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骨面型论文-薛美荣,都冰丽,荆璇,武秀萍

类骨面型论文-薛美荣,都冰丽,荆璇,武秀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骨面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种植钉,植入角度,骨皮质厚度,CBCT

类骨面型论文文献综述

薛美荣,都冰丽,荆璇,武秀萍[1](2018)在《成人Ⅱ类骨面型上颌骨后牙区骨皮质厚度和安全性的锥形束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叁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牙槽嵴顶4 mm、6mm、8mm叁个位点以45°、60°、90°角度植入时的有效骨皮质和骨质厚度,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一高度与骨面呈45°植入微种植钉时得到的骨内皮质最厚,90°最薄(P<0.05);2)同一角度植入微种植钉时,植入部位越高得到的骨皮质厚度越厚(P<0.05)。结论:安氏Ⅱ类患者后牙区距离牙槽嵴越远骨皮质厚度越大,且同一植入高度下,以倾斜角度45°植入微种植体较60°,90°可获得更佳的骨皮质厚度。(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陆慧媛,周嫣,方志欣,黄敏方,张大灵[2](2018)在《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相进行定点和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坦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各项微笑美指标矫治后均有所改善,其中颊廊与面下1/3高度相关,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高度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郑博文,刘奕[3](2017)在《安氏Ⅲ类骨面型与蝶鞍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记录蝶鞍的大小、形态及鞍桥的发生率,探讨安氏Ⅲ类骨面型与蝶鞍大小、形态、鞍桥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男性120名,女性129名。仅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I类对照组患者296名,男性150名,女性146名,所有患者年龄范围18-36岁。Winceph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记录蝶鞍的形态及鞍桥的类型。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蝶鞍长度和深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蝶鞍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的蝶鞍长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蝶鞍深度和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扁平状、圆形、椭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椭圆形。实验组鞍桥的发生率68.27%,对照组鞍桥的发生率为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合与蝶鞍大小和形态有显着相关性,骨性Ⅲ类错合的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薛美荣,张蕾,安然,武秀萍[4](2017)在《Ⅱ类骨面型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根间区不同高度和角度骨皮质厚度CBC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正畸科30名成人患者(18<year<40),进行CBCT扫描和叁维重建,分别在骨面距离牙槽嵴顶4mm,6mm,8mm叁个位点以45°,60°,90°角度测量骨皮质和骨质厚度,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比较。结果 (1)植入角度和植入高度在左右侧对应位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同一位置不同角度骨皮质、骨质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皮质厚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厚。(3)同一角度不同高度位置骨皮质、骨质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皮质厚度随着植入位点变高而增厚。结论考虑种植钉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近牙槽嵴顶部位建议以60°左右角度植入,远离牙槽嵴顶处则建议以较大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陆慧媛[5](2017)在《恒牙列Ⅱ类骨面型病例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恒牙期Ⅱ类骨面型病例拔牙矫治前后微笑相及头影测量结果的变化,了解拔牙矫治和微笑美相关肌功能训练对该类错微笑美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病例,5°≤ANB角≤9°(6.45°±1.50°),19°≤SN-MP角≤50°(36.85°±7.63°),年龄13~28岁(17.79±4.48岁),均为拔牙设计,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使用增强支抗的装置(上颌横腭杆、微种植支抗钉等)。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正面微笑相,每例病例分别进行X线头影测量(包括SNA角、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角、L1-NB角等)及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微笑相进行定点、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使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所得计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矫治前、后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的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矫治前后颅颌牙面结构与微笑变化的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矫治前后牙颌颅面结构X线头影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后SNA角、ANB角均减小,上下前牙唇倾度U1-SN角、U1-NA角及L1-NB角均减小,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的距离有所内收,上述评价指标矫治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矫治前后微笑美相关指标比较: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上前牙与下唇曲度差减少,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矫治前后笑弧形态及上唇曲度变化比较: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行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矫治后牙颌颅面结构X线头影测量指标与微笑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与上牙和下唇曲率差值变化呈正相关;U1-NA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与上牙和下唇曲率差值变化呈正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1、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其颌骨关系不调有所改善,面下1/3垂直高度得到较好控制,上前牙内收,唇齿关系得到改善,正侧貌趋于协调、美观。2、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矫治过程中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矫治后微笑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微笑弧趋向协调,上唇曲度上前牙暴露量有所增加,下前牙暴露量减少,颊廊及微笑对称性增加,微笑魅力值得到提升。3、本研究中,微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呈高度相关性;颊廊变化与面下1/3高度存在相关性。提示在矫治设计及矫治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微笑诉求,针对性增加相应肌功能训练,使矫治后牙颌面变化与微笑美改善同步进行,达到提升矫治内涵、提高正畸整体水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志华[6](2016)在《Ⅰ类与Ⅱ类骨面型青少年上气道CBCT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上气道作为气体进人肺的通道,也是人体颅颌面重要的生理结构,与呼吸、发音及颅面部的生长发育等密切相关。鼻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原因可导致上气道狭窄和阻塞,引起呼吸系统的代偿性变化;这些代偿性变化如果持续较长时间,还会导致生长发育期患者的颅颌面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形。上气道的检查与测量应作为正畸诊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伴有上气道异常患者的早期诊治可以大大减小其对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提高正畸治疗的效率。近年来,上气道对于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上气道可能受骨面型的影响。有学者通过测量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气道大小,发现Ⅲ类、Ⅰ类、Ⅱ类患者的气道逐渐变小;也有研究认为Ⅰ类、Ⅱ类、m类患者的气道之间没有差异。以往对于上气道形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来获取二维信息,这在全面反应上气道复杂的叁维组织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锥形束CT(CBCT)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低辐射量,成像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对上气道进行叁维重建和测量,成为研究上气道结构和形态的又一种方法。目的:比较Ⅰ类与Ⅱ类骨面型青少年上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大小与颌面部骨路形态的关系。方法:将80例年龄10到15周岁的恒牙早期青少年患者按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两种骨面型组,每组4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垂直骨面型(FMA角)相匹配。每位患者接受颅面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CBCT)扫描,用多芬(dolphin)软件对CBCT数据进行上气道的体积、长度,最狭窄处截面积、矢状径、横径等指标的测量分析,用spss软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Ⅰ类骨面型组腭咽气道体积(8321.45±2823.3025 mm3)、口鼻咽气道体积(20577.52±5999.403mm3)与Ⅱ类骨面型组腭咽气道体积(6563.213±1812.642mm3)、口 鼻咽气道体积(17499.6士3520.555 mm3)的差异,两组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Ⅰ类:226.163±81.7684 mm2,Ⅱ类:181.58土56.9521mm2)、矢状径(Ⅰ 类:10.708±3.3997mm,Ⅱ类:8.918±2.5793mm)、横径(Ⅰ类:25.41±5.6086 mm,Ⅱ类:23.21±4.0738 mm)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骨面型组鼻咽气道体积(5168.352±1695.9989mm3)、舌咽气道体积(7060.58±2755.3704 mm3)与Ⅱ类骨面型组间鼻咽气道体积(4827.23±1472.7262 mm3)、舌咽气道体积(6060.367±2179.8284 m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咽气道长度(1类:14.605±3.4052mm,Ⅱ类:14.442±3.4388 mm)、腭咽气道长度(Ⅰ类:25.708±4.2976mm,11类:25.082±3.8064 mm)、舌咽气道长度(Ⅰ类:24.32±5.873mm,Ⅱ 类:24.42±5.409mm)、口 鼻咽气道长度(Ⅰ 类:64.628.士7.9230mm,Ⅱ 类:63.945±6.9691mm)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Ⅱ类骨面型组上气道腭咽段体积和口鼻咽气道体积较于Ⅰ类骨面型组上气道腭咽段体积和口鼻咽气道体积有明显的缩小。Ⅱ类骨面型组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较于Ⅰ类骨面型组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有明显缩小,体现在矢状径和横径都缩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10-01)

