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金碳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熵合金,碳化物,微观组织,拉伸性能
合金碳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崔宇,杜辉,徐丽萍,刘鹏,蔡嘉洪[1](2019)在《碳化物析出对CrFeCoNi高熵合金拉伸和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添加了3%(摩尔分数,下同)的C对CrFeCoNi高熵合金进行合金化,依次进行1 200℃×12h均匀化冷轧800℃×1h再结晶退火,获得了完全再结晶组织,研究了该合金中碳化物的析出特征及其对合金微观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合金化后,除了面心立方结构的等轴晶基体之外,还发现了M_(23)C_6碳化物随机分布在晶界和晶内。室温屈服强度由CrFeCoNi合金的386MPa增加到706MPa,但伸长率和耐腐蚀性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0期)
熊雨雷,侯廷平,李自华,林恒福,李钰[2](2019)在《合金碳化物(Fe,Mo)_3C的磁性及磁致热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VASP软件计算钢中合金碳化物(Fe,Mo)_3C在0 K、0 Pa的磁矩和形成能,利用热力学平衡软件MTDATA计算合金碳化物(Fe,Mo)_3C的化学自由能改变量,利用Weiss分子场理论计算合金碳化物在12 T强磁场下的磁自由能改变量。结果表明,合金碳化物(Fe,Mo)_3C的磁矩主要来源于不同Wyckoff位置的Fe原子,8d位置的Fe原子对磁矩的影响比4c位置的Fe原子更大,而Mo原子会使合金碳化物的磁矩降低;合金碳化物Fe_2MoC、Mo_3C的形成能为负,表明这两种合金碳化物比Fe_3C和FeMo_2C更稳定;另外,Mo原子会降低合金碳化物(Fe,Mo)_3C化学自由能改变量,增大其磁自由能改变量。(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文庆,曹光明,刘炳强,崔大伟,鲍文科[3](2019)在《碳化物及粉末冶金工艺对Nb-35Ti-6Al-5Cr-8V合金弯曲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对机械合金化与热压烧结相结合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Nb-35Ti-6Al-5Cr-8V-(0,5) C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和叁点弯曲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组织结构和碳化物引入对合金弯曲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b-35Ti-6Al-5Cr-8V合金由单一Nbss相构成,Nb-35Ti-6Al-5Cr-8V-5C合金由Nbss和(Nb,Ti) C两相构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b-35Ti-6Al-5Cr-8V-(0,5) C合金中Nbss和(Nb,Ti) C相的尺寸均得到细化,并且引入碳化物合金的Nbss晶粒更为细小; Nb-35Ti-6Al-5Cr-8V-(0,5) C合金的弯曲强度随着Nbss晶粒细化和强化相弥散化而得到提高;韧性的Nbss以穿晶解理方式断裂并导致其表面形成明显的解理台阶和撕裂棱,脆性碳化物以光滑拔出的穿晶断裂为主并因与基体的力学错配度差异而引起二次裂纹,Nbss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弥散化引起裂纹偏转和裂纹桥联有助于提高合金的弯曲强度。(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朱孜毅,孟利,陈冷[4](2019)在《Co-Cr-W-Ni合金中碳化物析出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Cr-W-Ni合金中碳化物的类型和析出机制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显着,本实验采用XRD、SEM-EBSD和TEM技术研究了Co-Cr-W-Ni合金时效后碳化物的析出类型、分布特征和析出机制。结果表明,Co-Cr-W-Ni合金中碳化物的主要类型为M_7C_3、M_6C和M_(23)C_6;M_(23)C_6型碳化物主要分布于孪晶与γ相晶粒的三叉交界处,与基体γ相是立方-立方的取向关系;M_7C_3型碳化物退化分解并原位析出M_6C型碳化物,是Co-Cr-W-Ni合金中一种重要的碳化物析出机制。(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田宁,田素贵,于慧臣,赵国旗,闫化锦[5](2019)在《块状碳化物的形态演化及对镍基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工艺热处理、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固溶温度对一种定向凝固镍基合金中碳化物形态演化与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DZ125合金中存有粗大块状MC型碳化物,热处理期间合金中MC型碳化物可发生分解和形态演化,逐步转变成粒状M23C6型碳化物。