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时代化,当代,习近平,理论品格,历史进程,领导干部,现代化建设,历史性飞跃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振国[1](2019)在《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实现新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用科学理论“化大众”,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2)
聂家华,仉晓红[2](2019)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格局与主题演进——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七大后,学界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持续研究。从研究群体看,以邱柏生、刘书林等人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理论月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场域;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要素、基本经验、推进路径、问题与对策等主题展开。对该项研究的成果存量和研究现状进行基于科学计量的多维呈现,分析现有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走势,可以为深化和拓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宁夏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3](2019)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王菲、周振国同志最近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本文来源于《中国审计报》期刊2019-10-30)
王菲,周振国[4](2019)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主线。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把握科学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10-10)
管向群[5](2019)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列宁精辟地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本文来源于《理论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俊凤[6](2019)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自从五四运动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从此一步步的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步步走向了更加辉煌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音,本文通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简要介绍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希望对有需要的人士可以起到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10期)
聂家华,赵开开[7](2019)在《关于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认识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通俗性、灵活性、日常性和长期性等在农村推进理论大众化的特点,提高大众化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要科学理解和准确定位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及其关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净化农村思想文化环境,创造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良好条件;立足农村农民实际,科学谋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推动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尤文梦[8](2019)在《民生视角下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唯有实现大众化,才能保持不竭生命力。当前,"叁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农民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重点关注的群体,必须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多数农民所理解。民生改善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目标和基本要求,亦是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民民生问题,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谱写了改善民生的时代篇章。只有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才能用事实证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实现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与农民信仰的统一。(本文来源于《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顺起[9](2018)在《浅析红色文化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动力推动,红色文化的时代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推进。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过程中,被大众所了解,所接受,并被自觉地用来指导社会实践,最大限度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发挥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价值功能。同时,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进程中,与时代因素结合,使红色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含义进一步得到丰富,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胡雪梅[10](2018)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更加注重二者的融合,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31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七大后,学界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持续研究。从研究群体看,以邱柏生、刘书林等人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理论月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场域;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要素、基本经验、推进路径、问题与对策等主题展开。对该项研究的成果存量和研究现状进行基于科学计量的多维呈现,分析现有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走势,可以为深化和拓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振国.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聂家华,仉晓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格局与主题演进——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宁夏党校学报.2019
[3]..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中国审计报.2019
[4].王菲,周振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经济日报.2019
[5].管向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J].理论导报.2019
[6].赵俊凤.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J].祖国.2019
[7].聂家华,赵开开.关于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尤文梦.民生视角下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
[9].高顺起.浅析红色文化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0].胡雪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融合研究[J].才智.2018
标签: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 时代化; 当代; 习近平; 理论品格; 历史进程; 领导干部; 现代化建设; 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