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廖林冰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廖林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网络,干扰攻击,自适应,无速率编码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廖林冰[1](2015)在《自适应无速率编码通信在军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用户对随时随地实现数据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实现随时都能进行数据交互的目标,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开始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演进,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其易于受到干扰攻击。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军事作战的变革。随着对“制信息权”的追求,以及随着C4ISR系统的不断发展,即便是团、营一级指挥所也需要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报文、多媒体数据、电子地图等信息,对信息交互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强。无线网络以自身的便捷、灵活等特性完美契合了军用通信的要求,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军用无线网络对安全、可靠、速率的要求,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广播性、动态脆弱性等特点具有天然的矛盾。那么,如何在受到干扰攻击的情况下保持网络畅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攻与防的两个方面综述了当前针对无线网络干扰攻击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攻击方面主要阐述了现在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种攻击模型,并对其能力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摒弃了以往固有的“攻击者无所不能”的认知。防御方面则阐述了被动防御与主动防御模型,由于主动防御模型目前研究并不深入,因此介绍较少,着重介绍了3种被动防御模型。并通过分析,发现现有防御方式对如何在受到攻击的同时依然保持较为畅通的信息交互研究不多。通过对干扰攻击模型的分析,以及对攻击行为的认识,我们发现在战场上任何针对对方无线网络的攻击都必须考虑到自身被发现和摧毁的风险,攻击者不仅要考虑干扰效果的最大化,还必须考虑被检测概率的最小化,这就使得干扰攻击不可能覆盖全时段,“无所不能的攻击者”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可以假定,即便是在受到干扰攻击时,也有大量的时间间隙可以用于通信,而自适应的无速率编码技术完美契合了这一条件,可以通过自适应的调整报文的长度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或者保证更好的鲁棒性。为进一步加强对自适应无速率编码通信实用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理想的无速率编码修正模型和基于效率与公平原则的EEP编码;还设计和实现了基于LT码的编码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对硬件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03-01)

