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毒品线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安机关,青少年群体,预防教育,禁毒斗争,在校中小学生,文化创意产业,违法犯罪案件,讲述人,群众参与,徐志刚
毒品线索论文文献综述
董蕾阳,吕品璋[1](2019)在《北京大力营造全民禁毒浓厚氛围》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公安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首都毒情形势变化和市民关切期盼,坚持“预防为先、文化禁毒、全民参与”的思路,通过抓好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禁毒文化产品宣传、涉毒举报奖励发放等3项措施,有效遏制毒情蔓延。目前,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期刊2019-08-22)
周孟岑[2](2019)在《吸毒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趋近偏向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类毒品的滥用和成瘾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探索科学戒毒及预防复吸的问题已迫在眉睫。纵观以往研究,我们知道物质成瘾者对于药物相关线索存在趋近偏向,但是目前关于趋近偏向的专题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物质成瘾者,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在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中认知加工过程的作用。趋近偏向(approach bias)是指成瘾者对成瘾相关线索的趋近行为反应时快于回避行为反应时,这种偏向的出现,体现了认知加工晚期的行为反应偏差。本研究在武汉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通过对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趋近偏向进行测量及干预,研究注意机制在毒品成瘾中的作用。以及对其进行干预能否有效降低戒毒者对毒品的心理渴求。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是否存在趋近偏向,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戒毒所心瘾渴求测试得分,因变量为趋近偏向得分。实验采用SRC实验范式,测量被试趋近偏向分数。实验二将SRC范式作为对毒品成瘾者的干预手段,称为“趋近偏向矫治训练”。自变量为是否接受该矫治训练,除了实验组(接受趋近偏向矫正训练),空白组(无任何操作)之外,还设立了伪训练组(伪训练组会要求被试趋近毒品图片回避中性图片和回避毒品图片趋近中性图片的操作各占总操作的一半),因变量为被试前后主观渴求自评,趋近偏向得分。实验一发现:叁组吸毒者被试对毒品相关图片的趋避分数都为正值,中分组与高分组趋近程度相较于低分组更低,即实验一说明叁组被试皆对毒品相关线索存在趋近偏向;实验二发现:叁组被试在训练前的趋近分数均为正,表示均存在对于毒品相关线索的趋近偏向,在经过训练之后,叁组被试的趋近分数均变为负,即皆表现出了对于毒品线索的回避偏向,同时,叁组被试的对毒品的主观渴求都显着降低。即虽然实验组趋近偏向消失,但由于空白组和伪训练组的趋近偏向也皆消失,因此,还不能说明实验组趋近偏向的改变是由于趋近偏向矫正训练造成的。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本研究的结论之一是支持了原初的研究假设一,即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存在趋近偏向。但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假设二,即本研究结果还不能证明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趋近偏向的消失与矫治训练之间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雅,贡晓静[3](2018)在《大数据分析在毒品案件线索排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毒品犯罪手段的科技化,致使毒品案件侦破难度逐步增加。对侦查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警方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改革措施,但在毒品案件线索排除方面仍出现了反应慢、精度差、范围小等问题,应创新大数据分析在毒品案件线索排除中的应用方式,通过大数据比对来高效排除线索,通过大数据挖掘出精准的排查线索,通过大数据预警实现动态排除线索。(本文来源于《广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宗明江[4](2018)在《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冲突抑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毒品成瘾人群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注意力控制的缺陷以及较强的冲动性而导致对毒品的冲动性寻求以及使用。目前成瘾领域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通过点探测任务等研究毒品成瘾人群的注意偏向;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经典任务等研究毒品成瘾人群抑制能力的缺陷。然而,很少有研究来考察成瘾人群注意偏向与抑制功能之间的交互影响,而这正是毒品成瘾人群戒断后复吸的认知基础。因此本文研究一采用经典Flanker任务,作为基线来考察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以下简称:海洛因戒断者)与正常控制组是否存在差异以说明通过戒断治疗戒断者的冲突抑制能力是否具有可逆性。实验一采用2(海洛因戒断者,正常人)×2(一致试次,不一致试次)混合设计。发现在一致和不一致试次条件下,成瘾组反应时均显着长于正常组,并且海洛因戒断组的Flanker冲突效应显着大于正常组被试。说明海洛因戒断者的冲突抑制能力要差于正常人群,可能不具有可逆性。研究二采用修改过的Flanker任务,考察海洛因戒断者在毒品相关线索下的冲突抑制能力是否收到影响,来探讨海洛因成瘾者注意偏向与冲突抑制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2(海洛因戒断者,正常人)×2(一致试次,不一致试次)×2(海洛因图片,中性图片)混合设计。发现在海洛因戒断者在海洛因相关图片背景下Flanker任务不一致试次条件下的反应时显着长于中性相关图片,而控制组并没有表现出差异。说明海洛因戒断者需要运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去解决Flanker任务中不一致试次带来的冲突刺激和与任务无关的海洛因相关刺激带来的干扰。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断人群对海洛因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会影响其冲突抑制能力,进而存在复吸的风险。