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负效应论文-杨万春

实践负效应论文-杨万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践负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竞争,政府行为,理性,负效应

实践负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万春[1](2010)在《区域竞争的负效应与政府理性行为分析——源于不同区域打造投资环境竞争实践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区域竞争存在着"负效应",表现为区域之间竞压土地价格,一些企业处于观望态势,使竞争双方部分资本与土地资源处于相对"呆滞"状态;区域工业用电市场的行业割据,阻碍生产要素最佳配置。产生竞争"负效应"的直接原因是非理性化的政府行为,而利益屏障与体制障碍又是产生非理性行为的根本原因。矫正扭曲的区域竞争状态和政府非理性经济行为,就要实现政府行为的"叁个结合"。因此,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区域管理和探索双赢路径。(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0年10期)

李耀华[2](2009)在《对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减少高中生学习能力负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不同类型的整合课中,产生负效应的根源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教学中的"黑箱现象",并相应提出"思维展示"的教学策略以减少对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负效应,并对整合课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期刊2009-06-01)

李校利[3](2009)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实践——实践负效应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的正效应和消极的负效应是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必然存在着的两种价值效应关系和形式,它们分别从肯定形态和否定形态确证着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能力。要防止实践的负效应,必须树立一种大实践观。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不仅要包括历史经验、现代科学,更要包括从未来角度的思考、预测,即"以未来规范今天"的"前导性实践意识"。(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09年01期)

罗广亮[4](2008)在《生态哲学视野中的实践负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通过实践,凭借强大的现代技术工具系统,将自然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导致了世界自然环境的全球性变化,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须加以解决的头等大事,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是时代的紧迫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引发生态危机的各种根源,从而寻找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本文的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从生态哲学视角研究实践负效应的重要性。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部分主要从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来分析,从现实来讲,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是当今时代的紧迫任务;从理论上来讲,必须从新的视角对实践负效应进行研究,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新理论。当今环境危机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其跨越了国界、超越了传统地理、文化的界限,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实践负效应的反主体性本质,它主要包括实践结果及其潜在影响、发展趋势、转化和衍生形态,还包括实践结果对人的价值意义的否定等等。实践负效应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效应的关联性、时效的滞后性和隐蔽性、作用的长久性、全球化等特点。第叁部分旨在分析实践负效应的成因,文章主要从一般成因和现实成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般成因主要包括:实践的内在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实践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结果也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实践的内在矛盾。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总是依赖于自然环境,同时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在这种双重关系中就产生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现实来看,实践负效应主要源于以下原因: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实践失控。其中人与对自然关系的错位主要源于人与自然的主客对立观念。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危害环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思维模式指导下,出现了以牺牲其他物种以满足人类利益的丧失生态伦理的行为。同时,本文还对人类实践失控成为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消减实践负效应的原则和途径。消减实践负效应必须坚持人类利益整体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性原则、人类实践控制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基础上,消减实践负效应的途径主要有:提高生态保护意识,营造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实现生态保护的科技化;法制强制与道德引导并用,注重社会软控制;提高实践主体自身素质等。总之,只有各种手段和措施的全面、有效配合,才能消减人类实践活动的负效应,从而达到人类实践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7)

李校利[5](2007)在《从肯定性和否定性把握真理的标准——实践负效应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人类实践向高度智能化、社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实践的规模和效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它带来的副作用即异态化效应也同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认识和避免实践的负效应是一个涉及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由于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它不仅要面对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文化客体,而且要面对自我客体,实践负效应必然表现在上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07年11期)

黄红煜[6](2006)在《浅谈实践的负效应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即创造了人化的世界,又创造了异态化的世界。从异态化的角度讨论了实践负效应的含义、表现及特点,提出了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实践负效应的几点措施。(本文来源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刘玲玲[7](2006)在《从实践的负效应角度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实践的负效应角度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确立,阐述了实践负效应的特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它准确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6年18期)

熊振均[8](2004)在《从实践系统叁要素看现代实践的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实践的发展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实践,实践一方面会给人类带来正效应,另一方面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负效应,如何看待负效应的出现,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是现代哲学提出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池州师专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刘宝叁[9](1995)在《论实践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论实践负效应刘宝叁(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提起实践,人们都认为它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离开了实践,人类就不能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自然就不可能人化;人类不可能进化;社会不可能进步。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也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1995年05期)

李校利[10](1995)在《关于实践负效应及其对策的探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实践负效应及其对策的探讨综述李校利我们的实践活动除了具有造福于人类的肯定性一面外,还有危害人类的否定性作用,这种负作用已经把人类带进了困境之中。基于这种共识,哲学理论界的一些同志近年开始了对实践负效应(或曰实践异态效应)的初步探讨。一、实践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党校科研信息》期刊1995年01期)

实践负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不同类型的整合课中,产生负效应的根源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教学中的"黑箱现象",并相应提出"思维展示"的教学策略以减少对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负效应,并对整合课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践负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万春.区域竞争的负效应与政府理性行为分析——源于不同区域打造投资环境竞争实践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0

[2].李耀华.对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减少高中生学习能力负效应的研究[C].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2009

[3].李校利.从另一个角度看实践——实践负效应简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9

[4].罗广亮.生态哲学视野中的实践负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李校利.从肯定性和否定性把握真理的标准——实践负效应简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

[6].黄红煜.浅谈实践的负效应及防治措施[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7].刘玲玲.从实践的负效应角度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J].法制与社会.2006

[8].熊振均.从实践系统叁要素看现代实践的负效应[J].池州师专学报.2004

[9].刘宝叁.论实践负效应[J].社会科学研究.1995

[10].李校利.关于实践负效应及其对策的探讨综述[J].党校科研信息.1995

标签:;  ;  ;  ;  

实践负效应论文-杨万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