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光1张红霞1初海霞2朱丽萍1
(1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东威海264400)
(2威海市文登区口腔医院山东威海264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鼓室抽液并应用麻黄素、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药物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减少患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糖皮质激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01-02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原因主要为渗出液滞留在中耳腔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当治疗不及时将可能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者鼻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方法很多,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就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中有男性患者32例(42耳),女性患者28例(32耳),年龄均在24~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4.6)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1例(40耳),女性患者29例(34耳),年龄均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征特征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鼓室抽液并使用麻黄素、盐酸氨溴索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鼓室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鼓室内积液抽干,如果在空针抽吸过程中间有血液渗出,则需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情况下可进行重复操作,并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耳廓与外耳道进行消毒,再使用麻黄素滴鼻液2~3滴滴鼻,每天滴三次,连续治疗两周,盐酸氨溴索2ml+2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静脉滴注六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在患者鼓室穿刺成功后,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ml注入患者的鼓室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治疗指标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指标,①显效:患者的鼓室导抗图显示正常,患者中耳炎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鼓室导抗图显示A型或者C型曲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③无效:患者的鼓室导抗图显示B型曲线,患者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以(%)表示,行检验,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之间的治疗有效情况进行比较
对照组中治疗显效的有26耳,有效的有36耳,无效的有12耳,有效率达到83.8%。观察组中显效的有32耳,有效的有38耳,无效的有12耳,有效率达到94.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
2.2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三周内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中治愈耳数为36耳,复发耳数为2耳,复发率仅为5.5%。对照组中治愈耳数为26耳,复发耳数为12耳,复发率达到46.1%。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现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临床认为中耳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反应、感染、咽鼓管通气功能等因素有关,咽鼓管的通气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诱因[3],其病理原因在于患者的咽鼓管表面的活性物质降低,致使开张压力增高,患者的中耳气体逐渐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致中耳负压,负压的出现会导致毛细血管的渗出液增多,导致鼓室内积液产生。因而临床上对于中耳炎的治疗主要的方式是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治疗原发病为主要的治疗原则[4]。通过对鼓膜穿刺抽液能够将鼓室积液在短时间清除,而对患者鼓膜实施按摩则能够改善中耳压力。通常使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控制感染、稀化黏素类药物减轻咽鼓管张力、激素减轻炎症水肿等,目前临床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鼓室抽液及以上提及药物进行治疗。
在孙家良[5]的研究中报道指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变态反应的关系较为密切,其相关的数据证实,经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的局部症状,促进患者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减轻或者阻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进展。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变态反应性的疾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对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补体蛋白的分泌形成。同时也具有抗过敏、抗病毒及抗炎的作用,并且在炎症早期可以减轻护肝这渗出性的水肿,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耳咽管及管口黏膜水肿症状,有效促进鼓室积液的吸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局部炎症,从而消除患者的过敏症状,改善患者咽鼓管的能力,调节中耳压力,改善中耳通气功能,加大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充血反应,达到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治疗原发病的目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的时间较短,且不会增加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治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发展,对患者的用药及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要优于使用传统鼓室抽液及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并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绝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尽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鼓室抽液及抗组胺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有效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有实际性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孙家良等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减少患者复发率,提高患者用药及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家良.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112-113.
[2]高云鸿,高占梅,饶胜国等.骨膜穿刺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9):1598-1599.
[3]赖海春,王德生,黄维.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09-110.
[4]姚丽.用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149-150.
[5]杨念念,朱胜华.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13):130-131.
[6]花丽.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3,9(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