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修辞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宣翻译,新修辞理论,《一带一路》,翻译策略
新修辞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菲[1](2019)在《新修辞理论视域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软实力的打造将不限于民间交流与文化“走出去”。为了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感,避免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国家政治形象进行片面的解读和报道,研究政治题材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将有助于传播正面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与人民的发展,发展了中国与广大亚欧国家的友好关系,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文明自信与自觉。以“一带一路”命名的此部纪录片真实地传递了该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的小故事与大发展,同时纪录片图文并茂,具备易于传播的特质,政治题材纪录片的翻译又十分有限,因此笔者选择此纪录片作为自己的翻译研究文本。该纪录片首尾第一与第六集在整部系列作品中更具有代表意义,鉴于篇幅有限,将就这两集进行翻译策略的探讨。作为典型的政治题材外宣翻译文本,该纪录片字幕覆盖大量政治话语、专业术语、文化名词、对话采访等敏感性与专业性较高的内容,无疑都大大增添了翻译的难度与强度,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修辞学”是指二十世纪叁十年代在欧洲大陆及美国产生并在六十年年代开始盛行的修辞学思潮。代表人物有凯姆·帕尔曼、I.A里查兹、劳埃德·比彻尔以及肯尼斯·伯克等。新修辞学重视话语力量,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征,广泛应用于哲学、法律、逻辑、心理、社会、语言等学科领域,在西方社会受到广泛认可,并在指导翻译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其主要理论观点包括“受众中心论”、“劝说与认同”、“修辞情境理论”等,关注话语接收对象、话语发生环境与话语传递效果,对于指导外宣材料的翻译具有创新性与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实现外宣目的,向世界传递一个自信并且包容的中国。基于大量文本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新修辞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该理论的叁个主要观点,概括介绍了国内外新修辞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接着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次对国内外宣材料英译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探讨翻译准备、出现问题以及修改过程后,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笔者在新修辞理论指导下两种翻译的异同,充分考虑到纪录片字幕对翻译的限制后,在新修辞理论主要理论观点指导下针对外宣翻译文本特点提出了回译、解释、习语套用、政治用语转换、正确选词、保留文化词汇、删减重构、调整情境风格、协调字幕与翻译9点具体可行的翻译策略,从而使文本更好地传递中国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引入新修辞理论进行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拓宽外宣翻译研究空间,为外宣翻译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钱婧婧[2](2016)在《《阿拉比》中新修辞理论下象征手法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短篇小说《阿拉比》讲述了情窦初开的小男生爱情幻灭的故事,通过外部的环境和事物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男主人公细腻的内心情感。本文通过实例具体说明《阿拉比》中新修辞理论下"象征"手法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力求在翻译中最大限度体现文章内在情感,给予译文读者与原文相符的阅读体验,希望对象征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6年08期)
林菲[3](2015)在《新修辞理论视域下的汉英旅游网站文本的修辞对比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修辞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汉英旅游网站汉英文本在话语内容、诉求策略、建构方式和美学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并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汉语旅游网站的英译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指出汉英旅游网站的文本译者应以受众为转移,根据双语的修辞差异对翻译进行必要的调适。(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张昱[4](2015)在《从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看《圣经·罗马书》的修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美国着名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提出的新修辞理论包括两大修辞理论: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和同一理论。《罗马书》是《新约圣经》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封书信,利用新修辞理论对《罗马书》进行分析,发现了行为主体将何种关系比和怎样的因果关系前景化,以及修辞情景中的隐含动机。也可以看出传教士如何运用一系列修辞策略吸引读者,达到传教和鼓励信徒的双重目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龚颖芬[5](2015)在《新修辞理论视域中的外宣翻译研究——以茂名市外宣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桥梁,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修辞活动。修辞理论与外宣翻译的结合是外宣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较新的视角。借用以伯克为代表提出的新修辞理论中的"认同"和"象征"两个概念,以茂名市外宣翻译为语料,从中英文词汇、句式和篇章的修辞差异叁个方面研究了修辞理论能有效指导和批评外宣翻译实践。(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严瑜[6](2013)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认同构建——基于伯克新修辞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见面会上发表讲话。讲话中,他语言平实、表述生动、风格亲和,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政治传播理念的转变以及对演讲修辞策略的重视。本文从伯克新修辞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认同"的核心概念,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其如何结合中国语境,采用认同的修辞策略,构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认同。(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3年03期)
朱春丽[7](2012)在《西方新修辞理论在中国英语篇章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句际修辞链的多视角篇章解构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述了西方新修辞理论研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然后以对句际层面的修辞认知为理解修辞性篇章的基础,从句际修辞涵盖篇章的修辞结构入手,采用解构主义方式从认知、语用、功能和美学等多视角对篇章中的修辞现象进行阐释,具体采用语境的过滤、根隐喻的甄别、喻体间衔接和连贯方式的分析、喻底的揭示,以及宏观结构的整合等手段使其得以实现。(本文来源于《国际修辞学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龙金顺[8](2012)在《罗兰·巴特的新修辞理论的探讨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罗兰.巴特的写作零度、神话修辞术及其非言语修辞的理论,探讨他如何透过符号学,不断地发展他的新修辞学理论与观点,并且将其运用于更为广阔的领域。其理论和方法对于各种文本的写作与阅读及其分析,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朱春丽[9](2011)在《西方新修辞理论在中国英语篇章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句际修辞链的多视角篇章解构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述了西方新修辞理论研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然后以对句际层面的修辞认知为理解修辞性篇章的基础,从句际修辞涵盖篇章的修辞结构入手,采用解构主义方式从认知、语用、功能和美学等多视角对篇章中的修辞现象进行阐释,具体采用语境的过滤、根隐喻的甄别、喻体间衔接和连贯方式的分析、喻底的揭示,以及宏观结构的整合等手段使其得以实现。(本文来源于《国际修辞学研究第二辑》期刊2011-10-29)
陈小慰[10](2011)在《外宣翻译:从“新修辞”理论角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宣翻译质量问题,从“新修辞”理论角度对整体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加以思考,围绕培养和加强受众意识,增进对东西方话语修辞传统的对比和了解,有效利用象征资源,带着修辞意识进行翻译等方面探讨切实提高外宣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1年05期)
新修辞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短篇小说《阿拉比》讲述了情窦初开的小男生爱情幻灭的故事,通过外部的环境和事物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男主人公细腻的内心情感。本文通过实例具体说明《阿拉比》中新修辞理论下"象征"手法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力求在翻译中最大限度体现文章内在情感,给予译文读者与原文相符的阅读体验,希望对象征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修辞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晓菲.新修辞理论视域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9
[2].钱婧婧.《阿拉比》中新修辞理论下象征手法对翻译的指导意义[J].文化学刊.2016
[3].林菲.新修辞理论视域下的汉英旅游网站文本的修辞对比与翻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4].张昱.从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看《圣经·罗马书》的修辞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5].龚颖芬.新修辞理论视域中的外宣翻译研究——以茂名市外宣翻译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严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认同构建——基于伯克新修辞理论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3
[7].朱春丽.西方新修辞理论在中国英语篇章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句际修辞链的多视角篇章解构观[J].国际修辞学研究.2012
[8].龙金顺.罗兰·巴特的新修辞理论的探讨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9].朱春丽.西方新修辞理论在中国英语篇章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句际修辞链的多视角篇章解构观[C].国际修辞学研究第二辑.2011
[10].陈小慰.外宣翻译:从“新修辞”理论角度的思考[J].东方翻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