陶斯雅[7](2015)在《正畸肌功能训练依从性及成人Ⅱ类骨面型正畸患者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微笑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①分析评价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中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探索正畸临床中行之有效的肌功能训练指导方法。②评价成人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治疗同时配合相关口周肌功能训练改善微笑美的临床效果,探索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微笑美的口周肌功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①对78例骨性错牙合口周肌功能异常患者(5°<ANB≤8°或-4°≤ANB<0°,年龄16-39岁,女43例,男35例)进行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评价表,每1。2个月正畸复诊时检查、记录患者肌功能训练的配合情况,连续记录6次。②将20例成人Ⅱ类骨面型患者(5°<ANB<8°)随机分成实验组(平均年龄22.7±1.1岁,男3例,女7例)和对照组(平均年龄23.8±1.4岁,男4例,女6例),实验组除常规肌功能训练外,还进行微笑美相关肌功能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肌功能训练。训练前后拍摄正面姿势位微笑相用于评价微笑美改善效果,观察周期6个月。研究结果能按要求正确、熟练进行肌功能训练6次者(依从性好)15人,占19.23%;4-5次者(依从性较好)22人,占28.21%;2-3次者(依从性较差)24人,占30.77%;0-1次者(依从性差)17人,占21.79%。不同性别、年龄的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同时配合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例成人Ⅱ类骨面型患者中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后达到理想微笑美标准者3例、改善标准者5例、未改善者2例,对照组10例成人Ⅱ类骨面型患者未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的达理想标准者0例、改善标准者3例、未改善者7例,经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①建立规范统一、全面完善的肌功能训练教程,对提高正畸临床患者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非常必要。②骨性错牙合患者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要想达到有效的肌功能训练效果,除医师要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有针对性地、个性地指导外,医患双方(包括患者家长)的积极配合、监督和协助作用也必不可少。③成人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中配合有目的、针对性强的微笑美肌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正畸治疗后的正侧面美观,并能引导患者持续保持和改进与微笑美相关肌肉的运动、姿势与形态,利于维持正畸疗效,提高正畸效果,持续改善患者微笑美。(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杨鑫,王大为,韩剑丽,彭兆伟,张越[8](2014)在《III类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CBCT影像对I类和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叁维测量,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以及颞下颌关节随年龄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及下颌骨生长量。结果:髁突内外径仅年龄组别间有差异。III类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关节窝深度小于I类患者。III类骨面型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增长量大于I类患者。结论:III类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与I类患者有所差异,且有与I类患者不同的生长型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4年16期)

