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术中椎间盘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脊髓造影术,椎间盘造影
术中椎间盘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炉,梅伟,毛克政,李格,张方舒[1](2018)在《术中椎间盘造影在颈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术中椎间盘造影评价颈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椎间盘损伤程度,并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融合节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预行颈椎前路手术的28例CSCIWF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造影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术中对拟切除的椎间盘和疑似受损的椎间盘进行造影,评定疑似受损椎间盘的损伤程度。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以及术后18个月内邻近椎间隙的退变情况。结果造影组行椎间盘造影35个,诊断间盘损伤23个,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手术时间为(129.38±8.77)min,对照组为(121.67±6.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2,P<0.05)。造影组术后JOA评分为(13.54±0.57)分,高于术前的(6.61±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JOA评分为(13.08±0.83)分,高于术前的(6.49±0.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造影组JOA评分为(15.68±0.93)分,高于对照组的(14.65±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造影组未发现因邻近节段椎间隙退变造成脊髓或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对照组有3例邻近节段椎间隙病变导致脊髓或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术中椎间盘造影可以明确CSCIWFD椎间盘的损伤程度,发现邻近节段间盘的隐匿性损伤,有助于术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黑龙,唐晓杰,侯晓辉,丁惠强[2](2012)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观察、分析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经前路切开损伤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椎间盘及邻近椎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88个,切除44个。结果行术中椎间盘造影术后,诊断间盘损伤44个,与术中探查相符合,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47.58±13.77)kPa,容积为(0.99±0.22)mL;未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200.48±16.92)kPa,容积为(0.15±0.57)mL。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术可以明确损伤间盘的损伤程度,发现相邻节段间盘的隐匿性退变或损伤,为手术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黑龙,丁惠强[3](2012)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包括手术探查所见),结合术前MRI检查,综合评价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指导手术方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5例。所有患者经过MRI分析确定损伤间盘后,行经前路切开损伤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椎间盘及邻近椎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88个,切除44个。观察分析造影结果,与术前MRI相比较,评价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后间盘损伤的作用。结果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损伤及其相邻的间盘共88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术中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4个,与术中探查相符合,灵敏(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6-29)
黑龙,丁惠强[4](2012)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包括手术探查所见),结合术前MRI检查,综合评价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指导手术方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5例。所有患者经过(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1-01)
侯晓辉[5](2011)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椎间盘损伤的MRI表现与术中颈椎间盘造影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下颈椎骨折脱位椎间盘MRI表现与手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表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同时评估术前MRI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5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行前路或一期前后路手术患者,其中男45例,女8例;年龄18~74岁,平均43.7岁。致伤因素: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23例,重物砸伤3例,摔倒跌伤1例,其它1例。患者受伤后行MRI检查时间4小时~21天,平均3.4天。手术时间伤后平均9天进行。所有患者颈椎间盘MRI按Pearce分级[1]标准分级,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确定手术节段及手术方法后,行前路椎体复位、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部分患者先行后路复位、侧块钉、棒内固定术,再同期行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术中直视下对拟切除间盘及邻近间盘进行造影,并观察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情况,造影后X线透视观察椎间盘及后纵韧带损伤情况,并拍照记录影像资料,造影结果按Adams椎间盘造影分类标准[2]分类,本研究共造影椎间盘150个,手术切除65个。本研究采用双盲法,术前由一名放射科主任医师阅读MRI片并判断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损伤情况,术中造影由骨科主任医师执行,同时术中探查记录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情况。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分析比较造影结果及术前MRI表现,评价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颈椎骨折脱位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并验证MRI价值。结果(1)5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对150个损伤及邻近间盘进行研究,根据术前MRI表现,43个间盘异常高信号或高低混杂损伤信号,造影结果按Adams分级标准Ⅳ级8个,Ⅴ级35个;其余107个间盘MRI表现按照Pearce分级标准分级:Ⅰ型:6个,Ⅱ型:34个,Ⅲ型:40个,Ⅳ型:22个,Ⅴ型:5个。造影结果根据Adams X线分类,裂隙型8个,破裂型35个;术中椎间盘造影的Adams X线分类,棉球型:11个,分叶型:27个,不规则型:42个,裂隙型:17个,破裂型:10个,将两组数据采用列联表资料卡方检验,皮尔逊X2=101.454, P=0.000<0.05,故可认为造影分级与术前MRI颈椎间盘Pearce分级有显着关系,关联系数Gamma=0.782,P=0.000<0.05,两者之间有关联。(2)53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MRI诊断前纵韧带断裂24例,后纵韧带断裂9例,椎间盘损伤63个,经术中探查及术中造影诊断前纵韧带断裂33例,后纵韧带断裂18例,椎间盘损伤68个,其中MRI诊断前纵韧带断裂误诊3例,漏诊12例,敏感性63.63%,特异性85.00%;诊断后纵韧带误诊4例,漏诊13例,敏感性27.77%,特异性88.57%;诊断椎间盘损伤漏诊5个,敏感性92.64%;术中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68个,经术中探查与诊断吻合,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1)MRI是术前诊断下颈椎骨折脱位椎间盘、韧带损伤的首选检查。(2)对经过MRI筛选后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术可以明确间盘损伤程度,发现相邻节段间盘的隐匿性损伤或退变。(3)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是对MRI诊断有效而合理的补充,对于确定融合范围及评估术后邻近间盘退变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任延军,张凯宁[6](2011)在《椎间盘造影在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经后路腰椎间盘穿刺,通过套管导入激光光纤纤维,利用激光的能量使髓核组织汽化,以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黑龙,丁惠强[7](2011)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包括手术探查所见),结合术前MRI检查,综合评价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指导手术方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5例。所有患者经过MRI分析确定损伤间盘后,行经前路切开损伤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椎间盘及邻近椎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88个,切除44个。观察分析造影结果,与术前MRI相比较,评价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后间盘损伤的作用。结果 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损伤及其相邻的间盘共88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术中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4个,与术中探查相符合,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47.58±13.77 kPa,容积为0.99±0.22ml;未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200.48±16.92 kPa,容积为0.15±0.57ml。结论对经过MRI筛选后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术可以明确损伤间盘的损伤程度,发现相邻节段间盘的隐匿性退变或损伤,为手术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1-01-01)
