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阻尼增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4C,Mg复合材料,B4C颗粒,反应浸渗法,显微组织
阻尼增强论文文献综述
齐冠然[1](2019)在《反应浸渗法制备电动机用B_4C颗粒增强Mg复合材料的组织及阻尼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_4C颗粒与Mg锭为原材料,采用反应浸渗法制备B_4C质量分数为30%的电动机用B_4C/Mg复合材料,分析和测试不同制备温度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与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不规则形状的B_4C颗粒均匀分布于B_4C/Mg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未形成宏观孔洞。在B_4C颗粒边缘形成一层由碳化物与硼化物构成的白色物质。与基体材料Mg相比,B_4C/Mg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明显提高。随应变幅度增加,B_4C/Mg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制备温度越低,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好。Cranato-Lücke曲线在有限应变振幅内呈直线变化。(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陈剑,陶善勇,王维,吕伍佯[2](2019)在《基于周期势函数的自适应二阶欠阻尼随机共振信号增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滚动轴承微弱故障振动信号在噪声环境下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周期势函数的自适应二阶欠阻尼随机共振信号增强方法。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系统参数和阻尼系数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对多个拟增强频段的随机共振,更加适用于工程实际中多故障信号提取。数据库考题检验和工程实验验证表明:1)该方法明显提高了输出信噪比,故障特征频率处主峰突出,边带干扰少,方便故障的机器判读,误判率低; 2)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虽然输出信噪比有所降低,但该方法的检测效果仍优于基于周期势函数的自适应一阶随机共振方法的检测效果; 3)该方法对噪声的适应性更强,在噪声环境下对于微弱故障信号的提取有着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挺侹[3](2019)在《碳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结构阻尼一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等优点,在工业和装备领域代替传统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传统材料面临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在复合材料中同样突出。振动和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降低系统的性能和生产效率,破坏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的振动还会对结构造成损伤,引起结构有效寿命的下降。复合材料构件以薄壁件为主,在倾向于高速化的应用领域中,振动和噪声的负面影响会表现得愈发明显。复合材料的减振降噪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复合材料的减振降噪性能依赖于其阻尼和模量。模量的提高可以改善低频下的减振降噪性能,而良好的阻尼性能则起到改善全频域范围内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的作用。因此,减振降噪要求复合材料兼具高阻尼和高刚度,而高刚度也是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对结构和阻尼进行一体化设计。复合材料结构阻尼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层间式”结构,这种结构来源于传统的附加式阻尼结构,直接将阻尼层插入到复合材料层间。粘弹性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以橡胶作为阻尼层,存在整体刚度下降、界面结合力低、耐热性差、阻尼层易老化等问题;其他非橡胶类的结构阻尼复合材料等会造成整体厚度、质量和工艺成本增加。复合材料具有多组分、多界面和可设计性强的优点,在性能改善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完全可以设计出不依赖于层间插层的结构阻尼一体化复合材料。因此,本文力图跳出插层式的改性思维,明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来源和机理,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基体、界面和纤维)出发考虑复合材料的结构阻尼一体化设计。本文中基于基体的结构阻尼一体化通过纳米粒子的添加来实现。选择了 3种具有代表性的纳米粒子来研究其对环氧基体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1)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采用基于溶剂法的高速剪切法将不同尺寸的MWCNT分散到环氧基体中。通过理论计算对MWCNT的分散过程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对比Halpin-Tsai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拉伸测试结果判断MWCNT在基体中是否得到了良好的分散。测试结果表明MWCNT的添加能够实现环氧基体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同步增强。环氧基体的拉伸模量最大提高达到了20%,拉伸强度最大提高了 8%,25℃ 1 Hz下的损耗因子最大提高了56%。对纤维状纳米粒子界面摩擦的产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大长径比和大比表面积的MWCNT对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增强效果更好。团聚体对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均有负面影响。而MWCNT的尺寸和团聚体对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规律和对力学性能、阻尼性能的影响完全相反。(2)石墨型氮化碳g-C3N4。以尿素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制备g-C3N4,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测试,随后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填料通过高速剪切分散到环氧基体中。改性后环氧基体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17.29%和12.3 8%,Tg提高了4-5℃,初始热分解温度(Tinitial)和50%的热分解温度(Thalf)均提高了 15℃。