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D分析香榧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香榧遗传多样性

一、运用RAPD技术分析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1](2020)在《榧树遗传图谱构建及苗期生长性状相关QTL定位研究》文中指出“全基因”模型认为,包括林木在内的生物复杂表型受到少数直接与表型变异相联的“核心”基因控制,而大量的“边缘基因”通过受调节的基因网络发挥作用。这个模型基本类似于QTL的“全基因”模型。研究QTL的作用以遗传图谱构建为前提。榧树是浙江重要的经济树种香榧培育砧木的产种树,不仅生命周期长,且童期也长,其生长影响香榧的生长。本文以71个天然居群榧树及其自由授粉子代建立的半同胞家系为研究群体,构建了基于AFLP标记的榧树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苗期生长相关的QTL。研究结果可为榧树复杂性状调控基因的定位和功能解析及后续榧树系统作图打下一定的基础,深化榧树及木本植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荧光检测的毛细管电泳榧树AFLP分析体系,并用筛选出的6对引物从研究群体中获得了2816个遗传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383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62%。2.基于AFLP标记分析结果,利用Linkage Map View v 2.1.2构建了两张榧树遗传图谱。榧树遗传图谱A由157个AFLP标记划分的10个连锁群(LOD=6)组成,该图谱覆盖榧树基因组1307.6 c M,各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为3-66,平均图距8.33 c M。另一张榧树遗传图谱B则由10个连锁群(LOD=6)120个位点组成,覆盖度为784.3c M,各连锁群的位点数为3-29,平均图距为6.54 c M。3.就榧树苗期生长性状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在遗传图谱A中定位了1个与1年生苗高相关的QTL,2个与2年生地径相关的QTL。在遗传图谱B中定位了2个与1年生苗高相关的QTL,8个与2年生地径相关的QTL。影响苗高生长的QTL在第2年作用有所减弱,而影响地径生长的QTL在第1年作用弱,随着苗木生长其作用逐渐显现。发现作图标记数量的增减,不仅影响图谱的构建,且影响QTL的发现。4.榧树幼苗生长头2年仅地径在半同胞间存在显着差异。半同胞子代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家系内(70%)。亲子代群体遗传差异极显着。

杨旭[2](2019)在《厚朴天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物种的遗传变异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反应了进化历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件。对物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是探讨生物适应、物种形成及进化机制的基础,也是保护生物学的核心。空间遗传结构是影响种群短期进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空间遗传格局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物种的进化历程并确定其保护单元,从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厚朴(Houpo?a officinalis(Rehder&E.H.Wilson)N.H.Xia&C.Y.Wu.)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被列为我国Ⅱ级保护植物。本研究利用自行开发的厚朴EST-SSR引物,对覆盖厚朴全分布区的14个天然种群336个个体进行研究,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遗传分化,及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以浙江遂昌厚朴天然种群为样本群体,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格局,空间遗传结构以及有效的花粉与种子散布距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致濒原因,进而提出厚朴遗传资源的保护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厚朴自然种群现状与分布厚朴主要分布于北纬22 38′34 59′,东经98°31′121°18′。虽然厚朴标本记录分布很广,但野外调查显示,由于生境的破坏和人为的过度砍伐,野生厚朴种群正在逐渐缩小和消失,群落衰败和逆向演替,种群严重更新不良,这种现象在非保护区更为严重。厚朴转录组测序与SSR分子标记开发采用Illumina-Solexa测序技术,获得厚朴的转录组序列109526条,平均序列长度为1023 bp。经过和蛋白数据库NR、Swiss-Prot、GO、KOG和KEGG五个数据库比对,分别有60361、39942、65535、51351和27310条序列被注释。对厚朴转录组信息进行大通量SSR位点的发掘,发现含SSRs的序列25925条,共27721个SSRs,SSR出现的频率为23.67%。厚朴转录组共发现374种碱基重复模式,CT/GA和AG/TC为主要的双碱基重复基序,AGA/TCT和AAG/TTC为主要的三碱基重复基序。随机挑选180对SSR引物在14个厚朴基因型中进行扩增,104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21对引物有多态性扩增。厚朴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选择12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14个厚朴天然种群336个个体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天然种群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现有厚朴种群中蕴含着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度的遗传分化及低水平的基因流(He=0.600,Fst=0.327,Nm=0.515)。14个种群大致可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3个群体。不同群体间历史基因流较低且不对称。厚朴种群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无显着相关性(r=0.052,p=0.330)。Bottleneck分析结果显示,云南腾冲、贵州黎平、浙江遂昌3个种群历史上经历过显着的瓶颈事件,其余11个种群未检测到显着的瓶颈效应。浙江遂昌厚朴天然种群动态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表明,遂昌厚朴种群在幼苗及幼树进入林冠层阶段死亡率较高。种群时序预测显示幼龄株数不足,老龄个体逐渐增多,表明该种群属衰退型种群,且衰退状况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该种群植株在小尺度下(2550 m2)符合泊松分布,而当尺度增大时,种群逐渐趋于聚集分布。