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厌氧论文-高柳堂

复合厌氧论文-高柳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厌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污水,污水处理,复合厌氧反应器,厌氧折流

复合厌氧论文文献综述

高柳堂[1](2019)在《强化复合厌氧技术处理农村污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农村污水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常规单一厌氧生物技术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启动时间长、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本论文进行了强化复合厌氧技术研究。与常规厌氧处理技术相比,复合厌氧技术强化了传质和微生物反应,处理系统的污泥浓度、基质混合和降解推动力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启动时间短。通过构建强化复合厌氧反应器小试装置,优化厌氧折流区和滤池区结构设计,考察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条件、启动性能、稳定期污染物去除效果及相关指标沿程变化规律;分别进行水力冲击和水质冲击下的抗冲击负荷研究;基于16S r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表征厌氧折流区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及丰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启动期进水COD浓度187~380 mg/L,ORP为-100~-300 mV、pH为6.8~7.0,25 d后COD去除率达到70.7%,弹性填料挂膜较好,确定反应器启动成功。稳定期随着HRT从24 h降低至18 h、12 h、8 h和5 h,COD去除率先增加后下降,平均为79.5%;滤池区COD去除贡献率(4.5%)远小于厌氧折流区(75.0%);沼气中CH_4百分比随着HRT的缩短有一定程度下降,OLR为0.13~1.16 kg COD/(m~3·d)时,CH_4产气量随着OLR的增加呈上升趋势,CH_4与OLR的关系为:CH_4(g)=5.56×OLR~(0.80)(R~2=0.80);各格室COD去除贡献率沿程基本呈现递减趋势,其中前端两格室对COD降解占主要作用,为56.8%~60.3%,DOM沿各格室发生分解转化、浓度逐渐降低,和COD的实际去除效果一致。分别进行反应器的水质冲击和水力冲击实验,结果表明,水质冲击后10 h,水力冲击后6 h,反应器可恢复冲击负荷之前的状态。强化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维护简单,可为小型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 m~3/d)提供借鉴。通过分析EPS叁维光谱图得出,反应器各格室中的污泥EPS含量随运行时间呈上升趋势,同一HRT下,污泥EPS含量沿程逐渐减少;通过污泥扫描电镜得出,污泥絮体结构较致密,菌胶团数量较多,内部供物质交流的孔洞和通道十分清晰,污泥表面以球菌为主,短杆菌和丝状菌较少。综合表征厌氧折流区各格室污泥的真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第一格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第二格室中微生物丰度最高。门水平上发酵类细菌和产乙酸菌(Firmicutes、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丰度之和在各格室中分别为74.5%、86.7%、78.5%和78.9%。门水平上产甲烷菌(Methanomicrobia、Methanobacteria和Thermoplasmata)丰度之和在各格室中分别为93.7%、96.4%、98.2%和97.7%,可见产甲烷菌的丰度沿格室是逐渐上升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周晓雯[2](2019)在《关于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污水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环境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处理。基于此,首先介绍复合厌氧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其次,研究复合厌氧工艺试验启动装置设计,最后,分析复合厌氧工艺在低温生活污水处理试验中的结果,保证整个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杨成波[3](2019)在《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污水量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循环利用的目的,就需要通过复合厌氧工艺进行处理。对此,本文将阐述影响厌氧工艺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并深入分析复合厌氧工艺的优势。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低温处理生活污水中,复合厌氧工艺的应用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罗娟,刘春梅,袁海荣,刘研萍,邹德勋[4](2019)在《KOH/NH_3·H_2O复合预处理稻草厌氧消化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一种KOH/NH_3·H_2O复合预处理稻草进行厌氧消化的绿色环保高效预处理方法,既能使稻草木质纤维素更好地进行生物降解产生物甲烷,同时能调节厌氧消化过程中的C/N,节省营养元素调配成本,且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沼渣含K可直接用作沼肥,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运用正交实验法对预处理剂浓度(1%KOH+1%NH_3·H_2O,2%KOH+2%NH_3·H_2O,2%KOH+4%NH_3·H_2O,4%KOH+2%NH_3·H_2O)、预处理温度(20℃,30℃,40℃,50℃)、水添加量(稻草干重的3倍,6倍,9倍,12倍)、预处理时间(1 d,2 d,3 d,4 d)进行了优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预处理稻草厌氧消化甲烷总产量为8738~10492 mL,比未预处理稻草(7343 mL)提高了19.0%~42.9%,效果明显(p<0.05)。对1%KOH+1%NH_3·H_2O复合预处理与2%KOH,2%NH_3·H_2O单试剂预处理稻草厌氧消化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复合预处理组累积产甲烷量及单位VS产甲烷量分别为10404 mL,244 mL·g~(-1)VS,比未处理稻草提高41.7%,比2%KOH预处理组提高19.4%,比2%NH_3·H_2O预处理组提高16.4%;1%KOH+1%NH_3·H_2O复合预处理组T_(80)为34 d,比未预处理,2%KOH,2%NH_3·H_2O单试剂预处理组分别提前9 d,7 d,2 d。KOH/NH_3·H_2O复合预处理能够促进稻草厌氧消化产甲烷,缩短厌氧消化周期,增加沼渣沼液肥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9年01期)

