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导电塑料论文-袁静兰

复合导电塑料论文-袁静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导电塑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电复合塑料,热压成型,电磁感应加热,电磁模拟

复合导电塑料论文文献综述

袁静兰[1](2016)在《碳纤维增强导电复合塑料的非接触式电磁感应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制品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塑料制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出现了具有各种不同特性的复合塑料,其中就包括导电复合塑料。导电复合塑料既具有塑料的优点,又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于电工电子、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用于工业加热,具有高效、清洁、非接触、易于实现自动化、可局部加热等优点。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应用于导电复合塑料,可以使导电复合塑料快速熔融,用于实现复杂形状制品的加工连接,或对需要局部增强的塑料进行碳纤维包覆增强,亦或者加热成型碳纤维增强预成型制品。本文以导电复合塑料为对象,研究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对导电复合塑料的加热效果。首先制备导电复合塑料,选择了聚丙烯(PP)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作为导电复合塑料的基体树脂,碳纤维和乙炔炭黑作为导电填料。采用叁螺杆挤出机实现乙炔炭黑和基体树脂的熔融共混,流延机拉片制备出用于热压成型的树脂基体片材,最后采用热压机热压基体树脂片材和碳纤维布,制备出结构不同和材料种类不同的圆片层压导电复合塑料。在进行实际加热实验之前,采用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线圈形状、电流大小、线圈与加热材料之间的加热间距对碳纤维材料表面处的场强及分布、涡流损耗及分布的影响。得出了电磁感应加热的相关结论,并可以用于对电磁感应加热效果的预期估计以及指导优化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器设计。进行电磁感应直接加热碳纤维材料的实验,用于对比模拟分析结果,验证模拟相关结论的正确性,为模拟指导实际提供了可靠性依据。针对碳纤维增强导电复合塑料的热产生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其热产生机理为涡流损耗加热。最后通过碳纤维增强导电复合塑料的电磁感应加热实验研究了电磁感应加热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形状、导电复合塑料的结构和材料种类对电磁感应加热速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6)

张贵恩,张世麟,王保国,郑凯[2](2013)在《不锈钢纤维(SSF)和镍碳复合纤维(NCF)填充PC/ABS导电塑料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采用不锈钢纤维(SSF)和镍碳复合纤维(NCF)填充PC/ABS注塑成型新型轻质复合导电塑料,着重阐述了填充纤维后对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3年01期)

荆莎莎,赵立群,亢萍,丁尧,高昌健[3](2010)在《加工工艺条件对复合导电塑料板电导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丙烯酸接枝聚乙烯(EAA)复配为塑料基体,特导炭黑(CB)和实验室自制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磺基水杨酸(SSA)复合酸掺杂聚苯胺(DBSA/SSA-PAN)为导电填料,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为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压片的方法制得复合导电塑料板。讨论了转矩流变仪转速、混炼温度、混炼时间以及加料顺序等加工工艺条件对复合导电塑料板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该复合导电塑料板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转矩流变仪转速为50r/min,混炼温度为150℃,混炼时间为15min,加料顺序为LLDPE→EAA→EVA→CB、DB-SA/SSA-PAN。此时该复合导电塑料板的电导率为4.9×10~(-2)S/cm。(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期刊2010-10-15)

陈茂斌,兰伟,张胜涛,崔艳华,孟凡明[4](2009)在《聚乙烯复合导电塑料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SEBS、导电炭黑和炭纤维等经过混合、造粒、注塑成型等工艺过程,制备了聚乙烯复合导电塑料,测试了其物理化学性能。同时设计了复合导电塑料的检漏方法和耐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聚乙烯复合导电塑料的体积电阻率达到0.2Ω.cm,拉伸强度为47.6 MPa,断裂伸长率1.6%,同时具有不渗液、耐腐蚀等特性,SEM观察表明,聚乙烯复合导电塑料中形成了导电网络,适合用作钒电池的集流体。(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9年05期)