浙江遂昌厚朴天然种群空间遗传结构遂昌厚朴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e=0.78),不同年龄植株的遗传多样性无显着差异(P>0.05)。种群中大部分位点显着地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固定指数F=0.685,观测杂合度显着低于期望杂合度,各年龄段植株都存在极高的自交率(Fis=0.810.86),种群中存在明显的杂合子不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距离<100 m时存在显着的正空间遗传结构,在300450 m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空间遗传结构,在其他空间范围内不存在显着的空间遗传结构,表明种群在空间上已呈现斑块状的分布格局。GeneAlex软件及亲本分析的结果显示,该种群种子流范围为2.7627.4 m,花粉流范围为0171.7 m,基因流的范围为3.91639.04 m。上述结果表明,生境片断化已造成厚朴种群的近交衰退,并对种群的空间遗传结构和基因流造成影响。厚朴濒危机制与保护策略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从厚朴的更新障碍、遗传多样性、种群特征、空间遗传结构、基因流等方面分析了其致濒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包括:(1)禁止对成年树木的砍伐和对幼苗的挖掘,抑制厚朴生境的进一步恶化,以维持有效的种群规模。(2)采取“抑制非目的树种、促进种群更新”的方法,为种子萌芽和幼苗的生长及幼树进入林冠层创造适宜的条件。(3)厚朴种群已分化为西部、中部和东部群体,不同群体应作为独立的进化显着单元进行保护。(4)为提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采用迁地保护的方法,将不同自然群体间的个体进行移植,并采取人工辅助手段促进基因间的交流。以上措施应在遗传同质区间进行。(5)保护和放养传粉昆虫,以增加种群的花粉流;保护传播种子的鸟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以增加种群的种子流。

李爽爽[3](2019)在《九龙山榧生物学特性评价及扩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九龙山榧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叶片形态界于长叶榧和榧树之间的类型,1990年定为榧树的新变种。目前九龙山榧主要分布于遂昌九龙山周边的沟谷林中,现存数量极少,处于极濒危状态。本文以九龙山榧、长叶榧、巴山榧、日本榧、加州榧、佛罗里达榧、榧树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生态学、形态学、SSR标记鉴定亲缘关系和繁育技术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九龙山榧的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繁殖难易系数等各项评价指标都较高,优先保护值排在九龙山区域珍稀濒危植物中第3位。(2)九龙山榧的叶片形态学数据界于长叶榧和榧树之间的,且更接近于榧树;九龙山榧花粉为细颗粒纹饰,花粉粒凹陷,呈不规则状,表面有粒状突起,外壁较光滑,与榧树更接近。(3)基于31对EST-SSR引物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70时,24份榧属植物可以明显地被分为6组,榧树和九龙山榧聚为一类,而长叶榧聚为另一类,说明九龙山榧和榧树的亲缘关系更近。(4)通过扦插、嫁接的无性繁殖方式均能扩繁九龙山榧,人工控制授粉后九龙山榧的结实率较好,但九龙山榧种子层积催芽试验中发芽率为0。剖开九龙山榧种子发现内部种仁已收缩霉变,而种壳仍坚固。相比之下,‘细榧’未发芽种子的种仁虽同样霉变腐化,但种壳一捏即碎。综上,本文支持汤兆成等人以九龙山榧的形态学特征将其定为榧树变种的做法。但能否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人工控制性授粉后九龙山榧结实率较好,但采集九龙山榧种子层积催芽试验中发芽率为0,由此推测九龙山榧种子的高度不育性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九龙山榧种子种壳太过坚硬可能是阻碍种子萌发的一个因素。除就地保护外,应深入研究物种特性,摸索九龙山榧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尝试无性繁殖方式来人工扩大九龙山榧种群数量。

周先容,尚进,王庆,汪建华,秦明一,刘雪凝,江波[4](2019)在《四川花萼山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文中提出为揭示巴山榧树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根据胸径大小将四川省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榧树群体划分为幼苗、小树和成树3个世代,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世代共7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10条ISSR引物扩增共检测到125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4.85%,表明花萼山巴山榧树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显示3个世代的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以成树最高,幼苗最低,幼苗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低于小树和成树,表明花萼山巴山榧树种群世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巴山榧树3个世代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09 8,基因流Nm=4.053 7。3个世代间的遗传一致度以幼苗与小树间最大,遗传距离则以幼苗与小树间最小。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巴山榧树遗传资源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翠苹,周先容,尚进,杨丹,秦鸿燕,谢静,罗雪莲[5](2018)在《四川花萼山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文中指出为揭示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四川花萼山4个不同海拔(1 000 m, 1 200 m, 1 450 m, 1 700 m)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49 3和0.375 2,反映出巴山榧树保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巴山榧树在居群水平上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4.04%,H和I均值分别为0.176 2和0.266 1。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遗传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不显着的正相关(p>0.05)。