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显着改善归功于微卷曲结构、大比表面积形成的机械锁合作用以及天然携带的氨基基团与环氧基团反应形成的化学键。改性后的基体25℃1 Hz下的损耗因子由0.035增加到0.049,阻尼性能增强可能源于层间滑动摩擦、层间氢键周期性断裂与重建和微型约束层阻尼结构耗能的综合作用。(3)核壳结构纳米橡胶(Core-Shell structure nano-Rubber,CSR)。CSR是一种新型的环氧增韧剂,鉴于基体增韧与阻尼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其和环氧基体混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10 wt%添加量的CSR能够将基体的冲击强度从22.33 ± 4.77 KJ/m2增加到36.89±4.43 KJ/m2,同时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保持率较高,Tg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同时CSR的添加对基体的阻尼性能也几乎没有影响。球形结构限制了 CSR与基体的界面摩擦耗能以及其本身粘弹性的发挥。最后,选择综合性能最好纳米粒子改性基体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MWCNT和g-C3N4改性基体能够实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增强。基于界面的结构阻尼一体化通过在纤维界面引入多尺度纳米粒子实现。基于对g-C3N4的研究,通过原位合成制备了负载g-C3N4的碳纤维来改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g-C3N4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湿润性,增加了纤维表面官能团的数量。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自由能增加了 67.81%,界面剪切强度(IFSS)由44.62 MPa增加到73.41 MPa,层间剪切强度(ILSS)从51.84 MPa增加到72.09 MP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564.91 MPa提高到675.31 MPa,拉伸模量从50.12 GPa提高到58.37 GPa。弯曲强度从719.51 MPa增加到795.13 MPa。弯曲模量从47.14 GPa增长到51.83 GPa;冲击测试中总的吸收能量从1.14 J增加到1.78 J。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16.71℃提高到121.34℃。改性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达到了未改性前的2.2倍,用于表征结构阻尼性能的优值提高了 114.1%。基于纤维的结构阻尼一体化通过混杂的方式将高阻尼纤维引入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实现。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碳纤维/芳纶纤维混杂结构,测试表明混杂复合材料具有折中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仅由混杂比决定,拉伸强度和失效行为同时由混杂比和铺层结构决定。位于铺层中心位置的连续多层碳纤维能够产生正向拉伸强度混杂效应。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阻尼性能主要由外侧纤维决定。次外层芳纶纤维在受压侧特殊的失效模式会加速最外层碳纤维的破坏。混杂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同时受到混杂比和铺层结构的影响。混杂界面处的应力突变和泊松比不匹配对阻尼性能有增强作用。基于对混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本章建立了实际载荷下混杂复合材料的阻尼预测方法。针对自制材料力学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从力学性能参数较易获取的纤维和基体出发,首先得到了复合材料中织物的几何特征参数,建立织物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工程力学参数。随后本文将模态应变能法和模态迭加法相结合建立了实际载荷下混杂结构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了多种碳芳混杂结构在1 Hz实际振动载荷下的损耗因子。模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3)
谢长春[4](2019)在《原位Ti_3Sn相增强NiTi基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其阻尼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噪声、振动、冲击等破坏在各领域广泛存在危害极大,采用高阻尼材料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常见的轻质高阻尼材料,如泡沫铝和泡沫镁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阻尼性能,但它们的强度和耐候性能较差,难以满足特殊领域如新能源汽车、高铁、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对轻质高强高阻尼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低密度,高强度,高阻尼金属基泡沫材料。近年来,NiTi形状记忆合金及其泡沫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致密合金的高温阻尼性能以及泡沫合金的压缩强度较差,阻碍其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采用粉末冶金和压力熔渗等方法将Ti_3Sn相和规则孔隙同时引入NiTi合金基体中制备轻质复合泡沫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微观结构、相组成、相变行为、压缩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并探究了性能得到改善的机理,得到如下几个主要结论:本文先是通过电弧熔炼工艺制备出不同合金成分的TiNiSn合金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所有TiNiSn合金主要由先共晶相和层片状Ti_3Sn/NiTi共晶组织构成。Ti_(58)Ni_(34)Sn_8合金由于具有更多的层片状共晶组织而展现出最优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其压缩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836MPa和28%,马氏体和奥氏体本征阻尼分别可达0.042和0.014。为降低合金的密度和进一步改善高温阻尼性能,接着以Ti_(58)Ni_(34)Sn_8合金成分通过粉末烧结制得低孔隙率(17%)和高孔隙率(60%)TiNiSn泡沫合金。研究表明在1050℃下烧结时合金反应更加充分,获得主相为NiTi相和Ti_3Sn相,但并未获得层片状Ti_3Sn/NiTi共晶组织,只是微米块状Ti_3Sn相均匀分布NiTi基体上。该温度下烧结的低孔隙率TiNiSn泡沫合金展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其压缩强度、断裂应变、比强度分别是994MPa、11.2%、193MPa?cm~3/g,马氏体和奥氏体本征阻尼分别为0.046、0.014。