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多糖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GK,昆布多糖,光动力学疗法,Pp,IX
海洋多糖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于月明[1](2019)在《基于双pH/Redox敏感的海洋昆布多糖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在医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此外,海洋多糖能显着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肿瘤靶向的效果。因此,对海洋生物多糖进行特定功能的修饰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修饰后的海洋多糖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提高肿瘤的靶向性,以及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且对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根据肿瘤微环境的特异性,在海洋多糖表面修饰缩酮和二硫键等功能基团,合成具有pH/Redox双敏感的纳米载体,并用该载体来递送疏水的光敏性药物,从而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有效蓄积,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简单来说,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海洋多糖的pH/Redox双敏感的纳米载体Hematin-laminatin-S-S-MGK(HLDM),包载光敏剂(Pp IX)形成胶束,并考察了其自身的性质以及在体内体外的特性。研究内容如下:1.HLDM载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首先完成了HLDM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高分子材料选择来源广、易获得的海洋昆布提取物—昆布多糖,通过二硫代二丙酸将pH敏感的基团(MGK)与其相结合,另外在昆布多糖上连接羟高铁血红素来增强材料的疏水性,最终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纳米载体(HLDM)。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来验证昆布多糖上的结构基团,然后对载体材料自身的性质进行考察,为后续制剂的研究打下基础。2.Pp IX/HLDM胶束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用已得到的载体材料包载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 IX)来制备Hematin-laminatin-S-S-MGK载药胶束,简称为Pp IX/HLDM胶束,并对Pp IX/HLDM胶束的粒径、P.I、电位、形态、载药量以及包封率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Pp IX/HLDM胶束的粒径为149.3±35 nm,电位为7.24±4.9 mV,载药量5.89±3.87%,包封率为40.06±4.58%,P.I为0.167±0.06。然后对Pp IX/HLDM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HLDM/Pp IX胶束在低pH,高谷胱甘肽的情况下累积释放量为66.98%,具有pH/Redox双敏感的释药特性,有利于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药物而达到预期的抗肿瘤效果。3.Pp IX/HLDM胶束的细胞实验细胞水平的研究中,我们考察了乳腺癌,肝癌,结肠癌,肺癌细胞的吸收情况,综合考虑增殖,摄取以及来源等因素,最终选用了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摄取实验表明在肿瘤微环境中HLDM具有pH/Redox敏感性,可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并且摄取效果与时间和浓度相关。光激发后,对活性态氧(ROS)的检测显示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光敏剂被细胞摄取后在特定波长下可产生ROS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另外,采用MTT法对载药胶束Pp IX/HLDM的光暗毒性以及载体材料的自身毒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p IX/HLDM胶束在无光的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而给予一定波长的光照后,光毒性随着胶束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强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另外,载体材料对细胞的毒性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材料的毒副作用小。细胞凋亡性实验结果表明,Pp IX/HLDM胶束有显着的的抗肿瘤作用,能产生细胞核损伤。4.HLDM/Pp IX胶束的动物实验动物水平的研究上,构建MCF-7细胞的荷瘤裸鼠肿瘤模型,研究载体材料的体内分布情况。结果显示HLDM载体材料能到达肿瘤部位,实现被包载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有效释放。在药效学实验方面,仍然选用MCF-7细胞来构建荷瘤裸鼠肿瘤模型,给药后对荷瘤裸鼠进行特定波长的照射,观察裸鼠腋下肿瘤的生长抑制情况以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情况,同时记录实验周期内荷瘤裸鼠的体重变化情况。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载Pp IX的HLDM胶束在特定波长照射下,抗肿瘤作用显着增强,抑瘤效果显着;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也证明了Pp IX/HLDM胶束在特定波长作用下使得肿瘤坏死程度显着提高,肿瘤细胞数显着降低;裸鼠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载Pp IX的HLDM胶束对裸鼠体重没有显着性影响,毒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4-01)