4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93 2,表明该地区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有29.32%的遗传变异位于居群间,70.68%的变异位于居群内。4个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1.205 1,较低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巴山榧树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重要因素。4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73 2~0.197 9之间,遗传距离随着海拔高度差的增加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结果有助于研究巴山榧树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周彩红[6](2017)在《基于RNA-seq的‘细榧’高含油量分子机制初探及SSR标记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香榧是榧树中优良品种的统称。‘细榧’(Torreya grandis‘Xifei’)是香榧的一个优良品种。研究发现,‘细榧’成熟果实中含有53%左右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了78%,榧子香脆可口,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本文以含油率低的‘圆榧’作为对照,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影响‘细榧’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并克隆得到了3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cDNA序列:KAS1、FAD2-2、GPAT6。另外,基于榧树转录组数据,开发了16对SSR引物。为今后研究‘细榧’高含油率的分子机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研究‘细榧’种仁脂肪酸合成的分子机制,以‘细榧’和‘圆榧’种子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7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经qRT-PCR验证的10个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同一基因在‘细榧’与‘圆榧’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但在‘细榧’与‘圆榧’间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细榧’种仁中,KAS1基因持续上调表达加快了C16脂肪酸向C18脂肪酸转化,同时FAD2-2基因的上调表达促进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结合前期脂肪酸组分变化,推测‘细榧’中不饱和脂肪酸高于‘圆榧’是由KAS1基因和FAD2-2基因的共同作用;根据转录组数据与定量实验,推测KAS1、GPAT6、FAD2-2基因是促进脂肪酸的合成的关键性基因。2、以‘细榧’种仁为实验材料,基于榧树转录组数据,克隆得到KAS1、FAD2-2、GPAT6的cDNA序列。测序所得到的KAS1 cDNA序列,全长1574bp,编码492个氨基酸;FAD2-2 cDNA序列,全长1131bp,编码376个氨基酸;GPAT6 cDNA序列,全长1476bp,编码491个氨基酸。‘细榧’中的KAS1、GPAT6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北美云杉中的KAS、GPA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而‘细榧’中的FAD2-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银杏中的FAD2相似性高。3、统计分析榧树转录组数据,‘细榧’和‘圆榧’种子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42,213条Unigenes,其中大于1kb的Unigene有22,976条(序列总长约51,784,615bp),利用MISA软件对筛选得到的1kb以上的Unigene做SSR分析,发现其中4548条Unigene序列中包含5458个SSR位点,随机选取49对引物对榧属植物进行多态性扩增,其中16对引物能成功检测出多态性,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介于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3个,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是0.46,0.28和0.50。转录组数据能够提供丰富的SSR位点,用于快速高效地开发SSR引物,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毕志宏,魏敏静,刘莹莹,杨传平,魏志刚[7](2016)在《样本数量对白桦群体遗传参数估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群体遗传参数是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估算值的大小受群体样本数量的影响。以帽儿山试验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为对象,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了种源内不同样本数量对白桦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样本数量对白桦的估算的各遗传参数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各异。其中,对白桦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群体内遗传变异和群体间遗传参数影响显着,对总位点数、多态位点数和基因流影响不显着。样本数量对于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大小的研究结果也产生影响,如样本数量超过8个,显示白桦种源内的遗传变异幅度大于种源间;而样本数量为4个,显示为种源间遗传变异幅度大于种源内。此外,不同样本数量揭示出的种源间亲缘关系不同,如样本数量超过8个,15个种源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而样本数量为4个,聚类结果无法反映白桦群体的亲缘关系。最后,提出了白桦遗传多样性研究时样本数量的计算公式,认为白桦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8.5%的样本数量应为11个。

李建辉,刘丽丽[8](2016)在《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长叶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长叶榧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综述其生物学特性、生境与分布、生化成分、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栽培技术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科研方向。