随固溶温度提高、时间延长,碳化物发生分解及形态演化的几率增加,并使细小粒状M23C6型碳化物沿晶界不连续析出。与低温固溶处理合金相比,高温固溶处理合金在780℃具有良好的蠕变抗力。其中,以共格方式嵌镶在?基体中的立方γ′相均匀分布在枝晶干和枝晶间区域,并有细小粒状碳化物沿晶界弥散析出,可抑制晶界滑移,是大幅度提高合金蠕变抗力的主要原因。在近780℃蠕变后期,与应力轴呈45?角的晶界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裂纹在沿与应力轴呈45?角的晶界处萌生与扩展,直至断裂是合金的蠕变断裂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晚霞[6](2019)在《Hastelloy N合金焊后热处理碳化物转变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astelloyN,一种固溶强化镍基合金,以其较好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和耐熔盐腐蚀性能被选为熔盐堆的结构材料。当温度超过1300℃时,HastelloyN合金中初生碳化物会转变为共晶碳化物,而焊接的温度范围从室温到熔点(1450℃以上)包含了碳化物共晶转变的温度点,因此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区均存在共晶碳化物。另外,由于元素偏析、组织的不均匀性和焊后残余应力等使得合金焊接接头成为薄弱区域。本文研究Hastelloy N合金焊接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行为,并研究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拉伸性能、持久性能和微区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焊后热处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焊后热处理碳化物的转变过程及其机理以及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如下:首先,系统地研究焊后热处理温度对Hastelloy N合金焊缝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stelloyN合金经过焊接后焊缝区枝晶内出现片状M6C共晶碳化物和纳米级颗粒状M2C碳化物,在枝晶界有少量的细小M6C碳化物析出;随着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级颗粒状M2C碳化物逐渐分解,直至950℃时,纳米级颗粒状M2C碳化物彻底消失。随着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焊缝硬度逐渐降低,屈服强度先快速后缓慢降低,抗拉强度略有升高的趋势,而延伸率显着增加。其中,870℃和950℃焊后热处理试样的延伸率较焊态试样有明显的增加,延伸率分别为28.0%和34.0%,增加幅度分别为34.0%和62.7%。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纳米级M2C碳化物的溶解和位错的湮灭应该是导致合金焊缝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降低的原因。而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缝枝晶界处析出的M6C碳化物的尺寸和数量明显增加,使得焊缝的伸长率显着增加。随着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焊缝的持久寿命和延伸率均先缓慢增加后显着增加。870℃C和950℃焊后热处理试样的持久寿命分别为1674.2h(焊态的5.7倍)和3347.7h(焊态的11.5倍)。枝晶界碳化物在持久过程中应力的作用下明显的长大,从而进一步阻碍晶界滑移,使得持久性能增强,延伸率升高。其次,为了研究焊后热处理时间对Hastelloy N合金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焊后热处理温度设定为870℃。焊接接头各区晶界碳化物随着焊后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数量增多。经过870℃焊后热处理0.5h后,焊接接头屈服强度降低了 43MPa(焊态272MPa)而延伸率增加了 69.6%(焊态24.0%)。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焊态焊缝的枝晶界和枝晶内的亚晶界上有应力集中容易成为裂纹源。经过870℃焊后热处理后,焊缝的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加之焊缝区都是粗大的枝晶,具有较低屈服强度的母材首先进入屈服和塑性变形阶段,使得断裂在母材区发生。经过870℃焊后热处理0.5h后,焊接接头的持久寿命和延伸率显着增加,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其持久寿命和延伸率均先增加后减小。焊接接头的持久性能经过870℃焊后热处理后有所提高,这是焊接接头局部应力应变降低和晶界碳化物析出钉扎位错、阻碍晶界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Hastelloy N合金焊缝区由于枝晶间存在元素偏析使其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共晶反应。焊缝区碳化物的共晶反应过程:γ+M6C(P)→L→4γ+M6C(E)。