的形态差异,筛选最优的长春花毛状根诱导方法与条件,并建立转基因毛状根体系。最终以C58C1为侵染用菌株,以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材料,1/2MS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预培养时间为2天,使用共培养缓冲液侵染,5 s超声辅助为诱导最优的诱导方法,成功获得乳白色、较为浓密的、无向地性并且多分枝的毛状根,并应用此条件成功构建转GUS基因的毛状根,为以后代谢调控途径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长春花中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靳小莎[2](2018)在《甘草转基因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属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镇痰止咳、补脾益气等作用,是我国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甘草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评价甘草质量的两个指标之一。目前人工栽培甘草中普遍存在甘草苷含量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入药标准。揭示甘草苷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功能是甘草品质育种的重要前提,通过毛状根培养合成甘草苷也是缓解甘草苷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入甘草子叶节中诱导毛状根发生,考察了菌株类型、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率的影响,测定毛状根鲜重和甘草苷含量,筛选优良单克隆根系;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pH值处理和YE诱导子处理,以建立高效培养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甘草CHI-OE毛状根的诱导及鉴定:用发根农杆菌K599、Aqua1侵染甘草子叶节,对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K599诱导率和转化率均优于Aqua1,分别为86.5%、76.2%,农杆菌侵染子叶节的适合时间为20min,侵染后共培养时间为3d,诱导效果最好。与Aqua1相比,K599诱导产生毛状根早1-2d,且根系生长速度快,根系粗壮,分支多。2、优良单克隆根系的筛选:以鲜重和甘草苷为指标,对阳性毛状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继代后大部分根系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在生长稳定的根系中筛选到8个根系甘草苷含量优于对照。其中C11根系生长最快,鲜重最高为4.73g,甘草苷含量为0.054%,是对照的2.3倍,而C44根系甘草苷含量最高,为0.059%,为对照的2.6倍。荧光定量结果表明,根系C44和C11中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分别是对照的19和17倍。3、培养体系的优化:以C44为材料,分析基本培养基、pH值、诱导子浓度及诱导子添加时间对毛状根鲜重和甘草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44根系在1/2M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率最快,鲜重为4.79g,增殖倍数为15.96倍,甘草苷含量为0.059%;不同pH值下毛状根生长速度和甘草苷积累量不同,pH值为5.8时毛状根中甘草苷含量最高,为0.058%,鲜重为4.91g,增殖倍数为16.37倍;YE浓度和添加时间对毛状根生长速度影响不显着,但在第10d添加0.1mg/mL的YE诱导子,甘草苷含量显着提高,是对照的1.2倍。本研究建立了甘草查尔酮异构酶超表达基因的毛状根诱导体系,筛选了生长速度和甘草苷含量均高于对照的优良毛状根株系,并建立了优良的培养体系,为合成甘草苷以及研究甘草苷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3)