周嘉伟[2](2013)在《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的改进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解码算法是由第叁代伙伴计划(3GPP)提出的一种变速率语音编码标准,它被广泛使用在第叁代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以及许多其他手持设备中。该语音编解码算法基于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ACELP),支持从4.75kbps到12.2kbps的比特率,能够平滑的改变编码速率和语音质量。然而,由于AMR语音编解码算法复杂度较高,造成其在硬件平台上消耗太多计算能力或者在某些硬件上难以实现。因此,本文研究对该算法的简化与优化并将其移植到DSP平台。首先,本文研究AMR编解码算法基本原理;其次,设计实现新的量化方法以及语音参数比特分配方案以提高AMR算法性能;再次,研究并描述对AMR编解码算法的复杂度优化方法。最后,将新设计的算法移植到TIC6000DSP平台并做代码优化。测试与评估结果已经证明:在简化和优化中使用的方法,如脉冲预选、SCM简化算法以及预测式两级矢量量化算法,已经有效的提高合成语音质量并减少算法复杂度。因此,本文的成果能够方便的应用到很多相关的语音通信产品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胡斌,黄冰,伍建辉,王小兵,刘丽群[3](2010)在《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中VAD2算法的改进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中有VAD1和VAD2两种话音激活检测算法,其中VAD2算法无论是在低信噪比下还是在高信噪比下都有着良好的判决效果,但是其算法复杂度却很大。因此为了在保证VAD2性能的同时,又可以降低VAD算法复杂度,对VAD2进行了优化处理。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VAD2无论是检测性能上还是在检测时间上均要略好于原算法。(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白国栋,张雪英[4](2008)在《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用于第叁代移动通信和数字宽带网络系统的AMR-WB(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算法,对编解码算法的主要模块和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深入分析和研究AMR-WB原理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并对合成语音质量进行了主观听觉测试和客观PESQ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2.65 kb/s以上模式的PESQ-MOS分值都超过了4.0,且合成语音具有良好的自然度和听觉舒适性,证明了该算法是一种高品质的语音编码算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白国栋[5](2008)在《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算法的仿真实现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WCDMA和GSM对高质量语音业务的需求,3gpp/ETSI提出了宽带自适应多码率(AMR-WB)编解码器。随后,AMR-WB又被ITU-T选用为其16kbit/s宽带语音编码标准G.722.2。AMR-WB具有语音质量高、平均编码速率低和自适应好等优点,是通信史上第一种可以同时用于有线与无线业务的语音编码系统,在无线通讯领域和有线通讯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对AMR-WB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研究了编码器的线性预测和量化、自适应码本搜索、固定码本搜索和高频带处理等几个模块以及解码器的解码原理。接着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选用TIMIT标准英文语音数据库中的标准语音文件(16kHz,16bit)进行编解码实验,对编解码后的语音质量进行了主观听觉测试和客观PESQ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2.65kbit/s以上模式,合成语音的波形与原始语音基本一致,在听觉上已经与原始语音难以分辨,PESQ值都超过了4.0,6.60kbit/s和8.85kbit/s模式,在波形和听觉上稍有失真,PESQ值都在3.5以上,达到了通信质量标准,而且合成语音具有良好的自然度和听觉舒适性。本文还对叁种宽带语音编码标准G.722、G.722.1及G.722.2(AMR-WB)分别进行了编解码测试,对叁种算法的语音质量进行了测试比较,G.722.2(AMR-WB)中23.85kbit/s和23.05kbit/s两种模式的语音质量与G.722中的64kbit/s模式相当,G.722.2(AMR-WB)中的19.85kbit/s和18.25kbit/s两种模式的语音质量与G.722中的56kbit/s模式相当,而G.722.1中的32kbit/s模式只相当于G.722.2(AMR-WB)中的12.65kbit/s模式,显然G.722.2(AMR-WB)用较低的编码速率得到了较高的语音质量,相比G.722和G.722.1具有明显的优势。在AMR-WB中使用了一种修正的感觉加权滤波器,这种感觉加权滤波器不同于传统的窄带语音感觉加权滤波器,它可以与预加重结合起来,减小由于宽带语音信号低频到高频的动态范围大而引起的频谱倾斜,新的语音感觉加权滤波器的结构可以充分减少了共振峰的倾斜性。本文对这两种感觉加权滤波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标准宽带语音对两者的频率特性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新的感觉加权滤波器具有良好的滤波特性,频率响应与宽带语音的谱包络对应良好,且较为平滑,动态范围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杨蕾[6](2008)在《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标准是大唐电信集团代表中国提出,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并加入第叁代合作项目(3GPP)的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该标准采用时分双工的通信方式,在频谱利用和系统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本文所研究的自适应多速率编码控制算法(AMRC算法)就是TD-SCDMA标准中针对第叁代移动通信对语音业务多速率环境的需要所采用的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是基于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方式的一种算法,它主要用于完成AMR语音编码的实现,即实现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速率调整,选择合适的速率进行语音传输的算法。本文阐述了算法的原理,分析了算法的协议过程、实现方案,并且给出了详细设计,然后针对算法自身的特点,在仿真环境中对其降速率特性、覆盖性能和质量性能叁个方面进行仿真测试,最后根据仿真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充分证明了该算法的优点。本文中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TD-SCDMA系统设备的开发和实现中。经过实际应用的证明,本文所研究的算法实现方式是可行并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4-08)

王凡[7](2008)在《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技术应用于VOIP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多速率(AMR,Adaptive Multi Rate)语音编码是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iect)制定的应用于第叁代移动通信W—CDMA系统中的语音压缩编码。它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信源和信道编码的速率分配问题,使得网络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它支持八种速率:12.2kb/s,10.2kb/s,7.95kb/s,7.4kb/s,6.70kb/s,5.90kb/s,5.15kb/s和4.75kb/s,此外,它还包括低速率的(1.80kb/s)背景噪声编码模式。实际的语音编码的速率取决于信道的条件,与采用固定的编码速率的语音编码方式相比,AMR语音编码则可根据信道的传输状况来自适应地选择一种最佳编码模式(以比特率来区分)进行编码传输。传统的VoIP系统都采用固定编码速率的语音编码器,这种固定速率的话音编码器不能够根据信道状况自适应的调整编码速率,因此在网络状况不好的条件下性能就会严重下降。通过分析VoIP系统和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特点,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将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技术应用于VoIP系统的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这种VoIP系统中的AMR技术的有效性。在VoIP系统中实现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后,本文进一步对AMR编码算法中舒适噪声生成、话音激活检测、丢帧隐藏机制叁个模块分别进行了优化,系统仿真表明,这种优化后的AMR语音编码算法能够进一步提升VoIP系统的性能,将AMR编码器的编码时延降低20%。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本文提出的AMR优化算法可以很好的与VoIP系统相结合,提供较好的话音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8-03-03)

