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1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87-02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我国为重疫区(1)。其并发症多见于消化道出血、脑水肿、ARDS、心衰肺水肿等,现报告合并有重型肝炎病1例。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并发症重型肺炎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鼠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汉坦病毒(HV)引起的,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多脏器功能受损的,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它的并发症多而重,常见消化道出血、肺水肿、脑水肿、心衰等,合并有急重型肝炎者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病例:男,34岁,电业维修工人,因发热、头痛、腰痛一周,眼黄,恶心二日而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病史。查体:体温:38.6摄氏度,脉搏:112次/分,血压:120/70毫米汞柱,呼吸:22次/分,醉酒貌,右腋下皮肤见三条抓痕样出血
点,周身皮肤轻度黄染,双眼睑轻度浮肿,双眼球结膜充血强阳性,软腭可见5个鲜红色刺尖大小出血点,扁桃腺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12次/分,腹部平坦,软,肝区触痛阳性,墨菲氏征阴性,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阳性,腹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浮肿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4×109/L血小板110×109/L血红蛋白120g/L淋巴细胞0.56嗜中性粒细胞0.925。尿常规:蛋白强阳性,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阳性,流行性出血热(EHF)IgM阳性,肝功:谷丙转氨酶2029.0u/L,谷草转氨酶227.9u/L,直接胆红素10.5umol/L,总胆红素45.5umol/L,r-谷氨酰转肽酶276.2u/L血浆总蛋白627g/L血浆白蛋白35.9g/L乙肝系列阴性,丙肝抗体阴性,肾功能测定:尿素氮8.1umol/L肌苷16.22u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26.92mmol/L,B超“肝脏弥漫性改变,胆囊受累,脾轻大,双肾弥漫性改变”心电图:窦性心律。
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重型肝炎
治疗病人入院立即卧床休养,给预预防感染、抗病毒、抗凝、止血、护肝肾、降酶、退黄、液体疗法、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病人入院后周身黄染逐渐加重、茶色尿、肝区胀满,疼痛明显,乏力,厌油腻,恶心,呕吐频繁,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记24小时输液,、尿液量,监测肝功变化,经一周的积极对症治疗,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597.1u/L,谷草转氨酶121.3u/L,直接胆红素112.5umol/L,总胆红素395.1umol/L,r-谷氨酰转肽酶185.7u/L血浆总蛋白65g/L,肾功:尿素氮6.0umol/L肌苷35.6umol/L血糖4.1mmol/LB超:“肝轻度弥漫性改变,脾轻大,胆囊受累,双肾正常”茶色尿变浅,病人周身黄染较前明显消退。尿常规:蛋白弱阳性,尿胆原阴性,胆红素阳性。继续按原方案积极、对症护肝肾治疗,病情由发热期直接跃入多尿期,经系统治疗三十日,病人的各症状、体征、化验各项指标均为正常,病情好转出院休养。
讨论患者发病前有野外工作史,典型的体征“三红、三痛”右腋下抓痕样出血点,软腭出血点,肾区叩击痛,尿中见大量蛋白,(EHF)IgM阳性,肝功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至正常值的57倍,谷草转氨酶升高至正常值的3倍以上,已达到重型肝炎的标准,如此重的合并症实属少见,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病情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易出现氨中毒,急性肝肾综合症,病程不超过三周[2]。该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出血热病毒致使肝功能,肾功能急速损伤,EHF病毒侵入机体后,随血散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并在其中增殖,其后释放至血液形成病毒血症,该病毒RNA主要在细胞浆内,主要脏器中病毒阳性率高低依次为:肝、肾、胃、肠、心、脾、睾丸、脑、肾上腺、胰腺,受感染的细胞形态和功能显著改变[3]在EHF的临床治疗中,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更提高对肝、肾、胃、肠、脑等脏器的保护措施,禁用一切对肝、肾损伤的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预防重型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传染病学.肾综合症出血热,人民卫生出版社.
[2]传染病学,第七版.病毒性肝炎,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华内科杂志.肾综合症出血热临床发病学的研究进展,1997.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