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王志远,刘月环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王志远,刘月环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长爪沙鼠,Cip4基因,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远,刘月环[1](2019)在《基于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体外验证长爪沙鼠Cip4基因受RXR及T4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TRB、RXR和激动剂T4对长爪沙鼠Cip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合成长爪沙鼠Cip4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构建报告载体p GL3-Cip4;将转录因子TRB、RXR克隆到pc DNA3. 1表达载体上。将p GL3-Cip4,pc DNA3. 1-TRB,pc DNA3. 1-RXR和pRL-TK(参照质粒)载体共转染到HEK-293细胞,构建Cip4基因的荧光素酶双报告系统。观察质粒用量、TRB的激动剂甲状腺素T4等处理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以长爪沙鼠Cip4启动子区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启动子+转录因子):pRL-TK=20∶1、总质粒量为2μg时转染效率最高,并具有最高的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仅加入TRB不改变Cip4的转录水平(P>0. 05),仅加入RXR可以增加Cip4的转录水平(P<0. 05),RXR与T4共同作用可上调Cip4的转录水平(P<0. 001)。TRB与T4共同作用可下调Cip4活性(P<0. 05)。RXR、TRB、T4共存时,Cip4的转录水平显着下调(P<0. 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T4、TRB及RXR共调控长爪沙鼠Cip4基因的转录,模拟了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TRB/RXR活化目的基因Cip4的转录,同时证实了Cip4的转录活化与RX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为揭示甲状腺素在人类NAFLD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报告基因系统可用于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调控Cip4基因表达的机理分析及相关药物的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念,李琛,李洪亮,郑燕,房树华[2](2019)在《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人源SREBP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为研究针对SREBP1靶点的天然活性抑制剂筛选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REBP1基因5′端上游5 000 bp序列进行启动子预测与分析。应用Gibson Assembly方法构建启动子双荧光素酶载体,并将构建成功的pGL3-SREBP1-pro重组质粒和内参质粒p RL-SV40共转染肝癌HepG2细胞并给予天然抑制剂大黄素,检测SREBP1转录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 SREBP1基因5′端上游2 000 bp区域内有启动子特征序列,存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为阳性克隆,瞬时转染肝癌HepG2细胞后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所克隆的片段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该活性可被大黄素所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pGL3-SREBP1-pro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证实其活性,可为进一步用于针对SREBP1靶点的天然活性抑制剂筛选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车路平,栗永华,杨斌,徐智凯,廖瑛[3](2019)在《基于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凋亡的系统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一个能够快速检测凋亡的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的真核表达质粒,采用PCR的方法将Caspase-3的识别基序Asp-Glu-Val-Asp(DEVD)四个氨基酸引入至Fluc基因的C端和N端之间;同时选取Asp-Glu-Val-Gly (DEVG)四个氨基酸作为阴性对照。随后重组片段分别克隆至分离型内含肽的N端和C端之间,并命名为pFluc-DEVD和pFluc-DEVG。将该表达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RLUC)同时转染至HeLa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结果显示,当发生凋亡时,pFluc-DEVD质粒组表达的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含量高出pFluc-DEVG质粒组约3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Fluc-DEVD质粒的细胞在凋亡药物刺激后,Fluc活化的蛋白显着增多,且Caspase-3的活化程度与Fluc的表达呈正相关,并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pFluc-DEVD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萤火虫荧光素酶蛋白能被细胞内的Caspase-3酶裂解,且该质粒能够精确地反映出细胞的凋亡水平,为后续进行凋亡定量检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自强,王灿,董闪闪,邵泓,陈钢[4](2018)在《利用SIE转录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sis诱导元素(sis-inducible element,SIE)转录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SIE转录因子组件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pGL 4.47转入293T细胞,并通过潮霉素压力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加入IL-6激活稳转细胞株中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构建SIE转录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进一步建立基于此系统的IL-6受体拮抗剂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定量检测方法。结果:IL-6可激活293T-SIE稳定转染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且具有量效关系。