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人口减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学龄人口减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来自日本的实例考察

摘要:日本人口出生人数自1970年代初期经济完成起飞之后开始持续减少,对于因应经济起飞时期高速发展壮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极大的生源冲击甚至经营危机。由于少子化带来的就学人口减少,各高等院校不得不提高升学率、变通入学程序,包括开拓国际市场等等,采取各种措施满足招生需要。而由此造成的教育质量低下乃至教育目的的迷失,无疑为教育发展埋下更加深刻的危机。

关键词:少子化;高等教育;升学率;招生;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9-0043-02

作者简介:张俭(1961.12-),男,汉族,四川仁寿县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方向。

作者单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邮编611730

日本人口出生人数自1970年代初期经济完成起飞之后开始持续减少,当初每年高达200万余的出生人口数经过30多年的变化,变成了目前每年的110万人左右规模,降辐达到54%*1。同期特殊出生率也从1971年的2.16降低到1.29,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准的2.07*2,日本人口呈现高度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少子化国家。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短缺和不足的国家,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为数有限的发达富裕国家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关键和要诀。然而,少子化现象所造成的总体人口规模萎缩以及对家庭结构和地域的年龄构成的负面影响,正在对日本赖以发展的根本形成直接的冲击。本文拟就日本少子化现象对担负人力资源养成的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从日本教育与人口发展的轨迹变化中,为当前正处于高速全面发展阶段同时面临人口转型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一个参考、一面镜子。

一、就学人口持续减少的后果:升学率提高

根据日本文部省学校基本调查统计,在经济复苏到起飞的1950、196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升学率基本一直徘徊在10%*3左右。但随着进入70年代经济全面发展时期,教育设施的逐步充实和完善,升学率逐年上升,于1990年代初达到36.8%*4。

但随着出生率长时期持续降低诱发的18岁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日益严重,日本高等教育升学率在1995年一跃升高至45.8%*5,短短4、5年时间同一指标骤然上升9个百分点,升幅之大令人瞠目。但这一高水平的升学率并未就此打住,之后进一步持续增高,到2004年上升至49.8%,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英国的高升学率国家*6。

东京大学教育系天野郁夫教授早在1990年代末期便分析指出*7,1991年日本18岁人口有204万人,大学升学率36.8%,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新生73万余人。而到10年后的2000年,18岁人口减少至151万人,如依然维持36.8%的升学率,新生人数则仅有55万人左右,比1991年减少了18万人。而日本现在一所中等规模的高校每年新生人数一般也就是2,000人左右,不考虑其他因素,18万人基本等于90所大学的年度招生人数,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不调整提高升学率,2000年将有90所大学不能招收到应有的新生。相反,若要保证73万的入学人数,则升学率必须提高到48%以上,以满足现存高校对基本生员的人数要求。

现实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天野郁夫教授的分析。并且,如果用升学率同样超过45%而教育体制又较接近的美国做参照,可以发现日本升学率急剧升高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动力在于各高校对于生源的需求。美国之所以能维持高水准的升学率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美国大学80%都属于国立或公立,私立大学仅占20%,从学生处征收的学费对学校运营压力不明显;二是美国高等院校退学率极高,通常只有20%左右的学生毕业*7。相形之下,日本的高等院校不仅退学率基本等于零,而且主要靠征收学费维持日常运营的私立院校在高校总数中所占比例竟高达80%,可以说有没有学生就读直接关系着这些院校的生存与否。

二、“粥多僧少”的选择:数量重于质量

截止2003年的统计,日本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227所,其中四年制大学702所,二年制短期大学(相当于我国的专科院校)525所。而同期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为1,396所,其中本科院校629所,高职高专院校767所*8。日本人口不过1.2亿左右,其教育资源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日本普通高等院校从1950年350所发展到2003年的1,227所,其中四年制大学部分私立院校从105所增加到了526所,比例从52%上升到了75%;而国立院校则在当初70所基础上仅仅增加了30所,其所占比例不升反降从35%下滑变成了14%;公立院校也只从原有的26所增加了50所,可以说基本上变化不大。而二年制短期大学部分至始至终私立院校占有的比例达到了88%以上。对比上述两组反映日本近半个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数据,不难看出所谓高等院校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实就是私立院校突飞猛进地在发展、在扩张。

国立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在办学教学体制上客观地讲各有千秋,但私立学院主要以学费进行运营的特性注定了它对生员有着天生的依赖性。二战后持续的“婴儿热”为学校提供了空前巨大的潜在生源市场,相对紧缺的教育资源以及经济高速发展又为学校发展时代提供了需求和保障,在这一特殊背景的作用和催化下,办学灵活的私立学校如鱼得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1970年代开始的家庭生育计划迅速改变了日本的生育模式,蔓延并持续的少子化趋势让总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其规模也日渐减少,生源市场供给逐步变得短缺不足。另一方面,已经发展壮大的教育市场对生源的需求却是有增无减,它需要越来越多的生源填充己被撑大的“胃口”,而日趋加剧的少子化现象无疑象一盏不熄灭的红灯让一路畅通的教育“飙车”停在了人口的十字路口。