由于受到焊接热循环的作用,HAZ(E)中初生M6C碳化物和基体界面处发生组分液化,局部液相发生共晶反应形成共晶碳化物。热影响区碳化物的共晶反应过程:γ+M6C(P)→γ+L→γ+M6C(E)。高温热处理后共晶碳化物球化过程显示,高界面仓能促进共晶碳化物球化以获得稳定的体系。此外,体积能量的减少促进了在高温热处理Si向内扩散到球状共晶M6C碳化物中。在焊接和高温热处理过程中M6C碳化物中Si和Cr的总浓度保持稳定。Mo从M6C碳化物向外扩散导致在焊接和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焊接接头各区碳化物晶格参数的降低。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结果,这是由于原子半径较小的Si、Ni、Cr原子代替原子半径较大的Mo原子导致M6C碳化物晶格参数的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何耿煌[7](2019)在《碳化物添加剂对硬质合金刀具综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点弯曲和磨损实验明确不同碳化物对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和抗磨损性能的作用机制,揭示碳化物百分比含量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标准车削和铣削实验,获得单种和多重碳化物对刀具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数据,同时进一步获得在不同Co含量条件下刀具性能最大化的碳化物百分比数据。研究可为国产刀具基体材质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2期)
陈冬[8](2019)在《铀铌合金中碳化物夹杂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U-Nb合金因其密度高、力学性能优异以及耐腐蚀性能好,广泛地应用在核工程中。银元素主要用于改善铀的耐腐蚀性能。在高温Y相区时,铀和铌能完全互溶形成具有BCC结构的γ相,从γ相区淬火到室温,控制铀中铌的含量,可获得不同结构的亚稳相(α'、α'、γ0)。当铌含量在3.5-6.5wt.%时,形成具有单斜结构的(α"相,α"相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在实际使用中倍受关注。铌和铀的熔点和密度相差很大,冶金过程中需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并借助电磁搅拌使铌均匀地溶解在铀中。虽然铀在高温冶金中采用带保护涂层的石墨坩埚,但也很难避免碳杂质元素对铀熔体的污染。冶金中引入的碳杂质元素很容易与铀和铌发生反应生成碳化物夹杂,碳化物夹杂的存在显着影响合金的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本工作深入研究了 U-5.5Nb合金中碳化物夹杂的形成机制,明确主要碳化物夹杂Nb2C形貌演变规律,获得不同碳杂质元素含量对U-5.5Nb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探索不同碳化物夹杂在U-5.5Nb合金不同变形阶段产生微孔形核的机制,为U-5.5Nb合金冶金过程中的碳化物夹杂控制以及力学性能提升提供了科学支撑。本研究中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对组织、相结构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U-5.5Nb合金中掺杂碳杂质元素的方式研究了碳杂质元素对组织、夹杂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U-Nb合金中碳元素对夹杂物的形态和基体组织影响较大。当碳元素含量较低时,Nb2C夹杂物呈现多边形,基体组织呈现柱状晶;当碳含量较高时,Nb2C夹杂物充分长大成长条状并发生偏聚形成团聚物,且基体组织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晶粒尺寸由未掺杂碳元素时的107μm细化至24μm。(2)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分析了 U-5.5Nb合金中主要碳化物夹杂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b2C夹杂物的弹性模量为246.5±23.7 GP,硬度为24.6±3.1 GPa,U(N,C)夹杂物的弹性模量为153.5±3.0GPa,硬度为4.3±0.1 GPa,基体的弹性模量为72.1±3.0GPa,硬度为2.6±0.1 GPa。碳化物夹杂和基体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分析表明,Nb2C夹杂物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远大于U(N.C)和基体,说明Nb2C夹杂物在基体中作为硬质点存在。碳化物夹杂和基体力学性能之间的差异导致在基体变形至断裂过程中不同的微孔形核机制。(3)U(N,C)和Nb2C夹杂物与基体之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导致在基体变形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微孔形核机制。