在1050℃下烧结得到高孔隙率Ti_(58)Ni_(34)Sn_8泡沫合金,其压缩强度和断裂应变降低为77MPa和3.2%,然而马氏体和奥氏体本征阻尼却分别提高至0.07和0.034。由于粉末烧结的TiNiSn泡沫合金未能拥有预期的球形孔隙结构和层片状Ti_3Sn/NiTi共晶组织,本文最后采用压力熔渗工艺,以Ti_(58)Ni_(34)Sn_8为母合金熔渗氧化铝微球,制备出TiNiSn复合泡沫合金,首次成功实现将规则的球形孔隙结构和细层片状Ti_3Sn/NiTi共晶组织同时引入到泡沫NiTi合金中。研究表明,冷却速度更快时,泡沫TiNiSn合金拥有更高比率的层片状Ti_3Sn/NiTi共晶组织,其片层间距以及基体和氧化铝微球之间的Ti_2Ni界面层厚度也更小,泡沫合金的综合性能也更佳。空冷TiNiSn复合泡沫合金中可获得80%以上的Ti_3Sn/NiTi共晶组织,其Ti_3Sn/NiTi片层间距约为600~900nm,Ti_2Ni界面层厚度约为10μm。空冷TiNiSn复合泡沫合金在宽温度范围(-50~25℃)展现出极高的压缩强度(402~416MPa),同时拥有超过2%的可恢复应变以及较高的吸能容量(119.8MJ/m~3),此外合金在宽温度范围内(-150~200℃)也拥有优异的阻尼性能(超过0.066)。而且,它的比强度-高温阻尼综合系数高达4.98,是目前所有轻质高阻尼金属材料中最高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朱全力[5](2019)在《旋转式阻尼器及其增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液是一种智能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磁流变效应,可以在毫秒级的时间内由流动性良好、低剪切强度的牛顿流体转变为具有较高剪切强度的半固体,基于磁流变液特性制作的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优秀的半主动控制器件,具有出力大、可调性好、反应迅速、性能稳定以及能耗小等优点。本文对磁流变液的制备及性能、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磁路及结构设计、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和阻尼器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与剪力墙结合的新型结构形式,在剪力墙内部安装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当剪力墙变形时能够带动阻尼器协同工作,增加剪力墙耗能能力,减小地震能量对剪力墙损伤。(2)根据磁流变液的组成和流变机理,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剪切屈服应力的磁流变液,对磁流变液在不同磁场强度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磁场强度和剪切速率对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的影响。(3)基于Bingham模型提出了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矩计算模型,通过磁流变阻尼器的尺寸和磁路设计,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阻尼器结构参数,制作了具有较大阻尼力矩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4)对制作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在叁角波位移输入下,研究阻尼器在低转速情况下阻尼力矩与电流和角度幅值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力矩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扭矩-角度曲线饱满,近似为矩形,而角度幅值对阻尼力矩影响较小。(5)对制作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动力加载试验,在正弦波位移输入下,研究电流、频率和角度幅值对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器工作稳定,可调范围较大,阻尼力矩随电流增大,而频率和角度幅值对阻尼力矩影响较小。(6)采用ABAQUS对附加阻尼器的剪力墙试件进行单调加载作用下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外加阻尼力对剪力墙的承载力、刚度、延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加阻尼力的增大,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有所增加,延性几乎不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斌仓,石广田,和振兴,陈罄超,周华龙[6](2019)在《填充高阻尼材料增强网孔式橡胶弹性垫板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度和阻尼是影响轨下弹性垫板减振性能的重要参数。针对一种新型网孔式橡胶弹性垫板,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及网孔中填充高阻尼材料对垫板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沟槽式弹性垫板,网孔式弹性垫板具有更大的弹性,阻尼比略大,内部应力分布均匀,应力较低;在网孔中填充高阻尼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垫板的阻尼比,改善垫板内部应力分布,还可通过改变填充物饱和度调整弹性垫板的垂向位移量,使垫板适用于多种刚度要求的轨道系统,拓展垫板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姚彦桃,陈礼清,王文广[7](2019)在《原位反应浸渗法制备(B_4C+Ti)混杂增强Mg及AZ91D复合材料及其阻尼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B_4C/Mg体系润湿性较差导致复合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入高熔点、不互熔金属Ti颗粒来改善该体系的润湿性,并成功利用原位反应浸渗法实现(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成本制备。对制备的(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生成物相以及室温和高温阻尼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生成物相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原始颗粒之间的原位反应程度逐渐趋于完全,(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逐渐由颗粒增强结构转变为网络互穿结构。(B_4C+Ti)/Mg和(B_4C+Ti)/AZ91D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阻尼性能分别随着应变振幅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作用机制为位错阻尼和界面阻尼机制。(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勇,周吉学,夏金环,陈燕飞,马百常[8](2018)在《粉末冶金法AlN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低密度与高的阻尼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减震与噪音控制材料.