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地球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协调,移动通信基站,无线电台,《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
移动地球站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讯[1](2019)在《工信部印发《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5G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工信部无[2018]266号)有关要求,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工(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9年07期)
和欣,王洪发,冯晓哲,刘亚南[2](2019)在《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共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S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SS)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IMT)在不同国家相邻地域同频部署场景,重点研究了MSS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IMT基站及用户终端之间的兼容共存问题。依据国际电联ITU-R P.452路径损耗模型,综合考虑绕射、对流层散射等传播因素影响,对陆地、海洋路径下的S频段无线电传播特性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典型部署场景进行路径损耗计算,形成了干扰计算结果,对系统间保护隔离及兼容共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3-07)
[3](2018)在《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持续健康发展,避免3000~5000MHz频段(中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以下简称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之间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相关无线电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5G基站的设置、使用不得对同频及邻频段已依法设置、使用的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第叁条相关单位在3300~4200MHz和4500~5000MHz(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8年12期)
程晨[4](2017)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领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促使应急通信设备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在现有的一些优秀的应急通信设备中,如便携式卫星地球站、船载动中通、车载动中通等,这些通信设备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性能都得到越来越多的提升,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接触和使用这些设备,因而在人机交互方面,操作简单是目前所有应急通信设备的关键要求。现有最新的卫星通信系统与地球站之前的交互是通过手提电脑或PC的浏览器,它们之间使用网线或者WIFI连接,这种方式对于移动终端来说,十分的不方便,极大的限制了终端与地球站之前的操作范围,加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能否设计出一款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上直接操作卫星地球站,这是对于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最原始需求,同时这种想法也已经到了必须要研究与发展的阶段。本论文根据当前设备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结合互联网,研究与设计出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卫星通信监控系统,在原有的硬件模块中加入新的模块保证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如4G模块;就原有的服务器端设计,重新进行架构,使其满足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就原有的网页版人机交互模块,重新设计为手机App版,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控制以及相关指令的下发等操作。(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程粉红,田伟[5](2015)在《移动平台地球站(ESOMP)研究进展及应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际上空间业务热点问题之一移动平台地球站(ESOMP)的应用为基础,介绍国际电联的研究进展、欧盟和美国对于该应用的管理办法,展望未来我国ESOMP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5年06期)
安韬[6](2015)在《Ku/Ka双频段共用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通信手段层出不穷,而卫星通信技术凭借其覆盖面大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技术优势成为了通信领域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Ku频段和Ka频段卫通天线因其体积小,容量大等优势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在反恐、应急、新闻采访、军事指挥等机动通信保障等领域。由于受装载设备体积和空间等因素制约,要求现代军用通信装备都朝着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所以Ku/Ka双频段共用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应运而生。本文首先针对总体指标进行了论证;通过介绍“动中通”的概念和其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卫星通信链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从理论上对双频“动中通”的总体指标进行了计算。主要对拟选用的天线口径、功放输出功率、卫星通信链路的合理性进行了推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和结论;并依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各个分机的设计指标要求,其中主要对该系统中的两个关键技术:Ku/Ka双频共用天馈网络和天线的跟踪伺服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做了设计预算。设计完成的样机利用天线近场测试法,对样机的天馈指标进行测试,并在外场对天线跟踪精度和其它指标进行了测试;最后将测试结果与预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设计预算与实际成果中的误差,并分析了误差形成的原因,为后期正样的改进提出了方向。由于Ka频段在国内尚属军用,受保密制度的约束,该样机还有很多的动态试验,例如:在运动中天线的跟踪性能,目标丢失后的再捕获性能以及不同环境下、温度下的天线跟踪性能等,未能在文章中给出请见谅。(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韩朝晖,段国力,穆旭成,张鹏[7](2014)在《卫星移动地球站与气象卫星接收站的共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分析通过卫星移动地球站与气象卫星接收站的共用,实现卫星移动业务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4年11期)
王鹏程[8](2013)在《基于复合控制技术的陆上移动卫星通信地球站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是捷联式两轴移动卫星通信地球站,它能够在汽车等动载体运动的情况下维持接收信号强度,完成传输数据、图像、语音等功能。由于本移动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两轴机械结构,无横滚轴,在载体运动的情况下需要由坐标转换将载体横滚方向的角度变化投影到地球站的方位和俯仰两个方向来补偿,对于这种情况在本文第四章第一节有详细的论述。本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载体本身会运动,即载体具有扰动,为了保持信号强度,就需要利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算法来隔离载体的扰动,达到稳定信号强度,传输数据的目的。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外围的传感器,包括陀螺、码盘、信标机、姿态航向参考系统来获得载体的运动姿态角和运动趋势,然后经过载体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的相互转换获知在地理坐标中天线的指向的变化,最后经过PID控制函数输出控制量,由驱动电路驱动电机带动天线转动,改变天线的指向,减小信号波动值。为了方便以后维护软件,伺服控制软件采取模块化设计,主要分初始化模块,搜索模块,跟踪模块,中断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等,每个模块独立开发,测试时独立测试,最后将所有软件模块合成组成系统再最终测试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01)
张彪[9](2011)在《关于海事卫星陆地移动地球站监测定位实用方案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办法》第七条规定"陆地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设置使用人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无线电台注册登记手续,领取电台(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1年08期)
张婵婷[10](2011)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相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6月1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对移动地球站的设置使用行为进行规范。《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对陆地移动地球站的管理、规范其设置使用行为、减少非法用户、确保通信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信息化》期刊2011年08期)
移动地球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S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SS)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IMT)在不同国家相邻地域同频部署场景,重点研究了MSS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IMT基站及用户终端之间的兼容共存问题。依据国际电联ITU-R P.452路径损耗模型,综合考虑绕射、对流层散射等传播因素影响,对陆地、海洋路径下的S频段无线电传播特性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典型部署场景进行路径损耗计算,形成了干扰计算结果,对系统间保护隔离及兼容共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地球站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讯.工信部印发《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J].中国无线电.2019
[2].和欣,王洪发,冯晓哲,刘亚南.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共存分析[C].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J].中国无线电.2018
[4].程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7
[5].程粉红,田伟.移动平台地球站(ESOMP)研究进展及应用浅析[J].中国无线电.2015
[6].安韬.Ku/Ka双频段共用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7].韩朝晖,段国力,穆旭成,张鹏.卫星移动地球站与气象卫星接收站的共用分析[J].中国无线电.2014
[8].王鹏程.基于复合控制技术的陆上移动卫星通信地球站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3
[9].张彪.关于海事卫星陆地移动地球站监测定位实用方案的设想[J].中国无线电.2011
[10].张婵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管理办法》相关解读[J].上海信息化.2011
标签:干扰协调; 移动通信基站; 无线电台; 《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