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银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烧伤,Ⅱ度,纳米银离子,敷贴,兔
纳米银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菲,赵永健,赵全,孙健[1](2018)在《纳米银离子敷料对兔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纳米银离子敷料对兔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白兔,构建Ⅱ度烧伤动物模型,制作含有不同浓度纳米银离子的敷料。将烧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0. 5%、1%、2%银离子组各30只,其中对照组外敷凡士林纱布并包扎,0. 5%、1%、2%银离子组分别外敷相应纳米银离子纱布。各组每天换药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用吸光光度法检测纱布细菌数量; MTT法检测敷料抗菌能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兔血清、大脑及肾组织中银离子水平。结果 0. 5%、1%、2%银离子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 05),但不同浓度银离子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 0. 5%、1%、2%组细胞毒性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且0. 5%银离子组的细胞毒性小于1%、2%银离子组(P均<0. 05); 0. 5%银离子组大脑及肾脏中银离子水平低于1%、2%银离子组(P均<0. 05)。结论纳米银离子敷贴可加速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及抑制细胞活力的作用;但纳米银离子浓度越高,其细胞毒性越强。(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37期)
陈雪春[2](2018)在《纳米银离子在纺织品洁净技术上的研发一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对衣物洁净意识的加强促使抗菌纺织品市场持续扩大。研发中的新型生产方式可使面料或服装更加洁净清新,纳米银离子抗菌整理剂便是该领域开创性发展之一。最新研发的技术有望使抗菌染整达到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小甚至无副作用的效果。抗微生物制剂融入纳米银离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8年07期)
李宝云,金晓英,王秀君,熊合明,刘秋梅[3](2017)在《庆大霉素外用联合纳米银离子海绵敷料对Ⅲ期、Ⅳ期压力性损伤疮面面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外用联合纳米银离子海绵敷料治疗Ⅲ期、Ⅳ期压力性损伤效果。[方法]以60例Ⅲ期、Ⅳ期压力性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应用庆大霉素外用联合纳米银离子海绵敷料填充治疗,对照组应用庆大霉素外用联合普通无菌纱布覆盖伤口。2个疗程结束后采用IPP6.0图像处理软件定量测量两组病人压力性损伤疮面面积变化。[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压力性损伤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疮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庆大霉素外用联合纳米银离子海绵敷料填充治疗能够促进压力性损伤疮面面积缩小,加快愈合速度,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7年36期)
周惠珍[4](2017)在《纳米银离子敷料在慢性感染伤口护理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敷料在慢性感染伤口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8月诊治的慢性感染伤口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普通敷料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34例采用纳米银离子敷料进行护理,于初诊、换药1周、2周行疼痛评分和伤口创面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创面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1周、2周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1周、2周时伤口创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银离子敷料可加速慢性感染伤口的愈合,疗效显着且疼痛更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梁睿贞[5](2016)在《ATP生物荧光法对DUWLs微生物污染的监测研究及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ATP生物荧光法对DUWLs微生物污染的监测研究及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干预效果评价牙科综合治疗台(dental comprehensive unit, DCU)是口腔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s, DUWLs)由一套狭窄而复杂的细孔塑料软管相互连接而成,功能亦相对复杂,主要有在诊疗过程中为牙科手机和活髓牙治疗提供冷却水、为叁用枪提供冲洗水,给患者提供漱口水、为痰盂提供冲洗水等。文献显示,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存在严重的微生物污染,菌落总数可高达106cfu/ml,多种病原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大肠杆菌、阿米巴、真菌等以浮游菌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于DUWLs中,可随手机转动时喷出的水雾及叁用枪用水进入患者口中,成为牙科诊疗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DUWLs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己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待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1.口腔科用水的监测,我国目前尚无相关规范规定其监测内容、方法、频率及标准,多由医院自行制定,但资料显示,为数不少的专科医院和基层诊所尚未将其纳入日常监测的范围,管理上存在盲区。2.水路管理方案的制定,尽管文献报道应用于DUWLs处理的方法有很多,但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并普及应用的尚无定论。不同方案各有优劣,难以同时满足水路管理方案的综合要求:抗菌有效、成本较低、节省人力、对环境、器械及人体无害。因此,本研究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拟开展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监测与控制的相关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1.探讨ATP生物荧光法用于DUWLs微生物污染监测的可行性,寻找对DUWLs微生物污染简便易行的动态监测方法。2.评价一种新型的消毒剂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对DUWLs微生物污染的干预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寻找抗菌有效,成本较低,相对安全的干预方法。3.通过一种新型牙科综合治疗台独立储水罐的设计,希望在较低的成本前提下,便捷地实现罐内消毒液体的定量定时抽取,实时动态且节省人力的消毒功能。方法:1)实验一:对18台牙科综合治疗台54个采样点共采集108份水样,其中牙科手机、叁用枪和漱口出水口处水样各36份,同时采用传统菌落培养计数法和ATP生物荧光采样检测法两种监测方法同时进行细菌含量的监测,评价ATP荧光技术用于监测不同程度水路污染的可行性。