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期望论文-吴遵民,李艳

学习期望论文-吴遵民,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期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习期望,尊重,家庭教育,生涯指导

学习期望论文文献综述

吴遵民,李艳[1](2019)在《尊重视域下学生学习期望的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无论是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除家长与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期待之外,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也都有一定的期望。叁者期望虽各有不同,但其本质却都反映为成绩至上。从尊重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角度来看,在成绩至上心理的主导下,教师和家长均缺乏对学生内在学习期望的了解与关注。同时,教育投入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亦使得干涉、代替、剥夺学生学习期望的行为频发。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期望并没受到家长或教师等成人群体的尊重,这将会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可通过普遍开设家长讲堂、探索创建学生生涯指导机制、进一步完善新高考制度、建立多元社会媒体平台等方法,来缓解成绩至上的社会心理,增进成人群体对学生学习期望的了解与理解,推动尊重意识的形成,以让学习回归兴趣的本源,并使学习期望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殷丰收[2](2019)在《铭记“六点期望”,为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贡献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像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长空,为危难的中国带来一线光亮;像一声惊雷,震动沉睡的人们,在青年中激起巨大回响;像一场春雨,浸润青年的心灵,把真理的光芒播撒在中华大地上。100年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青春之歌。(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文化》期刊2019年07期)

伍小枚[3](2019)在《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学习投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却很少。为了揭示流动初中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探讨流动初中学生父母所受教育背景、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与学生个人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抽取本人就职地13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流动初中生与非流动初中生在学习投入上不存在差异;(2)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与父母学历有关,父母学历越高,流动初中生的学习行为投入越高;(3)父母教育期望直接影响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的教育期望值越高,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就越高;(4)父母教养方式影响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的采取情感温暖度、理解的教养方式,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就越高。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结论1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呈正相关关系,父母教育期望能够预测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的对子女合理的教育期望越高,流动初中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也相应越高。结论2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够预测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的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助于提高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但母亲拒绝否认其教养方式与学生的情感投入水平相关,这会降低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7-01)

杨青青,潘月娟,朱媛媛,刘姗姗[4](2019)在《父母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年龄期望与幼儿数感能力的关系:家庭数学活动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1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就父母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年龄期望、幼儿数感能力和家庭数学活动进行调查发现,4~5岁组幼儿的父母比5~6岁组幼儿的父母更期望幼儿能早一些掌握数学技能,但开展家庭复杂数学活动的频率显着低于5~6岁组幼儿的父母,4~5岁组幼儿的简单数感能力和复杂数感能力水平显着低于5~6岁组幼儿;在控制了幼儿月龄的影响后,父母对幼儿简单数学技能学习的年龄期望对幼儿简单数感能力的直接效应显着,父母对幼儿复杂数学技能学习的年龄期望对幼儿复杂数感能力的直接效应不显着;家庭简单数学活动在父母对幼儿简单数学技能学习的年龄期望与幼儿简单数感能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复杂数学活动在父母对幼儿复杂数学技能学习的年龄期望与幼儿复杂数感能力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据此,建议帮助父母建立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合理年龄期望,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开展家庭数学活动。(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2019年18期)

罗国珍[5](2019)在《期望价值理论视域下大学新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期望价值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淮北师范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投入。结果表明,淮北师范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投入不足,消极性投入较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期望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性。在具体的3个维度上,能力期望、价值观念两个维度都与英语学习积极性投入之间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英语学习消极投入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成功期望英语积极学习投入和消极学习投入之间虽有所相关,但都无显着相关。因此,提出在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其期望价值的培养,促进其及早地积极性投入,克服消极性投入。(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雨萌[6](2019)在《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水平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的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反映其学业状况又能反映身心健康状况,并且对青少年未来的学业成就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投入学习中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因此学习投入还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对于学习投入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要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会更加困难,而且往往会伴随有厌学情绪,容易产生学业倦怠,甚至造成学生逃学、辍学。因此,探明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家庭是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微系统,是从出生一直伴随其成长和学习的环境,对青少年个性、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个客观的家庭环境因素,是以家庭拥有资源的多少形成的社会等级排名,通常会使青少年被动地卷入社会比较中,对青少年的身心和学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有个别学者针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因此本研究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关系有一定的必要性。此外,根据家庭社会资本理论,来自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是父母通过与子女的互动过程传递给子女,父母卷入本身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并且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通常会通过主体内部的认知因素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因此,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时有必要考虑多重中介因素的存在,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投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山东省鄄城县一所中学的一、二年级和一所小学的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53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自我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在母亲教育卷入总分、自我教育期望和学习投入总分上的性别差异显着。在母亲教育卷入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其中,在母亲行为卷入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而在智力卷入和情感卷入方面,男女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在父亲教育卷入方面男女生也无显着差异;在自我教育期望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在学习投入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并且在活力、专注维度上女生均显着高于男生。(2)青少年在父亲智力卷入的得分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五年级显着高于六年级和初二。母亲教育卷入总分和母亲智力卷入的得分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五年级显着高于六年级、初一、初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的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六年级得分最高,显着高于初一、初二。青少年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五、六年级得分最高,显着高于初一、初二。在活力、专注维度上,五、六年级得分均显着高于初一、初二。在奉献维度上六年级被试得分最高,显着高于初一、初二。(3)除与母亲行为卷入不存在显着性相关外,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育卷入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教育期望显着正相关,并且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活力、奉献、专注叁个维度都显着正相关;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教育期望显着正相关;父亲教育卷入、母亲教育卷入及其各维度均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显着性正相关;自我教育期望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显着正相关。(4)父母教育卷入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之间起到链式中介的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通过叁条途径作用于青少年的学习投入的。第一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直接作用于学习投入;第二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父母教育卷入间接作用于学习投入;第叁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依次通过父母教育卷入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期望,间接作用于青少年的学习投入。(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5)

