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俞一帆

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俞一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乐审美心理学,审美心理,抽象艺术,《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

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俞一帆[1](2019)在《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学科视野与新解——评林华文集《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代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林华教授于2018年出版的个人文集《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1)可看作是他所致力开拓的音乐审美心理学领域的成果小结。文集中的14篇论文分别完成于他《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音乐审美的符号操作与艺术解释》等专着的发表前后,是对他音乐审美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精炼和补充。(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9年07期)

毛睿,罗艺峰[2](2019)在《丰富·逻辑·趣味——读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华教授的大着《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是一部为大学生而写的教材,也是一部非常有价值和特点突出的学术着作,它是审美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的结合产物,包含了美学、心理学、物理学、医学,以及艺术史和音乐分析等内容。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一般特点和意义,思考和分析了由该着作带来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该着作的音乐教育价值。(本文来源于《音乐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谢轶[3](2019)在《民族审美心理学观照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针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局限于调式音阶与节奏等基本元素的训练,较少涉及该作品地域民族的音乐风格、音乐文化等内容,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仅限于这种"有别于西方调式的音乐",甚至有些学习钢琴、管乐的学生从小较多接触的是西方的音乐,由于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解力不足,而无法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排斥的心理。本文试从民族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较为立体地探讨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运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王馨漉[4](2018)在《知情意对声乐学习提高的探究——以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声乐的学习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无论是对技巧技法的领悟亦或对作品的完美演艺都离不开内心的感受,而知情意则是心理过程所包含的叁个过程,所以本文将通过对知情意的相关学习结合声乐学习的体验,希望能够对声乐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21期)

花叶锋[5](2018)在《审美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实践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领悟,建立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提高对"母语"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及欣赏(鉴赏)能力,以期达到个体性情和心灵陶冶、民族精神培育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8年47期)

况途清[6](2017)在《音乐审美心理学引导下的钢琴演奏教学改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音乐作品在风格、调式以及旋律上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于审美心理感知、心理想象与心理理解等进行充分分析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钢琴演奏教学计划进行改进,音乐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有助于从开放性思维与多视角方式开展钢琴演奏教学。(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7年08期)

王维,孙南航[7](2017)在《论现代大学音乐审美教育——评《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修订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高等院校是我国音乐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音乐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加强当代音乐大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引导,是音乐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修订版)》是一部音乐教育与心理学教学相结合的着作,作者林华试图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听知觉智慧解析,通过对听知觉的解析弥补音乐教学在这方面的空缺。该书强调:(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7年02期)

张宸瑜[8](2016)在《音乐审美心理学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年来,美国《音乐理论期刊》这一美国理论界的风向标关于跨学科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音乐理论界关于跨学科的研究也呈逐步增长的态势。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孤立于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单独存在。本文着眼于音乐审美心理学这一交叉学科,希望通过对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分析,明确音乐审美心理学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丰富音乐基础课——《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10期)

王芳[9](2014)在《基于音乐审美心理学制约的钢琴演奏教学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演奏教学属于一种审美教学,对于任何音乐作品,在音乐旋律、风格等很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审美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钢琴演奏教学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钢琴演奏教学与音乐审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理论基础是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审美心理学是进行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11期)

刘洋[10](2014)在《谈音乐审美心理学制约下的钢琴演奏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演奏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特性,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旋律、调式、风格等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钢琴演奏与音乐审美心理学所研究的各个要素如审美心理感知、审美心理想象、审美心理理解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为钢琴演奏教学提供了必要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基础,并为钢琴演奏教学提供了开放的研究视野及多视角的思维理解方式。(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4年05期)

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华教授的大着《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是一部为大学生而写的教材,也是一部非常有价值和特点突出的学术着作,它是审美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的结合产物,包含了美学、心理学、物理学、医学,以及艺术史和音乐分析等内容。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一般特点和意义,思考和分析了由该着作带来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该着作的音乐教育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俞一帆.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学科视野与新解——评林华文集《艺术抽象和抽象艺术》[J].人民音乐.2019

[2].毛睿,罗艺峰.丰富·逻辑·趣味——读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J].音乐文化研究.2019

[3].谢轶.民族审美心理学观照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

[4].王馨漉.知情意对声乐学习提高的探究——以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为例[J].黄河之声.2018

[5].花叶锋.审美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实践与创新[J].教育.2018

[6].况途清.音乐审美心理学引导下的钢琴演奏教学改进设计[J].知音励志.2017

[7].王维,孙南航.论现代大学音乐审美教育——评《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修订版)》[J].高教探索.2017

[8].张宸瑜.音乐审美心理学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6

[9].王芳.基于音乐审美心理学制约的钢琴演奏教学探微[J].北方音乐.2014

[10].刘洋.谈音乐审美心理学制约下的钢琴演奏教学[J].美与时代(下).2014

标签:;  ;  ;  ;  

音乐审美心理学论文-俞一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