卢倩云[3](2018)在《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对重金属镉胁迫响应及其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态环境部和国土资源部调查发现,镉污染是目前中国污染最严重也是污染面积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植物既是重金属流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工程最关键的载体。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典型的镉超富集植物之一,具有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适应性强的优点。根是植物接触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器官,也是第一个开始应激反应的位点。转基因毛状根在生理上十分接近真正的根,并且具有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培养不受季节限制、可以排除根际微生物影响等优点。因此本论文以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为实验材料,对其在不同镉浓度和时间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性、镉及必需元素的富集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策略综合分析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响应镉胁迫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挖掘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响应镉胁迫的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为后续的油菜毛状根转基因改造以及构建实用型镉超富集油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论文以A4农杆菌诱导的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为实验材料,利用MS培养基悬浮培养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体系。对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在不同镉浓度(0,25,50,100,200,400 μmol/L)和时间(1d和7 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生长状况、生物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细胞凋亡以及镉与其他必需元素的含量;并且经统计学分析确定转录组测序的最适镉处理浓度和时间。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将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在镉胁迫前后的转录组进行了检测,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镉胁迫前后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ene Ontoloty(GO)功能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对部分基因进行RNA水平的Real Time PCR验证,对关键通路中的基因进行蛋白质水平的验证。结果: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在30 d的生长周期里,依次经历了前10 d的对数生长期、中间10 d的稳定期和后10 d的衰老期。镉胁迫实验的结果表明,低镉浓度(100μmol/L以下)对毛状根的生长无显着影响,高镉浓度(100μmol/L以上)下毛状根的生长则受到明显的抑制,镉浓度为25 μmol/L镉胁迫7 d时,毛状根的鲜重最大(4.34 g)。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中ROS的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根中主要抗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peroxidase,POD;catalase,CAT)的活力在镉胁迫1d时,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镉胁迫7d时,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与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分析表明,根细胞的损伤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越发严重。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中的镉含量随着培养基中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0μmol/L、7 d时,达到最大值2.97 mg/g。毛状根中的铁含量在镉胁迫1 d时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显着上升,最大值达到14.52 mg/g;镉胁迫7 d时没有明显变化。镉胁迫7 d时毛状根中的钾含量是镉胁迫1d时(15.73 mg/g)的1.6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变化与镉的作用浓度和时间相关;同时镉胁迫造成了毛状根中铁、钾元素代谢紊乱,但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对镉有较好的富集效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浓度为200 μmol/L的镉胁迫1 d时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与对照组的差异较显着,适合进行转录组学测序(p<0.05)。RNA质检显示,RNA质量良好,总量满足2次或者2次以上的建库需要,满足转录组测序建库要求。平均每个样品的比对率达到64.97%,样品间的均匀比对率表明样品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组内相关系数达到96%以上。DEseq2统计结果发现有1564个基因上调,830个基因下调。通过GO功能分类及富集分析和KEGG生物通路分类及富集分析,找出了 8个显着富集在细胞刺激的响应的GO terms和6个显着富集的Pathways。根据GO信息、Pathway信息相关性和FC值大小,选择其中8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103845713、103874543、103835040、103872346、103875293、103867458、103855019、103870505)进行RealTimePCR验证,结果显示这8个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的结果一致。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镉胁迫造成了转基因油菜毛状根中谷胱甘肽合成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大量表达。结论: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可以替代完整植株的根系进行重金属镉胁迫的研究,转录组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提示谷胱甘肽合成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响应镉胁迫的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于一凡,郭娟,苏平,马莹,赵瑜君[4](2018)在《灯盏细辛转基因毛状根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载体PBI-1300导入发根农杆菌C58C1中,以农杆菌C58C1工程菌为介导,叶盘法转化灯盏细辛无菌叶片,诱导并筛选出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毛状根,提取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DNA,经GFP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与目的基因分子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双光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表达。为进一步探究外源基因在灯盏细辛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庞滨,张文斌,钟春梅,王小菁[5](2016)在《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菊(Gerbera hybrida)是研究复杂花序发育的模式植物,目前存在转基因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建立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系统,本文探究了不同非洲菊品种、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菌种、外植体以及侵染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非洲菊毛状根诱导的影响。实验所获得的最佳诱导条件为:非洲菊品种选取‘玲珑’,菌种选取发根农杆菌K599,外植体选取生长21~28 d的叶片叶基部,农杆菌菌液浓度OD_(600)=0.6时侵染20 min,共培养2 d;在此培养条件下,生根率高达81.14%。进一步利用所建立的转化系统,成功获得了35S::At HBI1-GUS转基因毛状根,由于At HBI1蛋白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功能,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毛状根的生长速率显着提高。本文所建立的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体系将为非洲菊基因功能的研究,特别是生长及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王礼强[6](2016)在《甘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转HMGR、SQS1、β-AS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是我国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等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人工栽培甘草的质量差异较大,存在着品质退化和甘草酸含量低等问题,难以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为了解决甘草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甘草酸药源匮乏等问题,甘草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论文试图从甘草再生植株、原生质体以及毛状根叁个方面对甘草的离体培养进行研究,通过确定最佳的甘草再生植株诱导方案、甘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以及甘草毛状根诱导条件来建立完整的甘草组织培养体系,以期为基因工程研究及代谢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此外,在确定了最佳甘草毛状根诱导条件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尝试了转基因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以甘草酸代谢途径上的叁个关键酶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R)基因、鲨稀合成酶(squalene synthetase,SQS)基因以及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基因为目标基因,诱导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SQS1、β-AS基因的甘草毛状根,不仅为进一步揭示甘草酸合成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离体条件下提高甘草酸的积累水平奠定研究基础。本论文共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最佳的甘草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即: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1 +2,4-D 0.5 mg·L-1+NAA 0.2mg·L-1)、分化培养基(MS+6-BA 0.5mg·L-1+NAA 0.1 mg·L-1)及生根培养基(1/2MS+IAA 0.6mg·L-1)。(2)确定了最佳的甘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即:以生长7 d甘草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材料,在4℃条件下于MS基本培养基上预培养12 h;以含有0.7 mol·L-1甘露醇作为渗透保护剂的CPW溶液进行酶液(1.5%纤维素酶+0.5%果胶酶)的配制;在25℃条件下静置酶解14 h。(3)从是否预培养、是否添加AS、外植体来源以及培养基类型4个方面对甘草毛状根的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的诱导方案,即:以甘草胚轴为外植体,以6,7-V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且无需预培养,无需添加AS。(4)成功构建了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SQS1、β-AS基因发根农杆菌工程菌并成功诱导得到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SQS1、α-AS基因甘草毛状根。(5)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了11份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SQS1、β-AS基因甘草毛状根中各外源基因拷贝数,结果显示过表达ê-AS基因毛状根中ê-AS基因拷贝数为3、4或7个,过表达HMGR基因毛状根中HMGR基因拷贝数为3或5个,过表达SQS1基因毛状根中SQS1基因拷贝数为5或6个。(6)利用HPLC检测了35份毛状根样品,其中24份空白毛状根以及全部的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及SQS1基因毛状根样品中均未检出甘草酸,仅在3份根特异性过表达ê-AS基因的毛状根B1、B2及B3中检出甘草酸,从而证实了ê-AS基因相比于HMGR、 SQS1基因对甘草酸合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6-01)

