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同步化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平面,组织多普勒显像,室壁运动,同步性
组织同步化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张雷,胡燕华,金之湲,祝子祎[1](2017)在《实时叁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正常成人室壁运动同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叁平面组织多普勒(Triplane-TDI)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及规律性,定量分析室壁运动速度和时间参数,为临床提供准确评价室壁运动同步性的方法。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120例,应用Triplane-TDI技术测量心室各节段的收缩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收缩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Ts-max)和标准差值(TsSD);测量各节段的收缩、舒张早期达峰延迟时间并计算均值。结果:(1)左右心室同一室壁不同节段运动速度具有梯度性: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0.05);左室不同室壁同一节段运动速度也具有梯度性:侧壁>后下壁>前间隔(P<0.05)。(2)Ts、Te在左室各壁以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右室基底段与后室间隔基底段之间在收缩达峰延迟时间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左室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计算存在良好同步性:Ts-SD<33 ms,Ts-max<100 ms,Te-max<100 ms。结论:Triplane-TDI技术可以定量、准确、快捷的评价室壁运动同步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盖志琨[2](2018)在《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揭示无颌类盔甲鱼的组织学与内部解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已经成为古生物研究中一种新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不损坏化石的前提下,提供化石内部超高分辨率的叁维成像。利用瑞士光源最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分析了7个采自浙江长兴志留系(约4.28亿年前)的早期盔甲鱼类浙江曙鱼叁维立体保存脑颅化石。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结果显示,盔甲鱼脑颅完全由软骨组成,并没有软骨外成骨存在的证据;盔甲鱼脑颅解剖结构能够被精细保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脑颅软骨与周围软组织在埋藏过程中的异时分解。利用AMIRA或AVIZO等计算机叁维虚拟复原软件,叁维虚拟复原了7个曙鱼脑颅模型,首次揭示出盔甲鱼脑颅内部详细的解剖结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盔甲鱼的脑颅已经发生了显着的重组,具备了颌发育所必需的先决条件。(本文来源于《古脊椎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轩震惊[3](2017)在《锡铜包晶合金凝固的组织调控及同步辐射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晶反应广泛存在于很多功能和结构合金材料中。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包晶反应将直接影响两相的形态和体积比例,进而影响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目前,对包晶合金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初生相为固溶体的包晶合金体系,而对领先相属于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包晶合金体系研究少有涉及。因金属间化合物通常情况下以有较强各向异性的小平面方式生长,易形成组织粗大、形态各异的形貌。包晶合金本身存在两次形核长大过程,其凝固过程极其复杂。如果能够原位观测和表征小平面包晶合金的凝固过程,获得第一手最直接最准确的实验数据,将对小平面包晶合金的凝固机制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以Sn-Cu系小平面包晶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实时成像技术,对电场(直流、脉冲电流和垂直交互的电流)作用下包晶合金凝固过程IMCs的动态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同步辐射成像实验捕获一系列IMCs的动态生长行为图像,同时借助XRD和SEM检测手段,证实IMCs是Cu3Sn和Cu6Sn5金属间化合物。本文还借助同步辐射成像实验,探究了冷却速率对Sn-Cu包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Sn-10%Cu过包晶合金凝固过程被实时原位观察,当施加20A/cm2和200A/cm2直流电场时,包晶相从液相直接析出形核而初生相形核生长则受到抑制,并实时观察了包晶相二次枝晶臂的生长和重熔的动态过程。(2)在脉冲电场的作用下,Sn-10%Cu过包晶合金的初生相形核生长受到抑制,包晶相直接形核生长;脉冲电场与直流电场相比,包晶相明显被细化。(3)在垂直交互的电场作用下,Sn-10%Cu初生相的形核受到抑制而包晶相直接从液相中形核生长,并且X-型和花瓣型包晶相枝晶臂都发生分叉现象,X-型包晶相通过分叉有向花瓣型包晶相转变的趋势。(4)当冷却速率为3℃/min时,初生相呈现为粗大板条状,并且还伴随有短棒状的初生相,X-型包晶相生长取向也会发生改变,枝晶臂中间出现弯曲现象;当冷却速率为1℃/min时,初生相以块状和短棒状形式存在,长条状的初生相消失;在冷却速率1℃/min时,Sn-20%Cu合金的初生相的尺寸非常大,初生相的生长取向发生改变并发生分叉现象,并未出现X-型和花瓣型包晶相Cu6Sn5,而是以树枝状形式存在。本文通过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实时原位地观察了Sn-Cu包晶合金凝固的过程,研究直流、脉冲电流和垂直交互的电流对初生相和包晶相生长演变影响,及冷却速率对初生相和包晶相的影响,并解释了其机理。为进一步完善小平面包晶合金凝固机理,获得的第一手最直接最准确的实验数据,将对包晶合金的凝固机制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7)
