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鹿洁

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鹿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壳聚糖,纳米材料,复合薄膜,双氧水

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鹿洁[1](2019)在《纳米材料/壳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作为目前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阳离子型多糖,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以及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等特点。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纯壳聚糖薄膜存在着不耐酸碱,并且在水中易膨胀等问题。研究者将壳聚糖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制备稳定性好、耐酸碱的壳聚糖复合薄膜,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壳聚糖复合薄膜因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纺织工业、环境治理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因此,本论文着眼于纳米材料/壳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性质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壳聚糖和纳米材料进行了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材料/壳聚糖复合薄膜的研究现状,据此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采用壳聚糖(CS)和稀土包覆的多金属氧化簇Na_9EuW_(10)O_(36)·32H_20(Eu-POM)制备Eu-POM/CS复合薄膜。通过肉眼观察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都发现该壳聚糖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图表明CS和Eu-POM的结构在制备的复合薄膜中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持。值得一提的是,Eu-POM/CS复合薄膜不论是在荧光寿命还是荧光强度方面相比于Eu-POM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此外,复合薄膜的荧光强度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基于此,我们将该复合薄膜应用于检测双氧水,发现该方法展现了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见,Eu-POM/CS复合薄膜在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双氧水以及诊断相关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第叁章利用壳聚糖和氧化铜纳米颗粒制备成CuONPs/CS复合薄膜。首先制备了氧化铜纳米颗粒,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然后利用氧化铜纳米颗粒与壳聚糖构筑了 CuONPs/CS复合薄膜,发现它能催化分解双氧水,并且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升高,通过裸眼即可观察到该复合薄膜的颜色逐渐从浅蓝色变为深蓝色。因此,基于CuO NPs/CS复合薄膜对双氧水催化分解的性能,可以采用比色法来检测双氧水。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图发现,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升高,薄膜在633 nm波长处的吸收强度逐渐增强,并展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范围:0.16~110μM)。此外,当血清等实际样品中的干扰性物质存在时,该方法检测双氧水表现出了较好的特异性。因此,CuO NPs/CS复合薄膜基于比色法检测双氧水的策略,对于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潜在价值。第四章首先基于离子自组装策略,采用偶氮苯类表面活性剂(C_2H_5-azobenzene-OC_6H_(12)-N~+(CH_3)_3Br~-,ETAB)与有机染料分子刚果红(CR)构筑了具有pH响应性的ETAB-CR超分子材料。采用SEM观察到,当pH从6.0减小到3.2时,超分子纳米片的长度逐渐增大;采用偏光显微镜(POM)观察到材料有双折射性质。此外,该超分子材料在pH的调节下可以构建荧光开关。为了避免体相中的溶剂对材料荧光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超分子材料与壳聚糖一起构筑了(ETAB-CR)/CS复合薄膜,发现其荧光强度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交替调节下展现了良好的响应稳定性和可逆性,因此该工作的开展可以为气体检测和荧光开关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1)