李鹏丽[2](2013)在《海洋多糖药物PSS新型口服制剂的制备及其药代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海洋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功能也正在不断的被揭示,海洋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藻酸双酯钠(PSS)是我国第一个海洋多糖类药物,是我国海洋多糖类药物研究的里程碑。临床上PSS的常用剂型为片剂和注射液,注射液虽然药效显着,但患者注射给药疼痛不便,且因个体差异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而片剂虽然服用方便,但因其分子量较大,存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此外,由于早期技术手段的制约,对PSS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建立灵敏可靠的生物样品中微量定量PSS的方法,考察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且开发制备新型口服制剂以改善PSS口服吸收,增强口服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建立了两种血浆中微量定量PSS的方法,即荧光标记法和HPLC-柱后衍生法,并对PSS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PSS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荧光标记法中荧光标记物的制备繁琐耗时,且荧光标记不太适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而HPLC-柱后衍生法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期处理,灵敏度较高,且适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综合比较两种体内定量PSS方法,选用HPLC-柱后衍生法作为PSS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大鼠体内药代结果表明,PSS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吸收入血较慢,推测与其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组织间隙和生物膜屏障有关。纳米技术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用于改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药物口服吸收的新型制剂,因其粒径可达纳米级,极易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及膜屏障,可以有效改善大分子及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本论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双乳化溶剂蒸发法(W1/O/W2)制备了PSS的纳米制剂(PSS-NP),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得到的PSS-NP的平均粒径为181.8 nm,zeta电位为-17.8 mV,载药量为10.83%,包封率为75.80%。通过对PSS-NP在人工胃肠液中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SS-NP均历经先突释后缓释两个阶段,表明其载药方式为表面吸附和内部镶嵌两种,且PSS-NP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鉴于PSS口服药效低,结合PSS自身结构特点,推测在胃内酸性环境下PSS可能会发生降解而失去有效活性基团,从而影响其口服药效。因此,本论文比较了来源相同的PSS原料药和片剂在人工胃肠液中分子量和体外APTT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PSS原料药和片剂在人工胃液中随时间延长分子量均显着降低,而在人工肠液中变化不大。此外,在人工胃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PSS体外APTT时间显着减少。因此,推论PSS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会失去某些活性基团,分子量降低,从而影响PSS的口服药效。为了避免PSS在胃酸性环境下降解失活,本论文在前期制备纳米制剂的基础上,制备其肠溶纳米制剂。通过对叁种不同肠溶包衣材料的比较,选用尤特奇Eudragit L30D-55作为制备PSS肠溶纳米制剂的包衣材料,并设计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肠溶PSS-NP的平均粒径为372.1 nm,zeta电位为-13.4 mV,包封率为68.78%,载药量为8.79%。其在人工胃液内2h累积释药百分率为8.38%,与PSS-NP(39.06%)相比,显着降低了PSS在人工胃液内的释放,从而避免了胃内酸性环境对PSS的降解失活。采用HPLC-柱后衍生法对PSS、PSS-NP与肠溶PSS-NP进行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PSS纳米制剂和肠溶纳米制剂均可有效提高PSS在血浆内的有效浓度,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且肠溶纳米制剂效果更优。此外,实验发现,PSS纳米制剂可以延长PSS在体内的起效时间,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而PSS肠溶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肠部吸收特性,有效提高PSS肠部吸收累积百分率,吸收入血较快。同时,对PSS及其新型口服制剂--PSS-NP与肠溶PSS-NP的体内药效学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SS纳米制剂和PSS肠溶纳米制剂与PSS原料药相比可延长正常大鼠APTT作用时间,同时降低正常大鼠的血糖值;且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高糖模型小鼠的血脂情况,调节血糖,降低体重。以上结果显示建立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体内微量定量PSS的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PSS及其同类海洋多糖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此外,为了增强PSS口服药效,制备PSS的纳米制剂和肠溶纳米制剂,能够有效改善PSS口服吸收较差的问题,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这为开发以PSS为代表的海洋多糖类药物的新型口服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21)
