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瓦片论文-杨莹

地形瓦片论文-杨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形瓦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瓦片四叉树,地形数据,海量,填充曲线

地形瓦片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1](2016)在《瓦片四叉树和填充曲线实现海量地形数据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规模地形数据庞大数据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瓦片四叉树和Z型、Hilbert填充曲线相结合的海量地形数据管理方法。基于粗粒度的瓦片四叉树能够实现地形实时快速绘制并很好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依据Z型和Hilbert填充曲线和数据块编码设计的无指针数据索引实现数据块的快速准确定位。此外,数据预测策略能够实现可见数据的实时调度。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实现海量地形数据真实实时绘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6年14期)

刘浩,曹巍,赵文吉,宁方馨,潘李亮[2](2013)在《面向大规模地形的瓦片调度与实时绘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图形硬件性能的提升,大规模地形绘制的主要瓶颈已从绘制能力不足转变为大数据的传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支持大规模地形的瓦片调度与实时绘制算法。将超大地形数据以瓦片金字塔形式存储于硬盘,绘制每一帧时只调度当前场景所需的少量瓦片进入显存。首先利用GPU实时计算地形网格点的地理坐标并传回CPU分析可见范围,然后采取瓦片四叉剖分、规则化处理和瓦片合并等一系列操作在所有LOD层中拣选最优瓦片集合并调入内存,在内存中利用一块固定大小的缓存进行管理与更新,并最终以单张纹理的形式传入显存进行采样和绘制。实验表明,该算法节约了大量的显存带宽,有效提升了系统在数据传输方面的执行效率,在大规模地形调度与绘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3年S1期)

陆筱霞,李思昆[3](2012)在《实时地形绘制的两级瓦片四叉树索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形场景绘制的海量数据管理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两级瓦片四叉树索引方法:首先将地形数据在水平面上进行初级方格剖分,然后在每个初级方格面片上构建瓦片四叉树,分块数据被两级索引唯一标识。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自底向上的视点扩散绘制数据检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索引能够大幅度减少辅助信息存储,并提高绘制检索的速度。(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王旭东,张福浩,张丽萍[4](2012)在《基于地形数据的瓦片金字塔构建与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多分辨率金字塔模型,为了实现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绘制性和多分辨率处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瓦片金字塔构建算法,然后分析了瓦片的索引和瓦片间的拓扑关系,并对论文中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证明。(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2年06期)

张豫南,王冬,夏乙,李瀚飞[5](2011)在《瓦片块四叉树动态地形层次细节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态地形中车辙实时可视化的要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动态地形层次细节(LOD)算法。以基于GPU的动态地形算法作为地形形变算法,以瓦片块四叉树算法作为地形绘制算法,通过重复使用一小块顶点缓存和索引缓存,结合不同的缩放和平移因子来渲染不同细节层次的瓦片块,实现了视点相关连续LOD动态地形可视化。对地形块增加"裙子"顶点,并使增加的裙子叁角形和瓦片块地形绘制算法无缝衔接在一起,消除了不同细节层次的瓦片块拼接时可能产生的裂缝现象。在碰撞检测时利用着色器实现了在GPU上进行地形高程值查询。实验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GPU的特性,对动态地形的渲染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适合于大规模动态地形的绘制。(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王冬,张豫南,李瀚飞,颜南明[6](2009)在《一种基于GPU的瓦片块四叉树地形绘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和比较了两种常用的以块为基础和以四叉树为基础的瓦片块地形绘制算法。利用Shader Model3.0引入的顶点纹理拾取技术,选择基于四叉树的瓦片块地形绘制方法,通过重复使用一小块顶点缓存和索引缓存,结合不同的缩放和平移因子来渲染不同细节层次的瓦片块。将高程值存储在顶点纹理中,在顶点着色器里查找并获取顶点的高程值,避免了在CPU上执行顶点缓存的更新。为了消除不同细节层次的瓦片块拼接时可能产生的裂缝现象,对地形块增加"裙子"顶点,并使增加的裙子叁角形和瓦片块地形绘制算法无缝衔接在一起。试验证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现代GPU的特性,降低了CPU的负担,能达到较高的绘制效率。(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潘少明,喻占武,李锐[7](2009)在《基于主动缓存的P2P海量地形漫游瓦片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利用P2P技术解决大规模海量地形漫游中服务器带宽和性能瓶颈问题产生的部分节点成为热点,而部分节点闲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组局部稀少性的主动缓存地形数据调度算法GLRF,闲置节点自身并不显示瓦片,只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该算法充分利用节点的闲置资源,通过快速均匀分布瓦片以提高瓦片请求时的节点命中率和节点匹配率。通过实验原型系统的比较测试表明,该算法瓦片请求节点命中率和匹配率更高,且提升速度更快。(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地形瓦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图形硬件性能的提升,大规模地形绘制的主要瓶颈已从绘制能力不足转变为大数据的传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支持大规模地形的瓦片调度与实时绘制算法。将超大地形数据以瓦片金字塔形式存储于硬盘,绘制每一帧时只调度当前场景所需的少量瓦片进入显存。首先利用GPU实时计算地形网格点的地理坐标并传回CPU分析可见范围,然后采取瓦片四叉剖分、规则化处理和瓦片合并等一系列操作在所有LOD层中拣选最优瓦片集合并调入内存,在内存中利用一块固定大小的缓存进行管理与更新,并最终以单张纹理的形式传入显存进行采样和绘制。实验表明,该算法节约了大量的显存带宽,有效提升了系统在数据传输方面的执行效率,在大规模地形调度与绘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形瓦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瓦片四叉树和填充曲线实现海量地形数据管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

[2].刘浩,曹巍,赵文吉,宁方馨,潘李亮.面向大规模地形的瓦片调度与实时绘制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3

[3].陆筱霞,李思昆.实时地形绘制的两级瓦片四叉树索引[J].系统仿真学报.2012

[4].王旭东,张福浩,张丽萍.基于地形数据的瓦片金字塔构建与组织[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

[5].张豫南,王冬,夏乙,李瀚飞.瓦片块四叉树动态地形层次细节算法[J].兵工学报.2011

[6].王冬,张豫南,李瀚飞,颜南明.一种基于GPU的瓦片块四叉树地形绘制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

[7].潘少明,喻占武,李锐.基于主动缓存的P2P海量地形漫游瓦片调度算法[J].测绘学报.2009

标签:;  ;  ;  ;  

地形瓦片论文-杨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