[5](2009)在《塑料金属复合技术助力导电塑料梦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可以导电和金属的重量不超过一根羽毛?这听起来像一个倒置的世界。然而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塑料可以导电,同时减少生产成本。你可能很难在同一个小组里找到更大的反差。塑料轻,成本低廉,但不能导电。金属可以导电,但是价格高、质量重。到现在为止这两种材料的特(本文来源于《国外塑料》期刊2009年01期)

[6](2008)在《塑料金属复合技术实现导电塑料设计梦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可以导电和金属的重量不超过一根羽毛?这听起来像一个倒置的世界。然而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塑料可以导电,同时减少生产成本。你可能很难在同一个小组里找到更大的反差。塑料轻,成本低廉,但不能导电。金属可以导电,但是价格高、质量重。到现在为止这两种材料的特性还是不太现(本文来源于《国外塑料》期刊2008年11期)

杨洁,张号,王杏,赵文卿[7](2008)在《导电纤维对填充型复合导电塑料导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苯胺(PANI)是最重要的导电聚合物之一,近年来,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导电填料含量在渗滤阈值时,导电填料含量再稍微增加,导电粒子就互相接近而形成导电网络,电子在导电网络中传递而形成电流。本文介绍了导电纤维对填充型复合导电塑料导电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08年09期)

王光华,董发勤,司琼[8](2007)在《电磁屏蔽导电复合塑料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电磁屏蔽的原理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基础上,论述了复合型电磁屏蔽塑料的特性,并重点讨论了复合型电磁屏蔽塑料的导电机理和影响因素,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7年02期)

李晓刚,黄可龙,刘素琴,谭宁,陈立泉[9](2006)在《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与导电塑料复合电极上的反应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复合电极上反应的速控步骤.结果表明,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该过程Tafel斜率的实验值为0.124,而理论计算的,以电化学步骤作为控制步骤的Tafel斜率约0.12,两者吻合很好,表明该氧化过程受电化学步骤控制;以等效电路拟合不同极化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得出该电化学反应阻抗远大于其他阻抗,意味着电化学过程可能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与实验得到的极化曲线分析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06年04期)

葛铁军,朱诚实,李军星,李旭日,王红梅[10](2003)在《硅烷交联型复合半导电塑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硅烷交联型复合半导电塑料的研究表明 ,合理的选择EVA、炭黑、交联剂、引发剂、催化剂的种类和适宜的用量 ,仅仅是提高接枝和凝胶质量分数的必要条件 ,体系环境的酸碱度才是可以交联的充分条件 ,只有在体系的环境呈现出中性或弱的碱性时 ,硅烷才可能与PE和EVA充分接枝和交联。(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3年01期)

复合导电塑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采用不锈钢纤维(SSF)和镍碳复合纤维(NCF)填充PC/ABS注塑成型新型轻质复合导电塑料,着重阐述了填充纤维后对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导电塑料论文参考文献

[1].袁静兰.碳纤维增强导电复合塑料的非接触式电磁感应加热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2].张贵恩,张世麟,王保国,郑凯.不锈钢纤维(SSF)和镍碳复合纤维(NCF)填充PC/ABS导电塑料性能影响分析[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3

[3].荆莎莎,赵立群,亢萍,丁尧,高昌健.加工工艺条件对复合导电塑料板电导率的影响[C].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2010

[4].陈茂斌,兰伟,张胜涛,崔艳华,孟凡明.聚乙烯复合导电塑料性能[J].应用化学.2009

[5]..塑料金属复合技术助力导电塑料梦想[J].国外塑料.2009

[6]..塑料金属复合技术实现导电塑料设计梦想[J].国外塑料.2008

[7].杨洁,张号,王杏,赵文卿.导电纤维对填充型复合导电塑料导电性能的影响[J].河南化工.2008

[8].王光华,董发勤,司琼.电磁屏蔽导电复合塑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7

[9].李晓刚,黄可龙,刘素琴,谭宁,陈立泉.V(Ⅳ)/V(Ⅴ)电对在石墨毡与导电塑料复合电极上的反应机理(英文)[J].电化学.2006

[10].葛铁军,朱诚实,李军星,李旭日,王红梅.硅烷交联型复合半导电塑料[J].塑料工业.2003

标签:;  ;  ;  ;  

复合导电塑料论文-袁静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