张继东,曹庆堂,刘爱青[9](2014)在《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患者矫治前后颌面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患者矫治前后颌面部特征指标,比较其矫治前后颌骨,牙和牙槽特征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53例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患者按其矫治设计不同分为非拔牙矫治组(19例)和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组(34例),共选择14项测量指标,分别对其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比较(t检验),分析其矫治效果。结果 119例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非拔牙患者矫治前后比较显示U1-SN、L1-SN、L1-MP、Co-Po、ANS-Me、OJ、SNB、ANB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例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拔牙患者矫治前后比较显示U1-SN、L1-SN、L1-MP、U1-NA、L1-NB、ANS-Ptm、Ptm-6、Co-Po、N-Me、ANS-Me、N-ANS/N-Me、ANS-Me/N-Me、OJ、SNB、SNA、ANB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患者矫治前后比较显示在拔牙与非拔牙病例中上下前牙位置、下颌长度、下面高、覆盖及下颌骨位置都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拔牙病例中上颌骨位置、全面高改善显着。因此深覆盖患者伴有上颌前突或面高发育不足者应考虑拔牙矫治。(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陈庆[10](2013)在《恒牙列Ⅰ类骨面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类骨面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变化及上切牙唇倾度与鼻唇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I类骨面型轻、中度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30例,采用方丝或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①测量矫治前、后模型上、下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前、中及全段牙弓长度,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②测量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上切牙唇倾度与软组织鼻唇角,测量结果前后差异用配对亡检验,与中国成人正常参考值比较用单样本t检验,上切牙唇倾度与鼻唇角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矫治前后尖牙间宽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矫治前后第一前磨牙间、磨牙间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矫治前后前段、全段牙弓的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段牙弓长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上前牙唇倾度与鼻唇角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上前牙唇倾度与鼻唇角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中国成人正常参考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拥挤的I类骨面型错(?)患者采用非拔牙矫治,无论采用方丝还是直丝弓矫治技术,均可通过增加尖牙间的宽度,前段和全段牙弓的长度来获得间隙,必要时配合邻面去釉技术、扩弓等方法,从而解除拥挤,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前牙转矩来获得较为正常的前牙唇倾度和正常覆盖关系,建立良好的鼻唇关系,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类骨面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相进行定点和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坦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各项微笑美指标矫治后均有所改善,其中颊廊与面下1/3高度相关,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高度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骨面型论文参考文献

[1].薛美荣,都冰丽,荆璇,武秀萍.成人Ⅱ类骨面型上颌骨后牙区骨皮质厚度和安全性的锥形束CT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

[2].陆慧媛,周嫣,方志欣,黄敏方,张大灵.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

[3].郑博文,刘奕.安氏Ⅲ类骨面型与蝶鞍的相关性研究[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4].薛美荣,张蕾,安然,武秀萍.Ⅱ类骨面型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根间区不同高度和角度骨皮质厚度CBCT分析[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5].陆慧媛.恒牙列Ⅱ类骨面型病例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6].张志华.Ⅰ类与Ⅱ类骨面型青少年上气道CBCT测量分析[D].浙江大学.2016

[7].陶斯雅.正畸肌功能训练依从性及成人Ⅱ类骨面型正畸患者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微笑美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

[8].杨鑫,王大为,韩剑丽,彭兆伟,张越.III类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4

[9].张继东,曹庆堂,刘爱青.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盖患者矫治前后颌面部特征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4

[10].陈庆.恒牙列Ⅰ类骨面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

标签:;  ;  ;  ;  

类骨面型论文-薛美荣,都冰丽,荆璇,武秀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