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比较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比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接受单纯机械取栓的患者56例,单纯静脉溶栓的患者72例,其中42例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予桥接机械取栓的患者13例,比较分析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4分或功能缺失完全恢复的患者,单纯机械取栓组有20例,单纯静脉溶栓组为14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有26例,患者出院mRS评分≤2,单纯静脉溶栓组为20例;13例桥接机械取栓的患者对比29例对照组,出院时NIHS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并且单纯静脉溶栓无效的患者桥接机械取栓可获得良好临床收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静脉溶栓;桥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07-02

中国每年新增250万卒中病例,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第一致残病因,5年复发率达1/3,且80%为缺血性卒中。每年脑卒中治疗费用支出约400亿元人民币[1]。开通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关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指出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均对血管再通有效[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外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介入治疗的适应证[3]。排除标准:具有上述指南中的治疗禁忌症。共计141例患者纳入研究。单纯机械取栓的患者56例,单纯静脉溶栓的患者72例,其中42例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予桥接机械取栓的患者13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单纯机械取栓组予1%利多卡因局麻后,改良Seding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在导丝引导下送入6FGuiding,将Guiding头端送至病变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侧支代偿情况。路图下,使用Siler-speed-14微导丝导引Rebarl8微导管支架输送系统,将Rebar18导管头端送至血栓远端。造影评估血栓长度及远端血流恢复情况。Rebar18内送入SolitaireAB支架(4mm×20mm)后缓慢回撤Rebar释放支架,留置5min后将支架撤出体外,与此同时,回抽Guiding内30ml血液。造影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动脉鞘拔除后予以血管闭合器止血并包扎穿刺点,术后复查颅脑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后予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单纯静脉溶栓组予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注入,最初10%在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剂量持续滴注1h。溶栓24h复查颅脑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后予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桥接机械取栓组为rtPA静脉溶栓后1h评估NIHSS评分降低不明显,经CTA或DSA明确颅内大动脉闭塞,急诊予以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后24h复查颅脑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后予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数据计算均使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组间比间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chi-square检验。P(双边)<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4分或功能缺失完全恢复的患者比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明显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P=0.039,表1);且患者出院mRS评分≤2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P=0.029,表2);13例桥接机械取栓的患者对比29例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463,表3),但出院时NIHS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

表1单纯机械取栓组与单纯静脉溶栓组治疗前后的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其处理的关键在于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4]。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其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但静脉溶栓所需时间窗短,大血管再通成功率较低,导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动脉内介入处理的优势在于:直视下判断血流情况及治疗效果,再通成功率高,时间窗相对延长,适应症相对放宽[5]。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纯机械取栓组与单纯静脉溶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证实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并且在rtPA静脉溶栓后效果不佳,经CTA或DSA明确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在时间窗内桥接机械取栓,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NIHSS评分,改善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iuL,WangD,WongKS,WangY.StrokeandstrokecareinChina:hugeburden,significantworkload,andanationalpriority.[J].Stroke,2011,42(12):3651-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246-25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5):356-361.

[4]GaneshA,GoyalM.ThrombectomyforAcuteIschemicStroke:RecentInsightsandFutureDirections.[J]Currentneurologyandneurosciencereports,2018,18(9):59.

[5]BhogalP,AnderssonT,MausV,MpotsarisA,YeoL.MechanicalThrombectomy-ABriefReviewofaRevolutionarynewTreatmentforThromboembolicStroke.[J]Clinicalneuroradiology,2018.

标签:;  ;  ;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