在U-5.5Nb合金单向拉伸变形过程中,对于U(N,C)夹杂物,由于其强度和硬度与基体接近,在基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很容易使U(N,C)夹杂物发生破裂,从而导致微孔在U(N,C)夹杂物周围产生;对于Nb2C夹杂物,其硬度和强度远远高于基体,在基体变形过程中Nb2C夹杂物和基体的变形不协调,容易在Nb2C-基体界面发生分离,从而导致微孔形核。理论计算得到了 Nb2C-基体界面强度约为0.9-1.2 GPa。(4)碳杂质元素不改变U-5.5Nb合金的相结构,两种不同碳含量的合金都表现出典型的α"单相结构。碳杂质元素对U-5.5Nb合金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但主要影响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随着碳杂质元素含量的增加,延伸率和夏比冲击韧性显着降低。碳化物夹杂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主要为基体材料变形至断裂过程中微孔在夹杂物周围形核,随着碳杂质元素含量的增加,夹杂物体积分数增加,微孔形核点增加,微孔数量增加更容易在基体变形过程中发生连接产生微裂纹,微裂纹的扩张导致材料提前断裂,使得塑性和韧性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9-04-01)
吴凯西,刘宏萱,彭真,喻石亚,周坚[9](2019)在《浇注工艺对K403合金初生碳化物及持久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X)等试验手段,分析了K403合金返回料在不同浇注温度和造型方式中初生碳化物的形貌、分布及种类,研究了初生碳化物对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403合金中主要为初生MC型碳化物。浇注温度对合金的初生MC型碳化物和持久性能无明显影响。当冷却速率较慢时,初生MC型碳化物主要为较大尺寸长杆状且分布较为集中,降低了合金的高温持久性能;当冷却速率较快时,初生MC型碳化物主要呈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对高温持久性能有利。(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1期)
韩凤军,刘晓斌,李涛,孙大力,魏仁杰[10](2019)在《改善高合金工具钢碳化物不均匀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冶炼时加入变质剂及热加工角度研究变质剂和压力加工对高合金工具钢碳化物均匀性与性能的影响,选取Cr12MoV钢进行工艺实验,精锻机采取打方工艺能有效的破碎碳化物,降低碳化物不均匀度。(本文来源于《大型铸锻件》期刊2019年01期)
合金碳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VASP软件计算钢中合金碳化物(Fe,Mo)_3C在0 K、0 Pa的磁矩和形成能,利用热力学平衡软件MTDATA计算合金碳化物(Fe,Mo)_3C的化学自由能改变量,利用Weiss分子场理论计算合金碳化物在12 T强磁场下的磁自由能改变量。结果表明,合金碳化物(Fe,Mo)_3C的磁矩主要来源于不同Wyckoff位置的Fe原子,8d位置的Fe原子对磁矩的影响比4c位置的Fe原子更大,而Mo原子会使合金碳化物的磁矩降低;合金碳化物Fe_2MoC、Mo_3C的形成能为负,表明这两种合金碳化物比Fe_3C和FeMo_2C更稳定;另外,Mo原子会降低合金碳化物(Fe,Mo)_3C化学自由能改变量,增大其磁自由能改变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金碳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崔宇,杜辉,徐丽萍,刘鹏,蔡嘉洪.碳化物析出对CrFeCoNi高熵合金拉伸和腐蚀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2].熊雨雷,侯廷平,李自华,林恒福,李钰.合金碳化物(Fe,Mo)_3C的磁性及磁致热力学性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3].魏文庆,曹光明,刘炳强,崔大伟,鲍文科.碳化物及粉末冶金工艺对Nb-35Ti-6Al-5Cr-8V合金弯曲强度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4].朱孜毅,孟利,陈冷.Co-Cr-W-Ni合金中碳化物析出机制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5].田宁,田素贵,于慧臣,赵国旗,闫化锦.块状碳化物的形态演化及对镍基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6].王晚霞.HastelloyN合金焊后热处理碳化物转变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7].何耿煌.碳化物添加剂对硬质合金刀具综合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8].陈冬.铀铌合金中碳化物夹杂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
[9].吴凯西,刘宏萱,彭真,喻石亚,周坚.浇注工艺对K403合金初生碳化物及持久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10].韩凤军,刘晓斌,李涛,孙大力,魏仁杰.改善高合金工具钢碳化物不均匀度的研究[J].大型铸锻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