张丞[2](2019)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复合支架材料修复SD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CHA-RS)复合物,修复SD雄性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变化过程,观察此新型材料促进成骨的性能及效果,同时给CHA-RS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进而初步判定此种新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1实验材料:本实验将采用共沉淀的制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混合制作成为复合材料。对本实验材料进行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初步判定,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再计算孔隙率,并测定材料的体外降解率。2动物实验:将45只实验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3组并统一制成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用CHA-RS复合材料植入缺损处,B组用nHAP植入缺损处,C组不植入材料。术后4/6/8周分组分批次随机处死大鼠,每次每组5只,分离下颌骨后首先从大体观察缺损处愈合情况,再进行组织学切片观察,运用IPP6.0软件计算新生骨面积占植入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且对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部位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分析,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制备CHA-RS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凹凸不平,材料几十到几百纳米大小不等,疏松颗粒状,有孔隙,并且孔隙之间相互贯通。孔隙率达90%左右,与天然骨组织相类似,并且降解率良好。2 HE染色切片、Masson叁色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周时,实验组镜下可见新生的细小片状的骨小梁出现,大量成骨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存在其中,对照组有较多新生骨基质,新生骨小梁较实验组少,空白组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在缺损区边缘有少量成骨细胞和基质纤维存在。6周时,实验组镜下观测到骨小梁连接成网状结构,对照组片状骨小梁增大且数量增多,并有逐渐连接趋势,空白组仍可见骨组织缺损区域,只是范围在缩小。8周时实验组骨缺损部位几乎被新的骨小梁充满,并且新旧骨边缘不明显,对照组骨小梁逐渐蔓延连接成网状,而空白组缺损边缘部分骨小梁变粗,但仍存在类骨质纤维,成骨细胞排列在周围。新生骨面积S_(bone)占植入区S_(total)的百分比结果: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骨面积比均有所增加。组间比较,4周、6周、8周结果比较中,相同时间段中实验组的新生骨面积比均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率MOD值结果:同组间相比,随着时间的增长,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率随之提高。不同组间对比,相同时间段的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率,实验组均强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材料对缺损处骨的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运用共沉淀法制作CHA-RS聚合物是一种新型支架材料,制作过程简单,易于消毒和成形,并且具有促进成骨的功能特点,可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它作为一种骨缺损修复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41幅;表7个;参110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叶鹏,骆付丽,刘安平,段海真,胡权[3](2019)在《缓释左氧氟沙星叁维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叁维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的:制备缓释左氧氟沙星的叁维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探讨其机械性能、物理特性和化学构成及抗生素缓释能力。方法:采用乳化固定过滤方法制备左氧氟沙星/壳聚糖载药微球,其中左氧氟沙星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3/1。将5,7.5,10 g的载药微球分别加入质量分数2%的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溶液中,通过冷冻干燥化学交联得到负载抗生素支架。对负载抗生素的支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药物缓释性能及力学、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内壁可见载药微球,并且随着载药微球质量的增加,负载抗生素支架的空隙密度逐渐减小;②能谱分析显示,3种负载抗生素支架均含有丰富的钙离子、磷离子;③3种负载抗生素支架的释放趋势相同,在前3 d释放大于50%,呈突释效应,而后进入相对平稳的释放阶段;负载10 g载药微球支架的药物释放速率最慢,负载5g载药微球支架的药物释放速率最快;④随着载药微球质量的增加,负载抗生素支架的抗压能力与抗牵张能力逐渐增加,孔隙率、平均孔径、吸水膨胀率逐渐减小,热水溶失率逐渐增加;⑤结果表明,采用冷冻干燥化学交联法可合成负载氧氟沙星的叁维骨组织工程支架,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抗压抗压缩能力、吸水率及热水溶失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李旭飞,车阳丽,吕艳,刘芳,王永强[4](2018)在《壳聚糖/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抗菌性,在抗菌方面已有一定的应用,但其抗菌性能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如何巩固和加强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并进行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将壳聚糖与无机物纳米材料复合,有机和无机组分协同互补,能显着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能,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纺织、化妆品和医学等领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本文总结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和影响抗菌性能的因素,详细介绍了壳聚糖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层状硅酸盐和碳材料等无机物复合后的纳米材料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在抗菌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1期)

董丽丹,魏长平,李中田,汪凤明[5](2018)在《纳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壳聚糖的水溶性及其止血方面的性能,将壳聚糖(CS)纳米化,并引入具有抗菌作用的Ag~+离子和凝血辅助作用的Ca~(2+)离子,制备出纳米壳聚糖金属离子复合止血材料。首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纳米壳聚糖(nmCS),再分别加入AgNO_3和饱和CaCl2溶液,制得nmCS-Ag、nmCS-Ca、nmCS-Ag-Ca复合材料。然后,采用FTIR、XRD、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对复合物的凝血、止血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壳聚糖IR图谱在1647cm-1和1560cm-1处出现了纳米壳聚糖钠盐的特征吸收峰;复合了金属离子的纳米壳聚糖在XRD图谱中表现出了Ag~+、Ca~(2+)的晶型特征;扫描电镜显示nmCS-Ag中Ag~+有部分析出而nmCS-Ca的复合效果较好;nmCS-Ag-Ca的凝血、止血效果要优于nmCS-Ag和nmCS-Ca,同时nmCS-Ag和nmCS-Ca的凝血、止血效果要优于nmCS。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纳米壳聚糖金属离子复合止血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梁红莲,傅丽,王树军,李桂花,刘洪燕[6](2018)在《N-羧甲基壳聚糖/纳米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羧甲基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N-羧甲基壳聚糖/纳米TiO_2复合材料。利用红外(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绿溶液、1,9-二甲基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探讨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复合材料掺杂比及煅烧温度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煅烧温度为300℃、掺杂比为2∶5的复合材料在温度30℃下,对初始浓度为8 mg/L,pH=9的3种染料分子溶液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分别为90.62%、83.75%、95.16%。(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8年09期)