对此系统检测IL-6受体拮抗剂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方法学验证,显示本检测方法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IL-6受体拮抗剂药物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耗时少、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高全新,刘云霞,程玉强,严亚贤,孙建和[5](2018)在《鸭IFN-β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6个不同长度的鸭IFN-β启动子DNA片段,并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0,构建包含6个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分别将构建的报告质粒与内参报告质粒p RL-TK转染至DEF细胞,检测报告质粒在不同刺激下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包含鸭IFN-β启动子全长的报告质粒p GL-IFN-β-1593能够有效地被相应刺激物激活;截短研究表明,包含390 bp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p GL-IFN-β-453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全长基本一致,且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冗余碱基的不良影响,因此选取该质粒用于鸭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的鸭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为后续鸭IFN-β通路研究提供了检测工具。(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红玲,林英,沈关望,顾健健,张海燕[6](2018)在《一种适于家蚕细胞激素研究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的构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能够提供灵敏的读数,但该系统需要依赖组成型表达的内参对读数进行归一化。然而,大多数内参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组成型表达。为此,文中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制备适于家蚕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首先,突变BmV gP78启动子上的激素应答相关元件,获得了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的组成型启动子BmV gP78M;然后,用BmV gP78M替换pRL-SV40质粒上的SV40启动子和嵌合内含子序列,成功构建了pRL-V gP78M内参质粒;最后,通过细胞转染实验证实pRL-V gP78M内参在家蚕细胞系中稳定表达,并且pRL-V gP78M内参的表达活性不受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及激素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表达量适中的内参质粒pRL-V gP78M。该内参可以有效地作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用于家蚕细胞系中激素的研究。同时,该内参质粒的构建方法也为构建适于其他物种细胞系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尔婷,江娜,刘清,彭丽倩,张倩雯[7](2018)在《以分泌型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Nrf2报告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以分泌型荧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Gluc)为报告基因的Nrf2信号通路的报告系统。方法:以mini-ML和mini-CV为基础转录序列,通过分子克隆方法在其上游分别串联1个、2个、4个和8个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检测不同转录元件下Gluc的活性;同时以CMV启动子驱动的碱性磷酸酶(Alkinane Phosphtase,AP)为内参基因,构建报告质粒。将上述质粒转染到HaCaT细胞,在莱菔硫烷(SF)和特丁基对苯二酚(BHQ)作用的情况下,测定Gluc和AP的活性。结果:转录序列串联的ARE元件越多,Gluc活性越高;以mini-ML为基础转录序列的质粒较mini-CV为基础转录序列的质粒对抗氧化活性的干扰小;以mini-ML为基础转录序列串联8个ARE元件的HaCaT细胞中在SF和BHQ处理6 h、UV辐射后4 h时,Gluc活性最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以Gluc为报告基因的Nrf2报告系统,该系统为UV疾病细胞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玫,何訸,宋昊岚,周君,黄亨建[8](2016)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has-miR-577和has-miR-583对FGF-21基因的靶向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基因(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观察has-miR-577和has-miR-583对FGF-21基因的靶向调控。方法利用生物学信息网站对has-miR-577和has-miR-583靶向结合FGF-21 3′UTR区的位点进行分析,设计合成包含与has-miR-577和has-miR-583结合序列及其突变序列的FGF-21基因片段,构建野生型(psiCHECK2-FGF-21)和突变型(psiCHECK2-FGF-21-mut)FGF-2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进行双酶切电泳和测序鉴定后,FGF-21野生型与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hsa-miR-577模拟物、hsa-miR-583模拟物和miR无义序列阴性对照(miR negative control,miR-NC)〕转染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观察has-miR-577和has-miR-583对FGF-21表达的影响。结果双酶切电泳和测序结果显示,野生型(psiCHECK2-FGF-21)和突变型(psiCHECK2-FGF-21-mut)基因载体片段大小、序列结果与实验预期一致,载体构建成功。has-miR-577和has-miR-583可抑制野生型FGF-21载体的荧光表达(P<0.05),而对突变型FGF-21载体的荧光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 has-miR-577和has-miR-583可以靶向调控FGF-21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郭志兰,车路阳,李晶哲,孙震晓,刘长振[9](2016)在《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定量检测NF-κB的活化效果及筛选与NF-κB活化调控相关的药物,通过去除逆转录病毒载体pQCXIP原有的CMV启动子,并分别插入NF-κB增强子序列及荧光素酶NanoLuc报告基因序列,构建了一种新的含有NF-κB增强子序列和NanoLuc(NLuc)报告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并进一步建立受NF-κB调控的稳定表达NLuc荧光素酶的细胞系。