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混悬剂论文-张丽

油混悬剂论文-张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混悬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蚕蛹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氧化应激

油混悬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12)在《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损伤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葛根素是从葛根中提取的一种中药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但是其口服吸收低,因此有必要对提高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进行研究,本论文将蚕蛹油与葛根素混合,研究其混悬剂的口服吸收以及抗氧化损伤功能,为开发葛根素口服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中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葛根素进行检测,建立了血清中葛根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其次,对蚕蛹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对葛根素口服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家蚕蛹油的脂肪酸种类中,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含量居多,其中α-亚麻酸占到31.42%;与对照组相比,蚕蛹油对葛根素有促进口服吸收的作用。然后,对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口服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以葛根素与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混悬剂为参比制剂,以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为受试试剂,灌胃剂量均为葛根素200mg/kg,并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小鼠眼眶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91%,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明显促进了葛根素的口服吸收。此外,对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进行了耐氧实验考查,结果显示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对改善小鼠耐缺氧、NaNO2中毒缺氧存活能力有显着作用,同时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能更好的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最后,对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口服抗氧化损伤功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构建的小鼠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发现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在肝指数,MDA含量,蛋白质羰基以及细胞因子IL-6和TNF-均低于葛根素0.5%CMC混悬剂,而增加了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的含量。综上所述,可知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可提高葛根素口服吸收,并且抗氧化应激作用明显,疗效更佳,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2-12-13)

刘洪波[2](2009)在《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因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而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天然冬虫夏草资源的匮乏,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环节中,冬虫夏草菌制剂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此,本实验探讨了配制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的工艺配方以及优化固体发酵条件与建立发酵动力学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菌制剂和固体发酵生产分生孢子提供理论基础。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中,接种侵染率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次试验利用油混悬剂独有的剂型特性可提高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中的接种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数学软件MATLAB极差分析法,根据综合平衡法原则,筛选出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最优的组合方案,即菜籽油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3)复合油10g,固液比1.0∶10,十二烷基硫酸钠0.9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g、硬脂酸铝0.6g,其制剂的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分别高达97%和100%。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油混悬剂具有很好的贮藏稳定能力,可保存1-2月。在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油混悬剂的活力水平进行了考察,研制高活力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以推动其产业化的发展。根据油混悬剂的特殊性,对MTT法进行改进及优化,结果为: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37℃、以甲苯为萃取剂,活细胞量与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线性相关。依据该方法筛选制剂中助剂的种类及浓度,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获得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高活力配方为:菌种量0.15 g/mL、硬脂酸铝60 mg/mL、司班-80 50μL/mL。经活力水平实验表明,油混悬制剂活力水平相对于纯细胞来说保持在95%-89%之间,具有较高的细胞活力。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在4℃下保存1个月,活力水平仍能维持90%左右。对冬虫夏草菌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得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同时,探讨了冬虫夏草菌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菌体和分生孢子生长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掌握冬虫夏草菌固体发酵的本质特征,为发酵过程的进一步扩大、过程控制优化及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刘洪波,王贵学,朱华李,陈仕江,毛先兵[3](2008)在《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中,接种侵染成功率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次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数学软件MATLAB极差分析法,根据综合平衡法原则,筛选出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最优的组合方案,即菜籽油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3)复合油10g,固液比1.0:10,十二烷基硫酸钠0.9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g、硬脂酸铝0.6g,其制剂的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分别高达97%和100%。高活力菌丝和孢子制成的油混悬剂提高了侵染成功率,适宜作为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菌种,能满足大规模培育冬虫夏草的接种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8年S1期)

谭琴[4](2005)在《云南白药万花油混悬剂治疗陈旧性压疮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压疮治疗的方法。方法将42例陈旧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云南白药万花油混悬剂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庆大霉素加拔毒生肌散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5.09,P<0.05)。结论云南白药万花油混悬剂治疗压疮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20期)

巩曰红,李洪福[5](2001)在《高热碘化油混悬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碘化油 -顺铂混悬剂加热至 110°~ 12 0℃ ,行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46例 ,与非加热碘化油混悬剂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发现 ,高热碘化油可同时栓塞肝动脉及肿瘤周围门静脉分支 ,肿瘤缩小率及患者生存期优于对照组。认为高热碘化油 -顺铂混悬剂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化疗栓塞剂(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1年04期)

油混悬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因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而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天然冬虫夏草资源的匮乏,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环节中,冬虫夏草菌制剂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此,本实验探讨了配制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的工艺配方以及优化固体发酵条件与建立发酵动力学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菌制剂和固体发酵生产分生孢子提供理论基础。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中,接种侵染率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次试验利用油混悬剂独有的剂型特性可提高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中的接种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数学软件MATLAB极差分析法,根据综合平衡法原则,筛选出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最优的组合方案,即菜籽油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3)复合油10g,固液比1.0∶10,十二烷基硫酸钠0.9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g、硬脂酸铝0.6g,其制剂的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分别高达97%和100%。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油混悬剂具有很好的贮藏稳定能力,可保存1-2月。在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油混悬剂的活力水平进行了考察,研制高活力冬虫夏草菌油混悬剂以推动其产业化的发展。根据油混悬剂的特殊性,对MTT法进行改进及优化,结果为: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37℃、以甲苯为萃取剂,活细胞量与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线性相关。依据该方法筛选制剂中助剂的种类及浓度,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获得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高活力配方为:菌种量0.15 g/mL、硬脂酸铝60 mg/mL、司班-80 50μL/mL。经活力水平实验表明,油混悬制剂活力水平相对于纯细胞来说保持在95%-89%之间,具有较高的细胞活力。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在4℃下保存1个月,活力水平仍能维持90%左右。对冬虫夏草菌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得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同时,探讨了冬虫夏草菌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菌体和分生孢子生长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掌握冬虫夏草菌固体发酵的本质特征,为发酵过程的进一步扩大、过程控制优化及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混悬剂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损伤功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2].刘洪波.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

[3].刘洪波,王贵学,朱华李,陈仕江,毛先兵.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8

[4].谭琴.云南白药万花油混悬剂治疗陈旧性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

[5].巩曰红,李洪福.高热碘化油混悬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J].山东医药.2001

标签:;  ;  ;  ;  

油混悬剂论文-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