张宝光[7](2018)在《改性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船舶工业中,装备材料的特性对船体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一些高精尖、高性能要求的部件,如叶轮等,传统的模具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其性能需要。本文以消失模工艺为基础,采用了改性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基础材料,结合了船舶叶轮铸造工艺的生产过程,利用有限差分原理对碳纳米材料的铸造热应力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碳纳米材料铸件的实际性能测试,得到了热应力的分布模型。从而达到降低废品率和提高开发效率,优化整体工艺流程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代祥子[8](2018)在《基于壳聚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对重金属微污染物的快速定量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安全是人类长期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重金属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与废气、废渣等污染不同,重金属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只能转移其存在的位置或改变其物理化学形态,并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逐步富集,最后通过饮食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从环境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建立适用于现场快速精准检测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新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重金属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电沉积和离子印迹法制备了基于壳聚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修饰电极并用于对Cr(VI)、Cd(II)和Pb(II)重金属离子的测定,采用SEM、TEM、XRD、EDS、FT-IR、CV、EIS、DPV等表征手段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pH、单体/模板比例、温度、孵化时间、参杂量对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现了对实际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一步沉积法将石墨烯(GR)、壳聚糖(CS)与Cr(VI)共沉积到金电极(Au)表面,利用戊二醛对沉积材料进行交联,再用EDTA脱除聚合物基体中的Cr(VI)构建了Cr(VI)离子印迹传感器(CS/GR/Au-IIP)。CS/GR/Au-IIP对Cr(VI)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_(-9) 1.0×10~(-5) mol/L,最低检测限为6.4×10~(-10) mol/L(S/N=3)。结果表明CS/GR/Au-IIP对Cr(VI)具有优异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并实现了自来水以及河水中Cr(VI)含量的检测,回收率为96.5%-104%。2、金纳米粒子(AuNPs)是一种化学稳定性高,电子电导率强,比面积较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金属纳米材料。基于壳聚糖的金属螯合性,以及AuNPs与GR的电子协同增强效应,采用电沉积和印迹技术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CS-AuNPs/GR/GCE传感器。结果表明CS-AuNPs/GR/GCE对Cd(II)具有两段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1×10~(-8)~9×10~(-7) mol/L和3×10~(-5)~4×10~(-4) mol/L,检测限为1.62×10~(-10) mol/L。另外AuNPs提高了传感器对Cd(II)的检测灵敏度,同时增强了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和重复性使用性能。此外,CS-AuNPs/GR/GCE对实际水样中Cd(Ⅱ)检测具有良好的回收率。3、为进一步增强传感器对重金属微污染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将具有高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碳纳米管(MWCNT)引入CS-AuNPs/GR基体中,创制了双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CS-AuNPs/GR@MWCNT/GCE。该传感器对Pb(II)具有极宽的5段检测范围,分别为1.0×10~(-9)~2.0×10~(-8) mol/L、2.0×10~(-8)~9.0×10~(-8) mol/L、9.0×10~(-8)~1.0×10~(-6) mol/L、1.0×10~(-6)~5.0×10~(-5) mol/L,检出限为2.83×10~(-10) mol/L。与单层修饰电极相比,CS-AuNPs/GR@MWCNT/GCE展现出更加卓越的抗干扰性、重复使用性、稳定性以及实际样品检测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10)