王金霞[3](2009)在《海洋褐藻多糖药物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是由β-D-甘露糖醛酸(M)和α-L-古罗糖醛酸(G)组成的线性嵌段化合物。抗心血管药物藻酸双酯钠(PSS)、降脂抗栓药物甘糖酯(PMS)、抗尿路结石药物古糖酯(PGS)叁者分别是以褐藻胶、聚甘露糖醛酸(Ploymannuronic acid, PM)和聚古罗糖醛酸(Polyguluronic acid, PG)为主要原料经分子修饰制备的硫酸多糖药物。由于M和G为C_5差向异构体,使得这叁种海洋褐藻多糖药物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都十分相似,目前的质量标准很难将叁者加以准确区分,而且叁种药物目前缺乏一种快速简便的适合于生物体内及体外检测的方法,特别是微量的研究方法。本论文基于PSS、PMS和PGS叁种海洋褐藻多糖药物的糖醛酸组成不同,建立了适合于叁种药物微量分析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高效脉冲积分安培阴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本论文以褐藻胶为原料,采用酸降解和乙醇-丙酮沉淀后剩余上清浓缩后得到了M和G的单糖混合品(MG),建立了采用凝胶渗透排阻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制备M和G单糖标准品的分离条件,并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的M和G单糖标准品。在对PSS、PMS和PGS叁种海洋褐藻多糖药物采用叁氟乙酸(TFA)进行降解的基础上,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衍生化反应,建立了适合于叁种药物糖醛酸组成微量分析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PMP-HPL C)。采用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采用TFA降解叁种海洋褐藻多糖的最佳条件为:PSS、PMS、PGS的最适降解条件为降解温度110℃,降解时间6 h,TFA浓度3 mol/L;确定了与PMP反应的最适衍生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 min,PMP与供试品的摩尔比为12:1,NaOH与供试品的摩尔比为2:1;色谱条件为:0.1 mol/L磷酸盐(pH 6.7)缓冲液-乙腈(V/V,82:18),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 mL /min。在此色谱条件下,M和G具有良好的分离度,测得PSS、PMS、PGS的M/G分别为2.37±0.05、6.60±0.22和0.22±0.03,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约为97.6%~ 101.2%,检测限为5.2×10-3 nmol(1.01n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适合于海洋褐藻多糖类药物的微量分析。本论文采用CarboPac PA 20离子交换柱,以Au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建立了叁种药物采用TFA降解后,不经衍生化处理直接应用于糖醛酸组成微量分析的高效脉冲安培阴离子色谱分析方法(HPAEC-PAD)。结果表明:PSS、PMS、PGS的最适降解条件为降解温度115℃,降解时间4 h,TFA浓度3 mol/L;最佳色谱条件为:流动相:100 mmol/L NaAc /20 mmol/L NaOH,流速:0.4mL/min,柱温:20℃在此色谱条件下,M和G具有良好的分离,测得PSS、PMS、PGS的M/G分别为2.06±0.06、6.21±0.08和0.04±0.05,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1%~ 98.0%,检测限为6.4×10~(-3)nmol(1.25n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灵敏度高,样品不需衍生可直接进样等优点,同样适合于海洋褐藻多糖类药物的微量分析。本论文建立了用于叁种药物糖醛酸组成微量分析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脉冲积分安培阴离子色谱法,不仅为叁种海洋褐藻多糖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由于生物体内不含有M和G,可以排除内源性糖醛酸的干扰,还为叁种药物的体内微量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09)
王金霞,赵峡,于广利,李广生,郝翠[4](2009)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洋褐藻多糖药物的糖醛酸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氟乙酸(TFA)分别将藻酸双酯钠(PSS)、甘糖酯(PMS)和古糖酯(PGS)3种海洋褐藻多糖药物进行降解,再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柱前衍生,建立了3种药物糖醛酸组成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表明:PSS、PMS、PGS的最适降解条件:在110℃下降解6 h,TFA浓度3 mol/L;最适衍生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90 min,PMP与供试品的摩尔比为12∶1,NaOH与供试品的摩尔比为2∶1;色谱条件为:0.1 mol/L磷酸盐(pH6.7)缓冲液-乙腈(82∶18,V/V),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 mL/min。在此色谱条件下,甘露糖醛酸(M)和古罗糖醛酸(G)分离良好,测得PSS、PMS、PGS的M/G分别为2.37±0.05、6.60±0.22和0.22±0.0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适合于海洋褐藻多糖类药物的微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9年05期)
吕志华,王远红,姜廷富[5](2008)在《海洋多糖药物PS916的荧光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硫酸多糖PS916是以来源于海洋的甲壳质为基础原料,经多步分子修饰而得到的一种硫酸氨基多糖,具有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系正在进行系统研究的Ⅰ类新药。本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标记试剂,对PS916进行了荧光标记,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标记后的PS916 (PS916-FTC)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与标记前比较均未发生显着变化。以PS916-FTC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考察PS916-FTC在磷酸盐缓冲液(PBS)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PS916-FTC体外在PBS、大鼠血浆及大鼠尿液中37℃孵育1h、20h,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均未发生变化,荧光强度也未发生变化,表明PS916-FTC体外在PBS、大鼠血浆及大鼠尿液中稳定。同时,对大鼠以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给药后PS916-FTC在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体内大鼠口服PS916-FTC后血浆和粪便中PS916-FTC均以原型形式存在;PS916-FTC静脉注射给药后尿液中以原型形式从尿液中排泄,说明大鼠口服和静脉注射PS916-FTC后,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吸收代谢。