张林[8](2008)在《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在TD-SCDMA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多速率(AMR Adaptive Multi Rate)语音编码是由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制定的应用于第叁代移动通信WCDMA系统中的语音压缩编码。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是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化组织(CWTS)提出,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通过的3G无线通信标准。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能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信源和信道编码的速率分配问题,使得无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将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应用到TD-SCDMA系统中,不仅可以提供更高语音质量语音服务而且可以更好的利用TD-SCDMA系统的资源。本文主要对自适应多速率的系统应用方案进行研究。我们采用测量MEL倒谱间距(MEL-Cepstral Distance)的方法对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各速率语音编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了制定速率切换策略,我们以载干比为门限对这八种速率进行了分类。最后我们根据TD-SCDMA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在TD-SCDMA中应用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的系统结构,与WCDMA中的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结构相比较,该结构简化了移动终端的速率选择模块,降低了移动终端的计算复杂度,减小了语音的传输时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8-03-03)

赵冕[9](2007)在《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的自适应多码率语音编码解码标准(Adaptive Multi Rate,AMR)是基于3G平台的语音业务编码规范,可根据无线环境的需要自适应调整编码速率,保证语音质量。但是在AMR算法中,运算量最大、算法难度最高的码本搜索模块,成为直接影响该算法运行效率的瓶颈。因此,如何优化该算法,降低码本搜索过程中的计算量,降低延迟,保证通话质量,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AMR语音编解码技术进行详尽的研究和探讨后,根据目标向量的加权均方差来确定码本中各个脉冲位置的重要性,重新排列码本中各个轨道上搜索序列,重构码本结构,使得搜索的命中率加大;在人耳不会感受到的情况下,损失部分语音质量,利用次最优快速搜索方法迅速找到最优码字矢量。与原始方案对比表明,段信噪音比测试两者的差别在0.1db。以TI公司的TMS320C64X系列的DSP处理器为平台,运用以上所述优化方法对语音编码系统进行优化,并设计了针对数字媒体处理器的优化方案。以ITU语音标准测试序列作为编码输入,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单路语音编码占用了5%左右的CPU资源,比优化前降低了80%。经主观非正式试听测试,恢复语音保留了较好的讲话人特征,无背景噪声时合成语音自然度及可懂度较好,实时性和高效性能满足目前许多场合的多媒体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曹龄兮,李建华,娄悦[10](2006)在《基于自适应变速率编码的VoIP网关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aolxbbx@sina.com)摘要:针对当前VoIP语音质量易受网络带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变速率编码的VoIP网关。通过实时监测RTP语音分组的丢包率,并分析服务质量,自适应地选择最适合当前网络状况的编码速率,以提供一种语音质量和网络状况的最佳组合,从而降低语音分组的丢包率、有效地保障语音服务质量。结合开源项目Asterisk,实现了基于自适应变速率编码的VoIP网关。(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6年10期)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解码算法是由第叁代伙伴计划(3GPP)提出的一种变速率语音编码标准,它被广泛使用在第叁代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以及许多其他手持设备中。该语音编解码算法基于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ACELP),支持从4.75kbps到12.2kbps的比特率,能够平滑的改变编码速率和语音质量。然而,由于AMR语音编解码算法复杂度较高,造成其在硬件平台上消耗太多计算能力或者在某些硬件上难以实现。因此,本文研究对该算法的简化与优化并将其移植到DSP平台。首先,本文研究AMR编解码算法基本原理;其次,设计实现新的量化方法以及语音参数比特分配方案以提高AMR算法性能;再次,研究并描述对AMR编解码算法的复杂度优化方法。最后,将新设计的算法移植到TIC6000DSP平台并做代码优化。测试与评估结果已经证明:在简化和优化中使用的方法,如脉冲预选、SCM简化算法以及预测式两级矢量量化算法,已经有效的提高合成语音质量并减少算法复杂度。因此,本文的成果能够方便的应用到很多相关的语音通信产品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廖林冰.自适应无速率编码通信在军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2].周嘉伟.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的改进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3].胡斌,黄冰,伍建辉,王小兵,刘丽群.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中VAD2算法的改进及仿真[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

[4].白国栋,张雪英.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实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

[5].白国栋.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算法的仿真实现及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

[6].杨蕾.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7].王凡.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技术应用于VOIP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8].张林.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在TD-SCDMA系统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9].赵冕.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0].曹龄兮,李建华,娄悦.基于自适应变速率编码的VoIP网关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6

标签:;  ;  ;  ;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论文-廖林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