2)实验二:通过菌落计数法对大型叁甲专科医院DUWLs不同部位采样点的细菌含量进行基线监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DUWLs内壁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细菌分析仪分析水路中的致病菌构成,了解DUWLs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控制难点。并比较比较四种不同的消毒剂:0.2%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消毒剂(Sanosil)、5.25%次氯酸钠消毒剂(NaClO)、3%过氧化氢消毒剂(H202)对DUWLs和0.2%的洗必泰(Chlorhexidine, CHX)对DUWLs进行周期性消毒,研究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对水路的消毒效果及对生物膜结构的影响。3)实验叁:通过cck-8法研究四种不同的消毒剂: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消毒剂(Sanosil)、次氯酸钠消毒剂(NaClO)、过氧化氢消毒剂(H202)和洗必泰(Chlorhexidine, CHX)在不同浓度时在体外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作用2小时和24小时的细胞毒性,比较不同消毒剂使用的生物安全性。4)实验四:通过一种新型牙科综合治疗台独立储水罐的设计,在较低的成本前提下,便捷地实现罐内消毒液体的定量定时抽取,从而可能实现对DUWLs实时动态的消毒功能。结果:1)实验一:ATP生物荧光法监测结果与菌落计数法比较具有显着正相关(R=0.719,P<0.01),通过ATP荧光法判定水路中的细菌含量是否合格与菌落计数法比较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33),灵敏度=88.9%,特异度=94.4%。2)实验二:①实验中未对DUWLs进行定期消毒的DCU中存在严重的污染,其平均菌落数为4.015*103 cfu/ml,共发现12种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水管内壁观测到厚薄不均,相互连接聚集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混杂大量球菌和杆菌的生物膜。②四种化学消毒剂均可有效降低水路中细菌含量和杀灭条件致病菌,但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的消毒持续时间长于其它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显示对生物膜的破坏效果: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次氯酸钠>双氧水>洗必泰。3)实验叁:四种消毒剂中在常用的消毒浓度下与人口腔上皮黏膜细胞作用一定时间下均可产生细胞毒性,但0.2%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消毒剂和0.2%的洗必泰毒性等级为中度毒性(2级),5.25%次氯酸钠和3%过氧化氢毒性等级为重度毒性(4级)。4)实验四:通过一种牙科综合治疗台的独立储水罐的设计,要点包括罐体、可拆卸式定量取液组件。定量取液组件包括外罩、取液泵、电动推杆、定量容液罐,取液泵和电动推杆。所述外罩采用筒形塑料制成,外罩的顶部设有连接治疗台的上螺纹口,外罩的底部设有连接罐体的下螺纹口;取液泵包括取液罐,取液罐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阀门、活塞、上阀门、推拉杆和连杆;采用可拆卸式设计,安装拆卸方便,在拆卸下即使不使用定量抽取功能,也不影响正常的取液使用。该种牙科综合治疗台的独立储水罐,可在较低的成本前提下,便捷地实现对罐内液体的定量抽取,实现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实时动态的消毒功能。结论:1)生物荧光检测法和传统菌落计数法在水路污染的监测中具有高度一致性。ATP生物荧光技术可作为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监测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初筛方法。2)本研究发现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路中的菌落总数,并且对生物膜结构的破坏优于其他对照组,更适合与DULWs这种复杂结构的消毒。3)不同消毒剂在体外的细胞毒性不同,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和洗必泰水路污染控制的常用浓度上对细胞的毒性低于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相对安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吴建青,郭亚辉,马飞飞,刘玲萍,刘亚红[6](2015)在《纳米银离子凝胶在1例急性脊髓炎合并2型糖尿病及双足烫伤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主要以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1]。纳米银离子凝胶是一种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离子凝胶对烫伤大创面具有抗感染和促创面愈合的作用[2]。本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3月21日收治了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双足烫伤的患者,经综合评估,此患者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双足多个手掌般大小(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邹志慧,余加林,杨冰岩,吕峻峰,王维琼[7](2014)在《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构的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O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 SP2自身具有的分析软件及ISA分析软件获得PAO1菌株BF的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结果 (1)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在以不含纳米银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 SP2自身具有的分析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平均厚度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天组都达最高值;纳米银离子的含量对BF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P>0.1),作用时间对BF厚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81,P<0.001)。(3)ISA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银离子含量、作用时间对BF空间结构均有明显影响,不同时间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上BF的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及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影响的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2种纳米银离子材料上BF的AP、ADD及TE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P值、ADD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同一时间组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P值都高于空白对照组的AP值;同一时间组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DD值都低于空白对照组的ADD值。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TE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天组都为最高值;同一时间组的TE值随着含纳米银离子的增加都呈降低趋势。