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计师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计意见,减值准备,稳健性,盈余管理
审计师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代冰彬[1](2015)在《资产减值计提动机对审计师意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2008-2012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减值准备计提动机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若公司当期计提了或转回了大额减值准备,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将显着增加;减值计提的稳健性动机不影响审计意见的表达。在各盈余管理动机中,极小减值下的扭亏动机、以及极大减值下的大清洗动机都会增加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另外,本文发现,对管理层变更动机下计提的大额流动资产减值,审计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5年33期)
董天[2](2015)在《利润粉饰动机、审计师监督与债务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对于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有了国际趋同之处,对发生财务困难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这一会计处理方式使很多企业趁机利用其进行利润的操纵。为了防止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2001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准则又进行了一次修订,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并将公允价值为基础改为采用账面价值计量。但是这种做法随着市场的检验,发现很难避免企业利润操纵的出现。因此,2006年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二次修改,继续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一方面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解决了资产的虚列问题,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在债务重组损益的处理上体现了一致性原则。新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通过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税后利润弥补亏损、用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方式来实现对亏损的弥补,从而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在当代经济中,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达到企业想要的财务效应。这种财务效应是指通过债务重组来达到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摆脱财务困境的目的。债务重组的财务效应实现能够使债务人通过重组或帮助企业摆脱债务困境,或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自2006年起,新债务重组准则已经实行了九年,在此时研究上市公司利润粉饰动机、审计师监督和债务重组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对于债务重组、利润操纵和审计监督相关知识起到了丰富和补充;另一方面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上论证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适应性、起到不断促进准则的实施和完善进步的作用。债务重组是否会影响企业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是怎样对粉饰利润产生作用的,审计师的监督能否起到抑制机制的作用,不论是为了促进上市公司自身发展,还是从保护投资者、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上市公司在利润粉饰动机和审计师抑制机制这两方面对债务重组不同的利用出发,对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研究,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债务重组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加强审计师监督等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动机和抑制机制问题的探讨,总结债务重组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对利润的操纵程度,得出有关规范债务重组的结论和启示。这非常有利于改进我国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制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加强审计师监督,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效发展。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债务重组、利润粉饰动机及审计师监督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证明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利润粉饰动机强烈的公司,更会进行债务重组,以及确认更多的债务重组利得;审计师监督更严格的公司,会更少进行债务重组,以及确认更少的债务重组利得。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概括介绍选题的制度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指出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叁方面:国外债务重组准则文献、国内债务重组准则相关文献以及文献综述评述,以了解目前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总结目前存在研究的不足之处。第叁部分为假设推导部分。在这一部分,首先对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利润粉饰动机及审计师的监督机制,并对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进行选取,并以此提出相关理论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利润粉饰的界定和度量,选取样本数据,确定研究变量和构建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分别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分析验证。(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0-01)
毕铭悦[3](2014)在《机会主义动机、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治理——来自我国A股市场审计师变更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机会主义动机分析管理层采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外部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影响。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更容易帮助管理层实现机会主义动机且更容易弱化审计治理功能,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预警信号传递概率低;提高审计收费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的相关性。本文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方式上的偏好及审计收费将影响外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这为健全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4年11期)
王成方,刘慧龙[4](2014)在《国有股权与公司IPO中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国有股权在中国A股IPO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我们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的概率越低;当国有股权比例较低时,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降低IPO发行抑价,但是,国有股比例的提高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降低IPO抑价的作用,并且,国有股比例越高,IPO抑价越高。这说明国有股权对IPO中的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既不是因为国有股比例的提高容易导致公司与低质量的审计师合谋,也不是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因为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损害了其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关于中国A股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和审计师声誉机制作用发挥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王善平,赵聪聪,赵国宇[5](2014)在《扭亏动机下审计师变更决策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3—2011年因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且第叁年扭亏为盈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扭亏为盈年审计师变更决策及其与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亏损第二年收到非无保留意见比收到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更容易在扭亏为盈年变更审计师;事务所更换为小规模事务所且更换的时机越晚,审计意见越容易得到改善;审计师更换的时机越早、审计意见得到改善的ST公司年报披露越及时。