大鼠口服100mg/kg、50mg/kg和25mg/kg叁个剂量的PS916-FTC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平均Tmax为3.28±0.58h,可知PS916在大鼠体内吸收较慢,达峰迟缓:平均消除半衰期t_(1/2)为7.84±0.12h,PS916-FTC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较长;通过Cmax和AUC与给药剂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鼠口服给药后,PS916在大鼠体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6](2008)在《全国海洋与陆地多糖多肽及天然药物研发讨论会(第一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和复合糖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华航海医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08年03期)
吕志华[7](2008)在《海洋多糖药物PS916的荧光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硫酸多糖PS916是以来源于海洋的甲壳质为基础原料,经多步分子修饰而得到的一种硫酸氨基多糖,化学名为β-(1,4)-3-氧-硫酸基-6-氧-硫酸基-6′-氧-羧甲基醚钠盐,英文名为β-(1,4) polyglycosamine-3-O-sulfate-6-O-sulfate-6′-O- carboxylmethyl ether sodium,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PS916具有调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具有多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系正在进行系统研究的I类新药。本文对PS916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进行了研究,初步阐明了PS916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PS916的荧光标记研究PS916为多糖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中缺乏发色团和荧光团,不能直接用紫外或荧光法进行检测,质谱法也不适合多糖的定量分析。因此,我们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标记试剂,对PS916进行了荧光标记,标记后的PS916的荧光最大激发波长Ex为480nm,最大发射波长Em为515nm;荧光标记的PS916中含FITC 0.74%;以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PS916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标记后的PS916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与标记前比较均未发生显着变化。二、PS916的体内外稳定性研究以荧光标记的PS916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考察PS916在磷酸盐缓冲液(PBS)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PS916体外在PBS、大鼠血浆及大鼠尿液中37℃孵育1h、20h,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均未发生变化,荧光强度也未发生变化,表明PS916体外在PBS、大鼠血浆及大鼠尿液中稳定。同时,对大鼠以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给药后PS916在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体内大鼠口服PS916后血浆和粪便中PS916均以原型形式存在;PS916静脉注射给药后尿液中以原型形式从尿液中排泄,说明大鼠口服和静脉注射PS916后,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吸收代谢。叁、PS916在生物样品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生物样品中PS916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PS916的血浆浓度在0.2-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PS916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 =22.951x– 3.3561,相关系数r2=0.9991,血浆中PS916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低、中、高(0.2、2.0、20.0μg/mL) 3种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在1.52–7.83%之间,日间精密度在2.14–8.42%之间,组内回收率在84.3-108.0%之间,组间回收率在88.7-100.1%之间;血浆样品稳定性考察显示PS916在-70℃条件下放置4周相对稳定。PS916在组织、尿液及粪便中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分析均符合生物样品体内定量分析的要求。证明本实验方法适用于PS916在大鼠血浆、组织等生物样品中含量的测定。四、PS916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大鼠口服和静脉给药PS916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Cmax和AUC与给药剂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鼠口服和静脉给药后,PS916在大鼠体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2、大鼠口服PS916后,叁种剂量的平均Tmax为3.28±0.58h,可知PS916在大鼠体内吸收较慢,达峰迟缓。大鼠口服叁种剂量下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7.84±0.12h,大鼠静脉注射叁种剂量下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8.74±1.01h,口服和静脉给药后的t1/2无统计学差异(P>0.05),PS916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较长,3、大鼠口服和静脉给药后,用AUC0-∞计算PS916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06%,显示大鼠口服PS916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4、在大鼠连续给药实验中,口服50mg/kg剂量PS916多次给药与单次给药相比,药-时曲线基本吻合,首、末次给药后的t1/2和AUC0-∞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PS916多次给药体内不易蓄积,且对其代谢酶无诱导抑制作用。