结论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PAO1菌株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PAO1菌株BF空间结构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赵凯[8](2013)在《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的抗菌和防屏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纺织品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具有抗菌同时又具有优良的防电磁屏蔽性能的镀银纤维织物备受关注。目前,国外对镀银织物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显着地成就。而我国在镀银纤维及其纺织品的应用方面相对滞后。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织物的抗菌和防屏蔽性能,从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外观特征、基本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和防屏蔽性能出发,综合分析了纳米银离子在抗菌和防屏蔽性能方面的优势。对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织物开发、加工及应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论文中对镀银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目前市场常见的抗菌织物如竹纤维,抗菌涤纶纤维,甲壳素纤维等进行了比较,可以得出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溶出性,同时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织物在抗菌方面具有更好更持久的抗菌性能。同时,在本论文第四章还对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的抗电磁辐射和防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改变纳米银离子镀银长丝在织物中的不同分布和排列方式,检测织物的屏蔽效能。可以得出采用不同的排列嵌入方式对织物的屏蔽效能有较大的影响。镀银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纤维在抗菌和防屏蔽方面具有其它纤维不能替代的优良特性,在生活用品,医学纺织用品及军工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相信未来随着人民对纺织品功能性要求的提高,镀银纤维织物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3-05-29)
曾龙英,黄婕[9](2012)在《气管切开拔管后应用纳米银离子创伤贴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气管切开处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拔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拔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予纳米银离子创伤贴覆盖伤口;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再予蝶形纱布覆盖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银离子创伤贴有利于加快气管切开处伤口愈合,能降低患者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刘维勤,余加林,刘官信,郜向娜,朱秀菊[10](2011)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各个时间点培养好的标本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与纳米银离子干预组中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并结合NIS-Element BR软件计算生物膜覆盖率(biofilm coverage rate,BCR);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图形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ISA)观察纳米银离子作用后各时间点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 2 d组生物膜经SEM检测,纳米银离子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菌变稀疏,结构明显受到破坏。BCR检测,0.5 d时纳米银离子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1 d、2 d时B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结合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 d时空白对照组与0.1%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17.55±2.08和11.33±0.98、3.12±0.30和1.93±0.13、5.79±和3.17±0.16(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为0.90±0.01和0.98±0.01(P<0.05)。但5 d时2组参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纳米银离子组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抗菌作用逐渐减弱。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抗菌效果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纳米银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们对衣物洁净意识的加强促使抗菌纺织品市场持续扩大。研发中的新型生产方式可使面料或服装更加洁净清新,纳米银离子抗菌整理剂便是该领域开创性发展之一。最新研发的技术有望使抗菌染整达到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小甚至无副作用的效果。抗微生物制剂融入纳米银离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银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菲,赵永健,赵全,孙健.纳米银离子敷料对兔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J].山东医药.2018
[2].陈雪春.纳米银离子在纺织品洁净技术上的研发一瞥[J].中国纤检.2018
[3].李宝云,金晓英,王秀君,熊合明,刘秋梅.庆大霉素外用联合纳米银离子海绵敷料对Ⅲ期、Ⅳ期压力性损伤疮面面积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
[4].周惠珍.纳米银离子敷料在慢性感染伤口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7
[5].梁睿贞.ATP生物荧光法对DUWLs微生物污染的监测研究及过氧化氢纳米银离子干预效果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16
[6].吴建青,郭亚辉,马飞飞,刘玲萍,刘亚红.纳米银离子凝胶在1例急性脊髓炎合并2型糖尿病及双足烫伤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7].邹志慧,余加林,杨冰岩,吕峻峰,王维琼.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构的影响的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
[8].赵凯.纳米银离子镀银纤维的抗菌和防屏蔽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3
[9].曾龙英,黄婕.气管切开拔管后应用纳米银离子创伤贴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
[10].刘维勤,余加林,刘官信,郜向娜,朱秀菊.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