另外,"审计意见类型"对退市的影响不大,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作为恢复上市的必要条件之一具有较大的"杀伤力"。(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方红星,戴捷敏[6](2012)在《公司动机、审计师声誉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A股公司2008—2009年年报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取决于公司自身的披露动机,而且取决于审计师是否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本文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2008—2009年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信息所带来的研究机会,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一特殊的自愿信息披露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降低代理冲突和传递信号不仅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主要动机,而且是其自愿提高鉴证信息披露质量(扩大鉴证范围和提高保证程度)的主要动机;审计师声誉越高,越不愿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高程度保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会显着影响审计师对鉴证风险水平的评估,进而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鉴证范围和保证程度。(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陈武朝[7](2006)在《国外对审计师辞聘真实动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研究文献非常多。审计师变更根据发起方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发起的审计师更换即解聘,以及审计师发起的审计师更换即辞聘。绝大多数文献在研究审计师更换时一般并不区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更换。但也有部分文献区分了辞聘和解聘,本文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国外关于审计师辞聘真实动机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表明,在关注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师变更事项时,应注意区分辞聘与解聘的不同;同时也应关注披露的辞聘动机是否真实。(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06年04期)
审计师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8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对于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有了国际趋同之处,对发生财务困难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这一会计处理方式使很多企业趁机利用其进行利润的操纵。为了防止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2001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准则又进行了一次修订,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并将公允价值为基础改为采用账面价值计量。但是这种做法随着市场的检验,发现很难避免企业利润操纵的出现。因此,2006年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二次修改,继续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一方面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解决了资产的虚列问题,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在债务重组损益的处理上体现了一致性原则。新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通过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税后利润弥补亏损、用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方式来实现对亏损的弥补,从而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在当代经济中,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达到企业想要的财务效应。这种财务效应是指通过债务重组来达到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摆脱财务困境的目的。债务重组的财务效应实现能够使债务人通过重组或帮助企业摆脱债务困境,或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自2006年起,新债务重组准则已经实行了九年,在此时研究上市公司利润粉饰动机、审计师监督和债务重组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对于债务重组、利润操纵和审计监督相关知识起到了丰富和补充;另一方面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上论证了债务重组新准则的适应性、起到不断促进准则的实施和完善进步的作用。债务重组是否会影响企业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是怎样对粉饰利润产生作用的,审计师的监督能否起到抑制机制的作用,不论是为了促进上市公司自身发展,还是从保护投资者、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上市公司在利润粉饰动机和审计师抑制机制这两方面对债务重组不同的利用出发,对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研究,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债务重组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加强审计师监督等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动机和抑制机制问题的探讨,总结债务重组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对利润的操纵程度,得出有关规范债务重组的结论和启示。这非常有利于改进我国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制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加强审计师监督,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效发展。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债务重组、利润粉饰动机及审计师监督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证明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利润粉饰动机强烈的公司,更会进行债务重组,以及确认更多的债务重组利得;审计师监督更严格的公司,会更少进行债务重组,以及确认更少的债务重组利得。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概括介绍选题的制度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指出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叁方面:国外债务重组准则文献、国内债务重组准则相关文献以及文献综述评述,以了解目前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总结目前存在研究的不足之处。第叁部分为假设推导部分。在这一部分,首先对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利润粉饰动机及审计师的监督机制,并对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进行选取,并以此提出相关理论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利润粉饰的界定和度量,选取样本数据,确定研究变量和构建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分别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分析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计师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代冰彬.资产减值计提动机对审计师意见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5
[2].董天.利润粉饰动机、审计师监督与债务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15
[3].毕铭悦.机会主义动机、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治理——来自我国A股市场审计师变更的证据[J].投资研究.2014
[4].王成方,刘慧龙.国有股权与公司IPO中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J].会计研究.2014
[5].王善平,赵聪聪,赵国宇.扭亏动机下审计师变更决策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
[6].方红星,戴捷敏.公司动机、审计师声誉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A股公司2008—2009年年报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2
[7].陈武朝.国外对审计师辞聘真实动机研究[J].财政监督.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