郭成[7](2019)在《基于先前知识的期望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othos(2005)首次研究了基于先前知识的期望(被试预期距离近的城市推销员往返的次数多,远的往返的次数少)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一致条件组的成绩显着好于不一致条件组(一致条件组为被试所期望的路线与其所学习的旅行路线相一致,不一致条件组为被试所期望的路线与其所学习的旅行路线不一致),Pothos认为是这种期望影响了人工语法学习。Ziori,Pothos和Dienes(2014)也得出相同的结论。Pothos(2005)设置了一组控制组,该组被试在生成了对旅行路线的期望后未进行人工语法学习而直接测试,结果发现该组被试的判断正确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尽管个别研究发现未经训练的控制组在测试中可以逐渐获得一些用于区分合法序列和不合法序列的知识(Dulany,Carlson,&Dewey,1984;Redington&Chater,1994),本研究猜测这种期望可能会对测试阶段产生影响(实验1)。此外,Pothos(2005);Ziori,Pothos和Dienes(2014)皆采用多维尺度(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分析将训练序列中城市的距离与组块的频次相对应,从而把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期望与人工语法学习中的组块建立关联。这种仅与组块相关的期望可能不会影响人工语法学习中抽象的规则知识的习得(实验2)。倘若先前研究中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期望仅凭城市距离与组块频次相对应不足以对人工语法学习产生影响,与人工语法学习具有真正的一致关系的简单人工语法作为基础产生的期望能否影响人工语法学习呢(实验3)?实验1采用多维尺度分析将城市的距离与组块的频次对应起来,并且采用陌生城市名称作为控制组的基本元素以消除被试基于地理知识产生的期望。结果发现:(1)以正确率为指标,一致条件组、不一致条件组和控制组的判断正确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另外,一致条件组的成绩显着高于不一致条件组和控制组,而后两者差异不显着。(2)以确认率为指标,一致性条件与组块强度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当一致性条件为控制组时,高组块强度序列的确认率显着高于低组块强度序列,而当一致性条件为不一致条件组时,高、低组块强度序列的确认率无显着差异,这说明不一致条件组的期望在分类判断任务中作用方向与组块知识不一致;当测试序列为低组块强度时,一致条件组的确认率显着低于控制组和不一致条件组,而后两者无显着差异,这说明一致条件组的期望在对低组块强度序列进行分类判断时存在作用,且其作用方向与组块知识相同。实验2通过改变测试序列的表面刺激而不改变它的规则以考察基于地理知识的期望对抽象的规则知识的习得到底有无影响。结果发现一致条件组和不一致条件组的分类判断成绩无显着差异,这种期望对人工语法学习中抽象的规则知识的习得无影响。在实验3中,让被试通过匹配字母序列与相应的路径图来学习人工语法a和b,语法a作为目标刺激呈现的频次的高(低)时可以生成有关语法a的高(低)期望,目的在于考察以简单人工语法为基础的期望对与之相一致的人工语法学习是否产生影响。结果发现这种以人工语法为基础的期望对后续人工语法学习未产生影响。总之,以往研究中基于先前知识的期望影响了人工语法学习中的分类判断任务,而未影响人工语法学习中抽象的规则知识的习得。而且,当先前知识是与人工语法学习相一致的人工语法时,以其为基础的期望也未能对人工语法学习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柏榕汕[8](2019)在《本科生双学位学习过程及就业期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个体理性决策者,通过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兴趣偏好、可分配时间与精力、毕业意向的衡量之后,大学生会有意识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校园生活方式,修读双专业并取得双学位是其中的一种。大学专业作为培养职业相关技能的高等教育横向分层维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关注双学位学生的第二专业选择、专业认同度和学习收获特点和联系,并尝试探索双学位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前叁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探究双学位学生的学习经历基础上,构建学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文学、理学和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最受学生欢迎,而最受欢迎的学科大类为人文艺术学科类。与本科生主修专业选择存在性别偏好的现象一致,第二专业选择中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相比男生更偏好人文学科。家庭因素对学生选择的第二专业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在于主修专业的选择稀释了家庭因素对学生第二专业选择的影响。双学位学生的专业选择动机以内部动机和混合动机为主,不同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动机类型分布差别不大,这一结论与已有对主修专业选择动机的研究不同,可视为双学位学习者的专业选择特点。在专业认同上,学生的主修专业认同与第二专业认同之间没有显着区别,甚至第二专业认同的平均得分高于主修专业认同,此结果挑战了已有研究和教育日常默认共识中认为学生将第二专业置于“从属”地位的看法。在第二专业学习收获上,学生的通用型技能收获高,专业知识和个人发展收获较低,这可能说明了双学位制度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未能很好得以实现。研究是否跨学科大类进行学习的两个学生群体的第二专业学习收获发现,在总体上跨学科大类学习的学生收获更高,但在专业知识层面同学科大类的学生有更好的成就,这意味着在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第二专业时需要更细致的专业学习指导计划和专业组合设置。在对就业期望变量的解释上,研究发现学习过程中投入越多、收获越多的学生,学习前后期望毕业后月薪增加的可能性更大,这印证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在选择升学方向时,对第二专业情感认同度高的学生更容易与第二专业保持一致;而就业行业的选择与学生所在专业显着相关,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程度反映了选择的初始动机,抱有功利目的性的学生毕业后无论对专业情感如何、在专业学习中收获如何,都会延续自己的初始选择。在实证分析之外,为了对本科双学位教育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对双学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了解,本研究在梳理我国双学位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双学位制度建设的特点与不足,选择了四所国内顶尖研究型大学双学位制度进行文本分析,并在借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目前对双学位制度的定位不够明确、双学位制度建设因素不整全、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而实证研究中反映出的专业兴趣高的学生学习收获水平却不理想、学习收获对学生的就业期望未产生影响、学生将双学位文凭作为增加人力资本的手段而不重视学习投入和收获等现象是制度缺陷的后果。最后在比照实证研究和文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应该进一步厘清双学位和主辅修制度之间的区别,完善对双学位管理的规定,为双学位学生提供学业支持顾问,具体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双学位教育中的落实方式,并继续打破专业设置实体化的壁垒,增加院系间教学资源沟通,为学生学习自由的实现提供更多空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5)