日本短期大学中的私立院校是对生源最敏感的部分。1950年到1970年,它从132所增加到了414所,发展十分顺畅良好,但之后二十年中它却再也没有能够跨越出四百的台阶。在1999年蹒跚登上503所的顶峰之后,便开始逐年下跌倒退,2003年它减少至463所,退回到1980年代中期水平。

其他类型院校尽管不如私立短大严重和明显,但基本的情形也不外是五十步和一百步。在少子化造成的生源压力冲击下,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避免关门打烊的寂寞结局,除极少数顶尖一流学校尚可以侈谈新生质量外,绝大多数学校或多或少选择“舍质取量”的招生方针,以拓展生源范围尽可能多地吸引年轻学子入学。

三、抢救生源的奚径:自由化+国际化

针对日益激化的生源紧缺局面,日本不少的院校为了方便招揽学生,都在变通招生入学程序,在传统的考试招生制度之外,开辟了由学校自行掌握尺度的“推荐入试”招生制度。在现有的私立大学和短期大学,通过这种自由化随意性较大的推荐审查方式而不是经由统一的升学考试合格入学的学生,分别已经占到了25%和60%,而且只要少子化没有缓解,不容置疑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增高。虽然这些以“改革”名义新出现的形式各异的升学方式和途径对于迄今单一的招生渠道和呆板的招生制度有补充完善的作用,但其放宽放低升学尺度和门槛对于吸引考生保证生源的明显功利性效用,难免让人质疑其真正动机和目的何在,即便在高等教育接近普及的今天,“花钱买学位”、“通关系进大学”对于任何一所院校而言,依然是无法承受的硬伤。

同时,鉴于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国际化趋势的作用,日本政府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积极推行教育国际化开放政策,公布了2000年前吸收10万留学生的计划。但由于日国固有的封闭性因素,直到2003年,留学生总人数才从1985年的15,009人上升到109,508人。而其中公费留学生部分仅从2,502人上升到9,746人,净增不过7千余人,超过90%的增加全部来自私费留学生*9。

在日本国内不具备充分竞争力的相当数量的地方大学、特别是短大将着力点由国内学生转移到富有潜力的留学生身上,纷纷出台诸如减免学杂费等等手段拉丁般地招揽留学生来填缺补空。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地处北海道苫小牧的驹泽大学。该校目前近1千人的在校学生中留学生约有200人,为了吸引亚洲留学生来校就学,驹泽大学不仅宣布对留学生将68万日元的年学费减免一半,还向其提供房费补贴。而且为了方便留学生入学,该校2001年5月下旬又专门制定新的入学日程,规定除4月春季入学外,同时实行9月秋季入学,以协调留学生因学制不同造成的时间上的困难*10。

日本少子化现象不仅极大地改变着学校的经营,并且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身在其中的学习者。日本总务厅统计局*11近年来对人口死因的调查显示,25~34岁人口的死因自杀高居第一,在15~24岁人口的死因中自杀也排上了第二位。自杀的原因十分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但它在大学适龄人口这一年龄段前后集中攀上高位,似乎又在暗示着某种无形的因果联系,在发出无声的强烈警示。

今天教育普及和大众化趋势导致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往昔的精英教育模式。但无论什么时代,教育所承担的“释道解惑”的责任却应该没有多少变化。为了吸收保证生源以维持学校经营发展,学校对学生像上帝、主顾一样的迁就娇宠、百般呵护,但却可能因此助长不学之风,销蚀大学生们本已脆弱的学习意欲,最终从根本上危及学校的生命力,让学校变成不学之校。

勿需赘言,中国的人口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重复日本人口和教育发展的轨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石,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合理调整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稳步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铺垫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资料:

注解:

1~2:日本统计局《平成12年国势调查》

3~4~5:日本文部省《学校基本调查》

6:日本《教育指標の国際比較》(2004年版)

7:天野郁夫:《教育改革のゆくえ―自由化と個性化を求めて》(东京大学出版会)

8: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03年)

9:刘晓峰等主编《日本的危机》(人民出版社)

10:日本《中文导报》,2001年3月

11:日本总务省2003年《自治白书》

参考论文:

[1]周满生.日本、韩国、台湾私立教育发展比较及其启[J].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陈铭.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J].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3]袁锐锷.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框架[J].华南师范大学.

[4]魏贻通.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与作用研究[J].

标签:;  ;  ;  

学龄人口减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