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当代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探索

开拓当代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探索

林琳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524094

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尤其自高校扩招以来,国内高校大学毕业生扩招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来,虽然国内社会经济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发展的势态,但是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甚至难以有效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开拓就业途径成为工作的重心。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途径拓展研究

当代思想观点认为,就业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一种相对比较稳定、合法的劳动,并从中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来满足自己、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需要,属于一种经济性的活动。[1]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就业管理体系,国内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用人不合理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招聘大学生时经常会存在着以下不合理现象。过分看重工作人员的经验实践,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实用低成本,因此严重忽视了大学生的就业培养成本。对于大学而言,实践缺失是一个硬伤,而且经验不足也是劣势体现,实践中很多企业单位基于短期效益性的顾虑,严重忽视了高校毕业生的发展潜力以及可逆性,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招聘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同时,很多用人单位陷入到一个认识误区——高学历即为人才。受该种思想观念影响,能力高、学历低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以致于受聘人员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适应的现象非常普遍。

2.学校方面存在着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其作为“生产”毕业生的场所,有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就是学校发展问题的体现。据调查发现,从学生入校开始,学校就灌输片面的思想观点:比如某某系是大系,专业也比较热门,因此就业比较容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取舍。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而言,因缺乏长远大局观和对自己的准确认识与定位,所以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在学校日常教育过程中,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学校、学生的就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硬件、软件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建设水平,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学生数量激增,精英教育模式也逐渐转化成普及、大众教育模式,入学门框的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质量,进而影响了就业。在就业实践中,大学生们遇到的就业难题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对所找的工作不满意;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严重忽略了一个基本现实,即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观念未能从90年代的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未能保持与时俱进,以致于思想滞结,缺乏理性定位。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途径研究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就业途径的创新,关键在于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进行自主创业。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实践中,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就业只抓毕业班的情况,将就业教育对象拓展到全体学生,不能只是局限在毕业班这一特殊群体。对于就业教育而言,其不只是单纯地针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形势宣传以及择业技巧,而是应当进行全程、全方位以及分层次和分阶段的就业教育,采取多形式的就业育人观念,始终贯穿于各个阶段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应当做到“三讲”,即教授讲专业、企业人员讲布场以及校友讲经历。在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正确的就业意识。以本科院校为例,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指导学生评估实施,反馈与修订职业目标和规划方案,同步开展拓展训练活动,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质,从而使其达到目标所需的要求;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应当帮助他们全面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以及程序和要求,提高择业技能、确立正确择业观。

2.就业待就业学生的创业指导服务

正如上文所言,就业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自主创业便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比如,山东凯文科技职院根据当前严峻的形势,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设置成必修课,纳入到教育教学方案之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训;学校还成立了就业、创业协会,基于本校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就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每年邀请各个单位的一线专家、企业职场成功人士,为学生们进行就业、创业讲座,并且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为师弟、师妹们树立标榜和模范,并且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积极性和热情,以创业实现就业之目标。此外,笔者认为每年还要定期举办一些就业双选会,邀请国内外各类企业来校选聘,帮助学生快速就业。

3.加大毕业生就业创业金融扶持力度

以人行南京分行为例,在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做出了典范。该行积极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总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健全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制,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在此过程中,不断放宽范围,尤其是南京、无锡等地,将支持范围不断扩展到非本地户籍的待就业、创业大学生;同时,淮安、连云港以及泰州等地,将大学生村官也纳入到帮扶对象范畴。以镇江和无锡为例,将个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上限提高至30万元;而淮安等地也创新地推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也达到了30万元,而且10万以内免担保。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与商业性金融结构之间的合作与对接。比如,连云港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难以满足创业需求者,可进一步追加商业贷款,其利率在同档次贷款基础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而且最高额为100万元。这些金融政策的扶持,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建构起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笔者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开拓就业途径。

4.建立和创新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针对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和存在着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广播和报纸等媒体形式,多途径地提高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知度,实现新闻媒体交流平台的价值。同时对一些孵化地本身来说,应该适当降低其准入标准,除了关注高科技型创业企业,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小企业也提供同等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在此过过程中,还要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交流平台,比如由兼具创业理论、实践经验的教师带动,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组织开展创业沙龙比赛活动;建立创业导师指导、辅导制度,采取一对一扶持模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完善创业项目方案设计、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培训中心,并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广泛的联系网络,从而为毕业生们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就业市场信息和创业资讯。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就业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就业途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快速就业,实现社会稳定发展之目标。

注释

[1]黄安余著,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文献

[1]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2,(01)。

[2]王永宁高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3]杨嘉懿基于人力资本视角构建大学生新型教育创业观[J].中国就业,2012,(02)。

[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01)。

[5]张亚芳董青杨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讨[J].社科纵横,2011,(09)。

标签:;  ;  ;  

开拓当代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