王礼强,袁伯川,马永生,杨瑞,周姗[7](2016)在《甘草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基因毛状根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甘草根特异性过表达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 A还原酶(HMGR)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利用根特异性过表达甘草HMGR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ACCC10060介导,转化甘草外植体并诱导毛状根的形成,利用PCR法及测序法对转基因毛状根进行验证。结果:诱导得到大量生长良好的甘草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基因毛状根。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功能基因HMGR与甘草酸次生代谢的相关性,以及提高甘草毛状根中的甘草酸含量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6年01期)

罗婉娇[8](2015)在《甘草转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与IFS基因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癌、抗艾滋病毒、抗氧化等功效。本研究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技术将异黄酮合酶基因IFS转入甘草,通过对农杆菌菌株、外植体类型、侵染方式、诱导条件及培养基种类等的研究,建立甘草转基因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并进行IFS基因在黄酮类化合物代谢中的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农杆菌菌系、外植体类型和侵染方式对甘草毛状根诱导有较大影响。在供试的四种发根农杆菌菌系A4、1025、K599和Aqua1中,只有Aqua1能够诱导甘草形成转基因毛状根,转化率为46%。综合转化率及单个外植体诱导形成的毛状根数来看,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侵染法诱导,效果最好,转化率为34%。2、光照有利于毛状根的诱导和生长。在光照条件下,毛状根生长健壮,玻璃化率及褐化率低于黑暗条件,仅为8.3%和4.2%。3、毛状根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状态不同。在铵盐浓度较低的B5和1/2MS中毛状根生长状态良好,分支数量多,成活率高,分别为66.7%、53.3%;在无机盐浓度较高的MS、MSB5和SH培养基内生长细弱,易褐化或愈伤化死亡。活性炭可有效抑制毛状根的褐化和愈伤化。4、HPLC分析表明IFS基因超表达毛状根中有2种异黄酮含量显着增加,比对照分别提高1.7和1.9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5个转基因根系中表达量均显着提高。本研究部分揭示了甘草苷和甘草素作为异黄酮合酶的底物在甘草中累积的原因。为解决甘草资源匮乏、进一步优化甘草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确定了甘草转基因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为今后利用毛状根系统研究甘草复杂的代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5-30)

李晓丽[9](2015)在《重金属镉超富集植物油菜毛状根转基因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诱导重金属镉超富集植物油菜毛状根形成并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利用正交试验(L8(27))优化油菜毛状根诱导的最佳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11325对预培养48 h的油菜子叶进行转化,转化时间10 min,加入0.3 mg/L的2,4-D激素时,油菜毛状根的诱导率可达到73%。PCR扩增显示农杆菌Ri质粒中的rol C基因已经插入并整合到油菜核基因组中,成功建立了油菜毛状根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5年12期)