鄢志芳[9](2015)在《宁乡县香榧种质资源调查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香榧,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香榧的种子可食,营养丰富,亦可为优良庭院绿化树种。本研究立足经济价值高且深受群众欢迎的香榧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湖南省宁乡县香榧群落生长状况和林地植物多样性,研究了不同的香榧苗木繁育技术,对1年生香榧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以及林地土壤肥力开展了较深入研究,还开展了香榧林地土壤肥力研究,最终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实用的香榧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为下一步推广湖南香榧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根据调查宁乡县现存771株古香榧树,宁乡香榧群落生长按照胸径大小分类呈近似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10-60cm范围中。2、通过对宁乡香榧群落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分析得到,研究区林下植物种类较多,12个样方,林下共有51种。调查区出现较多的典型植物有杂竹、假奓包叶、山莓、牡荆、大青、绿叶地锦、辣蓼、蕨类、薄荷和空心泡等。3、在香榧嫁接繁殖实验中得到,选择香榧结果优树的嫩梢作接穗,1年生香榧苗作砧木,采用劈接法,在4~6月期间进行嫁接,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效果最佳;在香榧扦插繁殖实验中得到,选择树干上萌发的新梢中间作枝插穗,插穗条以粗度0.3cm以上,长度15~20cm为佳,用6号ABT生根粉1000mg/kg速蘸,得到的扦插成活率最高,扦插效果最佳;在香榧种子繁殖实验中得到,宁乡1号母树的香榧种子发芽率最高,采用室外层积变温催芽的效果最好。4、通过1年对香榧幼苗进行生长的观测,发现香榧苗期生长节律符合“S”型曲线,基本符合Logistic方程。香榧苗期生长比较缓慢,1年生实生苗苗高为13.16~14.74cm,地径3.04~3.54mm,宁乡1号生长最好。5、5个家系香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为“双峰”曲线。宁乡1号的LCP值、LSP值、Pnmax值、AQY)值和Rd均表现为最大。综合考虑,5个家系的光合能力大小排序为:宁乡1号>宁乡4号>宁乡5号>宁乡3号>宁乡2号。6、5个家系生物量的范围为1.78~2.67g,叶片生物量为1.01~1.47g,茎干生物量为0.37~0.55g,根干生物量为0.40~0.65g。总体上,生长最好的家系是宁乡1号,生长最差的是宁乡2号,其余三个家系生长差异不大。7、香榧天然林林地细菌的平均数量为142.26×104个/g,放线菌的平均数量为1.00×104个/g,真菌的平均数量为145.70×104个/g,分别是新造林林地的6.57,1.20,1.99;香榧天然林林地转化酶的平均含量为2.35mg·g-1·d-1,过氧化氢酶平均含量为0.95mg·g-1·d-1,脲酶的平均含量为30.8mg-g-1·d-1,分别是新造林林地的2.47,2.25,1.70,随着香榧林分的生长和郁闭,林地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和营养水平均有所提高。8、香榧新造林林地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4.08g/Kg,0.436g/Kg,2.65g/Kg,香榧天然天然林林地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7.73g/Kg,0.905g/Kg,3.65g/Kg。香榧林地土壤中的N和K的含量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含量;P含量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周先容,尚进,陈发波,宋晓宏,江波[10](2015)在《巴山榧树及近缘种的psbA-trnH序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的叶绿体psb A-trn H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 Bank搜索并下载巴山榧树近缘种的psb A-trn H序列,运用Clustal X和MEGA 4.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巴山榧树与云南榧、日本榧树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长叶榧、榧树、加州榧和佛罗里达榧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巴山榧树分子谱系地理学及榧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运用RAPD技术分析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的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RAPD技术分析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榧树遗传图谱构建及苗期生长性状相关QTL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榧树研究
        1.1.1 榧树简介
        1.1.2 榧树的生殖生物学
        1.1.3 榧树基于分子标记的研究
    1.2 复杂性状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1.2.1 数量性状
        1.2.2 林木遗传图谱的构建
        1.2.2.1 遗传图谱
        1.2.2.2 分子标记
        1.2.3 QTL定位
        1.2.3.1 QTL分析原理
        1.2.3.2 QTL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作图群体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设备与仪器
    3.2 方法
        3.2.1 榧树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3.2.2 AFLP分析
        3.2.2.1 基因组DNA的酶切与人工接头连接
        3.2.2.2 PCR预扩增与选择性扩增体系
        3.2.3 AFLP标记数据处理
        3.2.4 榧树多样性分析
        3.2.5 遗传图谱构建
        3.2.5.1 基因频率和重组率的计算
        3.2.5.2 连锁群划分及标记排序
        3.2.6 QTL的检测与定位
4 结果与分析
    4.1 作图群体
    4.2 AFLP分析
        4.2.1 DNA提取及检测
        4.2.2 AFLP体系的优化
