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图式论文-王伟

服饰图式论文-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服饰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陵阳公样,唐代,民族,图式

服饰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19)在《民族服装图式交融研究——以唐代服饰图形“陵阳公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服饰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大分支,不同时期的服饰映射出不同时代的发展现状和审美追求。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神奇而又伟大的朝代,"陵阳公样"是唐代服饰图形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蕴含着悠悠的民族文化。在如今这个加强软实力的时代,了解和发展"陵阳公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变成实实在在的力量。由此,本文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剖析唐代服饰图形"陵阳公样"。(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9期)

李丽[2](2014)在《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造型及图案的艺术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北方少数民族繁多,具有其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服饰的造型及图案是少数民族服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特征,少数民族服饰的造型及图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通过刺绣、印染、等手法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图案图式。这些图案图式构图奇巧,呈现出其简洁实用具有素朴的民族原始风格。(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谢菲[3](2013)在《花瑶挑花服饰的认知图式及其文化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文化主体诠释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与传承的根本。在花瑶社会,挑花服饰的色彩、图案和布局与族群他称的源起以及审美心性息息相关。论文以主位视角阐述花瑶挑花服饰的缘起、文化图示及其谱系,试图为花瑶挑花服饰的本真性保护与传承提供整体性视野。(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杨婷[4](2013)在《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作为一个研究的整体,从艺术图式的角度对其艺术形态进行梳理,将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分为可视图式和可感图式,并对可视图式的艺术形态演变、可感图式的秩序感和规律分别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归纳出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的特点及其与人类装饰纹样艺术的共性。论文第一章为绪论,分层次介绍了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的研究现状、意义、思路、方法和论文创新点。第二章和第叁章对本专题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对云南民族服饰纹样中的几种可视图式与可感图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此同时,笔者还将第四章、第五章论点从抽象理论转向具体例子,并把这些例子看作检验论点的实例。最后是结论,提出了对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研究的重要性,对传统、民族民间纹样艺术图式的认识和修正是我们重构、建构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3-06-01)

刘珂[5](2012)在《羌族服饰图式对现代水墨重彩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羌族服饰图式,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形成于羌族古老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种形成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文化的至高审美特性。以羌族服饰为绘画题材并从羌族服饰图式中提取绘画元素,在绘画形式语言的转换,新型材料的运用和表现技法上进行创新,是中国现代水墨重彩画创作的重大突破,拓展了中国现代水墨重彩画的创作空间。(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2年08期)

巩朋[6](2009)在《汉家衣冠——非文本的服饰图式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全球化,实为西方携后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科学技术、思想理念、经济模式乃至生活方式引领和影响全球发展的一种趋势。伴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近叁十年的中国社会加速了从生产方式、生存样态、社会结构直至认识、审美、终极信念,从器物文化层到制度文化层到核心价值系统的变革。这个过程曾使中国本土文化几近失语,西方的模式亦复有了取而代之的可能。然而世界应该是多元的,如果某种非西方文明或所有的非西方文明失掉了本已性,成为强势文明的附庸,必将导致人类未来文化的同质化,并使文明间的对话与发展成为不可能之事。毋庸置疑,我们的衣食住行在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近叁十年来全盘西化的发展中惟妙惟肖地“克隆”了西方。但也是在近叁十年的进程中,复苏了主动认识和发掘思想原创力的意识,产生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文化要求。本文即是在这个背景下,以“汉家衣冠”为切入点,通过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衣冠服饰图式的发展脉络的梳理,结合历史遗存的图像资源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死体系”这样一种事实。因为,历史上,外来文化的进入在丰富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被中华自身文化强大的包容性融合。多种文化形态导致的差异性,服饰的发展变迁显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其背后的文化信念和价值方式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融合的。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周礼“上衣下裳”,从“深衣”到“胡服骑射”再到“大唐气象”又至“满清剃发易冠”,经历了几千年朝代更替的漫长岁月。通过衣冠服饰的发展变迁皆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千百年来它总是主动或被动的融合、互补、互渗,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总是置身于传统发展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是过去和现在的融合。是一种变动不居的转化与演进的过程。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愈加证明优化的割断式的文化观是适得其反的道理。这一点在经历了“叁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从西学东渐到铺天盖地的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09-04-20)

吴建陵[7](2004)在《瑶族服饰的图腾崇拜与审美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服饰款式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体现出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瑶族服饰的内容、主题以及民族渊源、文化心理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概括和探讨。(本文来源于《零陵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服饰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北方少数民族繁多,具有其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服饰的造型及图案是少数民族服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特征,少数民族服饰的造型及图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通过刺绣、印染、等手法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图案图式。这些图案图式构图奇巧,呈现出其简洁实用具有素朴的民族原始风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饰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民族服装图式交融研究——以唐代服饰图形“陵阳公样”为例[J].明日风尚.2019

[2].李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造型及图案的艺术图式[J].艺术研究.2014

[3].谢菲.花瑶挑花服饰的认知图式及其文化时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杨婷.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3

[5].刘珂.羌族服饰图式对现代水墨重彩画的启示[J].艺海.2012

[6].巩朋.汉家衣冠——非文本的服饰图式变迁[D].中国美术学院.2009

[7].吴建陵.瑶族服饰的图腾崇拜与审美图式[J].零陵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  

服饰图式论文-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