人民日报评论员[9](2019)在《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明确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本文来源于《人民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袁露[10](2019)在《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付费语言学习APP持续使用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知识付费意识增强、外语学习需求普遍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付费语言学习APP迎来了发展的良机,传统的线上、线下语言培训机构、新兴的专门从事移动互联网语言培训机构都在开发移动APP领域进行激烈竞争。本文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对付费语言学习APP用户持续使用意向进行实证研究。在理论基础方面,本研究选取期望确认模型,并在该模型原有的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向等分析维度的基础上,融入感知成本、感知信任和习惯叁个维度,以期对付费语言学习APP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选取了期望确认模型相关研究最常使用的问卷调查法,同时也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作为辅助研究方法。研究开始之前,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特点,设计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选择21名在读学生、已就业和待业人员进行问卷前测和访谈。在正式问卷调查阶段,共发放335份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为3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94%。研究设计阶段,经过文献分析和整理,提出了付费语言学习APP持续使用意向研究模型,并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9个研究假设(H1-H9)。本研究的数据主要运用SPSS21.0系统工具进行分析。将回收问卷的数据录入SPSS后,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测、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付费语言学习APP用户的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向有正向影响,感知信任、习惯对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向也存在正向影响,而感知成本对持续使用意向的负向影响(H8)未得到验证。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增强付费语言学习APP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提出3点建议,并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学习期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像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长空,为危难的中国带来一线光亮;像一声惊雷,震动沉睡的人们,在青年中激起巨大回响;像一场春雨,浸润青年的心灵,把真理的光芒播撒在中华大地上。100年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青春之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期望论文参考文献

[1].吴遵民,李艳.尊重视域下学生学习期望的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2].殷丰收.铭记“六点期望”,为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贡献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J].中外企业文化.2019

[3].伍小枚.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杨青青,潘月娟,朱媛媛,刘姗姗.父母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年龄期望与幼儿数感能力的关系:家庭数学活动的中介作用[J].幼儿教育.2019

[5].罗国珍.期望价值理论视域下大学新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6].孙雨萌.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郭成.基于先前知识的期望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的作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9

[8].柏榕汕.本科生双学位学习过程及就业期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9].人民日报评论员.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J].人民教育.2019

[10].袁露.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付费语言学习APP持续使用意向研究[D].郑州大学.2019

标签:;  ;  ;  ;  

学习期望论文-吴遵民,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