严春艳,黄冰,邱红燕,于荣敏[10](2013)在《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培养条件优化及诱导子对其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的最优培养基,并考察诱导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绘制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在MS、1/2MS、B5和White 4种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考察不同培养基对其生长的影响;考察以MS作为培养基时,2种常见的诱导子水杨酸、茉莉酮酸甲酯对毛状根累积的影响。结果:从整个生长周期来看,毛状根在MS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高于其他3个;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茉莉酮酸甲酯对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在高浓度盐的MS培养基中长势最优,2种诱导子对毛状根的累积均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3年08期)

转基因毛状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属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镇痰止咳、补脾益气等作用,是我国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甘草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评价甘草质量的两个指标之一。目前人工栽培甘草中普遍存在甘草苷含量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入药标准。揭示甘草苷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功能是甘草品质育种的重要前提,通过毛状根培养合成甘草苷也是缓解甘草苷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入甘草子叶节中诱导毛状根发生,考察了菌株类型、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率的影响,测定毛状根鲜重和甘草苷含量,筛选优良单克隆根系;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pH值处理和YE诱导子处理,以建立高效培养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甘草CHI-OE毛状根的诱导及鉴定:用发根农杆菌K599、Aqua1侵染甘草子叶节,对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K599诱导率和转化率均优于Aqua1,分别为86.5%、76.2%,农杆菌侵染子叶节的适合时间为20min,侵染后共培养时间为3d,诱导效果最好。与Aqua1相比,K599诱导产生毛状根早1-2d,且根系生长速度快,根系粗壮,分支多。2、优良单克隆根系的筛选:以鲜重和甘草苷为指标,对阳性毛状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继代后大部分根系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在生长稳定的根系中筛选到8个根系甘草苷含量优于对照。其中C11根系生长最快,鲜重最高为4.73g,甘草苷含量为0.054%,是对照的2.3倍,而C44根系甘草苷含量最高,为0.059%,为对照的2.6倍。荧光定量结果表明,根系C44和C11中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分别是对照的19和17倍。3、培养体系的优化:以C44为材料,分析基本培养基、pH值、诱导子浓度及诱导子添加时间对毛状根鲜重和甘草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44根系在1/2M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率最快,鲜重为4.79g,增殖倍数为15.96倍,甘草苷含量为0.059%;不同pH值下毛状根生长速度和甘草苷积累量不同,pH值为5.8时毛状根中甘草苷含量最高,为0.058%,鲜重为4.91g,增殖倍数为16.37倍;YE浓度和添加时间对毛状根生长速度影响不显着,但在第10d添加0.1mg/mL的YE诱导子,甘草苷含量显着提高,是对照的1.2倍。本研究建立了甘草查尔酮异构酶超表达基因的毛状根诱导体系,筛选了生长速度和甘草苷含量均高于对照的优良毛状根株系,并建立了优良的培养体系,为合成甘草苷以及研究甘草苷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毛状根论文参考文献

[1].贾姗姗,王燕燕,于放.超声辅助提高长春花毛状根诱导效率及转基因毛状根构建[J].植物研究.2018

[2].靳小莎.甘草转基因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18

[3].卢倩云.转基因油菜毛状根对重金属镉胁迫响应及其转录组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4].于一凡,郭娟,苏平,马莹,赵瑜君.灯盏细辛转基因毛状根体系建立[J].中国中药杂志.2018

[5].庞滨,张文斌,钟春梅,王小菁.非洲菊转基因毛状根诱导系统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16

[6].王礼强.甘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转HMGR、SQS1、β-AS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7].王礼强,袁伯川,马永生,杨瑞,周姗.甘草根特异性过表达HMGR基因毛状根的诱导[J].生物技术通讯.2016

[8].罗婉娇.甘草转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与IFS基因功能验证[D].河北农业大学.2015

[9].李晓丽.重金属镉超富集植物油菜毛状根转基因诱导[J].北京农业.2015

[10].严春艳,黄冰,邱红燕,于荣敏.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培养条件优化及诱导子对其生长的影响[J].中药材.2013

标签:;  ;  ;  ;  

转基因毛状根论文-贾姗姗,王燕燕,于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