5、大鼠单次口服PS916后,组织分布实验表明,给药后1h,药物能分布到大部分组织中,在肠和胃中分布最高,另外主要分布在血流充足的肝和肺组织;给药6h后,肠和胃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下降,肾脏中药物浓度明显升高,表明PS916吸收入血后的药物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给药24h后,大部分组织中药物浓度均明显降低。给药后脑组织中可检测到药物,说明PS916能透过血脑屏障,向脑内分布。6、大鼠单次静脉给予PS916后,组织分布实验表明,PS916静脉给药后在大鼠各主要组织中广泛分布。给药后1h,PS916在大鼠肾脏、肝脏、血浆中的浓度较高,在肾脏中浓度最高,在肠中亦有相对较高浓度,在肾脏中含量高说明该药物主要经肾排泄。PS916静脉注射6h后,肾脏中药物浓度在3个时间点中最高,在肾脏、肝脏、肠、心、肺、胃、脾等组织中的浓度均大于其血浆浓度,说明PS916的组织分布比例较大。给药后PS916在脑中亦可检出,说明PS916能透过血脑屏障,向脑内分布。7、大鼠口服给予PS916后,主要以原型从粪便和尿液中排出体外,给药72h后,尿中PS916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百分比为1.288±0.958%;粪中PS916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百分比为78.974±5.498%;灌胃给药后72h内,有相当于给药量80.26%的药物以原型的形式随尿粪排出体外,灌胃给药后PS916主要是从粪便中排出。8、大鼠静脉注射给予PS916后,主要以原型从粪便和尿液中排出体外,给药72h后,尿中PS916的累积排泄量占剂量百分比为54.388±11.832%;粪中PS916的累积排泄量占剂量百分比为6.286±1.938%;静脉注射给药后72h内,有相当于给药量60.67%的药物以原型的形式随尿粪排出体外,静脉给药后PS916主要是从尿液中排出体外。(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6-01)
陈帆,高央央[8](2004)在《海洋药物羊栖菜中多糖的分离和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浙江省洞头县所产的药用海藻——羊栖菜中的多糖进行了分离和结构分析. 羊栖菜用0.1mol/l NaOH溶液提取,甲醇分级沉淀,得五种多糖,编号为SFP1, SFP2, SFP3, SFP4, SFP5.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GC)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这五种多糖为一种多糖,它由D-木糖,D-山梨糖,葡萄糖醛酸,L-艾杜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3∶4∶1∶5.(本文来源于《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耿美玉,李福川,辛现良,李静,阎作伟[9](2002)在《海洋硫酸多糖药物911干扰HIV-1复制分子靶点的研究——911与gp120分子及CD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艾滋病药物911影响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911对FITC标记的gp120与人外周血CD4+细胞的结合情况,采用膜表面共振技术观察911与gp120分子及CD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观察V3区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911可明显抑制gp120-FITC与CD4+细胞的结合;将911偶连到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CMS芯片,不同浓度的gp120分子、CD4分子、gp120分子与CD4分子混合物单独存在或加入911或V3片断后的溶液流过CM5芯片,记录反应值,观察结合情况。结果发现,911与CD4分子、gp120分子及gp120分子和CD4分子复合物均有结合,且911(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2-11-01)
耿美玉,李福川,辛现良,李静,阎作伟[10](2002)在《海洋硫酸多糖药物911干扰HIV-1复制分子靶点的研究911与gp120分子及CD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艾滋病药物911影响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911对FITC际记的gp120与人外周血CD4+细胞的结合情况,采用膜表面共振技术观察911与gp120分子及CD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观察V3区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911可明显抑制gp120-FITC与CD4+细胞的结合;将911偶连到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CM5芯片,不同浓度的gp120分子、CD4分子、gp120分子与CD4分子混合物单独存在或加入911或V3片断后的溶液流过CM5芯片,记录反应值,观察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期刊2002-11-01)
海洋多糖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海洋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功能也正在不断的被揭示,海洋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藻酸双酯钠(PSS)是我国第一个海洋多糖类药物,是我国海洋多糖类药物研究的里程碑。临床上PSS的常用剂型为片剂和注射液,注射液虽然药效显着,但患者注射给药疼痛不便,且因个体差异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而片剂虽然服用方便,但因其分子量较大,存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此外,由于早期技术手段的制约,对PSS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建立灵敏可靠的生物样品中微量定量PSS的方法,考察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且开发制备新型口服制剂以改善PSS口服吸收,增强口服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建立了两种血浆中微量定量PSS的方法,即荧光标记法和HPLC-柱后衍生法,并对PSS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PSS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荧光标记法中荧光标记物的制备繁琐耗时,且荧光标记不太适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而HPLC-柱后衍生法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期处理,灵敏度较高,且适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综合比较两种体内定量PSS方法,选用HPLC-柱后衍生法作为PSS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大鼠体内药代结果表明,PSS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吸收入血较慢,推测与其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组织间隙和生物膜屏障有关。