曾金凤[9](2018)在《基于壳聚糖/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在肿瘤光热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分散/稳定性差、在病灶富集率低等问题。将水溶性的天然大分子与纳米金复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借助于大分子支架结构维持纳米金在病灶的长时间停留。本文以纳米金为光热剂,与水溶性的天然大分子壳聚糖复合,通过不同的制备技术分别得到具有光热转换能力的复合纳米颗粒和纳米复合水凝胶。着重考察了纳米复合材料在激光照射下的光热转换能力,采用体外人肝癌细胞(HepG2)模型测试了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同时以Balb/c裸鼠为模型测试了纳米复合水凝胶对皮下肿瘤的生长抑制性。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设计结合AuNPs光热性能与卟啉基团光敏性的复合纳米载体用于肿瘤的光热和光动力双模式治疗。通过酰胺化反应对季铵化改性的天然大分子壳聚糖(QCS)进行巯基化,得到水溶性的改性大分子QCS-SH。QCS-SH通过配体交换与静电双重作用包覆预先制备的金纳米颗粒(AuNPs),将带有负电荷的光敏剂分子四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通过静电作用负载至复合纳米颗粒表面,得TPPS/QCS-SH/AuNPs复合纳米颗粒。通过Zeta电位、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谱(UV-Vis)等观察并分析了AuNPs及其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形貌和物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PPS和QCS-SH分别成功包覆至AuNPs表面,TPPS的负载效率为85.1%时,与AuNP的摩尔比为~4300:1。光热性能测试表明TPPS/QCS-SH/AuNPs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激光(635 nm,0.85 W/cm~2)照射6 min时,其温度可升高至56.0 ~oC。单线态氧(~1O_2)测试结果表明TPPS/QCS-SH/AuNPs在635 nm波长的激光照射下能够快速产生~1O_2;且随时间的延长~1O_2产量逐渐增加。而且,TPPS/QCS-SH/AuNPs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激光照射下可引起HepG2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TPPS或者QCS-SH/AuNPs单独作用的结果。为了实现AuNPs在病变位置的长时间富集,达到“一次注射,多次光热治疗”的效果,设计制备了具有光热性能的壳聚糖/纳米金可注射性水凝胶用于肿瘤的多次光热治疗。选用生物基大分子壳聚糖(CS)原位还原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CS-AuNPs)复合物,与β-甘油磷酸钠(β-GP)复合得到相转变温度接近人体体温的温敏性水凝胶(CGP/AuNPs)。实验结果表明:CGP/AuNPs复合水凝胶在室温下为溶胶,具有可注射性,达到人体体温(37 ~oC)后,快速形成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能,且AuNPs在凝胶内部分布均匀、稳定。CGP/AuNPs复合水凝胶在激光(635 nm,0.85 W/cm~2,6 min)照射下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最高温度可达55 ~oC,且经多次激光照射后仍保持较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其表面温度均保持在50?C左右。HepG2细胞模型测试表明CGP/AuNPs复合水凝胶在激光作用下可造成HepG2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存活率随着AuNPs含量增多、激光照射时间延长或照射次数增加而降低。为了使光热治疗的激发波长转移至近红外光(NIR),制备了金纳米棒(AuNRs)掺杂的壳聚糖/多巴胺接枝海藻酸钠可注射性复合水凝胶(CGP/Alg-DA/AuNRs)用于深层肿瘤的多次光热治疗。首先制备了溴化十六烷基叁甲基铵(CTAB)稳定的AuNRs,利用巯基改性的聚乙二醇(PEG-SH)取代CTAB以降低Au NRs的生物毒性、改善其分散稳定性;并利用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在AuNRs-PEG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层(PDA),得到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AuNRs-PDA复合纳米颗粒。通过TEM、UV-Vis、Zeta电位分别表征了AuNRs及其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形貌和物化性能。多巴胺改性的海藻酸钠(Alg-DA)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温敏性水凝胶复合,同时向凝胶内部掺杂AuNRs-PDA颗粒,制备得到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Alg-DA与CS的质量比和多巴胺的接枝率可调控得到具有适宜凝胶化时间、力学强度、生物降解速率以及AuNRs分布均匀、稳定的可注射性水凝胶。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能够快速响应NIR,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随着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或激光功率增大,其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最高可达76.8°C(808 nm,2.0 W/cm~2,6 min);且在多次激光照射后仍保持优异的光热转换能力。HepG2细胞模型测试表明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激光照射下可引起HepG2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存活率随着激光功率增大、照射时间延长或照射次数增加而降低,且经多次光热治疗可明显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武媛媛[10](2018)在《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变性淀粉/壳聚糖膜与纸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共混膜,优化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利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亲油化度以及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膜与牛皮纸的复合材料,研究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和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剥离强度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以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质量浓度、壳聚糖质量浓度和丙叁醇质量浓度对共混膜机械性能、阻水性能和水溶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得到了共混膜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质量浓度4.00%、壳聚糖质量浓度2.04%、丙叁醇质量浓度1.28%,对应共混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和水溶性的理论值分别为23.43 MPa、78.42%、1.29×10~(-1)2 g·c m~(-1)·s~(-1)·Pa~(-1)和30.2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这表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共混膜表面光滑平整,各个膜成分混合均匀,无颗粒或团聚体存在,同样证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2)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5、超声波-微波作用时间为15 min、月桂酸钠浓度为15%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亲油化度最高为78.2%,此时纳米二氧化钛的疏水性最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衍射分析表明:月桂酸钠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存在化学反应,并且这种反应仅存在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不影响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月桂酸钠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自身团聚程度减小、颗粒更加均匀细小,并且当月桂酸钠浓度为15%时,改性效果最好;热重分析表明:月桂酸钠的热稳定性较差,添加过多的月桂酸钠会显着降低纳米二氧化钛的热稳定性。