        4.2.2.1 DNA酶切与连接
        4.2.2.2 PCR预扩增
        4.2.2.3 选择性扩增
        4.2.2.4 扩增产物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
        4.2.2.5 引物筛选
        4.2.3 样品分析
        4.2.4 榧树标记间的比较
        4.2.4.1 AFLP不同检测方法间的比较
        4.2.4.2 不同分子标记间的比较
    4.3 榧树多样性分析
        4.3.1 母本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4.3.2 半同胞子代群体多样性分析
        4.3.2.1 半同胞子代生长量方差分析
        4.3.2.2 半同胞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4.3.3 亲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4 榧树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4.5 榧树苗期生长性状相关的QTL分析
        4.5.1 生长性状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4.5.2 QTL的检测与定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厚朴天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1.1.1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1.1.2 .因种群规模改变而导致的近交衰退
        1.1.3 .有效种群数量对遗传漂变的影响
        1.1.4 .杂交导致的遗传风险
        1.1.5 .濒危植物基因流的恢复
    1.2 .空间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1.2.1 空间遗传结构的种间差异
        1.2.2 空间遗传结构的年龄差异
        1.2.3 空间遗传结构的尺度差异
    1.3 生境片断化对植物遗传结构的影响
        1.3.1 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1.3.2 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
        1.3.3 生境片断化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1.4 厚朴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
        1.4.1 厚朴分类学研究
        1.4.2 厚朴基因组研究进展
        1.4.3 厚朴药材分子标记鉴定技术
        1.4.4 厚朴亲缘关系研究
        1.4.5 厚朴种群遗传学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厚朴自然分布及现有野生资源状况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厚朴资源分布区域的确立
        2.1.2 厚朴天然种群的确立
        2.1.3 厚朴天然种群分布信息
        2.1.4 厚朴天然种群龄级结构及叶型特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厚朴资源的历史分布
        2.2.2 厚朴野生资源现状
        2.2.3 厚朴天然种群的确定及种群类型
        2.2.4 厚朴主要群落类型及伴生植物
    2.3 结论与讨论
        2.3.1 厚朴天然种群分布骤减带来的威胁
        2.3.2 厚朴天然种群主要伴生树种对种群的威胁
        2.3.3 人工和天然种群混淆不清带来的威胁
第3 章.厚朴转录组特征分析及EST-SSR标记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RNA的提取、cDNA文库的构建及注释分析
        3.1.3 引物的开发
        3.1.4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检测及引物筛选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于Illumina平台的厚朴转录组数据的组装
        3.2.2 功能注释
        3.2.3 厚朴转录组中EST-SSR的频率及分布特点
        3.2.4 厚朴转录组SSR引物的有效性检测
    3.3 讨论
        3.3.1 厚朴转录组的发生频率及特点
        3.3.2 厚朴EST-SSR的特点
        3.3.3 厚朴SSR在 EST序列中的发生频率及特点
第4章 厚朴天然种群遗传结构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群的HW平衡检验
        4.2.2 厚朴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
        4.2.3 基因频率在种群间的分布和变异
        4.2.4 厚朴天然种群的遗传结构
        4.2.5 厚朴种群间的遗传关系
        4.2.6 厚朴群体间基因流
        4.2.7 厚朴天然种群瓶颈效应检测
    4.3 .讨论
        4.3.1 厚朴种群遗传多样性
        4.3.2 厚朴高自交率的原因分析
        4.3.3 厚朴种群遗传结构
        4.3.4 厚朴种群遗传分化及群体间基因流
第5章 遂昌厚朴天然种群年龄结构及分布格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遂昌厚朴种群概况
        5.1.2 样方设置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厚朴群落状况
        5.2.2 厚朴种群年龄结构
        5.2.3 厚朴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5.2.4 厚朴种群数量动态时序预测
        5.2.5 厚朴种群不同年龄级空间分布格局
    5.3 .讨论
        5.3.1 厚朴种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
        5.3.2 厚朴种群的分布格局
        5.3.3 厚朴不同种群年龄结构及分布格局的差异原因
第6章 遂昌厚朴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及当代基因流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样本采集
        6.1.2 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厚朴种群不同年龄结构个体遗传多样性
        6.2.2 空间自相关分析
        6.2.3 基于GenAlex软件的厚朴基因流分析
        6.2.4 花粉传播距离
        6.2.5 遂昌厚朴种群的基因流
    6.3 讨论
        6.3.1 厚朴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6.3.2 厚朴种群空间遗传结构