(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少玫[5](2018)在《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物质成瘾者反应抑制能力的研究颇多,主要从物质成瘾者的反应抑制受损和物质成瘾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存在注意偏向两个方面加以考察。然而,成瘾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是否可逆是近年来争议较大的问题,那么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海洛因戒断者的反应抑制能力是否会有所恢复呢?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研究使用go/no-go任务来考察海洛因戒断者的反应抑制及海洛因相关线索对其反应抑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实验一采用go/no-go范式,选取短、长期海洛因戒断者各32名,对他们的一般反应抑制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短期海洛因戒断者在go/no-go任务中的正确率要显着低于长期海洛因戒断者;实验二采用不同SOA线索启动的go/no-go范式,分别选取短、长期海洛因戒断者各24名,中性和海洛因图片分别被作为go/no-go任务的启动刺激,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毒品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中性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且在毒品线索条件下的正确率低于中性条件下的正确率;并且两组被试在200ms时的反应时长于600ms时,在200ms时的正确率低于600ms时。研究表明:(1)海洛因戒断者的反应抑制能力并没有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而恢复;(2)海洛因戒断者对特定于毒品相关线索的反应抑制能力存在异常,表现为毒品相关线索会降低其反应抑制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6](2018)在《复旦团队发现导致毒品复吸的环境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毒者遇到环境线索,仍很容易激活已被"深埋"的成瘾记忆,导致毒品复吸。近期,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郑平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了环境线索重新激活成瘾记忆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前不久发表在《BMC-生物学》(BMC Biology)上。(本文来源于《晚晴》期刊2018年02期)
肖恩[7](2018)在《多渠道深挖毒品犯罪追诉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贩卖、运输毒品一般会以犯罪分子为中心形成复杂的毒品网络,所以,即使一起“零包”贩毒案件背后也可能潜藏着贩卖大宗毒品的上家或更为严重的毒品犯罪。追诉漏罪、漏犯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实践中对毒品犯罪案件的追诉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8-01-28)
易宗平,廖伟生,王家隆[8](2017)在《7个月缴获毒品950公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那大7月31日电 (易宗平 通讯员廖伟生 王家隆)儋州打击毒品行动战果累累。今天,从儋州警方提供的数据获悉,今年7个月以来,该市共破毒品刑事案件9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9名;缴获各类毒品约950公斤;办理毒品治安案件334起,查获吸毒人员4(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7-08-01)
耿银凤[9](2017)在《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决策是指个体在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确定的结果选项时进行权衡,从而做出判断和抉择的过程。成瘾行为在操作层面被定义为虽然要求个体做出另外一种不同的选择,但是他们仍旧会做出非适应性选择。研究发现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与其风险决策模式相关,在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出对长远收益敏感性降低和对风险的高耐受性。同时毒品相关线索也会影响海洛因依赖者的风险决策。以往研究发现香烟、酒精依赖者的跨期决策存在金钱幅度效应。海洛因依赖者的风险决策模式是否存在金钱幅度效应以及毒品相关线索对其风险决策的影响是否也会受到金钱幅度的调节目前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海洛因戒断者和正常被试为对象,使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探究海洛因戒断者的风险决策模式以及毒品相关线索对其风险决策影响的金钱幅度效应。研究一以海洛因戒断者和正常被试为研究对象,使用了气球模拟风险任务考察被试在2分收益情景时的风险决策模式以及毒品相关线索对其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者的风险偏好水平与正常被试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反馈学习表现较差。在毒品相关线索下的风险偏好水平、反馈学习表现与中性线索没有显着差异。研究二以海洛因戒断者和正常被试为研究对象考察被试的风险决策模式以及毒品相关线索对其风险决策模式影响的金钱幅度效应。结果显示:海洛因戒断者在25分收益时的风险偏好水平显着高于1分收益。在1分收益时反馈学习表现较差,但是在25收益时反馈学习表现较好。1分收益和25分收益时,毒品相关线索下的风险偏好水平、反馈学习表现均与中性线索没有显着差异。综上上述结果,本研究发现(1)海洛因戒断者表现出对长远收益敏感性降低和对风险高耐受性的风险决策模式,但是会受到金钱幅度的影响。(2)海洛因戒断者的反馈学习表现较差,并且会受到金钱幅度的调节。(3)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模式没有产生影响,并且不存在金钱幅度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景[10](2017)在《毒品线索对不同戒断时相海洛因戒断者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刷新是一种重要的中央执行功能,主要功能是监控输入的信息,用与当前任务相关较大的新信息来替换与当前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以不断对记忆中的内容进行修正,是完整的认知功能所必须的。先前研究已显示,药物使用会对个体的工作记忆产生影响,引起异常的神经活动,即使药物使用者不在戒断或渴求状态。长期的药物使用会使药物线索具有摄取药物成瘾者注意力的特性,加强药物依赖者对于药物的渴求。