黄开明,赵立欣,冯晶,姚宗路,于佳动[5](2018)在《复合微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提高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微生物预处理方法在提高玉米秸秆高效厌氧消化产甲烷方面的应用效果,该文研究了由黑曲霉(Aspergillus)、木霉(Trichoderma)、草酸青霉(Penicillium)和白腐真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系HK-4,对玉米秸秆预处理及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将复合微生物菌系加入到粒径为0.7~1 cm玉米秸秆中,在28℃恒温条件下190 r/min震荡培养15 d,测得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可达64.52%、51.06%和3.89%。使用经HK-4处理过的玉米秸秆,用于沼气生产,发酵32 d,复合微生物菌系组共产生7364 m L气体,比未处理组提高了27.4%;预处理4 d,复合微生物处理组甲烷体积分数即可提升到40%以上,之后20 d在45%~53%之间波动,而未经HK-4处理过的玉米秸秆,甲烷体积分数在第6天才稳定到36.7%。(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刘建华,胡燕,金豪杰,白俊跃,徐灏龙[6](2018)在《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脉冲布水技术和复合水解工艺相结合,开发了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对复合厌氧/水解反应器的结构、运行参数、配水方式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间歇膨胀复合厌氧/水解反应器的污泥沉降性能及流态负荷与膨胀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脉冲进水可提高反应器进水过程基质浓度、降低传质阻力,从而提高反应器反应速率及SS去除率;当平均上升流速<1 m/h时,直径<0.3 mm的颗粒污泥可有效保留在反应器内;当平均上升流速为0.45~0.88 m/h时,其膨胀率达到30%~80%,此时反应器为悬浮床反应器。目前该反应器已经应用于集中工业废水、综合城镇污水及制药废水治理,运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4期)

顾峻宇[7](2018)在《氨钾复合改性稻草批式与序批式厌氧消化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草中含有的木质素阻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与微生物接触的可及度,制约了厌氧消化的进程,而目前单一改性试剂无法满足破坏复杂木质纤维素结构的需求。同时,单级CSTR厌氧反应器的完全混合设置,导致了物料“短流”现象,未完全消化的物料会随出料排出,限制了厌氧消化潜能。因此,本研究设计采用KOH与氨水对稻草进行复合改性的方式,更高效地破坏纤维素晶体结构,提升纤维素、半纤维素与厌氧微生物的可及度,并进一步提高厌氧消化产气性能,提高沼渣沼液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采用两级厌氧消化系统,解决CSTR反应器的“短流”问题,提高厌氧消化效率。1、研究了不同氨水-氢氧化钾浓度混合配比对于稻草批式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KOH+1%NH3改性效果最好,最高日产气量为1350mL,相比未处理组提高了 35.0%。甲烷含量稳定在58%-63%范围内,累积产甲烷量为9824.3 mL,比未处理组提高15.3%。单位VS产气率,相比未处理组提高了 16.0%。TS降解率和VS降解率,分别比未处理组提高14.2%和21.8%。2、研究了采用1%KOH+1%NH3对稻草秸秆改性对于单级序批(HRT48d)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组(R1)容积产甲烷率比未处理组(R0)提高了 4.5%-5.9%,TS去除率为48.4%-55.4%。同时R1体现出更优的系统缓冲能力。在当进料负荷为90 gTS·L-1时,系统稳定性出现明显波动,相比未处理组能更快恢复稳定状态。3、研究了在氨钾复合改性条件下,对稻草不同两级序批(HRT36+12d、HRT24+24d)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级系统中厌氧消化主要在第一级反应器中进行,HRT24+24d第一级反应器VS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85.1%-97.2%,HRT36+12d第一级反应器VS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87.5%-97.3%。其中HRT36+12d两级系统的单位VS产甲烷量要比HRT24+24d两级厌氧消化系统提高4.01%-4.05%,比改性单级厌氧消化系统(R1)单位VS产气量提高了 10.4%-13.3%,比未处理单级厌氧消化系统(R0)提高了 16.9%-19.5%。同时,HRT36+12d 两级比 HRT24+24d 两级体现出更好的系统稳定性。在进料负荷为85 gTS·L-1时,不同两级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均出现了明显波动,而HRT24+24d系统发生的更早,且恢复时间较长,这主要是因为HRT24+24d第一级反应器每日进料量更大,对系统的冲击更大,恢复时间较长。一级动力学、R-X图解法对单级和两级厌氧消化系统进行模拟,两级厌氧消化系统的水解速率和运行效果优于单级系统。4、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单级、两级(HRT36+12d)第一级和第二级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分别记为R1和HRT36+12-Ⅰ、HRT36+12-Ⅱ。两级厌氧消化的第一级系统能够提高细菌丰度,而第二级系统能明显提高细菌种群多样性,与单级系统细菌菌群差异性较大。在古菌菌群分布上,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作为优势菌门,在HRT36+12-I、HRT36+12-II、和R1样本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1.2%、70.2%和36.2%,优势属为甲烷杆菌属(Methanobbacterum)。(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刘培剑,朱风华,葛蔚,曹玉芳,程明[8](2018)在《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为(53.20±1.75)kg、产奶量为(1.41±0.22)kg/d的2胎健康崂山奶山羊24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只羊。试验饲粮均由精料、全株玉米青贮、秸秆按4∶3∶3混合而成,4组所用秸秆依次为麦秸、复合厌氧麦秸(添加2.5%碳酸氢钠和4%尿素青贮40 d)、玉米秸、花生秧。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复合厌氧麦秸组干物质采食量(DM I)极显着高于麦秸组、玉米秸组、花生秧组(P<0.01),分别提高了25.67%、11.37%、10.33%。2)复合厌氧麦秸组产奶量极显着高于麦秸组(P<0.01),提高了20.16%;复合厌氧麦秸组4%标准乳产量与花生秧组、玉米秸组差异不显着(P>0.05)。3)复合厌氧麦秸组乳蛋白率与麦秸组、花生秧组、玉米秸组差异不显着(P>0.05),乳脂率显着低于花生秧组(P<0.05);4组之间乳糖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差异不显着(P>0.05);复合厌氧麦秸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非脂固形物产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麦秸组(P<0.05或P<0.01),与玉米秸组、花生秧组差异不显着(P>0.05)。4)复合厌氧麦秸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血清甘油叁酯含量低于其他3组,差异不显着(P>0.05);4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麦秸饲喂崂山奶山羊可提高DMI、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增加乳成分产量,饲喂效果优于未处理麦秸,与玉米秸、花生秧效果相当,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崂山奶山羊粗饲料加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培剑,朱风华,葛蔚,曹玉芳,程明[9](2017)在《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体重、产奶量、体况相近的崂山奶山羊12只随机分成4组,饲粮均由混合精料、全株玉米青贮、秸秆按4∶3∶3比例混合而成,4组秸秆分别为干麦秸、复合碱贮麦秸、干玉米秸、干花生秧,测定奶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指标。结果表明:复合碱贮麦秸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及氮消化率显着高于干麦秸组(P<0.05),与干玉米秸组、干花生秧组差异不显着(P>0.05);复合碱贮麦秸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极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1);复合碱贮麦秸组总能(GE)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干麦秸组和干花生秧组(P<0.05);复合碱贮麦秸组氮沉积率极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1)。说明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碱贮麦秸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23期)