毛萍,周李涛,徐晨凯,唐礼江,孙寅光[4](2017)在《实时叁平面组织同步性成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伴宽QRS波群患者左心室失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实时叁平面组织同步性成像(RT3P-TS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宽QRS波群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CHF伴宽QRS波群患者75例,对照组75例,分别以RT3P-TSI技术和传统二维组织同步性成像(2D-TSI)技术测量同一心动周期下各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RT3P-TSI和2D-TSI测量CHF患者及对照组左心室失同步情况,同时比较两种技术操作时间。15d后复测比较操作者间变异及操作者本人变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左心室各节段Ts及各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diff)明显延长(P<0.01),CHF组后壁基底段Ts最大,侧壁基底部次之,对照组后壁基底段Ts最大,其次为下壁基底部。以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33ms判断为左心室失同步,QRS时间≥130ms患者中,2D-TSI法测量CHF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失同步率分别为81.34%、65.21%(P<0.05),RT3P-TSI法测量CHF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失同步率分别为80.0%、71.7%(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2D-TSI与RT3P-TSI测量Ts及Ts-SD值相关性良好(r=0.85、0.57,均P<0.01)。RT3P-TSI检查花费时间(59.8±11.8)s,低于2D-TSI(155.6±13.4)s。RT3P-TSI法操作者内变异率及操作者间变异率均低于2D-TSI法。结论 CHF伴宽QRS波群患者左心室失同步率高于宽QRS波群但无CHF患者,CHF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延迟,后壁基底段收缩最缓慢。采用RT3P-TSI可以得到与二维方法相近的左心室运动同步信息,其优势是切面规范,人为干扰减少,操作简便快捷。(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张亚菲,孙丽,叶玉泉,薛红元,王小平[5](2016)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是否存在不同步运动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心脏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行心功能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然后将病例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分为2组: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TDM1)30例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TDM2)30例;同时选择查体无明显异常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均经常规超声心动网及TSI技术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相关参数及左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各节段心肌收缩的峰值时间(Ts),系统会自动显示部分心肌节段收缩的峰值时间差,即延迟时间(TSI指数),包括基底段侧壁与基底段后间隔收缩的峰值时间差(SLD)、基底段后壁与基底段前间隔收编的峰值时间差(SPD)、所有基底段中最大收缩峰值时间差(BMD)、所有基底段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偏差(BS)、所有节段中最大收缩峰值时间差(aSMD)和所有节段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偏差(aSS)等6个与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相关的参数,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NC组、TDM1组、TDM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TDMI组、TDM2组左室运动同步性相关参数均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DM2组左室运动同步性相关参数与TDM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M1组、TDM2组患者左室非同步运动发生率均高于N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2、60.000,P<0.05),但是TDM2组与TDM1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结论 TSI可以对2型糖尿患者左室运动同步性进行方便、快捷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左室的非同步运动,同时在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中,左室的非同步运动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王嶒,朱向明,江峰,李国杰,朱菲菲[6](2015)在《叁平面组织同步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心肌收缩的同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超Tri-plane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清晰标准的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6个壁共12个节段,测量同一心动周期下各个节段收缩期的达峰时间(Tp)及达峰速度(Vp),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室壁肥厚组的Tp均明显延长,V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壁无肥厚组的室壁运动Tp、Vp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平面组织同步成像追踪技术可用来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心肌收缩运动的同步性,且左室壁肥厚组较无肥厚组患者收缩运动同步性差。(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华,陈斌,王世光,罗新[7](2015)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非同步性运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分析不伴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的运动特征,探讨其评价心肌同步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72例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定量分析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及达峰时间,并追踪造影结果,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A组:冠造阴性组,B组:狭窄程度<50%,C组:50%≤狭窄程度<75%,D组:狭窄程度≥75%,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4组患者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的比较,D组与A组、B组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室壁相邻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1的比较,D组与A组、B组及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水平不同室壁之间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2的比较,D组与A组、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技术,能够评价不伴心肌梗死而有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非同步运动。