丁惠强[8](2010)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包括手术探查所见),结合术前MRI检查,综合评价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指导手术方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42岁,男25例,女5例。所有患者经过MRI分析确定损伤间盘后,行经前路切开损伤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椎间盘及邻近椎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88个,切除44个。观察分析造影结果,与术前MRI相比较,评价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后间盘损伤的作用。结果: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损伤及其相邻的间盘共88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术中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4个,与术中探查相符合,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47.58±13.77kPa,容积为0.99±0.22ml;未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200.48±16.92kPa,容积为0.15±0.57ml。结论:对经过MRI筛选后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术可以明确损伤间盘的损伤程度,发现相邻节段间盘的隐匿性退变或损伤,为手术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1)
张润,童国海[9](2009)在《腰椎治疗中椎间盘造影的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在CT、"C"臂双相导引下的临床应用。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个椎间盘中5个位于L3-L4、43个位于L4-L5、37个位于L5-S1。结果:45例椎间盘层面CT即刻扫描,38例椎间盘层面术后2小时CT再次扫描。观察到19例造影剂聚集在髓核内,39例造影剂不同程度同心圆样从髓核溢出,到达纤维环内、中、外层,27例见髓核内造影剂呈笔尖状,不同宽度带状穿过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到达椎管内。结论:在CT、"C"臂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时,可观察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能降低假阳性率,并在CT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到造影剂在环、髓核内的分布,明确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病理表现。单纯在"C"臂透视导引下的椎间盘造影,比较依赖于穿刺者的经验,较大机会容易引起失误,增加手术时间,而在CT、"C"臂透视双相导引下的椎间盘造影,使操作的直觉感强了,操作变简便,时间大大缩短,定位更加精确。椎间盘造影后的CT检查(CTD)是一种非常准确的检查,尤其是对椎间孔型的椎间盘突出(HNP)。作为一种诊断性的检查方法,对于患者应尽可能有高敏感度,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以排除阴性病例及非相关诊断。国外学者也认为CTD检查能明确的显示椎间盘的病理改变,并且把椎间盘造影后的CT检查做了DDD分级,将CTD检查作为腰椎间盘手术术前的必需检查,尤其是那些多次复发而手术的病人。我们的研究认为CTD检查能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能够对椎间盘准确地作出病理性诊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的治疗(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09-10-30)
丁惠强[10](2007)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的初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并检验 MRI 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30 例颈椎损伤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46 岁,男25例,女5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摘除(含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间盘及邻近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105个椎间盘,切除45个间盘,术中观察前纵韧带的损伤情况,造影观察颈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透视记录影像资料。结果 30例颈椎损伤患者,术前 MRI 检查诊断伴前纵韧带损伤者18例,后纵韧带损伤者10例,损伤间盘 31个。术中造影确诊后纵韧带损伤者14例, 损伤间盘41个。术中探查发现前纵韧带损伤者20例,椎间盘损伤41个。以术中探查结果为诊断前纵韧带损伤和颈椎间盘损伤的标准,以术中造影结果为诊断后纵韧带损伤的标准,结果发现:MRI 诊断前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 诊断后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93.75%;诊断椎间盘损伤,灵敏度为 73.17%,特异度为75%。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1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13例颈椎病患者,造影椎间盘 41个,手术切除15个,手术切除间盘术前 MRI 诊断病变间盘13个,正常间盘2个,术中造影诊断病变间盘15个。对所有造影图像分析发现,后纵韧带断裂,椎间盘损伤和退变均有特征性改变。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节段的选择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术中间盘造影也 X 线、CT 和 MRI 检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术中椎间盘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观察、分析颈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经前路切开损伤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钛钢钣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椎间盘及邻近椎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88个,切除44个。结果行术中椎间盘造影术后,诊断间盘损伤44个,与术中探查相符合,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47.58±13.77)kPa,容积为(0.99±0.22)mL;未损伤组间盘造影44个,压力为(200.48±16.92)kPa,容积为(0.15±0.57)mL。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术可以明确损伤间盘的损伤程度,发现相邻节段间盘的隐匿性退变或损伤,为手术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术中椎间盘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炉,梅伟,毛克政,李格,张方舒.术中椎间盘造影在颈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8
[2].黑龙,唐晓杰,侯晓辉,丁惠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
[3].黑龙,丁惠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C].第叁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2012
[4].黑龙,丁惠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C].宁夏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5].侯晓辉.下颈椎骨折脱位椎间盘损伤的MRI表现与术中颈椎间盘造影的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
[6].任延军,张凯宁.椎间盘造影在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7].黑龙,丁惠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C].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1
[8].丁惠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9].张润,童国海.腰椎治疗中椎间盘造影的技术应用[C].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2009
[10].丁惠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的初步报告[C].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