单明娥,李志良,李伟成,田军,袁海明[10](2017)在《厌氧复合床处理有机硫染料中间体-对位酯生产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45天连续流试验,考察厌氧复合床处理对位酯生产废水的可行性。逐步提高进水COD,考察有机负荷(OLR)从0.167 g COD/(L·d)提高到6.68 g COD/(L·d)过程中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优的OLR 5.0 g COD/(L·d)的条件下(COD 15000 mg/L),COD去除率达到60%,产甲烷率达到1.23 d-1。增加硫酸盐达到10000 mg/L(COD/SO2-4=1.5),发现硫酸盐还原菌没有受到抑制,产甲烷菌却受到抑制。恢复COD/SO42-至3.58,厌氧系统在1周后完全恢复。有机硫化合物的特性使出水中虽然有硫化物的产生,出水硫酸盐却一直高于进水硫酸盐。(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22期)

复合厌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活污水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环境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处理。基于此,首先介绍复合厌氧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其次,研究复合厌氧工艺试验启动装置设计,最后,分析复合厌氧工艺在低温生活污水处理试验中的结果,保证整个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厌氧论文参考文献

[1].高柳堂.强化复合厌氧技术处理农村污水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周晓雯.关于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

[3].杨成波.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初探[J].化工管理.2019

[4].罗娟,刘春梅,袁海荣,刘研萍,邹德勋.KOH/NH_3·H_2O复合预处理稻草厌氧消化优化研究[J].中国沼气.2019

[5].黄开明,赵立欣,冯晶,姚宗路,于佳动.复合微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提高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刘建华,胡燕,金豪杰,白俊跃,徐灏龙.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8

[7].顾峻宇.氨钾复合改性稻草批式与序批式厌氧消化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8].刘培剑,朱风华,葛蔚,曹玉芳,程明.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9].刘培剑,朱风华,葛蔚,曹玉芳,程明.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10].单明娥,李志良,李伟成,田军,袁海明.厌氧复合床处理有机硫染料中间体-对位酯生产废水[J].广州化工.2017

标签:;  ;  ;  ;  

复合厌氧论文-高柳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