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QCXIP-NF-κB-NLuc;NF-κB信号通路的刺激物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于构建的稳定表达NLuc的细胞系后出现特异性的荧光素酶反应,且该酶反应与TNF-α的刺激呈良好的时间、剂量依赖性,该结果表明受NF-κB调控的稳定表达NLuc荧光素酶的细胞系构建成功。实例验证中,NF-κB抑制剂雷公藤甲素对此细胞系NLuc荧光素酶表达的抑制呈剂量效应。综上,本实验构建的受NF-κB调控的稳定表达NLuc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系统可用于NF-κB的活化效果的定量检测及筛选与NF-κB活化调控相关的药物,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王春红,李哲,王明菡,邓丽丽,王欢[10](2016)在《人DRD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多巴胺受体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的改变会影响受体的表达量,进而影响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作用,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目的:通过克隆人DRD1基因的启动子区,构建含有该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其活性,为研究DRD1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基础工具。方法:以人静脉血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DRD1基因启动子序列并克隆至pG M-T载体,测序验证无误后酶切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 L3-Basic,构建含有DRD1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与内对照质粒pG L3-TK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时以不含启动子的pG L3-Basic载体与内对照质粒pG L3-TK共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化学发光仪检测相对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1)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DRD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正确;(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该重组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具有转录活性;(3)成功构建了含有DRD1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该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了基础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40期)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为研究针对SREBP1靶点的天然活性抑制剂筛选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REBP1基因5′端上游5 000 bp序列进行启动子预测与分析。应用Gibson Assembly方法构建启动子双荧光素酶载体,并将构建成功的pGL3-SREBP1-pro重组质粒和内参质粒p RL-SV40共转染肝癌HepG2细胞并给予天然抑制剂大黄素,检测SREBP1转录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 SREBP1基因5′端上游2 000 bp区域内有启动子特征序列,存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为阳性克隆,瞬时转染肝癌HepG2细胞后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所克隆的片段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该活性可被大黄素所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pGL3-SREBP1-pro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证实其活性,可为进一步用于针对SREBP1靶点的天然活性抑制剂筛选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远,刘月环.基于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体外验证长爪沙鼠Cip4基因受RXR及T4调控[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2].杨念,李琛,李洪亮,郑燕,房树华.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人源SREBP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9

[3].车路平,栗永华,杨斌,徐智凯,廖瑛.基于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凋亡的系统构建及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9

[4].王自强,王灿,董闪闪,邵泓,陈钢.利用SIE转录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的生物活性[J].药物分析杂志.2018

[5].高全新,刘云霞,程玉强,严亚贤,孙建和.鸭IFN-β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活性检测[J].上海农业学报.2018

[6].刘红玲,林英,沈关望,顾健健,张海燕.一种适于家蚕细胞激素研究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的构建(英文)[J].生物工程学报.2018

[7].张尔婷,江娜,刘清,彭丽倩,张倩雯.以分泌型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Nrf2报告系统的建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

[8].张玫,何訸,宋昊岚,周君,黄亨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has-miR-577和has-miR-583对FGF-21基因的靶向调控[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9].郭志兰,车路阳,李晶哲,孙震晓,刘长振.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验证[J].生物工程学报.2016

[10].王春红,李哲,王明菡,邓丽丽,王欢.人DRD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标签:;  ;  ;  ;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论文-王志远,刘月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