        6.3.3 厚朴种群基因流
        6.3.4 片断化生境对厚朴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及基因流的影响
第7章 厚朴濒危原因分析及保护策略探讨
    7.1 厚朴濒危原因的分析
    7.2 厚朴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展望
        8.3.1 厚朴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
        8.3.2 斑块大小对厚朴繁殖适合度的影响
        8.3.3 厚朴分子地理学的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表1 .厚朴14个种群基因位点频率

(3)九龙山榧生物学特性评价及扩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榧属研究现状
        1.1.1 榧属概况
        1.1.2 榧属的研究进展
    1.2 九龙山榧研究现状
        1.2.1 九龙山榧研究地概况
        1.2.2 九龙山榧研究进展
    1.3 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1.3.1 分子标记的概念
        1.3.2 分子标记的分类
    1.4 SSR标记法在植物品种和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生态学特性研究
        2.2.2 形态学研究
        2.2.3 遗传多样性研究
        2.2.4 繁育技术研究
        2.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学特性研究
        3.1.1 种群资源调查
        3.1.2 物候期观察
        3.1.3 原生林土壤特性测定
    3.2 形态学研究
        3.2.1 形态性状的比较与分析
        3.2.2 孢粉学分析
    3.3 榧属种间亲缘关系SSR分析
    3.4 繁育技术研究
        3.4.1 扦插育苗试验
        3.4.2 嫁接育苗试验
        3.4.3 人工控制授粉和催芽试验
4 结果讨论
    4.1 九龙山榧分类地位
    4.2 九龙山榧濒危原因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4)四川花萼山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
    1.2 Shannon's信息指数估算的巴山榧树种群遗传多样性
    1.3 Nei's多样性指数估算的巴山榧树基因多样性
    1.4 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
2 讨论
    2.1 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2 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2.3 巴山榧树的保护策略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DNA提取与ISSR扩增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基于RNA-seq的‘细榧’高含油量分子机制初探及SSR标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榧属概况
        1.1.1 榧属简介
        1.1.2 榧树的类型
        1.1.3 香榧的研究进展
    1.2 木本油料作物脂肪酸研究进展
        1.2.1 脂类合成概述
        1.2.2 调控油量的相关基因
        1.2.3 植物油脂合成相关因子
        1.2.4 影响脂肪酸合成的其他途径上的基因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细榧’和‘圆榧’种子油脂合成期脂肪酸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总RNA提取结果
        2.2.2 cDNA检验
        2.2.3 部分引物筛选
        2.2.4 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
        2.2.5 qRT-PCR验证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2.3 讨论
        2.3.1‘细榧’中各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2.3.2‘圆榧’中各基因的表达分析
        2.3.3‘细榧’与‘圆榧’中基因的表达差异
第三章 ‘细榧’KAS1、FAD2-2、GPAT6基因的克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细榧’总RNA的提取结果
        3.2.2 cDNA检测结果
        3.2.3 KAS1基因克隆结果
        3.2.4 FAD2-2 基因克隆结果
        3.2.5 GPAT6基因克隆结果
    3.3 结论与讨论
        3.3.1 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KAS1的克隆
        3.3.2 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FAD2-2 的克隆
        3.3.3 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GPAT6的克隆
第四章 基于榧树EST转录组数据库SSR标记的开发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研究方法
        4.2.1 转录组数据来源
        4.2.2 DNA的提取
        4.2.3 引物设计及合成
        4.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4.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2.6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榧树EST-SSR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4.3.2 转录组SSR基序重复类型和频率特征
        4.3.3 榧树种子EST-SSR引物的有效性及通用性
        4.3.4 SSR引物评价
    4.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5.1 qRT-PCR验证17个基因在‘细榧’与‘圆榧’种子发育时期的表达
    5.2‘细榧’中KAS1、FAD2-2、GPAT6 cDNA序列的克隆
    5.3 基于榧树转录组数据开发SSR分子标记
参考文献
致谢

(7)样本数量对白桦群体遗传参数估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白桦叶片基因组DNA提取
        1.2.2 SRAP标记分析
        1.2.3 遗传多样性参数的估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及多态性SRAP引物筛选