(3)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到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中,制备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改性纳米二氧钛共混膜。研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量和月桂酸钠浓度对共混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和水溶性的影响,当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量为3%和月桂酸钠浓度为15%时,共混膜的性能最佳,此时共混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和水溶性对应的取值是31.66 MPa、70.93%、0.92×10~(-1)2 g·cm~(-1)·s~(-1)·Pa~(-1)和23.06%。(4)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复合强度研究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改性纳米二氧钛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以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作为黏合剂,经涂布、热压等工序制备出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兼具共混膜的高阻隔性和纸张的高机械性、可塑性等优势。以剥离度为评价指标,明确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和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复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黏合剂浓度为4%,黏合剂用量为12 m L、热压温度为160°C时,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材料的剥离度最高,为1.55 N,此时复合材料的复合强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CHA-RS)复合物,修复SD雄性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变化过程,观察此新型材料促进成骨的性能及效果,同时给CHA-RS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进而初步判定此种新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1实验材料:本实验将采用共沉淀的制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混合制作成为复合材料。对本实验材料进行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初步判定,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再计算孔隙率,并测定材料的体外降解率。2动物实验:将45只实验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3组并统一制成下颌骨缺损模型,A组用CHA-RS复合材料植入缺损处,B组用nHAP植入缺损处,C组不植入材料。术后4/6/8周分组分批次随机处死大鼠,每次每组5只,分离下颌骨后首先从大体观察缺损处愈合情况,再进行组织学切片观察,运用IPP6.0软件计算新生骨面积占植入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且对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部位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分析,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制备CHA-RS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凹凸不平,材料几十到几百纳米大小不等,疏松颗粒状,有孔隙,并且孔隙之间相互贯通。孔隙率达90%左右,与天然骨组织相类似,并且降解率良好。2 HE染色切片、Masson叁色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周时,实验组镜下可见新生的细小片状的骨小梁出现,大量成骨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存在其中,对照组有较多新生骨基质,新生骨小梁较实验组少,空白组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在缺损区边缘有少量成骨细胞和基质纤维存在。6周时,实验组镜下观测到骨小梁连接成网状结构,对照组片状骨小梁增大且数量增多,并有逐渐连接趋势,空白组仍可见骨组织缺损区域,只是范围在缩小。8周时实验组骨缺损部位几乎被新的骨小梁充满,并且新旧骨边缘不明显,对照组骨小梁逐渐蔓延连接成网状,而空白组缺损边缘部分骨小梁变粗,但仍存在类骨质纤维,成骨细胞排列在周围。新生骨面积S_(bone)占植入区S_(total)的百分比结果: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骨面积比均有所增加。组间比较,4周、6周、8周结果比较中,相同时间段中实验组的新生骨面积比均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率MOD值结果:同组间相比,随着时间的增长,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率随之提高。不同组间对比,相同时间段的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率,实验组均强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材料对缺损处骨的修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运用共沉淀法制作CHA-RS聚合物是一种新型支架材料,制作过程简单,易于消毒和成形,并且具有促进成骨的功能特点,可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它作为一种骨缺损修复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41幅;表7个;参110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鹿洁.纳米材料/壳聚糖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9

[2].张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酚醛树脂复合支架材料修复SD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

[3].叶鹏,骆付丽,刘安平,段海真,胡权.缓释左氧氟沙星叁维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李旭飞,车阳丽,吕艳,刘芳,王永强.壳聚糖/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8

[5].董丽丹,魏长平,李中田,汪凤明.纳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光学.2018

[6].梁红莲,傅丽,王树军,李桂花,刘洪燕.N-羧甲基壳聚糖/纳米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中国陶瓷.2018

[7].张宝光.改性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

[8].代祥子.基于壳聚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对重金属微污染物的快速定量检测研究[D].江苏大学.2018

[9].曾金凤.基于壳聚糖/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

[10].武媛媛.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变性淀粉/壳聚糖膜与纸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强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8

标签:;  ;  ;  ;  

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论文-鹿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