(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汪建军[8](2014)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 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 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4年12期)
苗丽,刘黎霞,柳森[9](2014)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心脏再同步化(CRT)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拟行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28例患者,根据左室电极位置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 min步行距离、LVEF、LVEDd指标参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4年35期)
汪洁,孙锟,王群山,陈笋,姚莉萍[10](2014)在《叁平面组织成像技术初步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的非同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ST段无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特点,确立其失同步化指标。方法用3V探头分别采集15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及15个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的左室心尖四腔图,应用叁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二腔图及心尖长轴图,测量每个对象左室12节段(6个基底段和6个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及各项同步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心梗组患者的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室隔/侧壁延迟:正常组以室隔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为38 ms;心梗组以侧壁延迟为主,延迟时间最长117 ms。3心梗组与正常组比较:△TS-12(101.9±52.9 vs.67.3±30.2,P﹤0.05),标准差(34.1±18.5 vs.22.3±11,P﹤0.05);△TS-4(62.5±36.1 vs.35.8±24.4,P﹤0.05);△TS-6(67.2±37.1 vs.43.1±26.1,P﹤0.05)。结论叁平面组织成像技术方法简便,能定量反映左室壁收缩活动的延迟情况;△TS-12及标准差、△TS-6、△TS-4这四项指标可用于评价ST段无抬高心梗患者的左室失同步化情况。(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组织同步化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已经成为古生物研究中一种新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不损坏化石的前提下,提供化石内部超高分辨率的叁维成像。利用瑞士光源最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分析了7个采自浙江长兴志留系(约4.28亿年前)的早期盔甲鱼类浙江曙鱼叁维立体保存脑颅化石。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结果显示,盔甲鱼脑颅完全由软骨组成,并没有软骨外成骨存在的证据;盔甲鱼脑颅解剖结构能够被精细保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脑颅软骨与周围软组织在埋藏过程中的异时分解。利用AMIRA或AVIZO等计算机叁维虚拟复原软件,叁维虚拟复原了7个曙鱼脑颅模型,首次揭示出盔甲鱼脑颅内部详细的解剖结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盔甲鱼的脑颅已经发生了显着的重组,具备了颌发育所必需的先决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同步化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雷,胡燕华,金之湲,祝子祎.实时叁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正常成人室壁运动同步性[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
[2].盖志琨.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揭示无颌类盔甲鱼的组织学与内部解剖(英文)[J].古脊椎动物学报.2018
[3].轩震惊.锡铜包晶合金凝固的组织调控及同步辐射成像[D].大连理工大学.2017
[4].毛萍,周李涛,徐晨凯,唐礼江,孙寅光.实时叁平面组织同步性成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伴宽QRS波群患者左心室失同步研究[J].浙江医学.2017
[5].张亚菲,孙丽,叶玉泉,薛红元,王小平.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6
[6].王嶒,朱向明,江峰,李国杰,朱菲菲.叁平面组织同步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心肌收缩的同步性[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
[7].李华,陈斌,王世光,罗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非同步性运动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
[8].汪建军.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J].江西医药.2014
[9].苗丽,刘黎霞,柳森.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
[10].汪洁,孙锟,王群山,陈笋,姚莉萍.叁平面组织成像技术初步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的非同步性[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