    2.2 白桦种源不同样本数量估算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2.3 不同样本数量对群体间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
    2.4 样本数量和主要遗传参数的相关分析
    2.5 白桦遗传多样性研究时样本数量的确定
3 讨论与结论

(8)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长叶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长叶榧生物学特性
2 长叶榧生境与分布
3 长叶榧化学成分
4 长叶榧生理生态
5 长叶榧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6 长叶榧栽培技术
7 长叶榧保护对策
8 讨论

(9)宁乡县香榧种质资源调查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香榧概述
        1.1.1 香榧形态特性
        1.1.2 香榧适生环境
        1.1.3 香榧经济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香榧资源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1.2.2 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分析
        1.2.3 香榧的丰产栽培与病虫害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技术路线图
2 宁乡县香榧群落生长调查及林分植物多样性分析
    2.1 香榧群落生长调查
        2.1.1 调查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宁乡县香榧种质资源调查区植物多样性
        2.2.1 调查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3 宁乡县香榧良种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3.1 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3.1.1 试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2.1 试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3.3.1 试验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4 宁乡县香榧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研究
    4.1 香榧幼苗生长规律调查
        4.1.1 实验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2 香榧幼苗光合特性测定
        4.2.1 试验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香榧幼苗生物量测定
        4.3.1 试验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5 香榧林地土壤肥力研究
    5.1 香榧幼林营造技术研究
        5.1.1 造林试验设计
        5.1.2 结果与分析
    5.2 香榧林地土壤微生物研究
        5.2.1 实验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香榧林地土壤酶变化
        5.3.1 实验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香榧林地土壤营养元素研究
        5.4.1 实验方法
        5.4.2 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10)巴山榧树及近缘种的psbA-trnH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2 方法
        1. 2. 1 样品 DNA 提取
        1. 2. 2 PCR 扩增和测序
        1. 2. 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巴山榧树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分析
    2. 2 近缘种间的序列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四、运用RAPD技术分析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的遗传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榧树遗传图谱构建及苗期生长性状相关QTL定位研究[D]. 吴昊. 浙江农林大学, 2020
  • [2]厚朴天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D]. 杨旭.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3]九龙山榧生物学特性评价及扩繁技术研究[D]. 李爽爽.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4]四川花萼山巴山榧树不同世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J]. 周先容,尚进,王庆,汪建华,秦明一,刘雪凝,江波.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6)
  • [5]四川花萼山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J]. 马翠苹,周先容,尚进,杨丹,秦鸿燕,谢静,罗雪莲.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9)
  • [6]基于RNA-seq的‘细榧’高含油量分子机制初探及SSR标记开发[D]. 周彩红.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4)
  • [7]样本数量对白桦群体遗传参数估算的影响[J]. 毕志宏,魏敏静,刘莹莹,杨传平,魏志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4)
  • [8]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长叶榧的研究进展[J]. 李建辉,刘丽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03)
  • [9]宁乡县香榧种质资源调查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D]. 鄢志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3)
  • [10]巴山榧树及近缘种的psbA-trnH序列分析[J]. 周先容,尚进,陈发波,宋晓宏,江波. 西部林业科学, 2015(01)

标签:;  ;  ;  ;  ;  

RAPD分析香榧遗传多样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