文中选择AlN颗粒为增强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AlN颗粒对Mg-Al基体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含量的AlN颗粒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Np/Mg-Al基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机械分析仪研究了基体合金与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随温度、频率与增强相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颗粒添加相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最好.室温下,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均优于基体合金,但是随着增强相含量与频率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逐渐降低.基体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内耗-温度曲线在100~150℃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与位错有关的内耗峰,复合材料在200~250℃的温度范围内呈现与界面滑移有关的内耗峰.(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信刚,吴链,卢峰[9](2018)在《基于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的阻尼特性和界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梯度功能设计理念,制备了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GSCDE),同时采用自由振动法、抗压强度试验、显微硬度计、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和仪器来分别测试GSCDE的阻尼特性、抗压强度、界面显微硬度、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层厚度比例的增加,GSCDE阻尼比随之递增,抗压强度则随之递减,立方体试件破坏时外观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GSCDE阻尼比可达3.96%以上,抗压强度可达55.0 MPa以上;与单层高性能混凝土(HPC)或单层高阻尼混凝土(HDC)相比,GSCDE能兼顾阻尼特性和强度,解决了高阻尼混凝土的组合减振结构一体化问题;在GSCDE阻尼层和结构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区中,显微硬度从阻尼层到结构层均匀递增,2种混凝土相互渗透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整体;GSCDE中界面结合区的结合情况良好,有利于提高GSCDE的力学性能和阻尼特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马卓瑞,李金强,冯伟[10](2018)在《含粘弹性层纤维增强层合板的热屈曲及阻尼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粘弹性层纤维增强层合板的热屈曲及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经典冯·卡门平板理论和哈密顿原理推导得出结构运动学方程,进而得出临界热屈曲温度的求解公式,通过求解本征值问题,得到结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在恒温下分析了粘弹性层厚度和铺设方式对结构阻尼比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场下研究了粘弹性层厚度和铺设方式对结构热屈曲行为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非均匀温度分布对结构热屈曲和阻尼比的影响。数值结果分析表明,不论均匀温度场还是非均匀温度场,弹性层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层合板临界热屈曲温度随粘弹性层厚度增大而增大,且基本呈现正比例关系。恒温时,层合板阻尼比随粘弹性层厚度增大而增大。临界热屈曲温度、固有频率、阻尼比除了受纤维铺层影响较大外,同时受层合板上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阻尼增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滚动轴承微弱故障振动信号在噪声环境下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周期势函数的自适应二阶欠阻尼随机共振信号增强方法。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系统参数和阻尼系数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对多个拟增强频段的随机共振,更加适用于工程实际中多故障信号提取。数据库考题检验和工程实验验证表明:1)该方法明显提高了输出信噪比,故障特征频率处主峰突出,边带干扰少,方便故障的机器判读,误判率低; 2)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虽然输出信噪比有所降低,但该方法的检测效果仍优于基于周期势函数的自适应一阶随机共振方法的检测效果; 3)该方法对噪声的适应性更强,在噪声环境下对于微弱故障信号的提取有着明显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尼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1].齐冠然.反应浸渗法制备电动机用B_4C颗粒增强Mg复合材料的组织及阻尼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陈剑,陶善勇,王维,吕伍佯.基于周期势函数的自适应二阶欠阻尼随机共振信号增强方法[J].计量学报.2019
[3].王挺侹.碳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结构阻尼一体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谢长春.原位Ti_3Sn相增强NiTi基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朱全力.旋转式阻尼器及其增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王斌仓,石广田,和振兴,陈罄超,周华龙.填充高阻尼材料增强网孔式橡胶弹性垫板的性能[J].铁道建筑.2019
[7].姚彦桃,陈礼清,王文广.原位反应浸渗法制备(B_4C+Ti)混杂增强Mg及AZ91D复合材料及其阻尼性能[J].金属学报.2019
[8].王勇,周吉学,夏金环,陈燕飞,马百常.粉末冶金法AlN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8
[9].王信刚,吴链,卢峰.基于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的阻尼特性和界面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8
[10].马卓瑞,李金强,冯伟.含粘弹性层纤维增强层合板的热屈曲及阻尼特性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