虽有证据表明,那些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更具突显性,个体需要大量的注意去指向这些信息,而药物线索对药物使用者早就形成了突显性,因此,当个体再次遇到这些药物线索时,个体想要摆脱这些信息也就变得更为困难,这对毒品使用者来说造成极大的挑战。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直接考察暴露在线索条件下时,海洛因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是怎样的。另外,成瘾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是否可逆是近年来争议较大的问题,那么随着戒断时间的增长海洛因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是否会有所恢复呢?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N-back范式,选取短、长期海洛因戒断者和控制组被试分别为34、33和32名,对他们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海洛因戒断者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中的反应时要显着高于控制组被试,正确率则显着低于控制组被试,并且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加,海洛因戒断组和控制组被试之间的差异也逐渐增大。实验二同样采用N-back范式,以中性图片和毒品相关图片为刺激背景,分别选取短、长期海洛因戒断者和正常人各28、27和27名,在中性和毒品线索条件下分别考察叁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结果显示,海洛因戒断者在毒品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比在中性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高,正确率更低。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都表明,短期海洛因戒断组和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的差异都不显着。综上,本研究共得出两点结论:(1)海洛因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存在缺陷;(2)毒品线索会干扰海洛因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毒品线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类毒品的滥用和成瘾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探索科学戒毒及预防复吸的问题已迫在眉睫。纵观以往研究,我们知道物质成瘾者对于药物相关线索存在趋近偏向,但是目前关于趋近偏向的专题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物质成瘾者,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在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中认知加工过程的作用。趋近偏向(approach bias)是指成瘾者对成瘾相关线索的趋近行为反应时快于回避行为反应时,这种偏向的出现,体现了认知加工晚期的行为反应偏差。本研究在武汉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通过对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趋近偏向进行测量及干预,研究注意机制在毒品成瘾中的作用。以及对其进行干预能否有效降低戒毒者对毒品的心理渴求。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是否存在趋近偏向,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戒毒所心瘾渴求测试得分,因变量为趋近偏向得分。实验采用SRC实验范式,测量被试趋近偏向分数。实验二将SRC范式作为对毒品成瘾者的干预手段,称为“趋近偏向矫治训练”。自变量为是否接受该矫治训练,除了实验组(接受趋近偏向矫正训练),空白组(无任何操作)之外,还设立了伪训练组(伪训练组会要求被试趋近毒品图片回避中性图片和回避毒品图片趋近中性图片的操作各占总操作的一半),因变量为被试前后主观渴求自评,趋近偏向得分。实验一发现:叁组吸毒者被试对毒品相关图片的趋避分数都为正值,中分组与高分组趋近程度相较于低分组更低,即实验一说明叁组被试皆对毒品相关线索存在趋近偏向;实验二发现:叁组被试在训练前的趋近分数均为正,表示均存在对于毒品相关线索的趋近偏向,在经过训练之后,叁组被试的趋近分数均变为负,即皆表现出了对于毒品线索的回避偏向,同时,叁组被试的对毒品的主观渴求都显着降低。即虽然实验组趋近偏向消失,但由于空白组和伪训练组的趋近偏向也皆消失,因此,还不能说明实验组趋近偏向的改变是由于趋近偏向矫正训练造成的。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本研究的结论之一是支持了原初的研究假设一,即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存在趋近偏向。但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假设二,即本研究结果还不能证明毒品成瘾者对毒品相关线索趋近偏向的消失与矫治训练之间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品线索论文参考文献
[1].董蕾阳,吕品璋.北京大力营造全民禁毒浓厚氛围[N].人民公安报.2019
[2].周孟岑.吸毒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趋近偏向及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陈雅,贡晓静.大数据分析在毒品案件线索排除中的应用[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
[4].宗明江.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冲突抑制能力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8
[5].李少玫.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抑制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复旦团队发现导致毒品复吸的环境线索[J].晚晴.2018
[7].肖恩.多渠道深挖毒品犯罪追诉线索[N].检察日报.2018
[8].易宗平,廖伟生,王家隆.7个月缴获毒品950公斤[N].海南日报.2017
[9].耿银凤.毒品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7
[10].徐景.毒品线索对不同戒断时相海洛因戒断者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7
标签:公安机关; 青少年群体; 预防教育; 禁毒斗争; 在校中小学生; 文化创意产业; 违法犯罪案件; 讲述人; 群众参与; 徐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