纳米技术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用于改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药物口服吸收的新型制剂,因其粒径可达纳米级,极易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及膜屏障,可以有效改善大分子及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本论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双乳化溶剂蒸发法(W1/O/W2)制备了PSS的纳米制剂(PSS-NP),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得到的PSS-NP的平均粒径为181.8 nm,zeta电位为-17.8 mV,载药量为10.83%,包封率为75.80%。通过对PSS-NP在人工胃肠液中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SS-NP均历经先突释后缓释两个阶段,表明其载药方式为表面吸附和内部镶嵌两种,且PSS-NP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鉴于PSS口服药效低,结合PSS自身结构特点,推测在胃内酸性环境下PSS可能会发生降解而失去有效活性基团,从而影响其口服药效。因此,本论文比较了来源相同的PSS原料药和片剂在人工胃肠液中分子量和体外APTT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PSS原料药和片剂在人工胃液中随时间延长分子量均显着降低,而在人工肠液中变化不大。此外,在人工胃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PSS体外APTT时间显着减少。因此,推论PSS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会失去某些活性基团,分子量降低,从而影响PSS的口服药效。为了避免PSS在胃酸性环境下降解失活,本论文在前期制备纳米制剂的基础上,制备其肠溶纳米制剂。通过对叁种不同肠溶包衣材料的比较,选用尤特奇Eudragit L30D-55作为制备PSS肠溶纳米制剂的包衣材料,并设计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肠溶PSS-NP的平均粒径为372.1 nm,zeta电位为-13.4 mV,包封率为68.78%,载药量为8.79%。其在人工胃液内2h累积释药百分率为8.38%,与PSS-NP(39.06%)相比,显着降低了PSS在人工胃液内的释放,从而避免了胃内酸性环境对PSS的降解失活。采用HPLC-柱后衍生法对PSS、PSS-NP与肠溶PSS-NP进行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PSS纳米制剂和肠溶纳米制剂均可有效提高PSS在血浆内的有效浓度,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且肠溶纳米制剂效果更优。此外,实验发现,PSS纳米制剂可以延长PSS在体内的起效时间,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而PSS肠溶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肠部吸收特性,有效提高PSS肠部吸收累积百分率,吸收入血较快。同时,对PSS及其新型口服制剂--PSS-NP与肠溶PSS-NP的体内药效学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SS纳米制剂和PSS肠溶纳米制剂与PSS原料药相比可延长正常大鼠APTT作用时间,同时降低正常大鼠的血糖值;且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高糖模型小鼠的血脂情况,调节血糖,降低体重。以上结果显示建立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体内微量定量PSS的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PSS及其同类海洋多糖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此外,为了增强PSS口服药效,制备PSS的纳米制剂和肠溶纳米制剂,能够有效改善PSS口服吸收较差的问题,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这为开发以PSS为代表的海洋多糖类药物的新型口服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多糖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于月明.基于双pH/Redox敏感的海洋昆布多糖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9
[2].李鹏丽.海洋多糖药物PSS新型口服制剂的制备及其药代药效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王金霞.海洋褐藻多糖药物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4].王金霞,赵峡,于广利,李广生,郝翠.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洋褐藻多糖药物的糖醛酸组成[J].分析化学.2009
[5].吕志华,王远红,姜廷富.海洋多糖药物PS916的荧光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C].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8
[6]..全国海洋与陆地多糖多肽及天然药物研发讨论会(第一轮通知)[J].生命的化学.2008
[7].吕志华.海洋多糖药物PS916的荧光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陈帆,高央央.海洋药物羊栖菜中多糖的分离和结构分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耿美玉,李福川,辛现良,李静,阎作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911干扰HIV-1复制分子靶点的研究——911与gp120分子及CD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10].耿美玉,李福川,辛现良,李静,阎作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911干扰HIV-1复制分子靶点的研究911与gp120分子及CD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